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参精口服液 ,是本公司的产品。为确保产品质量 ,现将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 ,供参考。1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提取工序 :用蒸馏法 ,蒸馏人参及当归的混合露 ,容器贮存混合露后 ,要称取重量 ,按配液份数平均分配 ,保证成品药液口味一致。②配液用的自制白钢桶 ,桶外要安装液面计 ,避免配液时从桶内量取液面 ,减小配制误差。③首先确定要配制药液的总容积升数 ,再根据配制量确定需用的白钢桶数。每个待用的白钢桶外液面计贴上标记 ,以显示白钢桶内的药液容积升数 (用升计量 )。④白钢桶的容积升数的标记可以采用用蒸馏水称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确定几种含人参皂苷成分的中成药与常用输液配伍后不同时间段内的稳定性,最佳的输注时间和配液、输注方式。方法:将参麦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康艾注射液这4种含人参皂苷成分中成药制剂与常见输液配伍,监测0-4h内的性状、pH值、微粒数及吸光度。结果:几种含人参皂苷成分中成药与常见输液配伍后0-4h的性状稳定,液体澄清;吸光度和pH值波动范围小;微粒数在0-2h内波动较大,且部分大于国家标准,2-4h微粒值相对趋于稳定,基本低于国家标准。结论:几种含人参皂苷成分的中成药与常用输液配伍后静置1h左右输注更安全有效,配液时宜缓慢注入药液,减少泡沫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减少静脉用药配置室(PIVAS)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差错,提升员工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保障患者静脉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在静脉用药配置室推行六步核对法模式,结合运用目视管理法,来帮助静配人员分析差错类型及发生原因,提出对策并实施改进。结果: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差错由活动前的平均每季度90件减少到平均每季度53件,减少率为41.1%。结论:应用六步核对法,能及时发现和解决PIVAS的内部问题,减少静脉药物配置差错,提升静脉用药的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儿童静脉药物物配置中心工作质量,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处方医生、药师及配液护士工作中任一环节的失误均能导致差错的发生。结论:建立规范的操作制度,加强计算机技术防范的应用及人为因素控制实施,以降低儿童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后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内对生物安全柜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更加完善,使配置人员能够保证在局部百级洁净环境下的层流台内进行配置,以便配置出患者及医护人员更加放心的可直接用于静脉滴注使用的成品。方法针对生物安全柜的清洁消毒、监测进行分析保证其正常运行。结果在配液量大,时间紧,液体集中的情况下,配置人员对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方法更加熟练,配置速度快,且液体质量得到充分保证。结论生物安全柜是处理污染物质、为患者用药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配置环境,保障配置人员不吸入污染空气,保证溶液无菌,减少输液反应,保证操作区域洁净度,防止细菌和微粒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吴菊 《吉林医学》2012,(32):7133
目的:探讨输液泵和留置针在催产素静脉滴注中的应用。方法:催产素2.5~3 U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应用静脉输液泵配合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观察68例产妇的输液情况。结果:68例产妇均未出现强直性宫缩,未发生药液外渗、针管堵塞,1例产妇因用力过度导致套管脱出。结论:输液泵配合留置针给药精确,保证了有效血药浓度,避免了药液过量,减少了反复穿刺,减轻了产妇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输液配置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总结分析静脉液体配置过程中发生差错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有效降低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通过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强业务学习,规范工作流程,静脉液体配置中心能减少差错的发生,保证静脉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药物配制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以完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方法通过总结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经验,对药物配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保证药物配制质量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加强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管理,减少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结果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更加完善,药物配置人员的责任心以及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隐患得到有效的遏制。结论加强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制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从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护理质量。方法:对48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悬液的过程进行观察,应用健康教育手段,减少和避免诱因,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结果:48例发生发热反应14例,皮疹5例。结论:加强输血过程的观察与护理,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月—2007年10月我站采用一种新的加药方法,有效避免了由于大液体瓶内药液过满或加入大量易产生泡沫的药液而造成加入液体剂量不准或浓度不精确的问题。现介绍如下。1方法与适用范围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双黄连注射液60mL为例,加入药液60mL~80mL(适用于250mL~500mL/瓶)。取5%葡萄糖注射液1瓶,去除铝盖,常规消毒;②抽取双黄连60mL,注意在抽吸过程中针尖斜面朝下,可避免抽到空气;③药液抽取完毕,将5%葡萄糖注射液水平置于治疗台上,左手持瓶颈,右手持针筒,直接将药液注入瓶内溶液中,速度勿过快,避免产生气泡;④待药液全部注入后,将溶液瓶横置,动作勿过于剧烈,以免产生气泡;⑤减轻瓶内正压的排气针头应稍高于液面,回抽瓶内空气后拔出注射器即可。2优点应用上述方法加药,操作简便易行,节时省力,无需多余耗材,可有效避免加药过程中泡沫的产生,减少护理操作过程中药物不必要的流失,保证了药物剂量及给药浓度的准确,更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一份保障。介绍一种临床加药方法$青海省互助县计划生育服务站!(810500)@铁军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直肠给药方法是采用玻璃灌肠器给药 ,此方法常出现给药后立即排便 ,从而需要重复给药 ,遇到特别不合作的患儿 ,甚至会发生玻璃灌肠器乳头断裂刺伤患儿肛门的意外。为此 ,我们根据婴幼儿肛门直肠解剖特点 ,采用一次性头皮针管连接注射器替代玻璃灌肠器 ,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 :1 操作方法1.1 取 5ml或 10ml一次性注射器 1支 ,按医嘱抽好药液备用。1.2 取一次性头皮针 1枚 ,剪去针尖备用。1.3 患儿取仰卧位或把尿位 ,适当分散患儿的注意力。1.4 将头皮针管接头与注射器连接 ,用药液湿润后轻轻插入患儿肛门 5~ 6cm ,缓慢…  相似文献   

12.
输液微粒形成原因输液微粒的形成主要与输液器具、配液操作和空气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输液器生产工艺:如药物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碳黑颗粒,输液器包装带来的塑料颗粒等。输液操作不当:①输液器穿刺胶塞和加药针头使用不当造成的橡胶微粒;②切割玻璃安瓿时产生的玻璃碎屑被负压吸入药液内;③药物配伍不当形成的结晶性微粒等。空气环境污染:主要与空气洁净度、物品消毒管理不严,陪护探视人员过多造成空气流动,会使尘埃、纤维和细菌通过排气管进入药液。避免输液微粒的有效措施(1)使用正规厂家的药品、输液器及液体,药品和输液液体胶塞最好用新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药物的配伍禁忌,以及护士在药液配置过程中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观察与预防。方法:应用试验的方法,了解药物的理化性质、酸碱度、药物之间的盐析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等,才能合理安排用药,减少药物反应。结果:通过对护士的药物知识培训,并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按照本文中的配伍禁忌预防措施安排输液,很好地预防了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论: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合理的安排输液计划,避免了输液过程中的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肿瘤化疗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顺利输入,避免化疗药物外渗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方法:对180例肿瘤化疗患者及危重患者采用PICC置管输入化疗药物及营养液。结果:PICC置管化疗全过程顺利,无渗漏现象的发生。结论:大剂量化疗及强刺激性药物小剂量化疗、大剂量的输入水化液及营养液施行PICC都能很好的保护血管,有效防止化学性静脉炎,减少患者痛苦。正确选择血管是穿刺成功的关键,严格无菌操作,脉压式封管及耐心的与患者沟通指导是预防置管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的稳定性,分析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配液溶解后颜色变化原因,为临床上减少人为因素对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溶解变黄情况.结果:2012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发生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溶解变黄2例,均为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和生理盐水配液过程中发生颜色变黄.结论: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溶液溶解变黄与温度、光线、PH值、溶媒、配置浓度及溶液放置时间等因素有关,在临床操作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应规范操作,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6.
程清琳  步晖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20-2021
静脉输液是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护理操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提高输液质量,减少安全隐患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现就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介绍如下:1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1.1配药室的环境及用物不合格在没有配置中心配药的情况下,一般都是在治疗室配制药液,治疗室平时走动的人多,若没有严格按规定去清洁消毒,室内空气、桌面的细菌严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相继发生的两起聚集性输液反应原因,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08年9月18日~28日,2009年12月13日~16日分别发生在普外一科和消化科的两起共计21例43例次输液反应进行个案调查,同时采集相关样本。结果:肝病患者17例(80.95%);所用药物为维生素类、中药制剂、KCl、氨基酸;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1∶00-13∶30;治疗室环境卫生学监测71份,合格48份,合格率67.61%;开启暴露的橡胶瓶塞表面77份,阳性21份,阳性率27.27%;剩余药液18瓶,阳性2份;血培养10份,阳性2份;送检未拆封相同批次药液、输液器、注射器共26份,进行热原检测、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考虑两起输液反应为治疗室环境不洁,护士配药操作不规范、药液配置太早,放置时间较长所致药液污染、分解或聚合产生杂质而引起的输液反应,易感人群为免疫功能低下病人。所以治疗室的清洁与消毒,护士配药过程的细节管理与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外源性输液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探索信息系统给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PIVAS)输液标签提示用药“特殊注意事项”的作用。方法:通过对住院患者长期输液医嘱的开具、药品的配置以及患者用药过程中给予输液标签提示用药“特殊注意事项”,以2012年和2013年PIVAS所配输液无“特殊注意事项”作为对照组,有“特殊注意事项”作为观察组,分别统计出静脉配置数出错率,重点追踪了我院一化疗药物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在输液标签中给予“特殊注意事项”提示,相关参数如溶媒的选择、溶媒量的选择、给药途径、输液速度(滴速)、给药顺序、给药频次和冲配好的药液放置时限等,其错误数和错误率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 P<0.05)。通过HIS系统,重点监测化疗药物吉西他滨,查2012年和2013年使用了该化疗药物的病例,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发生程度,结果发现较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程度也降低(P<0.05),并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信息系统在PIVAS中通过输液标签提示用药“特殊注意事项”,进一步规范了输液药物的调配、冲配和使用过程,提高了药师正确审方率、调配率,在使用过程中,护士也可方便地在输液标签中获取用药参数信息,使监管用药便利有效,以更好地安全、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19.
李海波 《河北医学》2010,16(9):1095-1097
目的:探讨CT薄层扫描在鉴别肺内巨大含液囊肿与胸膜腔较大局限性包裹积液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搜集总结在胸部CT检查中遇到的57例肺与胸壁间呈锐角夹角的圆形和类圆形液性密度病变。有30例在10mm层厚的CT图像上能明确诊断,有27例在10mm层厚的CT图像上不能肯定诊断。我们采用对病变的局部加扫2mm薄层的方法,通过对薄层扫描图像的仔细观察,分析病灶的细节征象,进行鉴别诊断。结果:通过运用2mm薄层扫描的方法,在27例中鉴别出24例胸腔包裹性积液和3例肺部含液囊肿。结论:在胸部的CT扫描检查中,如果10mm层厚的图像对病变的细节征象显示不够明了时,应及时补加2mm的薄层扫描,可通过观察薄层扫描图像上的细节征象来明确诊断。尤其在鉴别肺内巨大含液囊肿与胸膜腔较大局限性包裹积液方面会有很大帮助,会大大提高正确诊断率,避免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膀胱灌注的技术经验,探讨减轻病人不适的操作方法。方法:随访20例采用旧式膀胱灌注法的门诊化疗患者及20例采用改良法膀胱灌注的门诊化疗患者,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旧式膀胱灌注法因插管而致疼痛者占10%;改良式膀胱灌注法后因插管而致疼痛者只占5%;两种灌注术过程中均无药液外漏,旧式膀胱灌注法后发生尿频尿痛者占5%;而改良式膀胱灌注法后发生尿频尿痛者只2%。结论:改良式膀胱灌注技术能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减少膀胱灌注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