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6):33-36
目的探讨辣椒素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形态、P物质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采用辣椒素滴鼻,记录大鼠喷嚏次数、抓鼻次数、流涕情况评分叠加计分。对比正常组、未治疗组、治疗组鼻黏膜形态,对比治疗后鼻黏膜肥大细胞、P物质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变应性鼻炎症状明显缓解(P0.05),治疗组肥大细胞、P物质含量较未治疗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辣椒素对变应性鼻炎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减少P物质含量、降低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芦荟凝胶(AL)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n=12):正常对照组(NC组),AR组,AL 100 mg·kg^1·d^-1组(AL1组),AL 200 mg·kg^-1·d^-1组(AL2组),AL 400 mg·kg^-1·d^-1组(AL4组).以卵清蛋白造模为变应性鼻炎大鼠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干预,NC组药物以生理盐水替代.记录卵清蛋白攻击后30 min内大鼠抓鼻、喷嚏、流涕等变态反应症状的次数,计算大鼠行为学得分,并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鼻黏膜改变.结果 与NC组相比,其他各组炎性反应增高,变态反应症状显著增多(P〈0.01);与AR组相比,AL2组、AL4组炎性反应减轻,变态反应症状显著减少(P〈0.01),AL1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当AL剂量为200~400 mg·kg^-1·d^-1时,可有效减轻AR大鼠变态反应症状及鼻黏膜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鼻敏片对大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鼻敏片对大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先用卵清白蛋白经腹腔内注射致敏.然后鼻腔滴入卵清白蛋白,造成变应性鼻炎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鼻敏片低剂量组、鼻敏片高剂量组、开瑞坦组各10只。均治疗15d。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变应性鼻炎各组ICAM-1、VCAM—1的阳性细胞表达数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ICAM-1表达均被鼻敏片和开瑞坦所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CAM-1的表达均被鼻敏片高剂量组和开瑞坦组具有抑制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敏片能抑制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ICAM—1、V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通过IL-4/IL-13/STAT6信号通路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鼻黏膜重塑的影响.方法 102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组、AR-PBS组、AR-布地奈德组,每组34只.AR-PBS组及AR-布地奈德组大鼠为建模组大鼠,均采用卵清蛋白致敏的方法构建AR模型.建模成功后,使用微量移液枪双侧滴鼻治疗.AR-PBS组给予(PBS)治疗,AR-布地奈德组给予布地奈德(倍受您)治疗,空白组大鼠给予等量PBS治疗,治疗时间持续7d.采用动物评价量表对各组大鼠行为学进行评分;ELISA法测定血清组胺(His)及IgE;液相芯片法测定血清及肺泡灌洗液IL-4、IL-13浓度;定量PCR检测STAT6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鼻黏膜总STAT6及磷酸化p-STAT6蛋白表达;鼻中隔黏膜HE染色及透射电镜扫描观察鼻黏膜重塑情况;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建模组大鼠建模结束时动物行为学评分均>5分,血清His、IgE,血清及肺泡灌洗液IL-4及IL-13浓度以及鼻中隔黏膜STAT6及p-STAT6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建模组大鼠采用不同方法治疗,AR-布地奈德组干预7d后,血清His、IgE,血清及肺泡灌洗液IL-4、IL-13浓度,以及鼻中隔黏膜STAT6、p-STAT6表达均下调,显著低于AR-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及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建模组大鼠建模结束时鼻纤毛减少,布地奈德治疗后纤毛具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治疗前后细胞连接无显著差异.结论 布地奈德通过降低IL-4、IL-13、p-STAT6从而改善AR大鼠鼻黏膜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GATA3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5的调控作用。方珐取Wistar大鼠32只。随机平均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实验组),B组采用卵清蛋白、氢氧化铝建立大鼠AR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第30天取鼻腔灌洗液测定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5浓度;黏膜切片观察鼻腔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结果B组大鼠鼻腔灌洗液中IL-4、IL-5水平分别为(90.5±18.8)pg/mL和(59.6±11.4)pg/mL,明显高于A组(3.8±1.5)pg/mL、(10.8±2.0)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组大鼠鼻腔黏膜充血、水肿,黏膜层增厚,并有嗜酸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B组鼻腔黏膜中GATA3表达增加,且与细胞因子IL-4、IL-5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GATA3表达增高与IL-4、IL-5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丙酸氟替卡松鼻内应用对趋化因子Eotaxin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PAR患者,用丙酸氟替卡松进行鼻内治疗,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鼻分泌物中趋化因子Eoxtain含量,同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PAR患者血清和鼻腔分泌物中Eotaxin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经丙酸氟替卡松鼻内治疗后,PAR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的同时,Eotaxin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甚至表现出比正常还低的趋势.结论:丙酸氟替卡松鼻内治疗PAR能降低趋化因子Eotaxin的含量,进而抑制变应性炎症的发生,这可能为其发挥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的病理变化。方法:用橄榄油将甲苯-2,4-二异氰酸酯配成浓度为10%的溶液作为致敏剂,滴鼻,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8例。8例正常豚鼠作对照。致敏结束、模型成功后,取两组鼻黏膜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鼻黏膜上皮脱落,杯状细胞增生,鳞状上皮组织转化,上皮坏死,固有层和黏膜下层腺体增生,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并见特征性的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这种病理改变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大致吻合。对照组鼻黏膜上皮层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连续、完整、清晰,可见正常的黏膜上皮层、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结论: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出现特征性的炎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甲基丁香酚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5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Wistar 大鼠12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对照组,布地奈德阳性对照组,甲基丁香酚80 mg/kg组、40 mg/kg组、20 mg/kg组及10 mg/kg组,每组1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经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蓖麻油、布地奈德及对应剂量甲基丁香酚干预,于给药1、2、4周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鼻黏膜AQP5的分布,Western blotting比较各组鼻黏膜中AQP5的表达,Real-time PCR比较AQP5 mRNA的表达。结果 AQP5主要位于鼻黏膜腺上皮及导管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AR模型对照组大鼠鼻黏膜的AQP5及AQP5 mRNA均较正常对照组表达减少(P<0.05)。各给药组大鼠鼻黏膜AQP5及AQP5 mRNA均较AR模型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高。药物干预1、2、4周,布地奈德阳性对照组AQP5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与AR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布地奈德阳性对照组的AQP5 mRNA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及AR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2周后,甲基丁香酚各剂量组AQP5的表达即与布地奈德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 20 mg/kg组的AQP5 mRN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基丁香酚可能通过上调AQP5的表达减轻鼻黏膜腺体水肿程度、减少腺体分泌,从而缓解变应性鼻炎鼻痒、喷嚏及流涕等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TP)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作用,探讨TP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等分为4组:卵清蛋白(OVA)致敏组、TP处理组、地塞米松(DM)处理组和正常对照(SC)组.以OVA致敏法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鼻黏膜组织中NF-κB、iNOS的表达.结果:SC组病理学未见异常表现;TP处理组和DM处理组可见鼻黏膜轻度肿胀,少量炎性细胞浸润;OVA致敏组可见鼻黏膜高度肿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OVA致敏组与其他3组比较,NF-κB、iNOS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P处理组和DM处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VA致敏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NF-κB的表达强度与iNOS呈正相关(r=0.818,P<0.01).结论:TP可通过抑制鼻黏膜组织中NF-κB的活性来抑制iN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糖皮质激素对变应性鼻炎(AR)豚鼠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肥大细胞浸润及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豚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变应性鼻炎组(模型组)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干预组)(n=10)。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基础致敏及双侧鼻腔局部激发建造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干预组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喷鼻治疗。对照组及模型组同期用生理盐水喷鼻处理。豚鼠鼻中隔黏膜予以苏木素—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SP免疫组化分析,显微镜下观察计数鼻中隔黏膜中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程度。光密度半定量分析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症状学评分满足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有明显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糖皮质差异激素喷鼻治疗干预后,干预组各项指标和症状均有改善。结论局部应用布地奈德有缓解AR症状,并能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的浸润程度,减轻组织炎性反应,可能是与通过抑制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SP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15例鼻息肉患者均分为强的松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和未治疗组,以同期手术的5例鼻中隔偏曲者的下鼻甲黏膜组织作对照,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蛋白的表达。结果:激素未治疗组eotaxin蛋白的表达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激素治疗组eotaxin蛋白表达下降,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otaxin蛋白是诱导嗜酸细胞在鼻息肉组织中浸润的重要趋化因子,糖皮质激素可下调eotaxin蛋白的表达,发挥抗嗜酸细胞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卫东  侯一平  袁芳  王荫椿  宋焱峰 《医学争鸣》2003,24(19):1769-1773
目的: 确定A型肉毒毒素(BTX-A)对大鼠变应性鼻炎鼻溢是否具有治疗的作用,以及毒素使用前后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表达和组织学改变. 方法: 卵清蛋白(Ovalbumin)致敏Wistar大鼠制作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动物模型,1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n=6);致敏组(n=10);致敏后A型肉毒毒素(BTX-A)用药组(n=5). 观察给予BTX-A前后大鼠鼻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鼻腔粘膜形态学改变以及对VIP物质表达的影响. 结果: ①致敏组动物鼻分泌量明显增多. 组织学结果显示:致敏组鼻腔粘膜水肿、腺体增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致敏组腺体周围VIP纤维密集,呈束状. ②致敏后BTX-A用药组,鼻分泌量明显减少,致敏后BTX-A用药组与致敏组相比鼻分泌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鼻痒及喷嚏症状无明显改变. 组织学结果示:鼻粘膜上皮完整,腺体明显减少,腺管萎缩.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致敏组动物致敏后 BTX-A 用药组腺体周围VIP纤维减少,未见束状VIP纤维. 结论: BTX-A能缓解变应性鼻炎流涕,VIP纤维密度和数量免疫阳性反应减少,能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鼻溢症状.  相似文献   

13.
田翠玲  唐嗣泉 《四川医学》2009,30(4):447-449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鼻中隔粘膜及肺组织中RANTES的表达及分布。方法采用6—7周SD雌性大鼠2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AR组,每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酶激发制成AR模型,制备大鼠鼻腔粘膜和肺组织标志,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鼻中隔粘膜和肺组织中RANTES的表达及分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R组大鼠鼻腔粘膜及肺组织中RANTES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AR组鼻黏膜和肺组织中的RANTES表达密切相关(r=0.94,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鼻粘膜和肺组织中均有高表达的RANTES,表明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布地奈德鼻喷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中IL-5和IL-1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鼻喷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Th 1/Th 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前、治疗2周后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h2细胞因子IL-5和Th 1细胞因子IL-12水平.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血中IL-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而IL-12水...  相似文献   

15.
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中一氧化氮合酶的组织化学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比较豚鼠正常和变应性鼻炎(AR)鼻粘膜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分布,探讨NOS与AR的关系。方法:应用酶组织化学技术,以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特异性地测定NOS在正常组和AR组豚鼠鼻粘膜中的分布及AR组NOS活性变化。结果:正常和AR组豚鼠鼻粘膜酶组织化学染色均有反应,AR组呈强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腺体细胞、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胞质。结论:正常豚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腔滴入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炎症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A组)10只,实验组大鼠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再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组(B组)、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处理组(C组)、布地奈德治疗组(D组)3组。各组鼻腔给予卵清蛋白激发,每日1次,共7次。C组在激发之前鼻腔给予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处理,D组在激发之前鼻腔给予布地奈德处理,B组在激发之前鼻腔内以生理盐水代替药物处理。在末次激发之后,通过行为学观察、鼻黏膜病理切片、鼻腔灌洗液和血清中IL-4的含量等指标来评价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炎症的影响。结果:C组和D组行为学评分低于B组,A组无特殊反应;B组鼻黏膜呈典型变应性鼻炎病理改变,可见较多嗜酸粒细胞浸润,鼻腔灌洗液上清液和血清中IL-4的含量均高于A组(P<0.05);C组和D组动物的鼻黏膜病理性改变减轻,嗜酸粒细胞浸润减少,鼻腔灌洗液上清液和血清中IL-4的含量较B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鼻腔滴入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可有效缓解变应性鼻炎大鼠鼻腔局部症状,减轻鼻黏膜病理性改变,并减少大鼠IL-4的合成与分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A llergic rhinitis,AR)实验性大鼠脾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和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表达的影响,明确其药效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造模,造模成功后给药物治疗,7 d后测定各组IL-5含量,并计数EOS。结果:实验药物组的EOS计数和IL-5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辛芷鼻敏胶囊能通过降低AR发病过程中IL-5的表达,减少EOS的浸润,从而控制AR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辛夷对变应性鼻炎鼻黏膜P物质的影响.方法 8只为正常豚鼠不做模型,用单纯橄榄油滴鼻作对照(对照组1).用橄榄油将甲苯-2,4-二异氰酸酯配成浓度为10%溶液作为致敏剂,滴鼻,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16只,其中8只以后用生理盐水滴鼻做对照(对照组2),8只用0.5%生理盐水辛夷挥发油滴鼻(辛夷治疗组).致敏结束、模型成功后,取3组鼻黏膜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物质在鼻黏膜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①对照组1:P物质分布于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的血管内皮细胞、腺细胞及导管.对照组2:鼻黏膜上述部位P物质染色加深,密度增大.辛夷治疗组:鼻黏膜上述部位P物质染色变浅、密度减低.②3组P物质阳性细胞表达计数的比较表明:对照组1 P物质阳性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2(P<0.05),显示变应性鼻炎状态下鼻黏膜P物质阳性细胞计数增多,密度增大.辛夷治疗组鼻黏膜P物质阳性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2(P<0.05),表明辛夷治疗变应性鼻炎后可以抑制鼻黏膜P物质的生成.辛夷治疗组的P物质阳性细胞计数与对照组1相当(P>0.05),表明辛夷治疗后,P物质阳性细胞计数可降到正常水平.结论 辛夷可抑制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P物质,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鼻炎豚鼠鼻粘膜组胺含量对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豚鼠不同病程中鼻粘膜组胺含量对血流量的影响。方法:60只豚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致敏组(n=30),分别检测致敏后激发前和激发后即刻,24,48,72h豚鼠鼻粘膜中的组胺含量,每组动物处死前均用激光多谱勒探测仪测定其鼻粘膜血流量,用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比较不同时相点豚鼠鼻粘膜中的组胺含量与鼻粘膜血流量的关系。结果:致敏原激发前致敏组动物鼻粘膜中组胺含量和鼻粘膜血流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