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赞 《基层医学论坛》2016,(16):2205-2206
目的:探析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经微创踝关节融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按入院时间不同将其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骨性融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踝-后足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个月,2组患者的骨性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踝-后足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且具有骨性融合率高、创伤小、痛苦少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在创伤性踝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开放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和生命质量评分。结果:术后1年,观察组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为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为(80.84±9.6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6±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可提高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AOFAS踝-后足优良率和术后1年生命质量评分,效果优于开放踝关节融合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8例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单侧踝融合术,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行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观察组行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术后随访6个月,复查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性愈合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于术前和术后6、12个月对两组足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统计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性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均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6.21%(25/29),与对照组的82.76%(2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5%(1/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03%(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踝关节融合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疗效相当,但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中微创踝关节融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者共有34例,采用开放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者共有30例,分别记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对比术前、术后6个月2组踝—后足评分系统量化评分变化,术后6个月期间骨性融合率,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2组踝—后足评分系统量化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 <0. 05),且微创组明显高于开放组(P <0. 05);微创组骨性融合率明显高于开放组(P <0. 05),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微创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开放组(P <0. 05)。结论:对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实施微创踝关节融合术能够显著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骨性融合率,保证康复效果,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利用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的踝后足功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32例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单盲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n=16)采取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对照组(n=16)采取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骨性融合率和踝-后足评分。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的骨性融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P0.05);研究组的踝-后足评分(72.15±2.6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5.43±1.48)分(P0.05);研究组的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对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施行微创踝关节融合术,可有效纠正畸形的踝关节,骨性融合率较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跟骨骨折所致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应用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后足踝关节改善效果.方法:将93例跟骨骨折所致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分组,开放组(46例)患者给予开放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微创组(47例)患者给予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足踝关节功能评分、骨代谢指标、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5月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足踝严重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接受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微创组),20例接受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开放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当天及7天的疼痛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接收患者为例,患者均选择自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中,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研究共选取人数100人,将其根据自身意愿分为两组,分别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有患者50例,分别给予其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和常规开放性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微创组患者和开放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骨性融合率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80.00%和30.00%,微创组效果更好,数据对比结果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的骨性融合率均得到100%。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其统计学结果为P 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年,微创组患者的AOFAS踝与足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开放组评分,其数据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存在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给予其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足踝功能,值得临床提高对此技术方法的重视程度,进行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的远期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采取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保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远期疗效。结果:经随访1年,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68.8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本组治疗前均出现明显好转(P0.01),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远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对收治踝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应用双平行无头加压螺钉条件下进行踝关节融合术(Arthroscopic Ankle Arthrodesis,AAA)治疗的效果。方法: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间骨科收治踝关节炎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设其中30例接受开放踝关节融合术患者为对照组,另30例踝关节融合术在关节镜辅助下双平行无头加压螺钉治疗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种术式下患者术后骨性融合及踝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分别于术后3个月、术后1年判断疗效:(1)术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骨性融合情况有显著优越性(P<0.05),术后1年所有患者均完整骨性融合;(2)术后3个月、1年两个时间段实验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价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踝关节炎患者应用AAA手术采取关节镜下双平行无头加压螺钉术式治疗能在更短时间内促进骨性融合,近远期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踝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踝关节炎78例,对所有患者行踝关节融合手术,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为92.30%,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或伤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案例,经过为期1年的随访,患者的骨性融合率为98.71%,且患者的踝-后足评分为(78.65±2.9)分,明显优于术前的(30.23±4.1)分,对比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踝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许伟鹏  徐志强  刘园林  杨志林 《广西医学》2020,(21):2833-2836+2840
目的观察通络洗药熏洗联合玻璃酸钠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TakakuraⅡ型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TakakuraⅡ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玻璃酸钠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中药通络洗药熏洗治疗,两组均治疗5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关节活动范围(ROM)、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并采用McGuire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治疗后患者患踝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踝功能优于对照组,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AOFAS评分及踝关节跖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AOFAS评分及踝关节跖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的玻璃酸钠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通络洗药熏洗联合玻璃酸钠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TakakuraⅡ型创伤性踝关节炎,更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踝关节活动功能,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式治疗,研究组实施踝关节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关节肿胀疼痛消失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57.32±9.10)min,关节肿胀疼痛消失时间(3.09±1.80)min,术中出血量(55.59±9.88)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临床总有效率89.74%,显著高于对照组71.79%(P0.05),并发症发生率2.54%,显著低于对照组17.95%(P0.05)。结论踝关节镜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关节肿胀疼痛消失快,是一种创伤性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踝关节融合术在足踝创伤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研究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3例足踝创伤性关节为参与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12例,实施保守治疗;实验组11例,实施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全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进展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踝关节功能分值、Bohler角以及Gissane角变化。结果 (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的Harris分值变化比较:实验组的踝关节功能分值改善情况理想(P0.05),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的Bohler角以及Gissane角进行比较:实验组的Bohler角以及Gissane角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可使患者关节功能以及活动度得到改善,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6.
马延辉  王磊  张杰  董喆 《西部医学》2018,30(3):395-399
目的 分析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90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踝关节置换组)和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术(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踝关节融合内固定术(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踝关节置换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4.56±3.42)个月,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3.14±3.26)个月,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6.78±4.57)个月。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AOFAS踝 后足评分、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早期临床疗效。结果 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随访时间、体重指数(BMI)、术前活动度等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但踝关节置换组术后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前3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组患者AOFAS踝 后足评分均有升高,但踝关节置换组AOFAS踝 后足评分明显高于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及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均P<0.05),而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及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间AOFAS踝 后足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前3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组患者SF-36评分均有升高,但踝关节置换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与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均P<0.05),而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与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间SF-36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创伤性踝关节炎术后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主要包括骨不连、假体松动、浅深部感染、对位对线不良等,踝关节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采用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比踝关节融合术疗效更好,能更快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没有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何泰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23-124
目的通过观察应用海桐皮汤对骨折术后创伤性踝关节炎功能康复的影响,探讨本方药的疗效。方法从2011年1月-2013年1月共收集踝关节及踝关节旁骨折术后创伤性踝关节炎112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 ,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手术伤口愈合拆线后约1周后即用海桐皮汤外洗2个月,同时做功能锻炼,对照组不行中药外洗,只功能锻炼。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周及术后2个月的疼痛、步行、功能、活动、放射学、踝关节功能、距下关节功能等情况,应用踝关节改良Weber评分表[1]进行计分,根据计分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4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改良Weber评分以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2个月改良Weber评分以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海桐皮汤外洗对骨折术后创伤性踝关节炎功能康复和疼痛缓解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743-1744
目的:探索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微创术在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3例符合踝关节融合术适应证的终末期踝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为单踝关节病变,其中左踝9例,右踝14例。采用踝前内外侧入路,关节镜辅助下清除踝关节软骨及硬软骨下骨,植入自体髂骨。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及骨性愈合时间;对比患者术前、术后半年及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总活动度(TPM)、VAS、AOFAS及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5.34±25.89)min,术中出血量(52.33±21.06)ml,术后7~13(10.85±2.21)周获得骨性愈合,随访16~37(27.51±3.32)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半年患者TPM明显扩大,VAS评分明显降低,AOFA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SF-36评分明显提高(P<0.05)。与术后半年相比,末次随访时上述评价指标得到进一步改善。患者治疗总优良率高达95.65%。结论: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微创术可有效缓解疼痛,扩大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关节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赵刚领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033-1034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解放军第三七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68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微创组,各34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开放跟距关节融合术,微创组实施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足踝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均P<0.05);微创组优良率[91.18%(31/34)]高于常规组[58.82%(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76%(4/34)]低于常规组[35.29%(1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有效改善足踝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踝创伤性关节炎的关节镜微创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给予患者踝关节镜微手术治疗,利用关节镜对患者的踝关节病变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手术中通过踝关节镜观察48例患者为慢性滑膜炎性增生,21例患者为胫骨下端前缘骨赘,11例患者为距骨颈部骨赘,18例为距骨关节软骨损伤,12例为胫骨关节软骨损伤,4例为游离体。手术后42 h 7例患者伴有轻度肿胀、关节疼痛症状,1周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无明显关节疼痛症状。术后对48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为17.8个月;患者踝关节评分优良率为87.5%。结论给予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关节镜微创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