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标本,1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的STAT3、ER、PR的表达.结果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TAT3、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64%、62%、50%,在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STAT3、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100%、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7、0.047、0.010).癌组织中STAT3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6、0.026、0.027),癌组织中ER的表达均与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2、0.007、0.030).PR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有关(P值分别为0.004、0.030),而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值为0.06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TAT3与PR呈正相关(rs =0.417,P=0.003),但与ER无相关关系(rs =0.271,P=0.057).结论 STAT3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新的分子治疗靶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TAT3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与ER无关,STAT3表达可能被孕激素调控,而这一激活过程与ER无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的方法及意义,用抗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6例子宫内膜癌、2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2例正常子宫内膜石蜡切片ER、PR的表达,结果显示,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PR阳性率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分布不同。内膜癌ER、PR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正常内膜与不典型增生内膜ER、PR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内膜与内膜癌、不典型增生与内膜癌ER、PR表达有统计学差异,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免疫组化ER、PR含量SP法测定对临床预后判断,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x4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以及Cx43蛋白与ER、PR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内膜癌组)、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正常组)中的Cx43蛋白、ER及PR的表达.结果:(1)Cx43蛋白、ER及PR在正常组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83.3%及86.7%,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7%、50.0%及5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Cx43蛋白、ER及PR在病理分级为G1的内膜癌中阳性率分别为80.0%、80.0%及80.0%,高于G2(60.0%、60.0%及46.7%)和G3者(10.0%、20.0%及30.0%),P<0.05;(3)浅肌层浸润的内膜癌阳性率分别为59.1%、63.6%及86.3%,高于深肌层浸润者(均为12.5%),P<0.05;(4)手术分期为Ⅰ~Ⅱ期的内膜癌阳性率分别为54.2%、50.0%及62.5%,Ⅲ~Ⅳ期者的阳性率分别为16.7%、50.0%及33.3%,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x43蛋白、ER及PR与内膜癌发生有关,可作为诊断、了解病变程度和监测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Cx43蛋白与ER及PR的表达呈现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和PCNA的表达。结果 ER、PR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降低(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二者表达的高低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PCNA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升高(P<0.05),其表达的高低亦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ER、PR与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分别为r=-0.361,r=-0.441,P<0.05)。结论 ER、PR和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转变和细胞分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者的联合检测在指导其内分泌治疗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和β(ERα和ERβ)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2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α、ERβ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比较子宫内膜癌不同手术分期和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α和β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子宫内膜癌组织ERα、ERβ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ERαmRNA的表达随内膜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进展呈下降趋势,ERβmRNA的表达则随内膜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进展呈升高趋势.正常子宫内膜组织ERα、ERβ表达连续、均匀,主要在上皮细胞核内,间质细胞有少量表达;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ERβ分布不均匀,染色强度弱.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ERβ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阳性表达率随内膜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进展呈降低趋势,ERβ阳性表达率随内膜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进展呈升高趋势.结论 ERα、ERβ的低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及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5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7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组织中ER、PR、p53及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R、PR、p53及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ER和P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9%和4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4%和94.3%,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5%和6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和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的ER和P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1%和18.5%,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98.1%,明显高于I期和II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分级G3级患者的ER和P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7.6%和17.6%,明显低于G1级和G2级,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82.4%,明显高于G1级和G2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和非腺癌患者的ER、PR和p53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Ki-67表达阳性率为84.5%,明显高于非腺癌的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表达缺失和p53、Ki-67表达增高与子宫内膜癌有关,且与临床病理存在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PR)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对 8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标本常规进行病理检查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R、PR。【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ER、PR及ER和PR同时阳性率较高 ,分别为 5 6 6 %、81 9%、5 3 0 %。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组织ER、PR阳性率高于绝经后 (P <0 0 5 )。子宫内膜癌Ⅰ期ER、PR阳性率高于Ⅱ期以上者 (P <0 0 5 )。子宫内膜癌组织高分化的ER阳性率高于中低分化 (P <0 0 5 ) ,而PR阳性率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不大 (P >0 0 5 )。【结论】子宫内膜癌ER、PR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有关 ,对指导术后内分泌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生长因子受体(HER-2)、P-糖蛋白(P-g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生长因子受体水平和P-糖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多药耐药的表达.结果 8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58%、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5%、生长因子受体阴性率为55%、P-糖蛋白检测为-~+占49%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检测为-~+占39%,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化疗有相关性(P<0.05).结论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生长因子受体、P-糖蛋白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联合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化疗密切相关,检测ER、PR、HER-2、P-gp和GST-π对子宫内膜样腺癌化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雌激素受体两种亚型α和β及其变异体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验证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双受体学说,为寻找新的有治疗和/或预防子宫内膜癌的雌激素拮抗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RT-PCR、DNA测序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等方法分析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及其变异体mRNA的表达.结果:(1) 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子宫内膜癌组织ERα及其变异体与ERβ的共表达率分别为34%和67%,差异有显著性,(P<0. 05);(2) ERαm 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880±0.168,ERβmRNA为0.553±0.108 ,差异显著 (P<0.05);(3) 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未检测出ERβ变异体.(4)野生型( wild-type, wt)ERαmRNA表达水平较各类△ERαmRNA表达高(P<0.05或0.01);(5) ERα变异体的类型包括△2ER α单独缺失、△4ERα和△5ERα的联合缺失、△7ERα的单独缺失以及△7ERα和部分△8ERα的联合缺失 ,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无区别.结论:(1)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受wt ERβ和wt ERα及其变异体的共调节;(2) 子宫内膜癌组织ER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ERβ,而且ERα有4种剪接形式,推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ERα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机制。方法:前瞻性研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及周围正常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息肉组织和周围正常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水平。结果:ER在息肉组的表达高于内膜组,PR在息肉组的表达低于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中ER、PR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正常子宫内膜、6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阳性表达率为29.0%,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的83.3%(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阳性表达率22.6%,与正常子宫内膜的27.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关系(P<0.05)。结论:ERα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ERα低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子宫内膜癌组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快捷染色法检测ER、PR.结果: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随组织分级升高,临床分期升高,组织类型升高.结论:ER、PR的缺失加速子宫内膜癌病情的恶化,对临床估计患者预后和临床选择激素治疗具有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INCH 蛋白(particulary interesting new cysteine-histidine rich protein)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 及孕激素受体(progestin receptor,PR) 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3例正常子宫内膜和52例子宫内膜腺癌中PINCH、ER及P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INCH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腺癌间质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51.9%,呈现增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及PR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腺癌上皮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78.8%和100%、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CH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ER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腺癌的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5).PR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5).PINCH与ER、PR的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PINCH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ER及PR的缺失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分析子宫内膜腺癌预后及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杰 《当代医学》2016,(27):24-2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正常子宫内膜(C组)、8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B组)及80例子宫内膜癌(A组)的ER、PR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及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的相关性。结果 ER、PR在C组、B组、A组中的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且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在子宫内膜癌不同临床分期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着期别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组织学分级来看,低分化的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中分化和高分化癌组织(P<0.05);肌层浸润深度>1/2的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肌层浸润深度≤1/2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5)。ER、PR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ER、PR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了4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α和ERβ表达情况。结果:(1)正常内膜和内膜癌组织间ERα蛋白表达强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2)正常内膜和内膜癌组织间ERβ蛋白表达强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3)ERα、ERβ在子宫内膜的表达从正常内膜到内膜癌随着病变的进展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内膜癌中ERα缺失18例占41.86%,ERβ缺失16例占37.21%,ERα/ERβ之值在内膜癌中呈下降的趋势。(4)ERα表达在内膜癌发生中的变化显著高于ERβ。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过程中,ERα的缺失起主要作用,ERβ则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廖化梅  刘建 《重庆医学》2011,40(24):2395-2397,2388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与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子宫内膜癌中COX-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子宫内膜癌标本中COX-2表达38例(70.37%),ER表达32例(59.26%),PR表达31例(57.41%)。子宫内膜癌中COX-2和ER、PR的表达呈正相关,并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生存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中ER的表达与预后明显相关。结论 COX-2和ER、PR在子宫癌组织中高度表达,可能和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的方法及其意义,用抗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36例子宫内膜癌石蜡切片ER、PR的表达,其中28例还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炭法(简称DCC法)检测了ER、PR含量.结果显示,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PR阳性率分别为44.4%和52.8%,DCC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0%、57.1%.两种方法测定ER的符合率为60.7%,相关系数为0.565,测定PR的符合率为85.7%,相关系数为0.563(P值均<0.05).高、中分化的内膜癌ER、PR含量明显高于低分化的内膜癌.以上提示,ER、P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免疫组化SP法和DCC法测定ER、PR有较好的相关性,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将对预测临床预后、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1/2(ERK1/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石蜡标本中ERK1/2以及ER和PR的表达;同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13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石蜡标本中ERK1/2的表达;对标本的染色情况做半定量分析.结果 ERK1/2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化的ERK1/2(p-ERK1/2)在ER阳性与ER阴性子宫内膜癌中的高表达率比较(76.5% vs 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ERK1/2的高表达率与E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57,P<0.05);p-ERK1/2的高表达率与PR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ERK1/2信号转导通路与子宫内膜恶变过程无相关性,其活化与E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ER可能通过ERK1/2信号通路发挥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1/2(ERK1/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石蜡标本中ERK1/2以及ER和PR的表达;同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13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石蜡标本中ERK1/2的表达;对标本的染色情况做半定量分析.结果 ERK1/2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化的ERK1/2(p-ERK1/2)在ER阳性与ER阴性子宫内膜癌中的高表达率比较(76.5% vs 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ERK1/2的高表达率与E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57,P<0.05);p-ERK1/2的高表达率与PR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ERK1/2信号转导通路与子宫内膜恶变过程无相关性,其活化与E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ER可能通过ERK1/2信号通路发挥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受体与输卵管异位妊娠、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35例正常输卵管组织,171例输卵管异位妊娠输卵管组织,42例子宫肌瘤和1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结果:输卵管异位妊娠组织雌激素受体表达显著高于孕激素受体表达(P<0.001),与正常输卵管组织相比,输卵管异位妊娠组织雌激素受体表达极显著性增高(P<0.001),但孕激素受体表达无差异(P>0.05)。子宫肌瘤组织ER、P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输卵管组织(P<0.01,P<0.001),子宫内膜癌组织ER、PR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正常输卵管组织(P<0.05,P<0.01)。结论:输卵管异位妊娠的发生与局部组织细胞雌激素受体的过度表达有关,雌激素受体的检测有助于难确诊的输卵管异位妊娠的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与局部组织ER、PR高水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