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光学分子成像技术和靶向光学分子显影剂的不断成熟,以靶向分子显影剂标记,术中光学分子影像引导的外科手术必将成为继开放手术、微创外科手术之后第三代外科手术新理论和新技术。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我们的前期研究,对荧光染料与荧光诊断;荧光成像和光学分子影像;光学分子影像和光学分子影像诊疗设备初步进行了概念性讨论。提出了光学分子影像外科学的学科方向,明确指出光学分子影像外科学将是精准外科的前沿理论和先进诊疗技术,光学分子影像外科学主要由靶向光学分子显影剂、光学分子成像设备及其临床诊疗技术构成。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型受体,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c-Met靶向治疗已初步应用于临床,其对于癌症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益处。目前,由于无法对c-Met表达阳性的肿瘤患者进行有效的早期筛选,使得c-Met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总体有效率偏低。c-Met靶向分子成像借助靶向分子成像探针能够实现肿瘤c-Met表达水平及活化状态的定量检测和直观揭示,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的潜在价值。结合近年来c-Met靶向分子成像的研究,本文将深入分析、探讨c-Met靶向分子成像探针的构建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肿瘤关键分子靶点的异常表达(表达水平和表达状态)与分子靶向治疗反应、治疗效果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精准评价肿瘤关键分子表达水平和表达状态,无论在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开展前、过程中以及治疗后均显得尤为关键。分子成像可以无创、实时而全面地对肿瘤关键靶点的表达水平及表达状态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对筛选优势人群、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简述基于不同分子探针的分子成像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对比分析分子成像在靶向治疗中的价值,以期有益于新型治疗策略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程家敏  曾珍  陆荫英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23):1189-1193
随着测序技术、靶向及免疫治疗在肝胆肿瘤领域的发展和普及,分子标志物在肝胆肿瘤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及改善预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规范及指导肝胆系统原发恶性肿瘤相关分子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肝胆领域内多个专家协会结合中国实际,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肝胆肿瘤分子诊断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本文将从诊断、治疗、质量控制等环节阐述共识要点,并结合肝胆肿瘤最新指南及研究结果,详解分子标志物的进展及部分争议内容,以期为肝胆肿瘤个体化诊疗提供科学依据,使患者更大程度获益。   相似文献   

5.
软组织肿瘤在形态学上较为特殊,其鉴别诊断常较为困难 ,需要借助于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检测。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诊断用抗体不断被开发,靶向位点不断被发现并应用于实践,为深入研究软组织肿瘤的分子机制,进而提高对软组织肿瘤的诊疗水平提供了基础,临床上个体化诊疗及精准医学治疗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近年来在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综合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晚期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代表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作用靶点的贝伐单抗(bevacizumab)等药物,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新生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另一类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作用靶点的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及帕尼单抗(panitumumab)等药物,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结合来竞争性阻断其与其他配体的结合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两类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作用靶点各不相同,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疗效也不同,且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尚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分子靶向药物在子宫内膜癌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和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等.但目前的研究多为Ⅱ期临床试验,缺乏大规模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本文对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吴卉娟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1):1341-1343
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MTT)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通过特异性靶向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分子或相关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控制细胞基因表达,从而抑制或杀死癌细胞,基于对细胞分子生物学及信号转导机制,在分子水平上对肿瘤细胞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精确打击。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因其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低的特点而备受瞩目,其出现为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领域和广阔的前景。本文就妇科恶性肿瘤中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对Ras、BRAF、错配修复/微卫星不稳定(MMR/MSI)等肿瘤相关分子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及检测水平的发展,合理的检测技术及应用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实践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解决目前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相关行业从业者对结直肠癌分子检测高通量测序(NGS)的了解及应用,由临床医师结合结直肠癌实际诊疗需求发起,业内诸多检测公司参与,病理及检验专家指导,从结直肠癌NGS检测的临床角度及实验室流程质控角度共同起草了中国专家共识及标准,以指导NGS检测技术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规范应用,帮助临床医师解读报告,为结直肠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提供更加标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管晓翔 《癌症进展》2013,11(1):1-2,7
正随着肿瘤靶向治疗时代的到来,乳腺癌靶分子成为研究热点,同时对靶分子的深入研究也推动了乳腺癌靶向治疗的发展,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但是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针对单个特异性分子靶点的靶向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在初始有效的患者中,继发耐药现象。由于乳腺癌的分子异质性,对于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仍缺乏系统认识,因此限制了临床靶向治疗的发展。在众多靶分子相  相似文献   

11.
肿瘤的诊疗理念经历了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的过渡,已步入“精准医学”的发展阶段。在精准医学中,精准诊断是指导临床决策、制定个体化诊治方案的重要依据,是实施精准治疗的必要前提。然而,由于恶性肿瘤具有时空异质性,给肿瘤精准诊断带来挑战,严重制约了肿瘤精准医疗效率的提升。分子影像能够实现肿瘤关键靶点的分子水平定性、定量检测,兼具解剖形态学和功能代谢检测的特点,能够更全面、直观地揭示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为肿瘤精准诊断、指导肿瘤靶向及免疫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借助多功能分子成像探针平台携载治疗药物或选择同时具有成像和治疗作用的放射性核素进行标记,分子影像又能同时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因此,基于分子影像的精准医学可视化将在基础研究、转化医学以及健康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分子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子成像早已走出实验室,进入临床转化的关键阶段。其中,放射性核素分子成像凭借独特的优势走到了转化应用的技术前沿,为实现肿瘤精准诊疗带来新的机遇。本文将重点综述目前放射性核素分子影像在临床精准诊断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以期为致力于肿瘤研究的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提供最新的技术讯息及研发思路。   相似文献   

12.
骨与软组织肿瘤临床罕见,亚型众多,且肉瘤性病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给临床诊治带来巨大挑战。近年来,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二代基因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分子诊断、靶向基因筛选以及表观遗传学分析等领域,使得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治获得改善。目前,NGS技术在骨与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尚存疑问。基于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从NGS检测、临床应用及实验室质控角度制定了《骨与软组织肿瘤二代测序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旨在规范NGS检测在骨与软组织肿瘤领域内的应用,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治,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DNA(mt-DNA)是核外遗传信息的重要载体。近期研究结果显示,mt-DNA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转移密切相关,且可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因此进一步研究mt-DNA在消化系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对于筛选和鉴定肿瘤分子标志物用于抗肿瘤药物靶点、癌症诊断及预后分析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近年mt-DNA与消化系恶性肿瘤的潜在联系、临床应用及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胸腺瘤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是常见的前纵隔肿瘤之一,属于胸腺上皮性肿瘤中具有恶性或潜能恶性的肿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2%~1.5%。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多种肿瘤分子标记物被发现,有些研究涉及以新型的靶向药物治疗高级别恶性肿瘤,且提示有效,使运用分子技术诊断及治疗肿瘤成为可能。C -KIT 受体已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黑色素瘤、乳腺瘤、卵巢瘤等组织中被发现。其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为肿瘤性质的区分提供了可靠的分子标记物和很好的分子预后标志。EGFR 的过度表达存在于卵巢癌、结肠腺癌、乳腺癌、胃癌、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中。这种高表达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侵袭、血管生成、黏附和转移,同时抑制肿瘤细胞凋亡,这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IGF -1R 参与了正常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器官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且与肿瘤的形成、发展、侵入和转移密切相关。IGF -1R 抑制剂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抗肿瘤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恶性胶质瘤是一种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脑肿瘤,是癌症治疗中最具挑战性疾病之一.因为手术切除后肿瘤易复发和治疗抵抗性,患者预后普遍较差.胶质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正逐渐引起广泛关注.本研究总结恶性胶质瘤发病相关的分子病理改变和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方法 采用PubMed文献检索系统,以“恶性胶质瘤”和“分子靶向治疗”为关键词,检索2007-01-01-2015-12-31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与恶性胶质瘤分子靶向通路相关的文献;(2)与恶性胶质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相关的文献;(3)与恶性胶质瘤分子靶向药物的Ⅰ期及Ⅱ期临床研究相关的文献;(4)与恶性胶质瘤分子靶向耐药相关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分析文献43篇.结果 胶质瘤靶向治疗方向主要集中在RTK/RAS/PI3K通路、促血管生成通路和一些其他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然而,一些因素如信号通路之间的串扰、瘤内异质性和胶质瘤干细胞的治疗抵抗性限制了单一药物的活性.各种分子靶向药物单药治疗未能表现出更好的生存获益,还需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目前对于恶性胶质瘤患者多靶点激酶抑制剂治疗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结论 分子靶向药物在恶性胶质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应用潜力,但由于胶质瘤的复杂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分子靶向治疗面临诸多挑战,还需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抗肿瘤靶向药物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基于基因水平的肿瘤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及特异性靶向药物的应用,推动了癌症治疗进入精准医学新时代。传统的肿瘤治疗评价体系如WHO 或RECIST标准不能准确地对靶向药物治疗进行疗效评价,无法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生存获益,因此,探索并建立适用于肿瘤靶向药物的疗效评价标准迫在眉睫。本文将回顾抗肿瘤药物疗效评价标准发展历史,介绍针对各类肿瘤的不同靶向药物疗效评价标准的发展及演化历程,并重点介绍结合免疫指标评价的新标准,对该新标准的具体定义、指导原则和临床应用进行详细阐述。有理由相信,随着肿瘤靶向药物疗效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会给个体化肿瘤治疗带来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在发生凋亡和受到信号刺激时,细胞会释放直径为0.1~1 μm的膜状囊泡,这样的膜状囊泡称之为微颗粒。其释放受到细胞骨架和生物机械力的影响,在正常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中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最近笔者实验室通过肿瘤细胞来源的囊泡研发出一套新型的天然载药系统,其可以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肿瘤干细胞的细胞核,进而有效杀伤肿瘤干细胞而不产生副作用。其潜在的机制涉及肿瘤干细胞的柔软特性可以更好地摄取囊泡,载药囊泡进入溶酶体并促进溶酶体向细胞核运动进而将药物输送至细胞核。肿瘤细胞来源的载药囊泡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用于治疗梗阻性肿瘤和肿瘤导致的恶性积液。此外,肿瘤细胞来源的囊泡可以有效地被DC摄取,通过改变肿瘤细胞溶酶体的pH值以及激活DC的cGAS/STING通路产生Ⅰ型干扰素,进而促进DC对肿瘤细胞的抗原提呈,因而肿瘤细胞来源的囊泡可以作为理想的抗肿瘤疫苗。总之,肿瘤细胞来源的囊泡在今后的肿瘤免疫生物治疗和预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Bone and soft tissue tumor is a rare disease and its incidence is low.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is kind of tumors in the world every year.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bone and soft tissue tumor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re contents of osteosarcoma, Ewing’s sarcoma, soft tissue sarcoma, sarcomas followup, targeted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At the same time, we analyze the unsolved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linicians in this field. © 2020, CHINA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