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黄振林  张维 《九江医学》2005,20(2):46-48
目的:探讨适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的中心静脉压(CVP)监测范围,指导临床补液。方法:通过对60例病人低灌注和高灌注补液方法下CVP、颅内压(ICP)、脑组织氧分压(PbrO2)的监测,统计分析既能保持有效脑灌注和脑代谢又兼顾内环境相对稳定的CVP适合范围,并依此调整液体及输液速度。结果:CVP数值维持在3-7cmH2O范围内病人的ICP及PbrO2指标相对正常,病人的抢救成活率明显增高,病死率及致残率明显降低。结论:通过对CVP、ICP、PbrO2的联合监测所得出的CVP数值既能保证体循环的稳定又能结合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用以作为衡量临床输液量及输液速度的标准能有效防止因输液量及速度不当所造成脑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2.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覃花桃  陆柳雪 《右江医学》2006,34(2):217-218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能直接、客观地反映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为现代医疗临床的诊断,治疗及判断病情的转归提供客观的、数字化的依据。该项技术在麻醉、ICU等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测压导管及压力监测仪和换能器的发展,其临床应用范围日趋扩大[1]。2004年10月~2005年9月我院ICU对26例患者行动脉直接血压监测,较好的配合临床监护和治疗,现将穿刺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性11例,女性15例。原发疾病:严重多发伤7例,重型颅脑损伤6例,心肺复苏后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呼衰3例,其它5例。所有病人均因休克,血液动力学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有创动脉血压的护理,体会有创血压监测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入住ICU危重症患者进行持续性左桡动脉血压监测.结果:60例患者均未出现意外脱管、导管堵塞、感染、空气栓塞、出血及血肿、远端肢体坏死等护理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2h至7d.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精确、灵敏,提供了可靠的24小时持续动态血压数值,加上桡动脉穿刺简单,导管维护方便,创伤小,对于需要反复采集动脉血气标本者可以减少反复穿刺为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在ICU危重症患者中建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科2012年7月-2013年12月应用有创颅压监测技术的11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各57例。监测组于入院后24 h内或开颅手术后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对照组依据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和CT检查等,进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GOS评分。结果:监测组的预后良好率为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能动态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情况,有利于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控制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易念巡  曾宏玲 《吉林医学》2011,(29):6288-6289
目的:总结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危重患者术中应用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危重患者术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观察其优点及护理要点。结果:80例术中血压得到有效的监测,无导管感染和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危重患者术中能准确反映患者血压的变化,而正确的护理又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华慧 《海南医学》2003,14(10):109-110
1.临床资料 本组共23例,男性16例,女性7例。扩张型心脏病6例,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1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3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接受动脉测压的病人均为循环功能衰竭者。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于手术麻醉中应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5月起至2018年5月毕,在我院挑选68例接受手术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实施直接动脉穿刺办法,并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检测,同时根据检测结果对手术麻醉和治疗相关工作进行指导。结果于手术麻醉中完成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有58例患者为穿刺桡动脉和10例足背动脉。结论于手术麻醉中应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及时有效且可靠连续的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予以反应,可有效指导患者实施治疗。  相似文献   

9.
重症颅脑损伤中心静脉压监测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宇 《医学争鸣》2007,28(16):1535-1535
0 引言 严重颅脑损伤因不当的脱水可造成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可及时准确地反应患者血容量的情况. 我们对近5 a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是否采用CVP监测行血容量管理分组,并进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发生率和总死亡率的比较,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CVP监测的早期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自制动脉压迫杆为桡动脉穿刺术后患者进行压迫止血,并与人工进行动脉压迫进行比较,观察其压迫止血效果,探讨自制动脉压迫杆使用的可行性从而为桡动脉穿刺患者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压迫止血方法。方法分析对象是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4月接受治疗的患者,均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组35例以自制动脉压迫杆为桡动脉穿刺术后患者进行压迫止血,对照组35例以人工进行动脉压迫,观察其压迫止血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舒适度较对照组高(P0.05)。且研究组压迫止血方法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探讨自制动脉压迫杆使用的可行性,从而为桡动脉穿刺患者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压迫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1.
无创和有创血压监测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危重手术患者病情变化快、手术风险大,有创血压监测可以持续、准确并动态的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判断体内血容量、心肌收缩力、外周血管阻力,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我院2003年6月-2006年6月对430例行大手术患者进行有创和无创血压同步比较监测,并对比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2月9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动脉留置针对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外周动脉进行穿刺,将留置针导管通过压力传感器测压管道与压力监测仪相连,监测动脉压力和波形,将数据与患者的同肢体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数据相对比,观察两组在血压数据的差异性。结果有创动脉血压值比无创动脉血压值高5~20 mm Hg(1 mm Hg=0.133 kPa),与无创动脉血压的变化同步,而且可实时连续监测血压。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较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可以准确、实时、连续监测血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使医生正确、及时地评估病人的病情和治疗反应,及时指导和调整治疗计划,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侧脑室穿刺监测颅内压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1例行侧脑室穿刺连续动态监测颅内压的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25例未行侧脑室穿刺监测颅内压的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良好+轻残为61.9%;对照组患者良好+轻残为32.0%,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穿刺监测颅内压可动态了解颅内压变化,时刻掌握颅内压情况,有利于判断颅内继发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预后良好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有创血压监测在危重患者血压监测中的可行性及监测效果。方法将96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有创血压监测组和无创血压监测组,每组48例。有创组采取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穿刺置管24~72h的直接连续的监测血压,无创组直接采用传统监测方法。记录两组间监测其间血压和心率异常发生频次和血压水平波动情况。结果有创组发现心率〉100次/T或〈60次/T的发生频次明显高于无创组(p〈0.01),血压异常发生频次出舒张压〈60mmHg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其余各项发生频次有创组均明显高于无创组;但是有创监测组收缩压和舒张压72小时波动幅度小于无创组。结论有创血压监测更能准确直观地反应患者的血压,为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还可避免反复穿动脉穿刺、具有良好的临床监测效果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1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5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动态中心静脉压监测结果的分析,认为中心静脉压在:估计休克状态;衡量治疗效果;估计输液量及调整输液速度;估计右心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监测价值。通过测中心静脉压(CVP)了解有效循环血量情况,科学可靠的指导输液及脱水降颅压治疗,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联合脑室外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茂名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监测组于入院后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对照组依据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和CT检查等,进行常规治疗。观察术后颅内压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关系,观察术后第1天脱水前颅内压、6个月后预后情况,记录两组患者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常见并发症及转归,并分析比较两组各项结果。结果监测组患者中颅内压正常者GCS为(13.14±1.35)分,颅内压轻度增高者GCS为(9.27±1.56)分,颅内压中度增高者GCS为(6.39±2.29)分,颅内压重度增高者GCS平均分为(4.36±1.88)分,颅内压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 =-0.836,P<0.05)。监测组患者中,颅内压正常者中无预后不良,颅内压轻度增高者预后不良者占8.7%,颅内压中度增高者预后不良者占60.0%,颅内压重度增高者预后不良者占70.6%,颅内压与预后呈负相关(r=-0.593,P<0.05)。监测组脱水剂应用时间[(8±2)d]及剂量[(730.25±48.55)g]明显低于对照组[(10±3)d、(1532.50±109.50)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292、17.853,P<0.05或P<0.01);监测组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损害3例(3.0%)和电解质紊乱8例(8.0%),明显低于对照组急性肾功能损害11例(11.0%),电解质紊乱18例(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3.902、4.146,均P<0.05)。监测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2例(12.0%)、尿路感染5例(5.0%)和上消化道溃疡6例(6.0%),对照组肺部感染17例(17.0%)、尿路感染8例(8.0%)和上消化道溃疡5例(5.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的预后良好率(67.0%)明显高于对照组(46.0%),而病死率(19.0%)明显低于对照组(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5.130、5.973,均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能动态观察神经外科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情况,有利于及时采取脑室外引流有效治疗控制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颅内压监测,观察组应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85.00%,远高于对照组的47.50%,差异具...  相似文献   

18.
霍明  侯宇  李爽  郑晓梅 《吉林医学》2009,30(14):1480-1480
有创血压(Invasive Blood Pressure,IBP)是将动脉导管置于动脉内直接测量动脉内血压的方法。IBP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人工加压、减压、袖带宽窄及松紧度的影响,准确、直观。IBP监测为心内直视手术后的重要监测手段,可根据动脉波形变化来判断分析心肌的收缩力,患者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及早发现动脉压的突然变化,有利于医务人员根据动脉压的瞬间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针对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护理体会进行讨论,自2009年—2012年对42例颅脑术后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方法:持续颅内压监测,准确记录颅内压数值,根据颅内压变化给予患者相应的处理。结果:通过颅内压监测,能准确及时为医疗提供诊治依据,在患者病情变化前作出相应处理,对提高医护质量起到重要作用。结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以及时准确的反应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指导治疗,有效提高救治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由于受全麻低温体外循环和手术创伤等因素的影响,术后早期可出现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心肌收缩不同程度的损害和外周血管张力变化等,均可使循环系统功能受到影响[1],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已成为心脏直视术后的常规监测项目之一.桡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常作为首选[2].本文进行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的比较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