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总额预付制实施前后门诊医保患者次均费用的变化情况,评价总额预付制的实施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实施前后门诊次均费用、门诊药品次均费用、门诊材料次均费用和门诊检查次均费用等数据,采用t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总额预付制实施后门诊医保患者次均费用比实施前下降23.1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费用均有所降低。结论总额预付制作为目前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方式之一,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了医保基金的不合理支出,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该院实施总额预付制后医疗费用核心指标的分析,评价总额预付制控制医疗费用的效果。方法采集该院总额预付实施后的2011年职工医疗保险住院病人的医疗费用作为观察组,实施前的2010年相关数据作为对照组,分析实施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总额预付制后,住院人次有所下降,次均住院天数、次均住院费用、次均药品费用、次均自付费用都有显著下降,P值分别为0.0002、0.0000、0.0074、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占比无较大变化,P值为0.28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总额预付制是宏观控制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医院医保费用关键考核指标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总额预付制下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内部医保费用关键考核指标的构建方法,评价其实施后的医保费用控制效果。方法通过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构建关键考核指标,通过对该院实施费用指标管理前后医保费用核心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医保费用管理成效。结果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的关键指标体系。该院实施费用指标管理后医疗服务效率明显提升,医保门急诊均次费用及药品均次费用显著下降,医保住院药占比较前降幅显著,医保门急诊及住院诊疗人次显著增加。结论总额预付制下医院实施医保费用关键指标管理,对于合理控制医保费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哈尔滨市在全面实施医保费用年度总额预付制支付方式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评价总额预付制支付方式的实施效果,对医保支付政策的更好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汇总统计,描述性分析比较市医保在医保总额预付制实施前后医保住院患者相关指标的情况。结果:该市在医保总额预付制实施两年后,医保住院患者量,患者的住院次均费用等指标均有明显变化。整体市医保次均住院费用及医保次均支付费用呈负增长。结论: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后,患者的次均费用的控制效果显著,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在政策及方式和方法上有相应的调整,以便适应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开展,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医改的重要内容,而推行总额预付制是主要的改革方式。本文以北京市4家总额预付试点医院的数据为例,重点从医疗服务量、次均医药费用、总费用、医疗费用结构、平均住院日、医保病人自付比例6个方面的变化分析实施总额预付制后的效果和影响,为进一步完善总额预付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医疗保险总额预付试点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医疗保险总额预付试点效果,探讨实行总额预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方法:应用倍差法比较试点医院和对照医院主要医疗保险指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试点医院服务量大幅增长,次均费用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住院日有所缩短,医疗保险支付水平稳步提高。结论:医疗保险总额预付试点效果初步显现,应尽快建立确定总额预付指标的谈判协商机制,实现多种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协调运行,提高医院医疗保险费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南通市总额预付制下的结算办法的运行效果。方法:从供需双方的视角,分析不同结算方式对年人均住院次数、次均住院费用、次均医保支付及个人自付比,并建立回归模型评价运行效果。结果:患者年住院两次以上人数逐年增加,三级医院的住院费用年均增长高于二级医院,多因素回归结果发现:增幅管理模式2有效地促进医疗机构降低次均住院费用及次均医保支付费用,尤其是二级医院;次均个人自付支付比例下降了2.48个百分点。结论:医保管理部门应建立总额预付下的价格谈判机制,探索综合支付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案例医院总额预付改革的实施效果,为完善总额预付实施方案提供合理性建议。方法:通过定性访谈、描述性统计分析、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比较总额预付改革实施前后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出院人次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改革后的出院总费用和出院人次增长幅度放缓,次均费用下降明显,平均住院日不降反升。结论:支付方式改革需要重视不同医保类型的协调统一;总额预付改革需要配合按床日、按病种、或者按DRG等其他支付方式改革;总额预付的实施需要配套制定全面的考核和监管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住院费用在总额预付制实施前后的变化情况,探讨总额预付的改革效果,为医保付费方式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的住院次均费用、住院药品次均费用、住院检查次均费用和平均住院日等数据,统计方法用F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实施后住院次均费用下降6.99%,药品次均费用下降31.79%,检查次均费用下降15.10%,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总额预付制可以有效降低住院医疗费用、药占比和平均住院日,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大幅增长,降低了患者的费用负担,但这种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从2011年1月起,江苏省徐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由定额管理调整为总额预付。对此,本文根据江苏省徐州市5家三级综合医院的财务报表数据、医保基金结算数据和现场实证调查资料,从对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公立医院应对措施和城镇职工医保患者负担情况三个维度综合评价总额预付制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比较2003~2010年南方某市综合医保、住院医保、农民工医保和少儿医保政策下医疗服务的差异,探讨不同医保政策对医疗服务的影响,为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提供控制策略。方法从南方某市医保局获得2003~2010年该市医疗服务费用数据,把费用分成门诊、住院两部分,通过对各种医保类型患者的总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人均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均次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的比较,发现各医保类型的费用变化趋势和差异,分析不同参保类型对医疗服务的影响。结果不同医保患者的门诊费用、住院费用中的总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人均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均次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医保各项指标较高,农民工医保各项指标较低。结论综合医保的各项指标著高于其他类型,农民工医保各项指标较低。要注意控制综合医保的医疗费用,提高农民工医保的医疗服务水平。在门诊费用控制中要注意控制比例较高的药品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的效率与可及性.方法:以评价指标集为基础,运用描述性统计结合"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实施六个月后,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各级医疗机构手术人次显著增加,二、三级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缩短;技术劳务收入占比明显提高,卫生材料收入占比下降;基层医疗机构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天津和成都两地丙肝创新药医保准入支付政策对人均医药费用产生的影响,探究两地政策效果的差异及原因。方法:收集天津市2014年5月—2018年10月某定点医院的全部丙肝患者病历记录,以及成都市2016年1月—2019年6月医保数据。采用中断时间序列对政策实施前后人均医药费用的变化进行评估。结果:创新药准入支付政策实施后,天津人均医药总费用水平瞬时下降了7 753.43元,其中人均药费下降了5 718.34元,人均其他诊疗费用下降了2 035.09元(P0.01)。成都人均医药总费用水平瞬时上升了6 680.78元(P0.01),其中人均药费上升了6 917.20元(P0.01),人均其他诊疗费用长期趋势每月下降318.88元(P0.01)。结论:创新药医保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医保准入谈判极大降低了创新药费用,按人头付费政策的实施降低了其他诊疗费用。建议:应积极推进创新药国家准入谈判;在入围创新药支付标准全国统一的情况下,地方医保部门应积极推进实施门诊慢性病患者医药费用按人头支付或基于价值/疗效支付,进一步降低其他诊疗费用;因地制宜制定并落实创新药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相关指标,了解实行总额预付制后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变化。方法采集2010-2012年上海市14家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相关指标,分析实施总额预付制后,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日、药占比、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人次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总额预付制后,医疗费用控制较好,平均住院日、药占比下降;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人次中医保患者和非医保患者所占比例出现不同。结论总额预付制实施总体效果较好,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同时,保证服务质量不受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控制病人住院费用和住院日的效果。方法利用病案首页关键信息与医保结算费用,对按病种分值付费实施前后的住院费用、住院日、费用结构、城乡或职工医保病人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病种分值付费后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均比实施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费用结构中药品费、耗材费、其他费均下降,技术劳务费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病种分值付费可有效降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日,促进结构费用优化,但在职工医保病人控费方面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评价南京区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通过对南京市区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前后医疗费用数据的测算调研,模拟分析医保基金支出等重点指标的变化。结果:已试点的江宁区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均下降,个人负担率住院持平、门诊有升有降。经模拟测算,即将推进改革的其它4个区级医院门诊和住院药占比、次均门诊费用均有所下降,次均住院费用上升,住院费用个人负担下降3.21个百分点,住院费用医保统筹基金增加支出占实际基金支出的7.74%。结论:医药价格改革减轻了患者个人负担;医保基金支出增加,风险有待防范;医药价格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医疗技术和医护服务价值得到体现,补偿率偏高地区个人和医保统筹基金支出均增加。建议: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引导参保人员合理分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基金市级统筹、城乡统筹相结合,促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