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4):91-94
目的探讨自我意念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及综合性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自我意念法。应用Fugl-Meyer(FMA)评分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抑郁自评量表(SDS)、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价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68.00%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患者应用自我意念法进行心理治疗后,FMA上肢和下肢总评分显著上升,SDS总评分显著下降,ADL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患者FIM评定结果(32.00%)相比,观察组患者FIM评定显著升高至6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意念法配合综合性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双侧肢体功能训练对其康复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科从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肢体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双侧肢体功能训练,经一段时间训练后,对比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双侧肢体功能训练后,患者康复效果好,能有效恢复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功能,利于患者脑卒中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神经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用药与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松动技术治疗。分别于训练前、训练8周后,采用简式Fugl-M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FMA)量表、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量表评价患者上肢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FMA评分、STEF评分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01),且观察组FMA评分、STEF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松动术能够进一步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探析其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我科2011年3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90例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评价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上肢和下肢肌力均一定程度恢复,观察组恢复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恢复,观察组Fugl-Meyer和Barthe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促进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行康复护理。利用FMA评定量表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利用ADL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对比两组护理结束后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两组入院时肢体运动功能、ADL评分无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87.10%)高于对照组(62.1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效果,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对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早期康复功能训练对偏瘫患者运动、感觉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均常规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和常规性护理,干预组早期进行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偏瘫肢体的按摩功能训练,预防并发症的相关知识。结果:干预90天后,干预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到改善,2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的发掘其中的潜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尹文飞 《包头医学》2011,35(2):89-91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的作用。方法:选择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入院即给予肢体运动功能康复锻炼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并辅以心理护理;对照组2周后给予康复护理。应用徒手肌力评定标准Barthel指数分别对两组患者住院3周后上下肢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患侧上下肢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节律性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康复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节律性运动训练。比较两组脑卒中偏瘫痉挛控制率;治疗前后功能独立FIM评估值;治疗前后患者肢体活动功能FMA评分、痉挛(ashworth)分级。结果观察组脑卒中偏瘫痉挛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功能独立FIM评估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肢体活动功能FMA评分、痉挛(ashworth)分级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活动功能FMA评分、痉挛(ashworth)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节律性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康复中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痉挛和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舒晓炜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1):1396-139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步态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5例偏瘫步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0例,加强组235例。按传统的脑血管病护理方法设计良肢位,患肢的被动运动和按摩,肢体的主动运动训练,知识和技术上的指导等达到主动训练。结果:对患者入院时和1个月后的患肢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加强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患肢功能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促进作用,可降低偏瘫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参与此次研究,根据良肢位护理实施的前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被动康复锻炼、按摩以及主动训练,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患肢肌力恢复情况,遵循徐徐渐进的原则,逐渐延长训练时间,增加训练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早期康复锻炼的基础上联合良肢位摆放。结果治疗一疗程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84.22±12.34)、护理满意度评分(98.33±1.04)、治疗总有效97.50%均高对照组的(74.23±11.28)、(92.09±2.22)m/s、72.00%(P0.05)。结论良肢位姿位护理能够改善急性脑卒中中伴偏瘫病患的肢体功能,缓解其肢体痉挛情况,提升病患生存质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加快患者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步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并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单纯任务导向性训练,观察组实施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的康复效果,疗效评定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Fug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上肢部分)、Barthel指数(BI)、Brunnstrom上肢和手分级进行评定。结果:在康复效果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FTHUE-HK、Fuge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Brunnstrom上肢和手分级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阶段实施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康复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与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相关性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10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干预组53例。对照组53例患者进行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等多种治疗方法在内的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5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另外进行呼吸肌反馈训练。每周5次,共训练4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评定、上下肢功能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对治疗后的患者呼吸功能与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呼吸功能评定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 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功能水平与肢体功能FMA、MBI评分呈正相关(r=0.425、0.478,P<0.05)。结论 呼吸肌反馈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与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恢复呈正相关,可以在临床上通过改善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水平以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早期良肢位摆放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1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应用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59例)联合早期良肢位摆放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6个月后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良肢位摆放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72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良肢位摆放,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 能康复具有良好的影响,可以帮助提升其肢体功能评分,促进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中心收住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总有效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陈敏 《黑龙江医学》2011,35(7):537-538
目的 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包括:心理康复护理、语言功能护理、肢体功能锻炼、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及家庭康复护理.结果 经康复护理,患者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对于偏瘫患者有预防肩手综合征、足下垂、足内翻、肩关节脱位、废用性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自2013年至2016年收治的100例偏瘫患者,将患者随意分为两组,每组患者50例,将实验组的患者除了进行一般治疗和护理外,再进行早期的良肢位摆放和康复训练;对照组则进行普通的治疗和护理,现将两组患肢功能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采取了良肢位摆放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8%(χ2=43.405,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采用持续的良肢位摆放和康复锻炼,有利于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患肢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胫骨前肌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功能和偏瘫步态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2例急性脑卒中伴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48 h后开始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胫骨前肌训练。结果训练2周后,2组的肌力、踝关节活动度、步行速度和步幅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早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胫骨前肌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功能和步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