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华勇 《吉林医学》2014,(9):1947-1947
目的:对结肠、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情况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206例结肠、直肠癌患者活检病理标本的石蜡切片进行阅片,观察癌侵和黏膜下层的浸润情况,与相应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对活检病理诊断情况进行探讨。结果:206例结肠、直肠癌患者活检病理标本的石蜡切片和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有189例(91.75%)诊断为结肠、直肠癌,17例(8.25%)诊断为腺瘤癌变。123例(59.71%)患者癌侵和黏膜下层的浸润情况无法判断,术后病理诊断为侵润癌。结论: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理活检是术前诊断的重要方法,但病理活检于多数结直肠癌无法判断癌侵和黏膜下层的浸润情况,不能据此简单诊断为上皮内瘤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WHO 2000结肠直肠癌定义探讨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方法:对328例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癌、9例可疑癌变、6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标本与相应的手术根治标本作对比分析。结果:328例,活检诊断结肠、直肠癌的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对比,均为浸润性癌,其中可以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为125例(占38%)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203例(占62%);9例可疑癌变者8例为癌;6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5例为癌。结论:结肠、直肠黏膜活检标本,如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不宜简单使用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实际工作中不宜过份强调是否存在“明确黏膜下浸润”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免造成过低诊断导致贻误治疗。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主要应用于黏膜固有层内浸润,无明显纤维间质反应的肿瘤。对可疑癌变的病例做好病理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WHO 2000年对结肠、直肠癌的诊断标准,对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癌的临床病理诊断进行术后诊断对比分析探讨。方法:对诊断为肠癌的161例活检标本进行回顾性阅片,确定癌侵入黏膜下的标准,并与相应的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进行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161例活检诊断结肠或直肠癌,有107例不能肯定癌浸润黏膜下层,即术后标本均为浸润癌;其中腺瘤癌变8例,黏膜内肿瘤2例。结论:在结肠或直肠活检癌的病理诊断中不能确定癌浸润黏膜下层的病例不能轻易诊断为黏膜内肿瘤,应诊断为腺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WHO 2000 结肠直肠癌定义探讨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方法:对328
例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癌、9 例可疑癌变、6 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标本与相应的手术根治标本作对比分析。结果:
328 例,活检诊断结肠、直肠癌的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对比,均为浸润性癌,其中可以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为
125 例( 占38%) 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203 例( 占62%) ; 9 例可疑癌变者8 例为癌; 6 例高级别黏膜内肿
瘤5 例为癌。结论:结肠、直肠黏膜活检标本,如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不宜简单使用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
断,实际工作中不宜过份强调是否存在“明确黏膜下浸润”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免造成过低诊断导致贻误治
疗。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主要应用于黏膜固有层内浸润,无明显纤维间质反应的肿瘤。对可疑癌变的病例做
好病理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患者肠镜活组织特点,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110例结直肠癌的肠镜活检组织进行观察,并了解其临床特点。结果:病理组织分型以腺癌为主,直肠病灶例数最高。术后经病理检查发现,浸润至黏膜下层占2.73%,黏膜肌层占36.36%,浆膜层占60.91%。结论:肠镜是检查结直肠癌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结合靛胭脂黏膜染色对早期癌和结肠癌的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16例患者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可疑的病变区时,通过肠镜活检孔于该处喷洒0.4%的靛胭脂溶液25mL,10-15s后,观看可疑病区染色的情况,此外对不染色区进行多点的活检,所有的病灶送病理活组织进行检查.结果 :在8例结直肠癌的早期,阳性率为4.0%;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25例,检出率为12.0%,其中轻度异型增生11例,中度5例和重度9例;直肠8例、乙状结肠6例,降结肠5例,结肠2例、升结肠4例.其他183例,特异性结肠炎126例,功能性肠道疾病57例.结论 :结肠镜检查结合靛胭脂黏膜染色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为结直肠癌提供安全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结肠、直肠内窥镜活检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110例结肠、直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结肠、直肠内窥镜活检诊断方法。与切除手术进行对比,并根据结果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110例患者中,28例患者被诊断为类癌、74例患者被诊断为腺癌、3例被诊断为印戒细胞癌、5例患者被诊断为粘液腺癌。患者组织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腺癌患者腺管状腺泡状分化,粘液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粘液,类癌患者在显微镜下其形状有方形、多边形、圆形、柱状等形状,细胞形态大小均匀、一致,排列结构呈多样化,常见索状、腺泡状等结构,印戒细胞癌胞质丰富,存在大量粘液,细胞核深染;内窥镜活检诊断结果与切除手术后诊断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因为结肠、直肠癌病例绝大部分是浸润癌,所以在对其进行活检过程中,不应使用黏膜内肿瘤对不能确定黏膜下层、癌侵的患者进行诊断,此诊断适用于腺瘤癌变。同时内窥镜医生应多方面取材,多与病理医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再将影像学融入到检查中,对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结合WHO(2000)对大肠癌的诊断标准,对大肠癌活检的病理诊断进行探讨.方法 对300例大肠活检诊断癌的标本进行阅片,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的标准,并与手术病理诊断进行对照,进行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分析.结果 将300例活检诊断大肠癌的标本与切除标本对比,其中289例活检诊断大肠癌,其中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183例,术后均为浸润癌.11例为腺瘤癌变,术后有3例癌局限在黏膜内.结论 建议在大肠活检癌的病理诊断中对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的不使用黏膜内肿瘤诊断,因为事实上这些病例绝大多数已是浸润癌,黏膜内肿瘤诊断主要应用于腺瘤及腺瘤癌变.  相似文献   

9.
宫颈LEEP活检对阴道镜诊断CIN准确性的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阴道镜直视下活检诊断官颈上皮内瘤变(ClN)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5月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并于短期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的16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自身对照对比研究阴道镜下活检和最终病理结果,并分析阴道镜直视下宫颈活检漏诊浸润性宫颈癌的相关因素.结果 160例患者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同最终诊断符合者111例(69.4%),不符合者49例(30.6%),其中诊断过度者为14.3%(23/160),诊断不足者为16.2%(26/160),160例患者最终诊断为宫颈浸润癌18例,漏诊率为11.3%.细胞学检查结果为HSIL及以上病变者,病灶累及腺体和多个病灶级别并存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浸润癌的漏诊发生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阴道镜直视下活检对确诊CIN尚不够可靠,存在着宫颈浸润癌漏诊的可能.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为CIN Ⅰ者应根据阴道镜检查图象满意度、随访可行性、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来决定进一步诊疗方案,必要时可行宫颈LEEP锥切或局部切除.  相似文献   

10.
近年,西方一些报告提出,结肠、直肠癌只有当肿瘤穿透黏膜肌层浸润至黏膜下层才诊断恶性WHO(2000)肿瘤分类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及遗传学将大肠癌明确定义为结肠或直肠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这个部位只有当肿瘤穿透黏膜肌层至黏膜下层时才考虑为恶性.那么国内病理医师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以前的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的癌是否符合这一标准,是否有错误;结肠、直肠内窥镜活检标本癌应如何诊断.我们搜集200例结、直肠活检标本与对应的手术标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在结直肠癌临床确诊过程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9月期间共收集到31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患者展开研究,患者术前均进行肠镜病理活检,对比术后确诊结果,以此明确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EMR诊断结果为低分化腺癌19例、黏液细胞癌2例、黏液腺癌10例,术前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低分化腺癌25例、黏液细胞癌4例、黏液腺癌1例、管状腺癌1例,黏液腺癌确诊率较低(P0.05),比较有显著差异。以EMR诊断结果为基准,术前活检共22例确诊,9例漏诊,敏感性为71.0%(22/31),8例误诊,特异性为74.2%(23/31)。结论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在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有较高敏感性,是重要确诊方法,应用放大色素内镜进行活检检查可进一步提高敏感性,实现尽早确诊,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WHO诊断标准,对直肠、结肠内窥镜活检癌临床病理诊断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结肠、直肠活检诊断并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资料330例。对所有患者的诊断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确定患者黏膜下层标准,并将其与切除手术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对患者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织学类型为腺癌308例,印戒细胞癌4例,类癌2例,黏液腺癌16例,308例腺癌患者中.66例患者在显微镜下不能确定其黏膜下层及癌侵。但手术根治标本能够证实活检的判断。患者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为:①黏液腺癌。肿瘤特征是肿瘤组织中出现大量黏液。②腺癌。肿瘤特征是腺管状腺泡状分化。③类癌。特征是:癌细胞形态、大小、染色较为均匀,典型的形状为多边形,染色不深,有多种结构。④印戒细胞癌。肿瘤特征是由弥漫成片的印戒细胞构成,细胞核深染,偏向胞浆侧面。结论由于大多数病例是浸润癌,因而在对结肠、直肠进程活检中.应对不能确定的黏膜下层、癌侵等,患者不使用黏膜内肿瘤对其进行诊断。对于黏膜内肿瘤的诊断则主要应用于腺瘤癌变及腺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结直肠内窥镜活检癌的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结肠、直肠检查的32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结直肠内窥镜活检诊断,与切除手术病理诊断对照,分析其病理特征。结果:299例患者为腺癌,4例患者为印戒细胞癌,2例患者为类癌,16例患者为粘液腺癌,患者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有一定的差异,粘液腺癌患者主要表现为出现大量粘液,腺癌特征是腺管状腺泡状分化,阳性标记CK、CEA、Ki-67等,类癌特征为癌细胞大小、染色比较均匀,常见腺泡状,印戒细胞癌细胞核深染,活检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由于结直肠癌病例大多数为浸润癌,因此结直肠活检中,不能确定黏膜下层的患者,不应使用黏膜内肿瘤进行诊断。同时内窥镜、外科医师应多取材、深取材,与病理医生多沟通,必要时配合影像学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患者,术前,给予肠镜病理活检,对比术后确诊结果,分析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术前活检病理诊断,27例低分化腺癌,9例黏液细胞癌,3例黏液腺癌,1例管状腺癌。EMR诊断,25例低分化腺癌,8例黏液细胞癌,7例黏液腺癌,术前活检病理诊断黏液腺癌确诊率偏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EMR诊断结果为标准,术前活检共36例确诊,4例漏诊,敏感性为90%,3例误诊,特异性为92.5%。结论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探讨结肠癌误诊为肠结核的临床病例提高临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 2月收治的10例结肠癌患者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及鉴别要点.结果 10例患者中经术前结肠镜检确诊8例,术中探查确诊2例.其中增生型5例,浸润型3例,溃疡型2例.结论 由于肠结核与结肠癌的临床表现较为相似,临床诊断容易混淆,综合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手术病理检查可以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彩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对肺外周病灶诊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自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132例肺外周病灶患者,予以彩超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分析患者活检的诊断结果及并发症.结果彩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肺外周病灶127例(96.2%).穿刺后,患者均有穿刺局部的轻微疼痛,并发气胸1例(0.07%)和轻微的肺出血35例(26.52%),肺癌患者没有发生针道转移.咳血患者中病灶主要为大于3.0 cm患者,占74.29%.穿刺1条组织者占40%,明显少于穿刺2条组织(60%)患者.结论彩超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术对诊断肺外周病灶,具有诊断率高、创伤较小、并发症较少和安全性高的优点,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组织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且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87例,均经手术治疗。比较患者胃镜活检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手术病理证实87例均为胃浸润癌,其中胃镜活检确诊比例为25.29%(22/87)。47例轻中度胃炎患者中胃镜病理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者17例,占36.17%;40例重度胃炎患者中胃镜病理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者5例,占12.50%。不同胃炎轻重程度患者胃镜活检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应考虑有更重病变的可能;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胃炎可能会影响胃镜活检结果,密切随访和及时手术治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6,(3):340-341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收集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45例,采用Ⅰ期结肠癌切除吻合术36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吻合术21例,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14例;采用Ⅱ期结肠癌切除吻合术7例;采取单纯结肠造瘘及探查活检术2例。结果:45例患者治疗后1例因全身多个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44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经过相应治疗处理后均好转出院。结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应根据患者全身状况,病变部位,梗阻肠管病理特点等,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法,不仅能降低并发症,同时对提高治疗效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与WHO(2000)标准进行比较。方法对53例结直肠活检诊断为癌的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浸及黏膜下层的癌标本与相应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对照,并进行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分析。结果WHO(2000)标准诊断为高级别上段内肿瘤40例,术后确诊均为浸润癌。结论活检切片未见黏膜肌层,不能肯定癌浸及黏膜下层时应用"高级别上皮内肿瘤"这一诊断名称,但需注明不排除存在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双排螺旋CT成像技术应用于结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对所有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结肠镜和双排螺旋CT检测,统计对比结肠镜和双排螺旋CT的诊断效果.结果 3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检测结果为:浸润性7例,肿块型23例.经结肠镜检查,其中5例患者因疼痛及相关不良反应症状终止检查,24例患者诊断正确,诊断准确率为96.0%.经双排螺旋CT诊断,28例患者诊断准确,诊断准确率为93.3%,双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与结肠镜诊断准确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与病理检查结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排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肠壁不规则增厚及管腔狭窄状况.患者发病部位为:横结肠5例,乙状结肠6例,升结肠14例,降结肠5例,2例患者表现为结肠周围组织浸润,误诊.结论 双排螺旋CT成像技术检测效果显著,图像清晰,诊断准确率高,可在结肠癌诊断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