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对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致残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脑梗死入院第2天,脑出血入院第7天开始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的FMA、ADL均有提高,并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患者康复前后PMA、ADL都有提高,致残率有所降低,此研究充分证明康复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是促进脑卒中患者尽快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将45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尽早加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偏瘫恢复快,自理能力明显提高,致残率明显下降.结论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回归社会能力,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脑卒中的致死率有明显下降,但是仍旧有较高的致残率。由于脑卒中后大部分的患者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肢体功能障碍,为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痛苦和不便,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问题,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脑卒中患者疾病早期康复、恢复期开展康复治疗入手,结合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认知康复护理以及心理康复护理等措施,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展开探讨,旨在降低脑卒中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128例脑卒中病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及护理。结果经2-3周康复治疗及护理,使病人肢体功能得以恢复,效果显著。结论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具有较大临床意义,降低致残率、减少足部畸形、关节畸形等,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瘫痪肢体的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皓 《中国医刊》2006,41(10):11-13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脑卒中的高致残率,使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那么,如何将脑卒中的致残率降至最低、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康复医疗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但是对于康复医学的概念、康复治疗的适应证、康复治疗的原则以及康复治疗的方法等,很多临床医生仍需要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高致残率是脑卒中的特点之一,有效的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治疗具有专业性强、周期长的特点,有些患者甚至需要终生康复,而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康复治疗缺乏正确的认识,大部分患者回归社区后采取了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锻炼方式,因此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结合中国康复患者管理现状,可为中国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管理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比例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及时的临床康复治疗干预能有效降低脑卒中致残率[1].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肩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在临床康复治疗中采用不当的治疗手段,不但不能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反而会进一步加重肩关节损伤,延长上肢功能康复干预治疗时间[2].本研究通过针灸配合中医护理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护理。结果经过15-30d的康复治疗护理,患者肢体功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恢复,疗效显著。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卒中瘫痪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及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病程长,恢复慢等特点,多数病人经过急性期的治疗后,常留有不同程度的意识,语言、吞咽、肢体运动等功能障碍。当今社会中脑卒中致残率居于首位,可高达86.5%,为了使病人从医院到家庭都能得到科学的规范的基础护理及康复指导,我们对脑卒中患者家属进行全程干预管理,使其掌握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以便使患者在家庭得到进一步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患者常伴有多种功能障碍,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负担。脑卒中后膈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很高,而膈肌功能障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心肺功能障碍等。本文对脑卒中后膈肌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进行综述,着重阐述脑卒中患者膈肌功能障碍的产生原因、膈肌功能训练,为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思维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54例,除常规治疗外进行康复治疗。并同时选择相同病例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未进行康复治疗)为对照组。均在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 6分级法,步行能力分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采用Barthel指数分级法进行评价。结果康复治疗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ADL能力,改善了生活质量。结论康复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桂彩  谢燕 《吉林医学》2007,28(2):239-240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最佳时间窗。方法:对10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6h开始康复护理,运动疗法为主,同时配合物理疗法。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降低了致残率,恢复了自理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缩短治疗周期,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偏瘫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同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早期进行系统、规范及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降低脑卒中致残率,提高生命质量。我科对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的综合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偏瘫,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根据WHO建议,早期进行系统、规范及个体化的康复治疗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对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进行了以促进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焦辉 《中外健康文摘》2007,4(6):178-179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随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已显著降低。然而其致残率在存活者中高达80%以上因此,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逐渐受到重视并被认为是脑血管病治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康复介入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整体效果就越好。  相似文献   

16.
刘福贤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8):183-183
脑卒中是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在幸存的患者中约80%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牛存质量。为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目前主张脑卒中偏瘫康复越早越好。2000年以来对12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均相对较高的脑部病变,一旦发病,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都会受到极为严重的影响。除了必要的治疗外,还应当对患者予以必要的康复护理,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负担。文章将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重要意义进行简述,并提出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90%以上留有运动功能障碍后遗症,及时的康复治疗减少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1992年以来,对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设家庭病床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区脑卒中康复治疗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并具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以及高致残率等特点,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和生命的疾病.虽然目前脑卒中的死亡率较前有减少,但是这些经过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常遗留各种后遗症,不仅患者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国外研究表明,建立健全的社区康复治疗网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我国社区康复服务开展迅速,其中以脑卒中后社区康复的相关研究最多.以下综述我国脑卒中社区康复治疗模式和问题。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焦雪林 《当代医学》2009,15(2):38-38
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尽早用针灸推拿、肢体运动功能锻炼、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的训练及心理康复治疗,以降低致残率,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现将我院2007年7月1日~2008年6月8日86例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