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干预对策。方法选取自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各科老年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进行合理用药干预,对照组患者则不进行任何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因自身机体、用药情况等因素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需要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和用药政策,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药学干预方式指导降血脂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使用降血脂药物治疗50例患者(在2016年2月11日至2018年2月11日期间选取),随机分组化(25例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药学干预和常规干预方式,随后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药物重复使用率(4.00%)、给药途径不合理率(0.00%)、药物用量不合适率(4.00%)、药物用法不合理率(0.00%)、不良反应发生率(4.00%)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使用降血脂药物治疗的患者实施药物干预,能够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药物辅助应用药流后对完全流产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日至2017年1月6日我院56例药物流产者纳入此次研究,遵循完全随机基本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流,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米索前列醇药物辅助。观察两组流产完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流产完全情况方面,观察组完全流产概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流产失败概率为3.57%,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14.29%)低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性不强,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药物辅助应用于药流中,可改善完全流产情况,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制定相关措施,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10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的10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分析对照组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制定应对策略,在观察组中实施。对比两组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不合理发生概率为4.00%,重复用药发生概率为3.00%,用药量过大发生概率为1.00%,毒副作用明显发生概率为1.00%,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包括用药不合理、重复用药、用药量过大及毒副作用明显,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事件的发生概率,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制定相关措施,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0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2016年10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分析对照组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制定应对策略,在观察组中实施.对比两组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不合理发生概率为4.00%,重复用药发生概率为3.00%,用药量过大发生概率为1.00%,毒副作用明显发生概率为1.00%,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包括用药不合理、重复用药、用药量过大及毒副作用明显,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事件的发生概率,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在手术室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护理标识应用的效果.方法 我院手术室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一般风险管理制度,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重点加强护理标识应用,在上述时间段内手术室共收治患者470例,划分为对照组235例与干预组235例.总结2年中科室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对于风险管理制度质量的评价.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情况为6.81%,干预组为1.28%,干预组明显较低(P<0.05).对照组患者对手术室标识使用、用药使用干预、病史观察及术前积极评估等指标评分均明显比干预组较低(P<0.05).结论 在手术室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使用护理标识,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且患者对于科室风险管理质量评价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病案的管理,得出预防医疗纠纷的方法。方法在本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接收的患者中任选100例,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单纯依照管理对策进行管理,即给予饮食指导、健康知识讲解等,而观察组则辅以病案管理的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中发生医疗纠纷不良事件的概率为20%,观察组中发生医疗纠纷不良事件的概率为8%。对照组的概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概率(P0.05)。结论医疗纠纷可以通过病案管理的措施降低纠纷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拥有较大的推行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采取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2016年10月11日至2018年6月2日的74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采取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干预下,实施聚焦解决模式护理。观察两组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3.29±0.42)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用药原则、自我护理、合理饮食评分分别为(81.55±3.17)分、(83.09±2.56)分、(84.74±3.11)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差异性不大,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采取聚焦解决模式,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认知,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合并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医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300例合并用药的老年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了解合并用药的老年人药学服务需求,制定全面的药学服务干预手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果:300例合并用药的老年患者中共有27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0%,其中以头晕头痛、消化道反应、便秘或者腹泻等构成比最高,分别为33.33%、29.63%和14.81%;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统计结果显示,药物配伍禁忌、未遵医嘱治疗、药物自身药理学作用、医嘱不清楚构成比均比较高,分别为29.63%、25.93%、14.81%、14.81%.结论:老年人合并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需要针对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制定药学服务干预,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老年人合并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种西药联合应用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临床应对措施。方法于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接收的西药联合治疗患者中选取10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此阶段患者仅接受常规临床不良反应应对措施干预。另选取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西药联合治疗患者中选取112例作为观察组,此阶段患者接受临床药物管理措施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多种西药联合应用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干预后用药风险事件发生几率以及投诉事件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多种西药联合应用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用药风险事件发生几率、投诉事件发生几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种西药联合应用易产生不良反应,临床中通过药物管理措施干预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风险事件等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在老年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沁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血压轻微波动,其余患者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在老年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使用疗效。方法本院2016年5月18日至2018年5月20日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患者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观察患者使用药物种类以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各类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所占比例最高,数据为52.5%,其次是克林霉素、红霉素类25.0%。在所有不良反应中,皮肤过敏发生概率最高,数据为60.0%,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20.0%。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中,皮肤过敏发生概率最高,使用头孢菌素类发生风险最大。所以临床要特别掌握各类药物用药特点,保证用药安全合理性,尽可能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标识腕带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3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为观察组,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彩色标识腕带,对照组给予常规身份识别。结果观察组自杀、外逃、藏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身份识别错误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6.25%(P0.05);观察组错误执行治疗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5.00%(P0.05)。结论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采用彩色标识腕带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的医务人员和2400例药方进行研究,对照组为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的30例医务人员和1200例药方,实施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为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的30例医务人员(与对照组为相同医务人员)和1200例药方,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方式.比较两组配药情况、配药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管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配药量多于对照组,审方时间、配药时间和配药后送至科室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配药质量和管理质量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 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可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药质量,减少药物配制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老年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72例存在便秘史的老年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便秘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便秘缓解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便秘,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应洪琰 《当代医学》2021,(11):185-187
目的研究老年综合评估过程中应用新型健康管理干预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经临床确诊的老年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综合评估,观察组采用新型健康管理模式实施综合评估。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睡眠质量评分、对干预模式的满意度、身体状态恢复正常时间和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睡眠质量评分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干预模式的满意度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身体状态恢复正常时间、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低于对照组的1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综合评估过程中应用新型健康管理干预模式,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帮助老年人群保持良好心态,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缩短干预计划实施时间,提高患者对临床干预模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监督中药师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中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接受药师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药师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药治疗过程中实施由药师主导的用药干预,可有效促进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进而提高中药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应用于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38例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取随机方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半夏泻心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概率数据为94.74%,较对照组的68.42%明显更优,P值小于0.05;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两组对比性不强,其中观察组概率为5.26%,P值大于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临床价值较高,治疗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评价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临床药物干预效果,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随机抽取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间的收治的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处方4000张作为研究对象,临床药学干预实施前(2014年3月~2015年2月)、临床药学干预实施后(2015年3月~2016年2月),各2000张,对药学干预前后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用药不良反应分级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患者临床用药干预实施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2%和15.9%,且干预后中重度反应反应的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可以通过制度规范、医师培训及与用药指导等多种手段的联合应用实施药物干预,提高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利用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分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胃炎应用两种药物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该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的200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口服雷尼替丁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概率为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0%,P <0.05);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两组概率均较低,对比性不强(P>0.05).结论:相比而言,雷尼替丁应用于,急性胃炎中的效果更佳,可有效控制病情,缓解疼痛,且安全性较高,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低,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