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临床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1/25),明显低于对照组28.0%(7/25),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重下降、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在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护理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护理,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心得。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无论是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来讲,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缩短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并分析给予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胃癌术后患者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性的全面的护理干预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肠内恢复时间得到了明显减少,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针对性强的优质全面护理,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情况,效果较为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胃癌术后患者60例进行研究讨论,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未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术后早期的肠内营养液的应用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患者的治疗后7天内的血清白蛋白值、血红蛋白以及氮平衡的值。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值、血红蛋白以及氮平衡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增强机体的营养需求,为患者疾病康复创造条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于我院进行胃癌手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后常规营养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结果: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及总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总体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胃癌根治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加以分析和探究。方法:从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期间进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4人,通过抽签方式将44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人,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护理,对照组患者只采用术后早期普通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方法以及患者胃癌根治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胃癌根治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护理的患者恢复速度以及治疗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胃癌根治术的病人施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肠内营养的治疗质量与效果,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联合使用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病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使用全胃肠外营养,观察组在术后早期联合使用肠内外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均按优质护理要求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营养指标、肠蠕动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的差别。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营养指标上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肛门排气,肠蠕动恢复时间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胀,吻合口瘘、切口感染、静脉炎、肺部感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联合使用肠内外营养支持较单纯使用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效果突出、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郭红琴 《大家健康》2013,(15):12-13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0例胃癌患者,在术后通过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比患者手术前和肠内营养7天后营养、免疫学指标变化。结果:60例患者在实施肠内营养7天后,体重比术前的增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偏低的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肠内营养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具有营养丰富、安全方便等优点,是胃癌患者术后理想的营养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对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胃癌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及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胃癌术后肠内营养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每天鼻饲前均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给予腹部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实施腹部按摩,能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耐受性,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患者术后应用的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研究资料是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在一定的时间节点内收治的20例胃癌术后病例,按照实施营养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个组别,一组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此组患者设为A组,一组为肠外营养组,此组患者设为B组,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执行,然后比较结果。结果 A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营养指标等均优于B组。结论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干预,能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提升患者的身体免疫力,并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1.
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兴国  杨中民 《吉林医学》2010,(35):6478-6479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施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行肠外营养。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早(P<0.01),住院天数少(P<0.01);两组患者术后10d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值得推广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38例分为肠内营养和对照,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TPN)。结果:观察两组术后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差异;观察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差异。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可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胃癌根治术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58例,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治疗。结果: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1例发生吻合口瘘,经暂停肠内营养,情况稳定后再继续管饲,1个月后痊愈出院。1例发生严重腹泻,经用肠道解痉药及收敛药及更换营养液后,13 d出院。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的,具有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同时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择于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一般组和综合组,一般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综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综合组患者SDS、SAS评分明显低于一般组,综合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一般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0例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采用鼻肠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并进行相应护理。结果 27例患者配合完成营养计划,创口愈合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余3例肠内营养不适,改肠外营养。结论胃癌术后经鼻肠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并降低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57例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国  刘璟 《吉林医学》2010,31(23):3892-3893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选择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有增高,但两组相比,总蛋白和清蛋白的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白蛋白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能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与肠外营养相比,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邱玉梅 《甘肃医药》2012,(7):543-545
目的:总结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经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0例胃癌手术后病人通过留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经验。结果: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价廉,方便,符合生理,并发症少。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显著,是胃癌术后患者营养方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责任制小组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例胃癌术后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EEN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责任制小组护理方式.结合住院观察和血液生化检查,对比性分析两组术后恢复和营养状况差异,统计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清营养学指标TP、AIB、PA、TRF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EN相关并发症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小组护理方式有助于提高胃癌术后患者EEN的干预效果,缩短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与分析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胃癌患者术后根据营养支持和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给于肠外营养。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进食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肠内营养支持5天后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总蛋白指标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有所上升。结论胃癌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干预能提高肠功能的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玲玲 《大家健康》2017,(12):213-214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收集50例胃癌术后经空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的临床资料,总结经空肠造瘘管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结果:50例胃癌术后患者经空肠造瘘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加速了患者术后恢复.结论:空肠造瘘管是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途径,是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