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护理优缺点、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分别对34例和30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观察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CAG、PCI诊疗成功率为97.1%和1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和3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手术成功率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对较少、可行性高、安全有效、费用减少、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行PCI的患者195例,分为桡动脉组(98例)和股动脉组(97例),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患者穿刺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常规检查和治疗。由于股动脉粗大易于穿刺,绝大多数心脏介入导管基于股动脉途径的PCI设计,目前采用股动脉途径的CAG和PCI仍然是心脏介入医生乐于采用的主要方法。但股动脉途径的CAG、PCI存在缺点,需绝对卧床时间长,患者痛苦大而难于耐受;肥胖病人压迫止血困难;穿刺部位易出现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局部并发症。而经桡动脉途径的CAG、PCI由于患者无需卧床、耐受性好、局部并发症少,逐渐受到心脏介入医生的推崇。在本研究中我们比较经股动脉途径的CAG、PCI后应用Perclose闭合血管和经桡动脉途径的CAG、PCI两者间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介入医生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经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统计我院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CAG)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病例440例,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结果:440例患者均首先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8.7%,失败6例,改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检查及治疗成功,总成功率100%。结论:经桡动脉途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方法,它与传统股动脉途径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后患者的护理特点,探讨经桡动脉途径造影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拟诊冠心病者,选择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或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行CAG,比较两种途径造影检查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焦虑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和16.7%,焦虑发生率分别为8.3%和26.7%,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0.2)天和(3.0±0.5)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安全性好,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因冠心病心绞痛入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且结果显示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并选择即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其中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即桡动脉组134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即股动脉组427例。分析和比较两组靶血管病变特征、介入治疗成功率、疗效和并发症,并随访术后1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男性患者和吸烟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股动脉组(P<0.01)。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3.3%,与股动脉组(9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桡动脉组病变血管的血运重建率为81.8%,低于股动脉组(93.4%),P<0.01。而且桡动脉组成功PCI者中慢性闭塞病变所占的比例(9.5%)也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7.3%),P<0.05。但桡动脉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且术后平均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1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与经股动脉穿刺相比,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近期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较少。对于复杂病变选择经股动脉PCI可能优于经桡动脉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并发症及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的可能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69例,比较二者鞘管置入时间、开始鞘管置入至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成功率、与穿刺部位有关并发症(桡动脉闭塞、血肿、出血、假性动脉瘤、局部皮肤破溃感染、动脉夹层、迷走反射)、随访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急性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脑梗死、肺栓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左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结果经桡动脉途径组34例,其中一次穿刺手术成功32例,经股动脉途径组35例,其中一次穿刺手术成功34例,两组患者支架植入个数、一次手术成功率、肌钙蛋白I恢复时间、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平均鞘管置入时间(6.47±2.13)min,股动脉组平均鞘管置入时间(3.47±1.95)min(P=0.000);桡动脉组与穿刺部位有关并发症1例,股动脉组7例(P=0.03);桡动脉组术后平均卧床时间(0.32±0.31)h,股动脉组(24.61±3.82)h(P=0.000);对于左冠状动脉,桡动脉组开始鞘管置入至球囊扩张时间(60.34±15.78)min,股动脉组(50.23±11.76)min,桡动脉组时间长于股动脉组(P=0.02),对于右冠状动脉,桡动脉组开始鞘管置入至球囊扩张时间(38.01±9.21)min,股动脉组(44.62±11.14)min,经股动脉途径组时间长于经桡动脉动脉途径组(P=0.042)。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STEMI安全有效,并能减少卧床时间和与穿刺有关的发症。对血流动力学稳定、Allen试验阳性、桡动脉搏动良好的右冠状动脉梗死的患者可以作为优先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回顾我科2010年7月~2012年7月经桡动脉入径行冠心病介入性诊治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60例患者经桡动脉入径行冠脉造影(CAG)或冠脉支架植入术(PCI),5例桡动脉穿刺失败后改由股动脉穿刺,5例造影过程中发生各种异常,后改为经股动脉入径成功行PCI。造影成功者中对148例患者行PCI,成功置入支架329枚。经桡动脉入径行CAG和PCI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发生少等特点,术后患者不需卧床,并发症少,易于为患者接受,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志亮  曹兰菊  毛巧玲  李培菊 《临床荟萃》2005,20(23):1349-1350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近年来新开展的介入治疗技术,弥补了经股动脉CAG的不足,在国内大、中型医院已较广泛应用,但在基层医院开展较少,我院新近共完成经桡动脉CAG 32例,且与经股动脉CAG进行了比较,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与桡动脉两种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广东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动脉穿刺途径分为桡动脉组60例和股动脉组60例,对两组间的动脉穿刺点压迫时间、PCI的成功率、穿刺点局部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及低血压、尿潴留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股动脉组成功率为93.33%,桡动脉组成功率为95.00%。两组PCI的成功率、下肢静脉血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点压迫时间、穿刺点局部的并发症、低血压及尿潴留的发生率,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显著少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成功率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并发症少,有利于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老年患者经桡动脉以及经股动脉两种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疗效的异同,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取于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行PCI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为行经桡动脉PCI组34例和经股动脉PCI组46例,对比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40 d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经对比发现,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的手术效果及术后40 d内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经桡动脉组平均住院天数较短,与操作相关的不良事件和心脏外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股动脉途径或经桡动脉途径行PCI对于一般老年患者均可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较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术的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但两种途径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女性患者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治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Allen试验检查,选择右侧桡动脉作为穿刺插管的部位,一般使用6F Cordis的桡动脉穿刺包,Judkins造影管,个别使用Amplatz、多功能MP管等行冠脉造影(CAG);介入治疗(PCI)时视CAG结果选择合适的指引导管,指引导丝、球囊、支架的选择和操作与经股动脉途径大致相同。结果:穿刺置管成功67例,成功率为96%,66例(94%)造影成功,3例穿刺失败(2例为钢丝无法进入,1例鞘管送入后无回血),1例为头臂动脉弯曲造影管无法送至冠状窦口。27例患者即时行PCI治疗,共处理病变38处,植入支架35枚,全部植入成功。术中血管痉挛6例(9%),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4例(6%),前臂肿胀2例(3%),桡动脉搏动减弱5例(7%),桡动脉闭塞1例(2%),无夹层、残余狭窄等并发症及肢体远端缺血等。结论:女性患者虽桡动脉相对细小、易痉挛,但只要充分术前准备,熟练、轻柔操作,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治与经股动脉同样安全、可行,且因穿刺局部并发症少,患者更乐意接受。  相似文献   

13.
余天浩  李瑜辉 《新医学》2012,43(4):231-23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及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对486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前进行Allen试验阳性后选右侧桡动脉为穿刺点,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85例(其中肌桥25例),单支病变192例,双支血管病变137例,多支病变72例。植入支架378例,其中329例(87.04%)经桡动脉途径手术成功,另外49例改经股动脉途径手术成功。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桡动脉搏动正常。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是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比较其X线片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依从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经桡动脉组)100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组)95例。结果 X线片照射时间分别为(5.32±3.58)min和(4.64±3.25)min(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1.6±10.5)min和(15.1±10.2)min(P<0.01)。成功率分别为98.1%和97.9%(P>0.05);血管并发症分别为13.1%和3.57%(P<0.01)(不包括疼痛和导尿等非血管并发症)。两组间造影剂剂量、手术时间、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则经桡动脉组低于经股动脉组(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依从性经桡动脉组显著高于经股动脉组(98%∶60%,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节省费用,减少X线照射时间。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更安全、可行、便捷、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9月至2009年2月189例成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和(或)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经动脉途径不同分为两组,A组(n=105例)为经桡动脉途径,B组(n=84例)为经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两种穿刺方法的优缺点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操作过程中平均穿刺时间、手术耗时、X线照射时间及造影剂使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不适反应等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痉挛A组1例,B组0例;局部血肿A组2例,B组0例;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血栓栓塞A组为0例,B组分别为4、1、1例,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及排尿困难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传统经股动脉途径相比,并发症少,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严重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股动脉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典入路,尽管应用桡动脉入路日益增多,但对于不宜经桡动脉入路的多数复杂冠脉病变,以及周围动脉介入治疗等,仍需经股动脉入路完成。所以,如何防治股动脉入路相关并发症仍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本文对我院10年间经股动脉PCI并发严重血管并发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原因及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手腕部护理154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穿刺途径常规经股动脉,但临床上不断出现并发症。近年来,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已逐步被采用,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及术后长时间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但如果手腕部护理不当,可引起桡动脉永久性损伤。我院2002年12月~2005年10月对154例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取得显著效果,术后手腕部无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有冠状动脉造影指征的住院患者120例,经桡动脉途径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如有冠状动脉病变则作进一步介入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中,117例成功穿刺桡动脉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2例桡动脉痉挛穿刺失败而改行其他途径,1例因锁骨下动脉迂曲改行股动脉途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7.5%;造影成功率99.1%。29例成功植入支架。造影导丝通过不畅而换用亲水导丝成功12例。前臂轻中度血肿6例,桡动脉闭塞1例,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诊疗术对操作者有较高要求,但在积累一定经验后能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常的方法是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途径进行PCI有一定的优越性^[1]。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经桡动脉途经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35例患者,采用烟卷纱布压迫止血和弹力绷带包扎桡动脉穿刺点,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对烟卷纱布弹力绷带压迫和传统纱布绷带加压止血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对比的体会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护理特点。方法:随机将98例患分成两组经桡动脉途径PCI48例,经股动脉途径PCI50例,比较两种径路PCI操作的疗效及观察桡动脉痉挛时,用药物预防及解痉的效果,术后卧床、体位、肝素应用及出血、血肿、肺栓塞和桡动脉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解痉治疗有效,术后1例穿刺部位轻微渗血。经桡动脉途径比股动脉途径PCI术后局部出血、血肿、肺栓塞和血管并发症少。结论:两种不同径路术后效果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PCI血管、出血、血肿、肺栓塞并发症少且无须中断肝素抗凝,无砂袋压迫,无需卧床,无体位限制,患痛苦小,患舒适感增加而且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