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针对目前心电监护系统在穿戴式、实时性和数据分析上存在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基于穿戴式智慧衣的心电远程实时监护系统。方法:该系统包括穿戴式智慧衣、Android智能手机App和私有云服务器3个部分。通过穿戴式智慧衣实时采集老年人心电信号。Android智能手机App通过无线蓝牙技术接收心电数据,实时传输心电数据到私有云服务器。私有云服务器接收智能手机传输的心电数据,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心电分类算法对心电数据进行房颤检测。云端服务器的云端心电图实时监护平台实时显示心电图和心电分析结果,辅助社区监护人员监护老年人心电。结果:心电分类算法的房颤检测效果较好,该系统的心电数据采集和数据远程传输可靠,监护功能运行正常。结论:该系统可以在社区中对老年人进行心电远程实时监护和房颤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十二导联穿戴式心电设备对于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院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4月 ~2021年8月使用十二导联可穿戴式心电设备后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356例患者,根据穿戴式心电图初步辨别SVT机制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AF增加中风、心力衰竭和心动过速引起的心肌病等风险,因此,进行早期准确的筛查和诊断对于尽早进行危险评估及房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临床上亚临床房颤和阵发性房颤很难通过临床常用的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房颤监测手段进行诊断。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的发展,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具有无创、简便、持续、易获得等优势,为AF的诊断带来了新希望。本文对可穿戴设备在AF筛查诊断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以期明确穿戴设备在AF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可穿戴式健康监测系统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穿戴式健康监测系统即利用穿戴式生物传感器采集人体运动与生理参数,来实现对穿戴者运动与健康管理。穿戴式健康监护系统是具有无创连续检测人体生理信息、数据无线发送和实时处理功能的集成系统,能满足低生理、心理负荷条件下的生理状态监测。该文首先介绍了可穿戴式健康监护系统的构成及可穿戴式健康监护系统中应用到的相关技术,然后着重介绍了目前我们所做的与可穿戴式健康监护相关的研究工作,即穿戴式呼吸与心电采集以及多参数体域网的构建。最后,对未来可穿戴式监测系统发展方向提出了简单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可以直接作为配件穿戴在身上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在软件支持下感知、记录、分析生命特征,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与各类应用软件紧密结合,成为其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类、技术、市场发展、优势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智能可穿戴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实践中,对于房颤防治,智能可穿戴设备到底价值几何?本文将从目前我国老年高危房颤患者管理所面临的困境入手,结合本团队研究成果分析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在房颤筛查、管理、预防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1目前我国老年高危房颤患者管理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有哪些?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房颤发生率非常高,此外,高达20%~40%的老年房颤患者同时合并4个以上的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和基本功能,阐述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在术前风险评估及活动指导、术后生命体征无线监测和术后功能评估及动员激励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应用于加速康复外科中的优势及需解决的问题,指出了提高监测及报警的准确度、增强监测的普适性、提升佩戴的舒适性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等是未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分组对比的方法探讨穿戴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与传统动态心电图在居家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监测效果差异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居家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样本对象,其中30例患者应用穿戴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24h监测(观察组),另外30例患者应用传统的动态心电图24h监测(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与检查时限情况在监测过程中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V2、V3、V5及Ⅰ导联比较,P>0.05;应用穿戴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的观察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相对较高,与对照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穿戴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可更好地监测居家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实时情况,对心电信号的记录准确性更高,在偶发房性早搏以及ST-T改变情况等方面的检出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9.
<正>病患到医院做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是已经固化的就医模式,这种到医院就诊的传统的诊疗模式程序繁琐、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足不出户,或随时随地进行医疗检查、诊治疾病一直是人们的梦想。科技的进步使医院外应用的自助性穿戴医疗设备成为现实,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测多种生理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一个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特性的心电信号采集系统,以满足长时间监测患者生理状况的需求.方法:采用ADAS1000低功耗心电图模拟前端与MSP430F5529微控制器,利用串行外设接口总线实现模拟前端的配置以及心电数据的回读.结果:该系统可对正常活动状态下的患者做24 h动态心电监测,采集的数据准确可靠.结论:该系统实现了印制电路板的一体化集成,功耗低,可用于由电池供电的便携式应用(如穿戴式设备)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MEMRS电生理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心电网络)实现了医院心电图电子化,无纸化。方法:心电检查从预约登记、操作检查、编写报告、集中存储、网络传输、临床共享、医生会诊、统计检索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动态心电图等设备采用原始数据传输模式,实现原始数据的无损压缩传输,床旁心电图实现无线传输,心电图室安装工作站点,心电图室接受、处理诊断报告,进行会诊报告,采用WEB方式发布到临床共享。结果:为电生理检查建立全新的集中式工作模式。结论:建立心电图网络系统后,临床的检查更为方便,检查随手操作,心电图快速传输,专业诊断快速回复。  相似文献   

12.
智能眼镜、健康手表、智能手环等新技术形式都能帮助居民更好地开展自我健康管理。通过 SWOT 分析发现,可穿戴技术优势有外形小巧、数据可视化、便携简易操作等特点;而硬件技术有限、产品同质化严重等是它的劣势;外部机遇有着诸如老龄化严重、人们健康管理意识的觉醒等;没有成熟的运营模式、缺乏行业标准和规则等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可穿戴技术发展的未来应该是在大数据背景之下,将用户、医疗机构、数据和设备本身结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然后形成几种固定的运营方式,在抢占潜力巨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促进“智慧医疗”新模式的诞生。  相似文献   

13.
针对便携式医疗监护的需求,以高集成度、低功耗的PIC18F27J13单片机为内核,通过SPI总线与Micro-SD卡进行通讯,对采集到的心电数据进行实时存储,并通过上位机软件显示,方便医生在电脑上对心电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以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功耗极低,通过单节3.6V锂亚电池供电,可以实现15天以上心电数据的连续采集、存储。体表贴附式电极避免了植入式的痛苦和风险,尺寸小,方便病人长期佩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目前医疗设备管理中信息采集和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射频标识(RFID)技术的系统设计方案,实现智能化管理及数据处理。方法:通过电子标签、阅读器及应用软件完成RFID系统的工作过程。结果:系统设计方案能够实现对医疗设备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实现医院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结论:RFID技术方面的优势与使用价值将改变医疗设备管理模式,为医疗设备管理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设计基于串口的心电信号采集模块,该模决可以用于监护设备的设计或是临床科研的开展.方法:采用模拟和数字的混合技术,通过使用AD公司的高性能的放大器,设计高共模抑制比的前级放大器,结合硬件处理和软件的滤波方法实现信号的去噪,并转换成标准的RS232格式实现数据的获取.结果:完成了硬件电路设计,对单片机串口和定时中断、数模转化器控制程序编写,实现通过串口对外提供心电数据的服务,并可串口控制其导联的切换和滤波级别的选择等.结论:该模块能满足生产厂家、科研院所、医学工程专业院系等机构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科研用途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医疗设备智能监控系统,使医院在无线覆盖或有线网络的环境下,实现设备的智能化动态管理。方法:利用通讯网络、智能呼叫及系统监测等科技手段,设计医疗设备智能状态传感器。结果:针对医院医疗设备,将其数据进行采集和管理。当出现异常状况时可通过智能系统发出相关信息,通过身份识别与定位,实现设备状态的信息化。结论:智能传感器在系统的运用中可做到资源共享,实现了全方位、全覆盖的智能医院物联网系统,为医院的医疗服务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穿戴式社区医疗健康监护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的穿戴式社区医疗健康监护系统。方法:系统由穿戴式生理信号检测、无线数据传输和中央信号处理等3部分组成,采用了穿戴式检测、Zigbee无线通讯等新式研究技术。结果:把采集到的信号通过Zigbee无线网络上传至社区医疗监护系统终端,进行信号的处理、显示和预诊断,并具备紧急报警的功能。结论:实验表明.此系统能够对人体的生理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同时通过Zigbee无线网络进行实时、安全、可靠的通信.适用于健康运动监测、医院移动监测等领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诊科心电图流程优化中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5-12月该院急诊科室所收治的385例患者当中的285例原发胸痛疾病入院患者,由急诊医师来评价其是否需接受心电图检查需求,如无空余的机器,需排队等待,院内管理者需结合疾病轻重情况安排好设备;选取2018年5-12月该院急诊科室所收治402例当中的296例原发胸痛疾病入院患者,运用心电图的信息化管理,通过该管理系统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接受心电图的检查,由医护工作者借助心电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工作站实现自主叫号,依据相应规则等,顺利将心电图的检查完成,医师借助该管理系统来辅助诊断,并决定分诊与制定医嘱。结果与2017年5-12月相比,2018年5-12月患者心电图的使用率、危重患者心电图的使用率、胸痛患者心电图的使用率及2 h明确的诊断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2017年5-12月胸痛患者心电图的检测时间(1.4±0.6)h相比,2018年5-12月,胸痛患者心电图的检测时间(0.9±0.5)h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急诊科室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有效应用,对急诊科室心电图检查流程可起到积极的优化作用,检查效率提升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态心电设备与HIS系统的接口设计及应用。方法我院自2018年6月开始采用医院信息系统,将静态心电设备信息进行统一化应用,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5 000例患者作为应用前组,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5 000例患者作为应用后组。对比两组患者检查治疗所用时间与满意度。结果与应用前组比较,应用后组的检查治疗所用时间明显较短,满意度明显较高(P <0.05)。结论在医院患者进行检查与治疗的过程中,静态心电设备与HIS系统的接口设计及应用能够有效节省时间,同时也提升医院检查治疗的效率与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