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8-2011年兰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事件发生原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1年发生在兰州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1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信息系统及相关信息监测到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1起.其中Ⅲ级123起,占64.40%;Ⅳ级2起,占1.05%;未分级66起,占34.55%.传染病183起,占95.81%;食物中毒4起,占2.09%;其他4起,占2.0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场所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主,共发生160起,占83.77%,其中又以小学校为主,占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44.38%;托幼机构次之,占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37.50%.发生高峰主要以春季、秋季为主,第2季度和第4季度分别占45.55%和28.80%.发生的19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病3 887例,死亡28例.结论 兰州市2008-2011年间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主要是学校和幼托机构.  相似文献   

2.
傅永珍  范多智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226-1228
目的 了解天水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系统天水市2004-2011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天水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6起,发病4639人,发病率为1.80%;死亡18人,死亡率为6.99/10万,病死率为3.88‰.学校发生86起,占总事件的74.14%,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98.84%,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较多,其中流行性感冒发病率最高;5月和10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高峰,传染病暴发事件报告时间与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631,P=0.01).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管理的重点单位,应落实学校疾病监测的各项工作,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针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态势,2009年年初武汉市全面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当年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起.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对武汉市2009年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目的 了解河北省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接报、处置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所获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河北省2007年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3起,占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77.72%.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和托幼机构,高峰出现在4-6月和1,11-12月,分别占60.84%和30.07%.事件种类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其次为食物中毒.结论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发生区域,尤其是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  相似文献   

5.
2004年1月1日我国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极大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监测的敏感性和报告的及时性,结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中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级标准的明确规定,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出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实际强度.近年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显示,学校传染病事件多发成了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河南省安阳市近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状况,为制订和调整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安阳市网络监测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丽水市学校突发事件发生规律,为预防控制学校突发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导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丽水市2007-2012年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学校分布、时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2年丽水市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5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报告起数的79.71%.其中传染病暴发疫情占92.73%;食物中毒占7.27%;传染病暴发疫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83.64%.学校主要分布在小学,特别是乡镇农村学校,发病高峰出现在每年3-6月和12月.结论 2007-2012年丽水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为主,且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重点是农村中小学校,是丽水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分析2006-2011年报告的马鞍山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2年通过网络直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马鞍山市2006-2012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3起,以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为主,分别占47.9%,23.3%;事件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4-5月是高发期,呈逐年递增趋势.结论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高发势头,以传染病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学校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08-2012年甘肃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甘肃省2008-2012年通过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甘肃省2008-2012年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28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事件总数的96.40%;报告起数居前3位的疾病分别是水痘、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乡小学校和幼托机构;4~6月份和10~12月份是高发季节.结论 甘肃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高发态势,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农村中小学校和幼托机构,以呼吸道传染病为多发.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目的 了解浙江省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为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04-2007年浙江省学校突发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7年浙江省共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69起,报告发病33 000例,死亡3例,事件发生在乡镇小学占52.28%.其中传染病疫情617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80.23%;食物中毒50起,占6.50%.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多发生于农村学校,应引起教育和卫生部门的重视,采取切实的防控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丁建清  陈茜  孙美玲  周萍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2):1529-1530
2003年SARS疫情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投入,逐步规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技术,旨在提高应对能力.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性和突发性,一旦发生,势必危害公众健康,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给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为了解和掌握天津市学校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事件特征、发展趋势、分布情况,笔者以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对天津市2008-2011年发生的21起学校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为完善和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及时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蔡和宋  黄帆  曾伶  蒋东勇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7):831-832,834
目的了解三明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布特点,为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三明市2004-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三明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7起;以传染病为主,占报告起数的98.51%,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占报告事件数的97.01%。事件数前3位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感冒。事件发生高峰为3-4月和10-11月;事件主要集中在乡村学校,以乡村小学发生率最高,占55.22%。结论应加强农村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市2004-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2004-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7起,其中传染病类170起;各类学校均有报告,小学报告120起,占各类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67.80%;除2月外,其余时间均有发生,其中3-6月累计报告107起,占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60.45%。从首例发病到接到信息报告时间中位数为5.5 d;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Pearson相关系数为0.546,(P=0.000)。结论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是目前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的关键。及早报告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武汉市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年通过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学校突发事件共17起,均为传染病疫情,发生数量居首位的疾病是风疹(10起),事件主要发生在中小学,3—5月份是高发季节。结论学校突发事件呈现高发势头,应加强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防控工作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武汉市2008 - 2017年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2008 - 2017年武汉市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8 - 2017年,武汉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3起,以传染病疫情事件为主,占97.26%(71/73),排在前5位的传染病事件分别为水痘24起,流行性感冒12起,风疹11起,流行性腮腺炎8起,其他感染性腹泻7起。高峰呈双峰分布,主要发生在3 - 6月(43.84%,32/73)和9 - 12月(45.21%,33/73)。发生场所以小学为主,占47.95%(35/73)。首发病例发病与疫情报告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8 d,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32 d,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到采取措施的时间间隔与疫情的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疫情报告的时间越晚,疫情的持续时间越长。结论 小学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应加强预防接种、症状监测和健康教育等措施以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 must monitor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policies and programs to prevent youth initiation, promote quitting, and eliminate secondhand smoke. This analysis of school tobacco policies was preliminary to release of a state tobacc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lan for 2010‐2015. METHODS: University health educators collaborated with the state health agency to review policies of 33 school systems in 5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s and 9 public health areas. Authors developed a systematic approach of 8 steps useful to rat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tobacco control and prevention policies and discuss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planning. RESULTS: Thirty school policies prohibited possession and use of tobacco by students, faculty and campus visitors, and 26 of 33 specified disciplinary measures following violations. Only 4 public education agencies included 3 of the 6 elements of a model tobacc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olicy as suggested by the state public health agency. None featured all 6 elements. None specified establishing school‐community partnerships for tobacc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NCLUSIONS: Preparing smoke‐free youth requires implementing and evaluating tobacco education in grades K‐12 including use of model guidelines from federal agencies and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Determining the focus of existing school tobacco policies is an initial step to encourage adoption of comprehensive policies to reduce youth use of tobacco. Youth health advocates may act together with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legislators to strengthen policies to be consistent with model guidelines for tobacc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相似文献   

16.
2005-2006年北京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2005-2006年北京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6年通过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6年学校突发事件共50起,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82%和10%,发生数量居前3位的疾病分别是水痘(22起)、食物中毒(5起)和风疹(4起),事件主要发生在中小学,4~6月份是高发季节。结论学校突发事件呈现高发势头,主要累及县乡级中小学生,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广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律和特点,为有效应对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7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发生场所是学校的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7年广州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50起,发病13459例,无死亡病例。发生事件数和发病数最多的是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和11-12月。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小学(39.43%)和托幼机构(36.86%),托幼机构、小学、中学和职业学院/大学报告数首位的病种分别是手足口病(73.64%)、水痘(52.90%)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病(26.67%/76.9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17.00天,介入处置时间的中位数是8.18天。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关键,报告时间越早,疫情持续时间越短,因此应加强学生症候群监测,并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实施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重庆市万州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和防控现状,为学校科学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0—2019年重庆市万州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结果:2010—2019年重庆市万州区86.63%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主要为流感、水痘、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事件,占97.99%;小学和幼托机构是主要发生场所;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高于农村。结论:2010—2019年发生在重庆市万州区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绝大部分为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流感发生率增长较快,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湖南省2017-202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探讨其空间聚集性,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湖南省2017-2020年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20年湖南省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25起,其中一般事件...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From January through June 2009, 6.1 million children were uninsu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n average, students with health insurance are healthier and as a result are more likely to be academically successful. Some schools help students obtain health insurance with the help of school nurses. METHODS: This study assessed public school nurses' knowledge and beliefs of the impact of health insurance on students' health and academic success. The study also determined whether public school nurses or their schools were involved in helping students obtain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and if so, how they did so. Additionally, the study assessed the public school nurses' perceived benefits of and barriers to helping students obtain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A paper-and-pencil survey was sent to a national random sample of 750 public school nurses. The response rate was 56%. RESULTS: Nearly 60% of respondents had helped students enroll in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The majority perceived that helping students obtain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would reduce school absenteeism (90%), improve attention during school (84%), reduce the number of students held back (80%), reduce school dropouts (72%), and increase academic test scores (69%). Although the majority (53%) of nurses thought schools should assist students' parents with filling out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enrollment forms, some expressed reservations about the process. CONCLUSION: School nurses indicated health insurance is important for the health and academic success of students. These beliefs are congruent with state Child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 (CHIP) directors' perceptions, yet few schools have taken on the role of facilitating student enrollment in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