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TA)图像对急诊夹闭后交通动脉瘤术前的评估和指导作用。方法:分析需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CTA图像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术中所见的现实情况进行对比,评估CTA对后交通动脉瘤手术提供信息的可靠性。结果:手术观察证实10例后交通动脉瘤、瘤颈指向以及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的关系等与CTA显示一致;但血管痉挛、瘤周穿支及载瘤动脉穿支等与CTA显示有差异。结论:CTA图像对典型部位的动脉瘤手术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手术可以在CTA图像指导下直接进行动脉瘤的开颅夹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儿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4例胎儿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动脉瘤完全夹闭,后交通动脉保留完好。随访时间3~72个月,平均26个月,未见动脉瘤残留或复发。结论对于胎儿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在夹闭动脉瘤的同时,必须重视对粗大后交通动脉的保护,减少手术后脑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疗效。方法运用翼点手术入路早期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98例。结果瘤颈夹闭92例,动脉瘤孤立6例,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12例,术后患者预后按格拉斯哥评分(GOS)预后评分标准,良好91例,中残2例,重残2例,死亡3例。结论破裂前交通动脉瘤应及早选择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锁孔择期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103例破裂的后交通动脉瘤,全部经DSA或CTA确诊,出血2周后行眉弓上锁孔开颅,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动脉瘤夹闭.术后1周内复查头部CTA,3~6个月随访头部DSA或CTA.结果 103例全部夹闭,其中3例术后发生了较严重的血管痉...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分析国内有关大脑前交通动脉瘤临床报道病例的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情况.方法:用关键词途径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前交通动脉瘤介入和夹闭治疗对比的病例报道资料进行检索,经严格筛选后最后纳入的文献用Rev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篇文献,无异质性.对比...  相似文献   

6.
Ahn  J.  Y.  Han  I.  B.  Yoon  P.  H.  张磊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9):5-5
研究第Ⅲ脑神经麻痹伴后交通动脉瘤的患者经夹闭或盘曲治疗后的病情变化。2种治疗中第Ⅲ脑神经麻痹完全恢复无统计学上的差异。2种方法均有临床效果。年龄较大,糖尿病,治疗不及时和第Ⅲ脑神经完全麻痹提示预后不良。后交通动脉瘤伴第Ⅲ脑神经麻痹夹闭与盘曲治疗的比较@Ahn J.Y.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颈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危险相关的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造影的颈内-后交通动脉瘤39枚,其中破裂动脉瘤28枚,未破裂动脉瘤11枚。重建三维脑血管造影影像获得动脉瘤模型,测量其形态学参数,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析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破裂组瘤高/颈宽比(AR)为1.233±0.483,高于未破裂组(0.832±0.252,P=0.002);破裂组标准化壁面切应力(WSS)为0.545±0.259,低于未破裂组(0.761±0.216,P=0.015);破裂组低壁面切应力面积(LSA)为(11.669±16.041)%,高于未破裂组[(1.236±2.212)%,P=0.040]。其余指标,包括瘤体/载瘤血管直径比(SR)和剪切震荡指数(OSI)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AR值、低WSS和高LSA可能是影响颈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9(MMP-9)在后交通动脉瘤瘤周蛛网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
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手术切除的颅内动脉瘤标本12例作为颅内动脉瘤组,并选取同期行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或颞叶癫痫
手术患者后交通动脉起始部附近蛛网膜组织6例作为对照组。标本行常规HE染色,并采用Envision法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
组间MMP-9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提示动脉瘤瘤周的蛛网膜存在一定的组织破坏,表现为蛛网膜结构松散,与血管壁
之间的连接程度下降,局部存在脱离现象。动脉瘤组瘤周蛛网膜中MMP-9阳性表达均高于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动脉瘤组内蛛网膜中MMP-9的阳性表达强度较血管壁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组内不同年龄、Hunt-Hess分级的
MMP-9表达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动脉瘤瘤周蛛网膜中MMP-9表达明显增加预示着细胞外基质的溶解,破坏蛛网膜对血
管壁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成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9.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3):236-238
目的:圆锥状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报道很少,本文探讨圆锥状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临床、影像学特点以便采取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圆锥状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男3例,女9例,12例为破裂责任动脉瘤,12例均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结果:Hunt-Hess分级Ⅰ~Ⅲ12例,8(8/12)例为非原始大脑后动脉起始,其中6(6/8)例采用单纯栓塞治疗,术后即刻造影5(5/8)例圆锥部残留显影,1(1/8)例动脉瘤和圆锥均不显影,另外2(2/8)例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动脉瘤和圆锥一起闭塞,即刻造影不显影。4(4/12)例为原始大脑后动脉起始,支架辅助栓塞1(1/4)例,其余3(3/4)例仅对囊泡栓塞,圆锥部分均显影。随访中7(7/8)例非原始大脑后起始部后交通动脉瘤成功随访,其中2例单纯栓塞者复发,再次采用支架辅助栓塞,圆锥和动脉瘤一起栓塞;单纯栓塞者另外3(3/5)例动脉瘤稳定;2例采用支架辅助栓塞者随访动脉瘤及圆锥均不显影。随访中3(3/4)例原始大脑后动脉起始后交通动脉瘤成功随访,支架辅助栓塞1例动脉瘤稳定,另外2例单纯对囊泡栓塞者复发,采用支架辅助栓塞保留圆锥部显影。失访病例为1例高龄患者。结论:圆锥状原始大脑后动脉起始后交通动脉瘤需要采用复杂的方法治疗动脉瘤,圆锥状非原始大脑后动脉起始后交通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栓塞连同圆锥一起闭塞,为治疗复发及减少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方法对62例64个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其中行显微手术瘤颈夹闭34例,血管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28例;对两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微手术组:33例成功夹闭瘤颈(其中2例分离瘤颈时动脉瘤破裂),1例合并脑内血肿在清除血肿后急性脑膨出未能显露动脉瘤;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死亡2例。31例术后两周复查血管造影,动脉瘤完全夹闭83.9%(26/31)。血管内栓塞组:动脉瘤完全闭塞70.0%(21/30);血管内栓塞相关并发症2例,无死亡。结论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二者互有优缺点,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前交通动脉瘤未被夹闭的原因,探讨避免发生此种情况的措施。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9年2月我院、外院及国外经手术夹闭的前交通动脉瘤各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术后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动脉瘤完全未被夹闭。结论术前认真阅读分析血管造影资料,应完善3D-DSA或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检查,术中仔细操作,分清显微解剖结构,术中脑血管造影检查能够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破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前交通动脉瘤为颅内常见的动脉瘤之一 ,其破裂出血后危害甚大 ,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是病人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原因。早期手术治疗是解决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措施。1997年 8月~ 2 0 0 0年 9月我院早期显微外科治疗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 11例 ,且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7例 ,女性 4例 ,年龄 5 3.8± 2 2 .0 5岁(34~ 6 3岁 )。临床表现 :均有脑膜刺激征 ;意识障碍 8例 ,其中嗜睡或朦胧状态 2例 ,浅昏迷 2例 ,昏迷 3例 ,中至深昏迷1例 ;视力减退 2例 ,单侧瞳孔散大 2例。偏瘫 3例 ,Babinski征 (+ )者 4例。术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为经对侧手术入路治疗颈内动脉(ICA)床突旁动脉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15例成人尸头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经对侧额颞入路模拟进行ICA床突旁动脉瘤手术.暴露对侧ICA眼段、床段及其分支,进行解剖学观察,测量参数A和B以评估视交叉前池的大小.结果在所有15例标本(共30侧)上,对侧ICA眼段和床突段及垂体上动脉均被满意暴露.在14例标本(共28侧)上暴露了对侧眼动脉(OA)起始点.参数A和B分别为(8.0±1.2)mm5.2~10.4 mm和(13.6±1.7)mm10.4~17.3 mm.视交叉前池的大小对ICA床突段的暴露无影响,视交叉前池越小,ICA眼段内侧面暴露的面积越少.在暴露过程中,无需牵拉视神经和I-CA,或仅需轻微牵拉规神经.结论对侧入路适用于源自ICA眼段及床突段内侧面、直径较小、向内侧突出的床突旁动脉瘤.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致残、致死率高。我们于2007年6月-2008年5月为71例患者经翼点入路开颅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现将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术后血管痉挛的防治及手术技巧等问题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3例采用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结果:本组后交通动脉瘤26例,眼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瘤1例。手术后早期结果评价:好(GOS评分4-5分)29例、差(GOS评分2-3分)2例、死亡2例。结论: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技术,能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与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 ONP)的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48例后交通动脉瘤同时伴有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13例患者选择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夹闭组),35例患者选择动脉瘤栓塞术(栓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是否伴有 SAH、动脉瘤大小、术前ONP程度及发病至治疗时间等可能影响动眼神经麻痹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48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中,最终ONP完全恢复41例(85.4%),部分恢复7例(14.6%)。其中,栓塞组的35例患者中,31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夹闭组的13例患者中,10例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术前伴有SAH、部分动眼神经麻痹及发病至治疗时间≤14 d的患者比未破动脉瘤、完全动眼神经麻痹及发病至治疗时间>14 d的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改善明显(P<0.05)。结论在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时,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在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谢永胜  赵兵  江涛  沈杰  宗钢 《安徽医学》2015,36(6):680-682
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9例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患者依据Hunt-Hess分级,其中Ⅱ级30例,Ⅲ级5例,Ⅳ级4例。39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37例治愈,术后随访均无复发或者再出血。术后3例患者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经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早期引流血性脑脊液、积极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夹闭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翼点入路治疗的4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或门诊随访,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手术效果按GOS评分:恢复良好者:20例;轻度残疾者:14例;重度残疾者:6例;植物生存者:1例;死亡:2例.结论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野显露清楚,对脑组织损伤小,夹闭可靠,疗效满意;尽早手术能降低动脉瘤再出血的风险及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