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检测所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不合格血液检测标本产生的原因。结果经分析原因,采取规范采血操作流程,选择正确的采血时间及体位,严格掌握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加强检验科与护理部沟通,按照要求及时送检等措施后,血标本合格率占到99%。结论临床血液检测标本采集时要严格按照检验分析前操作流程和检验要求,运送要及时、准确,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单中心基层医院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原因,探讨相关对策。方法对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周口协和骨科医院检验的来自不同患者的1 800份血液标本进行研究。所有标本均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采集,准确记录采血时间,采集后立即并由专业护理人员送至实验室,确定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的血液标本,立即联系患者重新进行采血,复查采血时间与初次采血时间间隔不超过1 h。统计血液标本不合格率及原因,比较初次检验与复查结果。结果不合格血液标本检出率为7.22%(130/1 800)。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28.46%(37/130)为凝血或抗凝失败,19.23%(25/130)为抗凝不充分,17.69%(23/130)为送检延误,11.54%(15/130)为标本信息错误,11.54%(15/130)为准备不足,7.69%(10/130)为非标准采血,3.85%(5/130)为采集量不足。与初次检验相比,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缩短,凝血酶时间(TT)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提高,血小板(PL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水平均提高,白细胞(WBC)水平降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升高,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送检血液标本不合格的比例仍较高,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凝血或抗凝失败、抗凝不充分、送检延误、标本信息错误、非标准采血等,具有较大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拒收的不合格检验标本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影响分析前检验质量的因素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 收集检验科2005年至2008年拒收的30 530例不合格检验标本,项目包括血、尿、便常规等,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原因、不同标本类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标本不合格率自2005年至200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原因中,溶血、标本量少、标本凝固居前3位;不同标本类型中,血液和痰液标本居前2位.结论 应高度重视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制订和完善正确的标本处理流程,尤其是加强医护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促进实验室检验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讨论检验科不合格血液标本类型及其原因,以保证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所登记的临检不合格标本类型进行统计,并针对具体情况作出原因分析。结果:在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共有不合格标本1457例,其中标本量少量多458例,占31.43%;溶血408例,占28.00%;标本凝固355例,占24.37%;容器错误190例,占13.04%;标本与申请单不符46例,占3.16%。结论:不合格标本的类型中以标本量少量多、溶血、标本凝固、容器错误为常见类型,主要原因是临床护士的责任性不强,加之对检验知识的缺乏,而使分析前质量控制得不到保证,临床应提高血液采集的质量,避免不合格标本,以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自中心血库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建立和实施以来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为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中心血库实验室2007年4月至2008年12月拒收的113份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不合格血液标本占有率为1.74%.不合格血液标本中乳糜血标本最多,溶血、标识不清或不正确的标本占有率次之,标本量少、试管破损也有一定比例.结论 应加强献血者献血前的健康咨询,完善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操作规范与流程,提高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以减少不合格血液标本的产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合格血标本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对送检的不合格血液标本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血液标本6 400份,其中不合格标本384份(6%),不合格原因分别为:溶血104份(27.1%),凝血52份(13.5%),血液标本量不准200份(52.1%),其他28份(7.3%)。结论: 血液标本量不准,溶血、凝血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应加强采血者业务学习,严格操作程序,提高责任心,就完全可以避免不合格标本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减少其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地区3家基层医院2013年1月—6月共计34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总结其原因及项目分布。结果在34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中,不合格原因依次为有凝块或标本凝固(30.9%),脂血(19.1%),标本量不足(18.2%),溶血(14.4%),抗凝剂比例不恰当(7.7%),血液稀释(5.0%),容器错误(2.9%),陈旧标本(0.6%)。其中红细胞沉降率标本和凝血功能标本不合格率最高,分别占30.0%和28.9%,生化标本占22.9%,血常规标本占18.2%。结论基层医院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多种多样,需加强人员责任心,提高技术水平,减少不合格血液标本的产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所发生的26份不合格临床检验血液标本进行分析,研究其主要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结果: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站共收集到1 000例血液样管,标本中有26份不合格标本,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以及下4种,即:凝固、溶血、量的错误、其他原因.结论:对于血液检验而言,确保血液标本的合格其意义十分之重大,因此标本的合格与否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在临床中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临床检验科中的2000份血液标本,分析导致结果不合格的原因,并探讨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 2000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有110份,占比5.50%。经过分析,发现标本量少、溶血、疑似标本污染、病人信息不符等均是导致出现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因,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血凝、标本量少、标本容器选择错误等,所占比重分别为40.91%、30.00%、19.09%。结论在临床检验科相关工作中,标本量少、溶血、疑似标本污染等均是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检验人员需要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防范,最大程度确保血液标本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支持,保障病患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11.
牛玉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842-1843
目的探讨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通过采取相应对策,提高分析前血液标本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6月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分类、汇总并作回顾性分析,探讨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2012年1月—6月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共186例,不合格原因主要分为8类:溶血、血液凝固、脂血、采血量不准确、容器选择错误、血标本未及时送检、患者信息不清或不符、血液标本被稀释,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2.8%,23.1%,20.4%,11.8%,5.4%,3.2%,2.2%,1.1%。结论加强检验科室与临床的有效沟通,对不合格标本及时查找原因,并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可降低标本不合格率,提高血液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12.
医院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科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水平,对2004-2007年标本按不同目的、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发现血液标本和胸腹水标本的不合格比率较大,其中血液标本溶血和标本凝固占不合格标本比率达71.18%,并逐年下降。溶血和标本凝固是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加强对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可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减少不合格标本量;方法 回顾总结2012年我院不合格标本类型;结果 不合格标本各类型比例,分布科室,分析原因,处理情况;解决对策:临床沟通,专业培训,与时俱进,熟练技能,规范操作;展望:有效降低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4.
姜岩涛 《吉林医学》2013,(26):5504-5505
目的:结合临床经验,探讨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选取3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集,通过检验、分析,判断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探讨具体有效的措施。结果:经过检验分析,在30例送检的不合格血液标本中,不合格的原因分别有:凝血7例,溶血6例,错用抗凝4例,血液标本量不准5例,缺项或姓名不符合2例,申请单与标本不一致1例,送检延迟1例,其他4例。结论:凝血、溶血、血液标本量不准等是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提高采血者责任心,是确保血液标本质量合格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门诊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门诊部2015年3月~4月采集的血液样本60000例,分析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 在全部60000例血液标本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共有20例,导致门诊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溶血7例、血凝固7例、送检不及时2例以及不合理应用抗凝剂3例、药物因素1例.结论 对采集血液标本的流程加强控制,对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不断规范,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等,能有效提高门诊血液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6.
张静 《当代医学》2016,(30):62-63
目的:探讨分析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类型、原因分布特点,并且总结相应的改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检验科收集的50例不合格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且分析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布情况。结果本次选取的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中,最多的是痰标本20例(40%),其次是尿标本12例(24%)、血标本8例(16%)、分泌物5例(10%)、粪便3例(6%)、无菌体液2例(4%)。送检不及时、采集时间错误以及标本污染等都是比较常见的不合格标本原因。结论检验科应该加强和临床科室的交流、沟通,加强标本采集以及送检过程的规范性,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职能及作用,尽可能提高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如何控制和降低不合格标本量,以确保分析前质量.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一门诊片区收到检验科收到血液标本共计54785人次,其中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结果:不合格血液标本214份,不合格主要原因为:标本量少,标本凝固及标本类型错误.主要原因为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不规范所致.结论:加强检验标本采集及运送培训,及时与检验科人员进行沟通,同时建立控制血液标本不合格相关制度,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收集的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中抽取456份进行讨论,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记录其血液标本临床不合格原因,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法。结果 456份血液标本中,共23份标本不合格(5.04%),其中包含溶血6份(26.09%)、凝固4份(17.39%)、错用抗凝剂4份(17.39%)、量不准9份(39.13%)。结论导致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含量不准、错用抗凝剂、凝固、溶血等,为确保检验准确性,可建立并完善质控制度,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工作责任感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收取本院住院部282591份血液样品,收取时间在2016年7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通过分析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再将282591份血液样品分为两组,2016年7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收取的138745份血液样品实施常规对策,即对照组;2016年10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取的143846份血液样品实施综合对策,即观察组。结果观察组血液样品质量[(90.21±1.45)分]、血液标本不合格率(1.87%)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分析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因素,再实施综合对策,能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提高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验收确定为不合格的444例临床血液标本的信息,对其分类记录整理,分析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结果收集的444例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中,不合格主要原因有血凝、标本量少、标本容器选择错误,分别占不合格标本数的41.22%、30.86%、19.14%,其次为病人信息不符、超过规定时间送检、溶血、标本采集不规范、疑似标本污染、脂血等共占8.78%。结论医务人员在血液标本采集、送检工作中的操作规范性还需增强,以保证标本合格性,使检验结果能更好的服务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