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毒性中药的传统炮制机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析毒性中药传统炮制方法的制毒机理。方法通过炮制中药材,降低其有毒成份的含量;破坏或改变毒性成分的化学结构。结果通过对毒性中药的炮制,可有效降低其毒性成分含量、缓解毒副作用。结论毒性中药传统炮制方法,可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中药的有毒、无毒是中药的基本性能之一。古人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及采用相应方法处理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 ,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近些年来 ,广大中药工作者对中药炮制制毒作用机理的研究作了大量的工作 ,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笔者归纳起来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 加热炮制降低毒性有的药物虽有较好的疗效 ,但因毒性太大 ,临床应用不安全 ,通过加热炮制除去或挥散部分有毒成分 ,使有毒成分的含量降低而降低其毒性 ;有的破坏或改变结构 ,使有毒成分消除或含量降低 ,从而扩大临床安全用药范围。其制毒机…  相似文献   

3.
中药炮制是一门传统的中药制药技术,通过炮制技术,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可以降低毒性、增强疗效、改变药性、便于调剂制剂等。中药的炮制解毒技术是对有毒中药可以安全应用于临床的一大创举,它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并扩展药物临床应用的范围。通过对有毒中药在中医药古籍文献的记载和炮制技术整理,并对它们现代国内外前沿研究文献的归纳和分析,在毒性中药的毒性分级、毒性作用部位及毒性成分、炮制解毒技术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总结,同时提出采用相同炮制技术进行解毒的有毒中药具有共性的炮制解毒规律的理论,以期为有毒中药的炮制解毒技术及炮制解毒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 毒剧中药的炮制目的,主要是改变其化学性质,使其毒性降低,消除药物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如乌头有大毒,《神农本草经》记载“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经甘草黑豆炮制后,其有毒成分乌头硷转变为低毒的乌头原硷,降低了毒性,可入汤剂,处方用量可达9克,而生乌头一日极量:煎剂3克,散剂仅1.5克。梁代陶弘景就半夏而言,“凡使半夏,须用汤洗十余遍,令滑尽,不尔有毒,戟人咽喉。”说明中药的炮制与防病治病  相似文献   

5.
有毒中药材是指那些具有一定毒性、副作用或作用迅猛的一类药物。其使用不当即可导致毒副作用的发生,因而使其应用受到了广泛的限制,有些医生更是避而不用。这些毒性成分,既是药物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也是产生毒性的活性成分。所以,临床使用这些药物就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炮制,以降低或消除这些药物的毒性。解毒的方法很多,尤以加热炮制解毒应用更为广泛。本文旨在通过比较毒性中药材化学成份的不同与加热炮制解毒方法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毒性中药材的合理炮制提供可参考的思路,使这些毒性中药材在临床中应用更趋于广泛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王金熬 《中外医疗》2011,30(14):137-137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其机理。方法通过制霜法、加热法、净制法、水制法、加辅料法、水火共制法等加工炮制后,能达到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或副作用。结果适当加工炮制可降低或消除中药毒性或副作用。结论中药通过适当加工炮制可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或副作用,更好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中药毒性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的祖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认识到一些药物对人体有毒,将中药毒性分为大毒、有毒、小毒3级,并认为中药毒性有广义之毒和狭义之毒之分。近代,人们对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及中毒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中药肾毒性的认识。影响中药毒性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品种、炮制、剂量、配伍及环境等因素。要防止中药的毒性作用,一方面需加强药政管理,另一方面要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医务人员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同时要让患者掌握正确的煎煮及服药方法。  相似文献   

8.
毒性中药是中医"治病攻邪"的常用药物,古代所谓的"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利用"毒"来纠正脏腑的偏胜偏衰。毒性药物需减毒或去毒才能药用。故有毒药物的炮制是中药炮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由毒性中药导致的事件时有发生,强化毒性中药的炮制和使用成为广大医药工作者必要强抓的内容。减毒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制去毒、水制去毒、加热去毒、辅料去毒、制霜去毒等。  相似文献   

9.
从有毒中药的炮制与其毒性改变的关系上,提出了炮制能改变药物毒性的因素,归纳为以下7个方面:(1)去除含毒性成分的部位;(2)改变毒性成分的结构,使灾转变成毒性较小而生理活性不减的物质;(3)降低毒性成分的含量;(4)除去非有效的水溶性毒性成分;(5)破坏部分酶,以防效成分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毒性物质;(6)破坏毒性成分结构,使之失去活性。(7)辅料的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嘉瑞  常章富  张冰 《美中医学》2009,6(8):45-47,53
中国传统医药学历来重视药物的毒性与用药安全,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毒性理论。中药学中的“毒”与现代药学中的“毒”有着不同的内涵。所谓狭义的“毒”,即指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作用;所谓广义的“毒”有两种涵义,即药物的总称和药物的偏性。确定中药有毒无毒的依据可归纳为三点,即含不含有毒成分,整体是否有毒和使用剂量是否适当。中药的有毒与无毒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应辨证看待中药的毒性。  相似文献   

11.
使用毒性中药治病,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点。我国中药材品种繁多,各具有一定性能。其中对人体作用强烈或有害的中药分为大毒、小毒、峻烈性、燥性等。充分认识各种药物的有毒、无毒、大毒、小毒及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根据病情适当地选用毒性中药和确定用量,并通过适宜的方法减轻或消除其毒副作用,使临床应用安全有效。1$性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在常用毒性中药中,大多疗效高、毒性大,有效成分即毒性成分,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极易出现毒副反应。故须针对其性质,用相应之方法,把其对立作用统一到疗效方面上来。主要通过制毒在临…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发掘至今已多达8000余种,其中文献记载有毒中草药500余种。有毒中草药有其毒性的一面,又有治疗作用的一面,用之不当,即会发生毒副作用;而正确使用,往往会产生速效、高效,并治疗很多危难重症。有些药物的毒性成分与有效成分并存,能通过炮制加工、配伍使其毒性降低;而有些药物的毒性成分即为有效成分,可因剂量适当而安全使用。《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收载中药材,植物油脂等522种,注明有毒的药材为69种,其中大毒10种,有毒38种,小毒21种。就其使用禁忌而言,可分为使用对象禁忌,患者症候禁忌和使用方法禁忌3种。现归纳…  相似文献   

13.
毒性中药,需减毒或去毒才能药用,故有毒药物的炮制是中药炮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50年来,广大医药工作者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整理,取得了许多关键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临床上,毒性中药有着特殊的意义,毒性中药往往疗效突出但难以控制。从古至今为了降低有毒中药的毒性和增强其疗效总结出很多方法,例如炮制、配伍、改变剂型等,以对中药的毒性加以限制,使其发挥意想不到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有毒中药是指药理作用强,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应,或致人死亡的中药。癌毒致病暴戾,毒陷邪深,非攻不克,故常采用以毒攻毒之法,选用药性剧烈的毒剧中药,以达到攻坚蚀疮、破瘀散结之目的。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有毒中药对肿瘤的治疗作用,主要是它能对癌细胞产生直接的细胞毒作用。1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通过对有毒中药的成分分析表明,其毒性成分主要是生物碱类(如士的宁、马钱子碱、乌头碱等)、苷类(大戟苷、牵牛子苷、蟾酥毒素、商陆毒素等)、毒蛋白类(如植物性毒蛋白、毒性蛋白等)、酚或有机酸类(如斑蝥素、尿黑素…  相似文献   

16.
有毒中草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随着肿瘤、艾滋病人的不断增多,中草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毒的中草药在临床应用也不断增多.早在东汉时代,<本经>提出了"有毒、无毒"的区别.<内经>七篇大论中,亦有大毒、常毒、小毒等论述,东汉以后的本草著作对有毒药物都标出其毒性.由于有毒中药的毒性部位不同,毒性程度各异.有的有毒成分就是它治病的有效成分;有的毒性成分与有效成分并存;有毒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或相当.如使用恰当,能治疗诸多疑难重症,但治疗用药的安全度小,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如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长春花、喜树、斑蝥、蟾酥等即是.因此临床医师在实际应用时,应正确掌握有毒药物的剂量,尽量避免毒性反应,现将临床应用较多的有毒中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1降低有毒成分的含量有毒药物大部分是通过炮制后降低有毒成分的含量而达到降低药物毒性的。1.1利用高温破坏这方面炮制的方法很多,应用也较广泛,例如:马钱子经砂炒或油榨后均能使马钱子中所含番木鳖碱及其他类似生物碱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斑蝥含斑蝥素1%~1.2%有剧毒,作用于局部能刺激皮肤黏膜引起红肿疼痛发泡等,但斑螫素加热超过其熔点(218℃)能升华逸出,故传统方法用米炒,据报道米炒斑蝥在110℃时,斑蝥素可部分升华除去。另外斑蝥素一部分呈游离状态,一部分以镁盐形式存在于软组织中,由足的关节处分泌,因此入药前去除足翅是有科学道理的…  相似文献   

18.
有毒中药一直被认为是药效成分与毒效成分的组合体,根据中医传统理论,结合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有毒中药包含的两类不同成分存在着辨证关系,它们在不同病理状态下呈现典型的"双面"或"多面"特征,展现药效成分与毒效成分的角色转换。基于上述认识提出有毒中药未来研究的新思路,包括坚持在生、病理状态下进行有毒中药毒性评价;运用不同病理模型确立有毒中药药、毒性;着眼不同病理状态下药、毒效物质最佳组合;探索药、毒效物质角色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从药物数量、毒性的认识、防毒控毒方法等方面对不同历史时期有毒中药的应用进行了梳理。上古至春秋战国时期发现有毒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疾病;秦汉两晋时期首次进行毒性分级,记载中毒解救方法、有毒中药应用原则,确立减毒防毒方法;唐宋金元时期"十八反"、"十九畏"广为流传;明清民国时期,有毒药物数量增加,涌现善用毒药医家;现代重视减毒控毒并进行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重视有毒中药管理,公布中药毒性药物品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研究中药炮制方法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70例,给所有患者服用炮制后的中药,其中含有生物碱类药物、苷类药物、鞣质类药物以及挥发油类药物,对患者服用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患者均服用炮制后的中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各类成分药物的总体有效率均达到90%,其中含苷类药物的总体效率达到100%,服用炮制类药物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理论将中药药材进行加工和炮制,炮制方法不同,其临床疗效也不同,将中药药材进行炮制,可以降低药物中的毒性和副作用,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用药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