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针剂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治疗组给予20万U/d乌司他丁针剂微泵静脉注射,2次/d,连续7d;对照组用同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两组患者均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第7天采血。检测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免疫球蛋白以及C3、C4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第7天的CD3、CD4^+值,NK细胞明显上升,CD4^+/CD8^+比值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免疫球蛋白以及C3、C4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值相似(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值均有下降,但治疗组患者的分值下降较对照组快(P〈0.05)。结论乌司他丁针剂可提高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但对脓毒症患者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型肠内营养血清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瑞能组)和对照组(能全力组),每组各40例。均行早期肠内营养,观察两组血清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IgA、IgM、IgG)变化。结果两组在术后第1天CD3+、CD4+、CD8+、CD4+/CD8+免疫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术后第7天,实验组CD3+、CD4+、CD8+、CD4+/CD8+的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在术后第7天IgA、IgM、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应用免疫型肠内营养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术后患者的抵抗力,在改善老年胃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明显优于普通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2年1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7天内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即梗死组)48例,同期住院健康体检者(即对照组)30例。其中,梗死组按照时间(第1、2、3、5、7天)进行分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全部人群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分别比较各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并分析其在梗死不同时间水平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常规检测血常规。结果梗死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在第1天、第2天低于对照组,第5天、第7天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第1-2天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较正常值显著异常升高,且中性粒细胞与Treg细胞百分比呈负性相关(相关系数r为-0.664,P〈0.01)。结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可以成为评估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脑缺血的非侵入性指标;Treg细胞可作为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免疫稳态失衡和炎症反应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外周血CD3+细胞(荧光强度〉104)中CD2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0例初诊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和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应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CD3+细胞上CD24的表达水平,比较2组CD3+细胞上CD24荧光强度。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D3+细胞上CD24荧光强度为373.02±27.92,对照组为293.84±9.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3+细胞上CD24荧光强度可作为外周血中筛选结直肠癌的一个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热休克抗原致敏后的树突状细胞(DC)应用于射频消融术(RFA)后治疗大鼠Walker 256实体瘤,探讨其对大鼠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将Walker 256肿瘤细胞经热休克冻融后致敏大鼠骨髓细胞衍化的DC以获得DC瘤苗;48只荷Walker 256实体瘤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1(n=10)仅行RFA治疗;对照组2(n=10)仅行DC瘤苗治疗,对照组3(11=10)行RFA+未致敏DC治疗,实验组(n=18)行RFA+DC瘤苗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天分别测量各组大鼠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超声评价各组肿瘤治疗前后体积变化,记录大鼠的荷瘤生存期。结果治疗后,与三组对照大鼠相比,实验组大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CD4^+/CD8^+比值显著升高,CD8^+T细胞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实体瘤体积增大明显缓慢于各对照组(P〈0.05),且维持较长的荷瘤生存期(P〈0.05)。结论在RFA后应用冻融热休克抗原致敏DC治疗大鼠实体瘤可有效地改善其抗肿瘤免疫机能,并在延缓残存肿瘤生长,延长大鼠荷瘤生存期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血清IL-2、IL-4、IL-10、IFN-γ和TGF-β的变化,探讨其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4例CHB患者作为CHB组、8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作为AHB组,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上述5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CHB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均明显高于AHB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组和AHB组的CD4+CD25+Treg百分率与血清HBV-DNA及ALT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CHB组血清IL-2、IL-4、IL-10、IFN-γ和TGF-β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组IL-2及IFN-γ分别与ALT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免疫紊乱,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h1/Th2细胞的失衡与乙型肝炎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重症肠源性腹膜炎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04年7月至2009年11月间收治成功的急性重症肠源性腹膜炎的患者107例,采用回顾对照分析,分为时照组(n=48)和治疗组(n=59).治疗组自入院当天至术后第7天,静脉应用乌司他丁(UTT),而对照组不用乌司他丁,其余接受相同常规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后手术前及术后第1、3、7天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SIRS及MODS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均有较高的SIRS发生率,治疗组在术后第3天、第7天白细胞计数,凝血时间、TB、ALT、AST、Creat、Urea等肝肾功能指标的恢复优于对照组,SIRS的发生率减少.结论: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肠源性腹膜炎术后SIRS的抑制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结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短肽制剂(百普素),观察其辅助手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相关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对肠功能和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于术前3天直至术后第7天给予肠内短肽制剂-百普素营养支持,对照组入院后给于采用传统的清洁灌肠方法,临床治疗和营养支持按常规处理(术前常规膳食,术后PN营养支持)。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1、3、7天分别检测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IM^+/CD8^+)水平,观察两组病人术中肠粘膜及肠道清洁情况、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感染性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肠粘膜状况、肠道清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病人各项营养指标、免疫指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实验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下降幅度(P〈0.01),实验组术后第7天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短肽制剂百普素,更有利于病人营养状况和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以及预后改善,是结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较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铁调素基因干扰对脓毒症小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6-8周BALB/C 雄性健康小鼠10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铁调素基因干扰组,n=5)和对照组(对照RNA干扰腺病毒组,n=5)。采用尾静脉高动力注射的方法分别给予两组小鼠铁调素特异性shRNA腺病毒和对照RNA干扰腺病毒。13 d后,两组小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复制脓毒症模型。CLP模型制备24 h后处死小鼠,留取全血和脾脏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脾脏T淋巴细胞亚型CD4+和CD8+的数量百分比、外周血和脾脏T淋巴细胞的凋亡百分比;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组织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化水平。结果实验组CLP模型24 h后脾脏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t分别=3.28、3.21, P均<0.05);实验组小鼠脾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分别=4.76、5.12, P均<0.05);实验组小鼠脾脏组织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caspase-9活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强(t分别=9.86、6.16, P均<0.05)。结论铁调素基因干扰引起脓毒症小鼠淋巴细胞凋亡增加,铁调素可能在脓毒症的免疫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趋化因子受体CCR4和CCR5在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计数法对113例SLE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CR4和CCR5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及评价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CR4+和CCR5+T淋巴细胞的百分数。结果非狼疮性肾炎(nLN)SLE组外周血CCR4+CD4+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狼疮性肾炎SLE组外周血CCR4+CD4+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LNSLE组外周血CCR4+CD4+T%明显高于nLNSLE组(P〈0.01);nLNSLE组外周血CCR5+CD4+T%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LNSLE组外周血CCR5+CD4+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LNSLE组外周血CCR5+CD4+T%明显高于nLNSLE组(P〈0.01)。SLE活动组血清CCR4+CD4+T%与CCR5+CD4+T%较非活动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N)与活动性无肾损伤组及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nLNSLE组外周血CCR4+CD4+T%与CCR5+CD4+T%有相关性(r=0.619,P〈0.05);LNSLE组外周血CCR4+CD4+T%与CCR5+CD4+T%有明显相关性(r=0.68,P〈0.01);血清CCR4+CD4+T%水平随着SLE疾病活动水平明显升高,与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密切相关(r=0.6382,P〈0.001);与SLEDAI肾评分亦密切相关(r=0.6980,P〈0.001);而CCR5+CD4+T%与疾病活动度不相关(r=0.16,P〉0.05)。结论以上结果表明CCR4和CCR5在T细胞趋化至病变部位的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CCR4+CD4+T%与CCR5+CD4+T%可能在肾损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清CCR4+CD4+T%、CCR5+CD4+T%与SLE疾病活动密切相关,可作为SLE疾病活动,尤其是监测狼疮性肾损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百令胶囊干预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T细胞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改变及.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62例老年COPD住院患者分为老年COPD干预组32例、老年COPD未干预组30例,另有健康老年组28例.老年COPD干预组口服百令胶囊.检测三组患者外周血CD4+、CD8+、CD4+/CD8+的改变,同时观察老年COPD组的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第1个月后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5),而第3个月后CD4+上升,CD8+下降更明显,CD4+/CD8+大致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22、3.53、4.74,P均< 0.05).而与非干预组治疗后第3个月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5、0.83、1.21,P均>0.05).干预组治疗后3个月与健康老年组比较,CD4+、CD8+、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3、2.04、2.25,P均<0.05),而非干预组治疗后3个月与健康老年组比较,CD4+、CD8+、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19、4.36、6.34,P均<0.05).在治疗3个月后两组FEV1/F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5,P<0.05),而FVC、FEV1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35、1.24,P均>0.05);干预组的FVC、FEV1、FEV1/FV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0、6.84、9.65,P均<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辅助应用百令胶囊,可改善其肺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乌斯他丁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联合乌斯他丁治疗组(实验组)和乌斯他丁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天观察APACHEⅡ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APTT、PT、PLT等)等指标。结果:在治疗后第4、8天,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APACHEⅡ评分、CRP明显下降,凝血功能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乌斯他丁能有效阻断SIRS病理过程,改善SIRS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中暑的疗效及对最终转归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56例重症中暑的成年患者分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以ICU常规中暑治疗,治疗组除ICU常规中暑治疗外,入院后给予乌司他丁,200 kU,静脉注射,6 h 1次,连用6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谷丙转氨酶、肌酐等指标变化及住ICU的时间、最终转归.[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IRS评分、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谷丙转氨酶、肌酐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且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ICU的时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死亡率较对照组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控制重症中暑患者SIRS的进展,改善各受损脏器的功能,减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法分别测定32例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的水平,并与20名健康儿童比较分析。结果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T细胞和CD4+/CD8+均降低,而CD8+T细胞水平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急性期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并且其可能为HSP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免疫调理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MODS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治疗,而治疗组(1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免疫调理治疗,疗程为7d。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Marshall标准的MODS评分(Marshall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率;统计患者ICU住院天数以及28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APACHEⅡ评分与Marshal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7d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Marshall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IL-6水平、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7d后,治疗组血清TNF-α与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7d后,治疗组CD14^+单核细胞HIA—DR表达较对照组有明显上升(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d病死率对照组为40%,治疗组为37.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免疫调理治疗能够一定程度改善MODS患者的免疫机能,缩短ICU的住院时间,但研究结果显示未能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体力状况评分1~2分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实验组(n=45)。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实验组予常规化疗外加用胸腺肽α1针1.6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4周。观察比较两组化疗后免疫功能〔自然杀伤细胞(NK)、CD3+、CD4+及CD4+/CD8+T细胞的变化〕及骨髓抑制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NK、CD3+、CD4+及CD4+/CD8+T细胞均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2、3.24、3.02、2.79、3.76,P均<0.05);实验组化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86、1.23、1.36、1.33、1.40,P均>0.05);对照组化疗前后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89、1.21、1.19、1.13、1.43,P均>0.05)。实验组的骨髓抑制Ⅲ-Ⅳ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P<0.05)。结论胸腺肽α1能够增强晚期NSCLC化疗期间的细胞免疫功能并减少骨髓抑制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53例CHF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CHF1组(NYHA心功能Ⅰ~Ⅱ级,n=24)和CHF2组(NYHA心功能Ⅲ~Ⅳ级,n=29)。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 CHF1组和CHF2组患者外周血中Th17/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89±1.24 vs 0.51±0.35,3.35±1.78 vs 0.51±0.35;P<0.05;P<0.01),CHF2组亦明显高于CHF1组(3.35±1.78 vs 1.89±1.24,P<0.01);CHF1组和CHF2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5.69±0.74 vs 7.89±1.66,3.31±0.98 vs 7.89±1.66;P<0.01;P<0.01),CHF2组亦明显低于CHF1组(3.31±0.98 vs 5.69±0.74,P<0.01);CHF1组和CHF2组患者Th17/Treg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0.35±0.17 vs 0.11±0.09,1.06±0.49 vs 0.11±0.09;P<0.05;P<0.01),CHF2组亦明显高于CHF1组(1.06±0.49 vs 0.35±0.17,P<0.01)。结论 CHF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h17/Treg失衡,且与心功能有一定关系,Th17/Treg失衡可能参与了CHF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注射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毒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NP方案(长春瑞滨+卡铂)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共治疗4个周期.结果 2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Ⅲ~Ⅳ级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8+细胞亚群、CD4+/CD8+及免疫球蛋白均有显著变化(P<0.01),组间差异显著(P<0.01);且2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P<0.01),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可减轻晚期NSCLC患者化疗的毒副作用,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膜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3例,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31例(PMMA组),采用聚砜膜32例(PS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3例为对照组。PMMA组和PS组每次血液透析时间、透析液成分、透析液流速均相同。PMMA组与PS组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常规血液透析前、后血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erythrocyte superoxide dismutase,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及血浆丙二醛(plasmamalondialdehyde,p—MDA)水平,采用链霉亲和素碱性磷酸酶共轭法检测常规血液透析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CD4^+,CD8^+百分比的变化。对照组也用相同方法检测上述指标。结果透析前PMMA组与PS组e—SOD,cAT及GSH—P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MD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MMA组与PS组透析后p-MDA水平明显高于透析前(P〈0.01),e—SOD水平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MA组透析后CAT,GSH—PX水平明显高于透析前(P〈0.05);透析前PMMA组与PS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透析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呈高氧化应激状态,T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血液透析未能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PMMA膜的生物相容性可能较PS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经肝癌切除术联合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后细胞免疫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者及PLC患者肝癌切除术联合3次TACE治疗后外周血CD3、CD3^+CD4^+、CD3^+CD8^+ T 细胞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监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变化.结果 PLC患者肝癌切除术联合3次TACE治疗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 T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3个治疗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个治疗组患者CD4^+CD25^+FoxP3^+ T细胞的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3个治疗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FP阳性患者TACE治疗期间,AFP的水平均远远高于健康者(P<0.05),三个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FoxP3^+ T细胞与血清AFP的相关系数为0.542.结论 TACE并不能改善PLC患者肝癌切除术后的免疫状况,但机体的细胞免疫与疾病的发展呈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