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CD、CRT、CRT-D对猝死高危人群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比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心室再同步(CRT)和心室再同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在心性猝死高危患者中的疗效及实施技术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方法 采用逐步纳入研究的方法连续收集109例心性猝死高危患者,分别植入ICD 55例,CRT46例,CRT-D 9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临床相关资料及心功能评价指标等,所有资料进行自身对比与组间比较.结果 ICD、CRT-D和CRT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100%和86.9%.术后随访5~101(平均29±18)月,ICD组7例死亡(12.7%),CRT组14例死亡(35.0%),CRT-D组无死亡.植入ICD和CRT-D的63例患者中,37例共发生951次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事件,除1次因电池耗竭失败外,均被ICD/CRT-D有效纠治.植入CRT/CRT-D的49例患者中,37例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T)、心功能分级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等心功能评价指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且持续致随访结束(75.5%),11例心功能改善,但未持续至随访结束(22.4%).3组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均较术前提高.结论 ICD、CRT、CRT-D均对猝死高危患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ICD更适合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较轻但有VT/VF发作史或高发倾向的患者,CRT更适合于CHF较重的患者,CRT-D应作为严重心脏器质性疾病有猝死高危患者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心衰)和心律失常是心脏病晚期的两大临床难题。心衰造成严重临床症状,心律失常造成猝死。但是对于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目前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晚期的研究显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减少收缩期前二尖瓣反流,改善心脏左右心室间收缩的同步性,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置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减少心脏猝死。因此置入具有CRT和ICD功能的装置(CRT—D)可望改善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国内由于各种原因,这方面工作尚未充分开展,而关于CRT—D植入术后的护理国内报道也甚少,近日我院为1例扩张性心肌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植入CRT—D。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心室再同步化治疗(CRT)和心室再同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在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4年2月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92例,其中ICD植入患者42例(ICD组),CRT植入患者43例(CRT组),CRT-D植入患者7例(CRT-D组),观察各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术后心血管事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6分钟步行距离(6MWT)、病死率等。结果 ICD组手术成功率为100%,CRT组成功率为93.0%,CRT-D组成功率100%,3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D组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2.02±0.89)h和(8.32±2.62)min,明显短于CRT组的(3.04±1.2)h、(43.10±6.73)min和CRT-D组的(3.71±1.21)h、(35.21±7.6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T-D组和CRT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T-D组X线曝光时间短于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D组手术前后LVEF、LVEDD无明显变化,6MWT有明显改善(P<0.05);CRT组患者术后1个月LVEF即有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6MWT有明显改善,术后1年LVEDD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CRT-D组术后LVEF、6MWT有明显改善(P<0.05),而LVEDD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CRT-D组无患者死亡,ICD组病死率为11.9%(5/42),CRT组病死率为16.3%(7/43),3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D、CRT和CRT-D对心性猝死高危患者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患者应合理选择ICD、CRT和CRT-D 3种治疗方式,以获得最佳效价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再同步化(CRT)或安装三腔起搏器加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CRT-D)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或CRT-D治疗行术前、术中护理、术后观察及健康指导.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植入CRT,2例成功植入CRT-D,1例拟植入CRT-D患者植入失败,改装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术后患者心功能状态、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改善(P<0.01),QRS波变窄,未发生心脏压塞、电极脱位、切口不愈合等严重不良并发症,但其中1例术中出现急性左心衰竭,1例出现切口渗血.结论:CRT或CRT-D是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围术期的良好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扩张型心肌病以左心室或双心室增大为特征,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严重受损,主要临床表现为充血性心衰、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1-4].由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大多有明显心功能受损,心脏泵功能差,接受非心脏手术风险较高,麻醉处理非常棘手.  相似文献   

6.
桂春  朱立光 《广西医学》2012,34(4):422-424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轻度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轻度慢性心力衰竭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7例,均为扩张型心肌病,给予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并植入三腔起搏器,定期随访,观察术前、术后出院前和术后12个月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随访12个月无1例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活动耐量明显提高。术后出院前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二尖瓣反流量(MR)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2个月,LVEF、LVFS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LVESD、LVEDD和MR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12个月,LVEDD减少值与术前QRS波宽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CRT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轻度慢性心力衰竭和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能改善心脏功能,逆转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轻度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 轻度慢性心力衰竭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7例,均为扩张型心肌病,给予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并植入三腔起搏器,定期随访,观察术前、术后出院前和术后12个月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 随访12个月无1例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活动耐量明显提高.术后出院前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二尖瓣反流量(MR)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2个月,LVEF、LVFS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LVESD、LVEDD和MR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12个月,LVEDD减少值与术前QRS波宽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CRT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轻度慢性心力衰竭和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能改善心脏功能,逆转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4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CRT-D)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入选共4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植入CRT-D,术前予完善各项准备、加强心理护理,术中紧密配合,术后密切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同时强化健康教育。结果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CRT-D围手术期的良好护理是取得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心脏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已经成为缺血性或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慢性心衰及心室不同步患者的Ⅰ类适应症(证据水平A)[1-2].CRT植入技术相对较困难,除常规右房、右室起搏外,CRT还需行左室起搏,最常用的是经冠状静脉窦( coronary sinus,CS)将左室电极导线送到心脏静脉起搏左室.本研究报告1例植入CRT过程中并发CS夹层继续手术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黄开群 《华夏医学》2005,18(5):731-732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不全为共同表现的心肌病,主要死因是充血性心衰及猝死。本院2000~2004年共收治4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衰病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西平  秦瑶  郝星  李立  王冬梅  郭涛 《重庆医学》2013,42(2):209-211
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CRT无反应患者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接受CRT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8例,CRT后定期随访,比较CRT前、后患者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平均随访(8.72±8.31)个月,20例接受CRT的患者心功能改善,LVEF增加(P<0.05),8例患者对CRT无反应。结论 CRT能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CRT反应与患者是否合并基础心脏疾病、左心室电极植入位置以及是否存在心脏机械收缩不同步有关。  相似文献   

12.
预防心脏猝死植入ICD应考虑循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获救存活者不多。有学者提出植入性心脏除颤器(ICD)应用作为高危患者猝死的一级预防.对降低死亡率有积极意义。去年几个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证实,预防性植入ICD可显著改善高危患者存活。心脏性猝死-心力衰竭试验(SCD-HeFT)证实.2521例中度心衰患者与药物(包括胺碘酮)疗法相比.应用ICD5年内可使死亡率降低23%。ICD对轻度充血性心衰(NYHA分级Ⅱ度)效果好于Ⅲ度心衰。  相似文献   

13.
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翔 《实用全科医学》2007,5(9):812-813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心脏扩大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本病病死率较高。心脏超声检查是诊断扩张型心肌病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心电图检查是最常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能较好地发现扩张型心肌病的常见心电图异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RT)对扩张型和缺血性心肌病的左室机械重构疗效差别。 方法 入选21 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13 例)和缺血型心肌病组(8 例)。所有 患者均符合CRT 指南的I 类适应证。分别观察CRT 术后6、12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收缩内 径、左室舒张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变化。结果 ①扩张型心肌病 组CRT 术后6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容积,二尖瓣反流 面积较术前减少(P <0.05),术后12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 缩末容积,左房内径较术前减小(P <0.05);②缺血性心肌病组术后12 个月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P <0.05); ③扩张型心肌病组CRT 术后6 个月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变化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 <0.05),射血分数增加 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P <0.05),术后12 个月扩张型心肌病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容积的变化 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 <0.05)。结论 CRT 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室逆重构效果优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相似文献   

15.
扩张型心肌病指左右心室一侧扩大或双侧扩大所引起心脏收缩功能减退的充血性心肌病.主要以心脏扩大、心衰、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1].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该病往往会引起心衰进一步加重,严重者引起难治性心衰,治疗困难,效果差,病死率较高,且需要反复住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了生活质量.我院心内科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采用了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临床表现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目前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近年来,应用三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心衰进展迅速,开展日益广泛,已成为心衰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是该治疗的护理经验相对缺乏.我科2008年7月-2010年12月为 11例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心衰患者植入心脏三腔起搏器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相关的护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背景:心室间(V-V)延迟优化在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装置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 F)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尚未明确证实。方法:RH YTH M II研究是一项单盲随机试验,入选了121例植入具有心脏复律除颤能力的CRT装置(CRT-D)的患者,以1∶3的比例随机分配受试者接受同步双心室起搏(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及心脏再同步化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除颤电极导线功能故障的发生率、可能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66例植入ICD或CRT-D的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统计除颤电极导线功能故障发生率,分析其可能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166例患者中出现除颤电极导线功能故障5例,发生率为3.01%.其中电极导线绝缘层破裂1例,ICD导线功能障碍1例,R波感知逐渐降低3例.其中2例予以更换除颤电极导线,2例予以植入普通主动固定电极导线,余1例随访中待择期处理.结论 植入ICD或CRT-D的患者,除颤电极导线功能障碍可引起ICD不适当放电,随访中若发现除颤电极导线功能障碍,应及时更换导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同步化治疗心衰植入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特点,为手术成功提供保障。方法对8例植入CRT和/或CRT-D病人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8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减少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的指导和科学的护理是心脏同步化治疗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扩张型心肌病为心肌病最常见形式,又称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和扩张型原因不明的心肌病等.以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室壁变薄,心肌收缩期功能障碍,可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特征.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占所有心肌病的60%左右,此型心肌病的特点为左心室(多数)或右心室有明显扩大,或双室扩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和猝死为基本特征,虽然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为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