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玉婷 《天津护理》2013,(5):418-419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已被公认[1].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对1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TBD外引流术,有效地降低了黄疸指数,改善肝功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67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re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langio/biliary drainage,PTCD)是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引流能很快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内胆管的压力,使黄疸减轻或消退,改善肝功能和全身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我院于2003-01-2008-01对6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PTCD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又称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PTCD术式分为内外联合引流术与单纯外引流术,两种术式均能有效解除患者的梗阻性黄疸[1]。内外引流胆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肠道菌群逆行迁徙及十二指肠液反流有关[2~4]。但两种术式对肝功能的影响,以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比较,少见文献报道。现回顾性比较两种术式的早期降酶、退黄效果及炎症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 PTBD)是梗阻性黄疸的重要微创治疗方法之一, 超声引导PTBD具有简便、无放射和可床边操作等优势, 临床应用广泛。本共识针对超声引导PTBD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操作方法、术后观察及并发症防治等进行阐述, 旨在为推广超声引导PTBD标准化操作提供理论依据及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高分辨超声仪器的使用和导管技术的改进,兼有内外引流效果的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ic drainage,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是近来兴起的一种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新技术,是对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疽术前减黄和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可有效减轻瘙痒、缓解消化功能紊乱、改善食欲。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联合X线行PTCD的操作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PTCD)是在血管机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治疗急重症胆道梗阻疾病的介入诊疗技术,通过穿刺通道置入不同类型胆道引流管,将因梗阻淤积在胆道内的胆汁引流至体外,从而达到解除梗阻降低胆管内压力,引流胆汁消退黄疸的目的[1]。为此常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联合彩超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PTCD的穿刺成功率及内外引流率,减少并发症。方法:3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彩超引导下穿刺进针,随后在DSA引导下推送导丝导管至目标区域,行内外引流。结果:36例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9%,两次穿刺成功率为100%;置内外引流管一次成功率为81%,总内外引流成功率为94%;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DSA联合彩超引导PTCD置管内外引流安全简便、成功率高,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e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bmary drainage,PTCD)是临床上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一种非外科手术胆道引流法,根据该法原理,我科在此基础上,扩大了PTCD的治疗范围,将其用于治疗肝脓肿、巨大肝囊肿、胆囊床漏胆积液、胆囊床积脓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ercutaneous,transhepatic biliary(cholanic)drainage,PTBD或PTCD]是继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外科手术引流术。PTCD是先做PTC证实胆管梗阻部位、程度和原因后,再用特制的带有外套(鞘)穿刺针,采用血管造影的方法,插入梗阻的胆管进行引流,主要用于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临时或长期治疗方法,由于该技术能有效延长患者寿命,减轻生存期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正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已成为梗阻性黄疸姑息治疗的常规方法,能够迅速缓解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及胆囊肿胀,引流脓性胆汁控制感染,显著改善预后,同时避免因麻醉和外科手术带来的风险,对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治疗方法~([1])。胆汁引流管的有效固定及引流通畅对PTGD术后患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胆道漏、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随访3.5~12个月.结论: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支架种植术是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超声造影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超声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ontrast-enhanced cholangio-ultrasonography,PTCECUS)的方法,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2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管(17例)、胆囊(4例)穿刺引流术,术中经引流管向胆管/胆囊内注射浓度为0.94%的SonoVue水溶液50 ml,在对比脉冲序列模式下观察胆管、胆囊及十二指肠内SonoVue微泡的流动和充填情况,判断胆管的梗阻程度.部分病例与常规超声、胰管胆管磁共振成像(MRCP)、经皮经肝穿刺胆道X线造影(PTC)进行对照.结果 ①PTCECUS生成对比良好的胆管树造影声像图;②PTCECUS判断胆管梗阻程度比常规超声准确,与MRCP和PTC一致,可指导正确实施胆汁引流方案;③PTCECUS克服了PTC穿刺与造影异地实施的烦琐,减少环节,提高效率;④全部患者穿刺及造影过程中均无并发症,14例经1~8个月肝胆超声随访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PTCECUS过程安全,能突出显示胆道系统的走行及其管腔通畅度,对梗阻性黄疸的引流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恶性胆道梗阻是指侵犯至胆道系统的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引起胆道狭窄或闭塞,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这类疾病手术切除率低,预后较差。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是一种重要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可有效地改善症状并延长患者生存期[1]。其操作简单(可反复操作),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退黄效果明显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前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是临床治疗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方法,但放置的引流管常会引流不通畅或完全闭塞,而常规超声又不能有效显示引流管腔内的通畅情况,我们将超声造影技术应用其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手术中行胆管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行金属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置入支架成功率为88.1%,并发症发生率为4.8%,中位生存时间为27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置入支架成功率为86.0%,并发症发生率为5.3%,中位生存时间为25周;手术中胆管支架放置成功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中位生存时间为23周。结论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支架置入术可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姑息性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是姑息性介入治疗方法,可取代胆道置管引流术,避免了由于引流导管引起的各种不便与并发症.2005年4~7月我科分别对2例肝移植术后并发阻塞性黄疸(简称阻黄)的病人进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取得良好效果,术后随访至2006年12月均健康,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恶性肿瘤导致的直接或间接胆道梗阻所引起的以高胆红素血症、组织和体液黄染、胆管扩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如不及时有效处理,则可发生严重胆道系统感染、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肝性脑病、严重电解质紊乱、上消化道大出血及癌结节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其平均生存期不足3个月[1,2]。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1transhepatic1catheter1drainage, PTCD)行胆汁外引流,能有效解除肿瘤引起的胆道机械性梗阻,改善肝功能,缓解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梗阻性黄疸多数由恶性肿瘤引起,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外科肿瘤切除加胆肠吻合术,如肿瘤无法切除,行姑息性的胆肠吻合术也可有效的解除黄疸.但对于梗阻性黄疸患者,往往全身情况较差,肝功能明显异常,承受手术有一定难度.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常用姑息性治疗手段.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预计无法进行外科手术根治或吻合,无法耐受手术以及梗阻部位不明确者,均可进行经皮肝胆道引流术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我科2005年7月~2007年9月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245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即对因治疗与姑息性减压减黄。其中外科胆道引流术由于创伤较大,患方及医方均有颇多顾虑,已出现逐渐被介入性胆道引流术所取代的趋势[1,2]。同时,对于已行外科姑息性胆肠吻合术或T管引流术而再发梗阻者,仍可行(PTCD)[3,4]与支架置入。1介入性胆道引流术的方法1.1外引流采用引流导管把胆汁引流到体外,以使胆系压力降低,黄疸减退,并有利于肝功能恢复与后续治疗。1.1.1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transhepticcholangicclainage,PTCD)PTCD的减黄作用明显,有效率在95%以上。是在PTC(percut…  相似文献   

20.
恶性梗阻性黄疸高龄患者经PTCD行胆道内支架植入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龄患者具有合并疾病多、器官发生退行性改变、代偿机能低下等特点,无法耐受手术。经皮穿刺胆道造影并引流(PTCD)配合胆道内支架植入是针对肝胆肿瘤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我院采用经PTCD行胆道内支架植入这一微创技术,在2006年1月~2008年12月为40例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