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钼靶X线放大摄影诊断鼻骨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鼻骨骨折最常见于头面部外伤患者 ,以往诊断常规采用普通X线机摄鼻骨侧位及轴位片 ,由于鼻骨的形态结构特殊、周围组织结构复杂的解剖特点 ,致使部分鼻骨骨折的诊断较为困难 ,漏诊或误诊情况时有发生。我院自 1998年以来 ,开展鼻骨钼靶放大X线摄影 ,可以清晰显示鼻骨的细微结  相似文献   

2.
鼻骨冠状位CT扫描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摄鼻骨侧位片来诊断鼻骨骨折 ,简便易行 ,但存在着诸多缺陷。笔者通过采用鼻骨冠状位CT扫描法 ,对鼻骨骨折进行分型 ,取得良好效果。该法实用性强 ,定性准确率高。现以我院GE Max64 0CT机为例 ,介绍如下。1 扫描方法先摄头颅侧位定位片 ,扫描平面与鼻骨纵轴线平行 ,用 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R在鼻骨骨折检查中的作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鼻骨外伤患者鼻骨侧位CR照片。结果:35例鼻骨CR摄片,发现鼻骨骨折12例(占34.28%);鼻骨未见异常23例(占65.72%)。结论:利用计算机X线摄影(CR)的空间频率处理(边缘增强处理)和谐调处理结合应用(低对比处理和较强空间频率处理的结合)以及对图像放大后等处理功能,能清晰显示全鼻骨侧位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利用CR摄影替代普通X线平片检查,可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鼻骨重叠CT扫描在诊断鼻骨外伤中的应用(附1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8年以来对 19例鼻外伤患者进行鼻骨薄层重叠CT扫描 ,证实鼻骨平片X线诊断 ,明确X线平片所不能发现的鼻骨单纯性骨折及复杂性骨折 ,从而提高鼻骨骨折诊断准确率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1 临床资料19例中男 16例 ,女 3例 ,年龄 10~ 5 1岁 ,平均 3 3 .78岁。有明显外伤史 ,拳击伤 15例 ,车祸碰伤 4例 ;体检鼻梁塌陷 1例 ,鼻腔内出血 2例。 19例中 8例摄鼻骨侧位平片 ,1例放大摄影 ,其中 5例平片诊断鼻骨骨折 ,另 3例平片未见骨折 ,1例放大摄影也未能明确诊断 ;外伤时间 2h~ 15d ,其中 1例行鼻骨整复术后 1周扫描。19例鼻…  相似文献   

5.
鼻部外伤容易引起骨折,部分患者因鼻骨细小,普通X线平片不能显示轻微鼻骨塌陷或细小的骨折线。利用小焦点阳极效应原理对36例鼻骨侧位进行放大摄影并同常规X线平片进行对照,发现其放大像能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使微小的病变得以及时发现。  相似文献   

6.
鼻部外伤临床比较常见,由于鼻骨比较小,漏、误诊的机会多,鼻骨放大摄影能较常规摄片放大4~6倍,其解剖微细结构显示清楚,骨折线一目了然,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骨骨折是五官科急诊的常见病,平片误诊漏 诊时有发生,影响及时有效的治疗和预后的改善。笔 者用lmm焦点X线机改良后进行鼻骨放大摄影, 解决了此难题,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性。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自 1990-06~1992-06,对100例鼻部外伤患者,摄鼻骨平片及放大摄片检查,前后对比进行诊断。1.2 X线放大摄影方法:我们应用 lmm装置的400mA普通X线机进行摄片检查。平片用X线管焦点为2.0mm.靶一片距离为5cm。放大摄影用x线  相似文献   

8.
了解鼻骨是否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是X线摄片,既经济又快速准确。常规摄影体位是鼻骨侧位,一般都能得到便丁诊断的鼻骨侧位图像。但由于中国人的鼻梁比欧美人的鼻梁较为低而扁平,尤其是一般的未成年儿童更为明显。所以在摄片时体位稍不精确就较难显示其正常解剖结构,多需重复投照,而造成患者辐射剂量的增加和胶片的浪费,同时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以及诊断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鼻骨骨折以普通X线的鼻骨侧位摄片检查效果较理想,但对其根部骨折及侧位位置不正时效果欠佳,且左右侧重叠,容易引起漏诊。随着CT应用的普及,鼻骨骨折患者进行CT检查日益增多,笔者用顺鼻骨方向扫描法对其进行CT检查,效果颇佳,特做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0.
鼻骨骨折的CT扫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鼻骨骨折以普通X线的鼻骨侧位摄片检查效果较理想,但对其根部骨折及侧位位置不正时效果欠佳,且左右侧重叠,容易引起漏诊。随着CT应用的普及,鼻骨骨折患者行CT检查日益增多,笔者用顺鼻骨方向扫描法对其进行CT检查,效果颇佳,特做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1.
钼靶X线放大摄影与普通X线诊断鼻骨骨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铝靶X线放大摄影与普通X线摄影对显示鼻骨骨折敏感性,提高鼻骨骨折的检出率.方法连续87例鼻骨骨折病例,男67例,女20例,年龄7~68岁,平均31岁.全部摄取普通X线左、右鼻骨侧位片及钼靶X线放大左、右鼻骨侧位片.结果普通X线摄影阳性46例(46/87)、钼靶X线放大摄影阳性86例(86/87),两种检查结果经卡方检验,P<0.05,有显著不同,钼靶X线放大摄影阳性检出率较高.结论钼靶X线放大摄影对显示鼻骨骨折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普通X线.  相似文献   

12.
鼻骨外伤常需X线摄片,以证实是否骨折或移位。在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对鼻骨进行X线轴位投照、鼻骨单侧位投照,或进行CT检查。我院对185。例患者行鼻骨同片双侧位对比投照法,诊断鼻骨骨折和移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面部外伤以鼻骨骨折最为常见,通常用普通x线侧位像观察骨折情况,鼻骨轴位像一般不易显出,即使能显示也仅能观察到鼻骨的尖端,故x线检查一般只能靠鼻骨的侧位像。有些侧位鼻骨x线片显不出鼻骨骨折,常有误诊,产生纠纷。为此我们对鼻外伤患者都做普通x线鼻骨侧位像及CT平扫进行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14.
唐辉  王嵇  殷焱  许建荣   《放射学实践》2010,25(8):927-928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中组织均衡技术在鼻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4例鼻骨外伤患者分别行常规鼻骨侧位摄片,对直接获得的图像和采用组织均衡技术进行后处理获得的图像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影像的图像质量情况。结果:常规摄影技术得到的图像需反复调节不同的窗宽、窗位,才能显示密度、厚度不同的鼻骨与软组织;组织均衡技术可在同一帧图像上清晰显示鼻骨及其邻近软组织。结论:采用组织均衡技术能将密度和厚度不同的鼻骨及其邻近组织在同一帧图像上清晰显示。  相似文献   

15.
对于鼻骨骨折的检查,常采用传统照鼻骨侧位相的方法,让患者俯卧于摄影床上,头颅呈标准侧位投照。但对于双上肢及胸部受伤、特别是双上肢及肋骨骨折的患者,不能俯卧且头颅不能很好地侧转,致使鼻骨摄影不准确,这时可以立位摄鼻骨侧位相。但在实际工作中,常遇见许多患者由于身上多处受伤,致使上、下肢及肋骨多发骨折,他们既不能俯卧也不能站立,为此我们尝试采用牙片照鼻骨侧位相。实践证明,这种牙片照鼻骨侧位相方法不受患者体位限制,管球可以随意转动,图象也非常清晰,成功率几乎1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3种影像学方法的比较,选择合理的鼻部外伤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53例鼻骨骨折患者的X线鼻骨侧位像,冠状和横断CT扫描影像资料。以冠状位+横断位CT扫描的结果为准,比较了各种检查方法之间对鼻部外伤影像学征象的检出率。结果 冠状位+横断位CT扫描合用的诊断效果最好。X线鼻骨侧位片仅能检出64.15%的鼻骨骨折,对上颌骨额突骨折等其他鼻部外伤均不能诊断。在鼻骨或上颌骨额突骨折的诊断中,冠状位CT扫描显著优于横断位CT扫描,而在鼻泪管骨折,鼻颌缝分离,鼻骨间缝增宽的诊断上则横断位CT扫描显著优于冠状位CT扫描。结论 在鼻部外伤的影像学检查中仅利用鼻骨X线侧位片是不够的;为了解有无鼻骨或上颌骨额突骨折应首先作鼻部冠状位CT扫描,如经济条件许可,可加作鼻部横断位扫描。  相似文献   

17.
鼻部是人体面部最为突出的部位,且鼻骨骨质较薄弱,颜面部外伤时鼻骨极易发生骨折,出于鼻骨区特殊的解剖特点加之传统的鼻骨侧位片影像相互重叠,鼻骨骨折单凭普通X线片容易发生漏诊,而CT恰恰弥补了普通X线片的不足,特别是近年来螺旋CT的轴位扫描加冠状扫描的应用。现收集我科自2005年8月-2006年2月的鼻骨外伤患者76例,根据其CT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告一种特殊斜位投照方法,可使髌骨与股骨分离,显示髌骨骨折与胫骨髁的异常。病人仰卧,足趾垂直,将片盒置于床上靠损伤膝的外侧,球管在其对侧倾斜45°角,中心线对准膝部摄第一张片;照后将第二个片盒置于膝的内侧再摄一张片。此二张照片显示出髌骨伸长与放大,胫骨平台沿其水平面亦显示伸长。作者在50例疑为髌骨骨折者作了前后位、侧位与斜位照片。其中26例正常,24例有髌骨骨折。前后位显示骨折11例,侧位显示14例,斜位24例均显示,其中7例仅在斜位才显示  相似文献   

19.
压迫法右侧颈前下部行右侧肱动脉血管造影,作为不经左侧颈动脉穿刺进行左侧颈血循环研究的血管造影技术。先行右侧肱动脉经皮穿刺,注入25毫升造影剂,注入速度为每秒20毫升。同时行前后位和侧位摄片。摄片速度为第一秒摄片正侧位各1张;紧接的2秒摄正侧位片各2张;后6秒为每秒  相似文献   

20.
陈穹  汪茂文  王钢  陈小昕  李广成  路明   《放射学实践》2010,25(4):438-440
目的:探讨跟骨双45°斜轴位DR摄片在跟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跟踝部外伤患者分别行足部正位和斜位、跟骨侧位和轴位DR摄片及跟骨双45°斜轴位DR片,取得跟骨不同部位骨质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2例跟踝部外伤患者经X线片或CT检查发现证实跟骨骨折46例,其中足部正斜位发现跟骨骨折21例;跟骨侧轴位片共发现骨折30例;跟骨侧轴位加双45°斜轴位摄片发现跟骨骨折42例,与跟骨侧轴位片相比,分别多发现跟骨前突骨折3例及跟骨结节内外侧突骨折6例。各个摄片方法对跟骨骨折的显示率分别为45%、65%和91%。结论:跟骨侧轴位加拍双侧45°斜轴位DR摄片能明显提高跟骨骨折诊断率,尤其是对跟骨结节内外侧突及跟骨前部近跟距关节处骨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