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以肝细胞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且病因不明的肝脏损伤性疾病。结合自身抗体阳性、血清转氨酶升高、高γ-球蛋白血症、肝组织界面炎及乏力、纳差等综合而确诊,其中血清自身抗体阳性为主要诊断  相似文献   

2.
<正>以肝细胞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且病因不明的肝脏损伤性疾病。结合自身抗体阳性、血清转氨酶升高、高γ球蛋白血症、肝组织界面炎及乏力、纳差等综合而确诊,其中血清自身抗体阳性为主要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生化指标联合自身抗体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以本院收治的5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作为AIH组,以本院同期收治的38例其他类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生化指标与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结果 AIH组自身抗体AN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各项生化指标测定值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1。结论生化指标联合自身抗体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SMA、ANA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5年1月于我院传染科及消化内科住院就诊的AIH患者及各种病毒性肝炎(virus hepatitis VH)患者及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IH组与VH组及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检测ANA和SMA两项指标。结果(1)AIH组的ANA、SMA阳性率及ANA、SMA阳性率均大于VH组及对照组(P〈0.05)。(2)以ANA和SMA二者之一阳性为诊断VIH的依据时,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4.13%,约登指数为0.8413;当以ANA和SMA同时阳性为诊断依据时,灵敏度为51.16%,特异度为100%,约登指数为0.5116。结论联合检查多种自身抗体对提高AIH的检出率并减少误诊率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血清自身抗体阳性是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诊断的重要依据,但临床中大约20%患者虽然具有AIH的诸多指征,但血清自身抗体始终呈阴性,给临床诊断造成极大困扰。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利用肝组织进行自身抗体免疫荧光染色诊断了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现报告如下。例1女,52岁。于1999-04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食欲  相似文献   

7.
8.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是一种原因不明、伴循环自身抗体和高球蛋白血症的慢性炎症反应性肝脏疾病。由Kalderstrom和Kunkel于50年前首先描述其临床特征。自1987年Homberg及Manns等发现了新的抗体并提出新的分型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日趋活跃,国际上相继召开3次专题讨论会,近10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飞速发展,对于AIH的认识得以进一步加深。但是,目前AIH作为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独立性疾病,人们对其认识尚不够充分,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尤其在国内,研究与报道较少。目前尚缺乏其确切的人群发病率资料,但一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8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到医院检查的180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均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对比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同时比较抗线粒体抗体测定(AMA)、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测定(LC-1)、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测定(LKM)阳性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自身抗体阳性检查率明显较高,AMA、SLA/LP、LC-1、LKM等指标阳性检出率明显较高,均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诊断中,可以执行自身抗体检测,参考AMA、SLA/LP、LC-1、LKM等指标即可对疾病做出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诊断中肝病相关抗体与生化检测指标的意义。方法 选取3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为A组,另选取同期3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B组,再选取34例健康体检者为C组。测定并对比三组自身抗体[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细胞浆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生化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谷氨酰转肽酶(GGT)]检测结果。结果 三组ANA、AMA、ASMA、AMA-M2阳性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LC-1、SLA/LP、LKM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ANA、AMA、ASMA、AMA-M2阳性率分别为100.0%、61.1%、27.8%、33.3%,均高于B组的36.7%、0、0、0及C组的17.6%、2.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观察各肝病患者中自身抗体检测的阳性率,自身免疫性肝病检测的阳性率;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2 714份自身抗体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自身抗体阳性病例的查阅临床资料.结果 2 714份血清中自身抗体阳性472例,阳性率17.4%,抗核抗体(ANA)阳性418例,阳性率15.4%,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124例,阳性率4.57%,抗平滑肌抗体阳性91例,阳性率3.35%,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LKM)阳性16例,阳性率0.59%,抗肝细胞膜抗体阳性(LMA)8例,阳性率0.29%,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LC-1)阳性5例,阳性率0.18%,抗肝特异性脂蛋白抗体(LSP)阳性3例,阳性率0.11%,2 914例送检标本中诊断为AIH 59例,阳性率为2.17%,诊断为PBC 61例,阳性率为2.24%.自身抗体阳性患者74.57%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及相关疾病.结论 自身抗体检测是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必要条件,但这些自身抗体也可见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及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肝细胞特异性脂蛋白(LSP)抗体水平与肝组织病变的关系。方法雄性3月龄Wistar大鼠20只,给予弗氏完全佐剂+肝细胞特异性脂蛋白建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模型。ELISA法检测动物模型血浆中LSP抗体水平并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LSP抗体与肝组织病变程度的关系:LSP抗体〈1:642只,肝组织表现为CAHⅠ;1:64≤LSP抗体≤1:19214只,肝组织表现为CAHⅡ;LSP抗体〉1:1924只,其中1只肝组织表现为CAHⅡ,3只肝组织表现为CAHⅢ。(2)LSP抗体与肝纤维化指数(HFI)的关系:LSP抗体1:642只,HEI≤4分;1:64≤LSP抗体≤1:1924只.HFI〉4分;LSP抗体〉1:1924只,HFI〉4分。(3)LSP抗体与肝炎组织活动性指数(HAI)的关系:LSP抗体〈1:642只,HAI≤8分;1:64≤LSP抗体≤1:19214只,HAI〉8分;LSP抗体〉1:1924只,HAI〉8分。(4)LSP抗体与肝组织血管病变的关系:LSP抗体〈1:642只,血管病变为1级;1:64≤LSP抗体≤1:19214只,血管病变为2级;LSP抗体〉1:1924只,其中1只血管病变为2级,3只血管病变为3级。(5)LSP抗体与肝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LSP抗体〈1:642只,1只动物VEGF表达呈弱阳性,另1只动物VEGF表达呈强阳性;1:64≤LSP抗体≤1:19214只,2只动物VEGF表达呈弱阳性,12只动物VEGF表达呈强阳性;LSP抗体〉1:1924只,VEGF表达均呈强阳性。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大鼠模型外周血LSP抗体水平与肝组织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49例自身免疫性肝病、166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病及2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抗线粒体2型抗体(AMA—M2)、抗肝肾微粒体1型抗体(LKM-1)、抗肝细胞溶质抗原l型(LC-1)及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水平。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LKM-1阳性率13.16%,LC-1阳性率7.89%,SLA/LP阳性率26.3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AMA-M2阳性率为100%。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仅检出LKM-1阳性率1.20%。健康体检者未检出。自身免疫性肝病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46,P〈0.05)。结论血清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检验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218例肝功能反复异常患者为对象,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为80、138例。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对患者ANA、AMA、ANCA、SMA等自身抗体进行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抗MPO抗体进行检测,对比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ANA阳性率为43.8%(35例)、AMA阳性率为42.5%、ANCA阳性率为47.5%、SMA阳性率为30%、抗MPO抗体阳性率为40%,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相比,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在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上,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显示较高,相比其他自身免疫性肝病及病毒性肝炎在ANCA及p-ANCA检出率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关自身抗体联合检测,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检出、诊断及临床分型上,有利于区别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PANCA)、肝肾微粒体抗体(LKM)及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某院268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268例其他类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入组的患者均行血清ANA、SMA、PANCA、LKM及SLA自身抗体检测及转氨酶(ALT)、血清胆红素(TBIL)等常规生化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DBIL、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白/球比,IgA、IgG、IgM及转氨酶ALT与AST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ANA、SMA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患者PANCA、LKM及SLA检出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ANA、SMA、PANCA、LKM及SLA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检测与病毒性肝病的关系。方法260例确诊为肝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印迹法对患者血清内的各种抗体进行检测,探讨分析各抗体的检出率。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中ANA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肝病(P<0.05)。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中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检出率远高于其他几组;PBC患者中AMA2检出率远高于其他几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与病毒性肝病存在较大关系,因此注意对肝病患者自身抗体进行检测,有助于肝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伟  于庆功  刘春英 《中国医药》2010,5(4):337-338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特点,提高对AIH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24例确诊为AIH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IH女性发病率高,发病高峰50岁左右,80%以上的患者为隐匿性或慢性起病过程,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21例(87.5%),黄疸19例(79.2%),发热5例(20.8%)等。患者均有血清中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胆红素升高17例(占70.8%),球蛋白升高22例(占91.7%);抗核抗体阳性19例(占79.2%),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抗体阳性13例(占54.0%);同时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4例(占16.7%)。本病预后较好,激素治疗可获得缓解。结论AIH女性多发,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Ⅰ型AIH最常见,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控制病情进展有帮助,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表达及其在临床诊断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MA-M2、M2-3E、SP100、PML、GP-210.ELISA法检测ANA及各类病毒性肝炎标志物.结果 血清自身抗体ANA及AMA-M2、M2-3E、SP100、PML、GP21O的结果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分别为PBC组37.7%、79.2%、81.1%、18.9%、22.6%、20.8%,AIH组为61.2%、8.2%、4.1%、4.1%、4.1%、2.0%,HBV组为6.7%、0、0、0、0、0,正常对照组为2.0%、0、0、0、0、0.结果分析显示,PBC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HBV组和对照组(P<0.01),AIH组ANA也显著高于HBV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 自身抗体的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自身抗体检测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反应在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以生物薄片马赛克技术制备的冰冻组织细胞切片为抗原与待测血清结合,加入荧光素标记物抗人免疫球蛋白,检测94例丙型肝炎(丙肝)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膜抗体(LMA)和抗肝特异性脂蛋白抗体(LSP)等自身抗体,并根据荧光反映模式判定结果。结果:(1)急性丙肝组患者14例中有6例出现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2.8%;慢性丙肝组80例中自身抗体阳性者30例,检出率37.5%。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抗—HCV阳性的64例中自身抗体阳性者28例,检出率43.75%;HCVRNA阳性的30例中8例抗体阳性,检出率26.67%。结论:HCV感染过程中机体可出现自身免疫反应,HCV患者在常规诊疗过程中应检测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