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欣 《中国民康医学》2022,(12):153-155
目的:探讨吸痰管与3M加压固定胶带自制固定装置在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因胃肠减压、肠内营养需留置胃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3M胶带固定胃管,观察组使用吸痰管与3M加压固定胶带自制装置固定胃管。比较两组胃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皮肤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胃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观察组皮肤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35.00%(1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62.50%(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吸痰管与3M加压固定胶带自制胃管固定装置,能有效降低胃管移位、脱落及皮肤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效果优于传统3M胶带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M加压固定胶带固定胃管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胃管置入的患者,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固定方法,实验组采用3M加压固定胶带+3M胶布固定方法,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局部皮肤过敏反应及胃管脱出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3M加压固定胶带+3M胶布固定胃管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优势,固定牢靠,不易脱出,患者局部皮肤过敏反应发生率低,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患者舒适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改良经鼻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5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9例,对照组66例,试验组采用改良的固定方法固定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寸带环绕固定法。观察两组气管插管10 d内的固定效果。结果:试验组在防止气管插管移位及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方面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的固定方法固定经鼻气管插管可有效预防气管插管移位和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产儿应用"工"字形一体水胶体敷料预防持续经鼻正压通气(NCPAP)致鼻前庭压疮的效果。方法把符合纳入标准的116例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8例,试验组5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皮肤护理;实验组患儿应用呼吸机前,按患儿鼻前庭皮肤面积大小将水胶体敷料剪成一体的"工"字形,贴于鼻头、鼻中隔、鼻唇间皮肤上,并保持其密闭性。采用Braden Q儿童压疮风险评估量表[1],观察评估两组患儿鼻部压疮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15.52%,实验组发生率为3.45%。P0.05。结论 "工"字形一体水胶体敷料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早产儿鼻前庭压疮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以降低压疮发生率。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200例患儿按照单复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针柄下垫棉球、肝素帽纱布包裹以及护士每两小时移动肝素帽固定位置的方法,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及压疮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进小儿头部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大大降低了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延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减少患儿痛苦,值得儿科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庄鸣茹  张黎明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2):1565-1566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制定积极、有效的预防对策,降低压疮发生率.方法:对Braden评分11分以下的68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压疮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发生压疮3例,压疮发生率4.41%.结论:通过对高龄患者压疮高危因素的评估分析,及时采取预防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赛肤润液体敷料对骨科髋部骨折压疮高危患者压疮预防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髋部骨折的压疮评分≤12分的压疮高危患者106例,按照入院日期的单双号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试验组使用赛肤润液体敷料预防压疮,对照组使用3M透明敷料预防压疮,2组预防压疮的其余方法完全相同.结果 试验组有1例患者发生压疮,发生率1.9%;对照组有5例患者发生压疮,发生率9.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赛肤润液体敷料预防压疮效果优于3M透明敷料,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廖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31):4101-410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鼻胃管固定方法。方法将颅脑损伤昏迷需留置胃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松紧带固定;试验组采用医用透明敷料固定,近耳部用棉线做一个耳挂。观察2组胃管脱落,鼻部、耳廓压疮情况。结果2组胃管脱落率无显著差异(P〉O.05),试验组鼻部、耳廓出现皮肤压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医用透明敷料固定胃管安全有效,可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诺顿改良评分在创伤骨科压疮预见性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按诺顿改良评分表对386例患者的意识状态、活动能力、肢体可动度、进食状况、失禁/皮肤受潮、皮肤情况6个项目进行评估,对压疮风险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结果:198例患者诺顿改良评分≤12分,102例患者诺顿改良评分13~18分,86例患者诺顿改良评分19~23分,经预见性护理,住院期间未发生压疮。结论:诺顿改良评分能提高对压疮的预见性,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固定法降低桡动脉置管临床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桡动脉置管有创动脉压监测病人210例,随机分为3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固定法,对照1组采用常规固定法,对照2组采用弹力绷带固定法,比较3组病人动脉导管脱管率、穿刺点感染率及局部皮肤压疮发生率。结果对照1组动脉导管脱管率高于对照2组,局部皮肤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7.990、7.599,P<0.05)。观察组病人动脉导管脱管率低于对照1组,局部皮肤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2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103、4.783,P<0.05)。结论与传统方法及弹力绷带固定方法比较,改良固定法能明显降低桡动脉置管临床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3M透明敷料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3M透明敷料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3M透明敷料用于静脉留置针固定,卧床病人的压疮预防,大小便失禁病人肛周皮肤的保护,糖尿病人运动时足部皮肤保护以及气管切开病人拔管前的试行堵管。结果:182例病人应用3M透明敷料保护皮肤,8例用于气管切开试行堵管,仅1例难免压疮因使用便器不当发生压疮,其他病人均起到了有效保护皮肤及其他临床应用目的。结论:3M透明敷料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且经济实用,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改良式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4月住院患儿200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式留置针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针固定方法。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堵管、打折、滑脱、皮肤压疮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留置针固定方法对降低留置针堵管、打折、滑脱、皮肤压疮的发生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工"字型3M粘着性棉布伸缩包带在预防鼻胆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15年1~8月100例留置鼻胆引流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使用"工"字型3M粘着性棉布伸缩包带固定引流管,对照组使用3M普通医用胶带(透明透气型)采用传统固定方法固定引流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舒适度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例数。结果: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6例(其中2例完全拔出,4例部分拔出),而实验组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舒适度更好。结论:"工"字型3M粘着性棉布伸缩包带能够更好地固定鼻胆引流管,预防导管滑脱,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美观度,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更适合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黄菊  何功永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762-3763
目的:探讨3M聚酯泡沫敷料对压疮高危患者的预防效果。方法以240例压疮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60例用3M聚酯泡沫敷料进行干预为敷料组,80例采用传统方法干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敷料组患者中压疮发生率11.3%(18/1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3%(37/80),2组压疮发生率、以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压疮患者应用3M聚酯泡沫敷料进行压疮预防,压疮发生率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万群芳 《重庆医学》2015,(19):2674-2676
呼吸危重症患者常发生急、慢性呼吸衰竭,由于存在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导致活动耐力低下或丧失呈强迫体位,其骨突部位压疮发生率高[1]。而氧疗又是呼吸衰竭患者的必要治疗方法,有研究报道[2]通过鼻导管、面罩吸氧或机械通气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鼻面部、耳廓周围的机械性压疮。为了避免此类患者发生可避免的医院获得性压疮(hospital‐acquired pressure ulcers)[3],降低单病种费用,护理工作者应强化对医院获得性压疮的认知,降低其发生率。笔者就呼吸危重症患者医院获得性压疮的危险因素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M液体敷料对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所致新生儿皮肤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行NCPAP治疗的新生儿共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纯鼻塞固定法,观察组使用3M液体敷料涂抹再采用鼻塞固定。对2组的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鼻周红肿、鼻中隔偏曲、鼻周压疮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同时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NCPAP治疗应用3M液体敷料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亦可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冯晓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0):2539-2540
目的:探讨防压疮标识在老年科预防压疮的应用效果,以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对我院2009~2010年老年科收治的685例老年患者,经Braden评分18分以下,全部采取防压疮标识的管理措施。与2008年未采取防压疮标识管理的322例患者作比较。结果:规范压疮警示标识前,发生压疮6例(1.9%),警示标识管理后发生压疮2例(0.3%)。压疮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优化流程,采取规范的防压疮警示标识管理是降低压疮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刘莉  何慧琳  陈雪  霍青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6):2123-2124
目的:探讨“防压疮”标识的使用对降低骨科压疮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9月骨科患者中Braden评分〈18分的高危压疮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压疮护理基础上,床旁悬挂“防压疮”警示标识,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压疮护理。结果观察组发生压疮3例(7.1%),对照组发生压疮14例(33.3%),2组对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防压疮”标识牌在骨科的使用可显著降低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建立压疮的预报机制及针对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实施干预,达到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患纠纷的目的.方法:2009~2010年收治无压疮的危重患者108例,依据压疮预报机制,针对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落实干预措施.结果:108名入院时无压疮的危重患者住院期间无1例发生压疮.结论:压疮的预报机制建立及干预措施落实能有效预防、降低和杜绝压疮的发生,避免护患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固定法在婴幼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使用NCPAP辅助通气的婴幼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配套的帽子和自粘绷带,观察组使用改良固定法,比较两组患儿使用NCPAP期间的通气效果、鼻塞脱出率、鼻部损伤率和面部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鼻部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气效果良好率和经皮氧饱和度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婴幼儿使用NCPAP时,采用改良固定法通气效果良好,可降低鼻塞脱出率、鼻部损伤率以及面部皮肤损伤发生率,且方法简单易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