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医学》2018,(3):212-213
目的观察无针注射和有针注射预混胰岛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2型糖尿病行门冬胰岛素30药物强化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无针注射器和诺和笔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比较2种注射方式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剂量、人均低血糖次数、注射局部不良反应、注射体验等指标。受试者填写疼痛感受量表以评估注射体验。结果 2种注射方式强化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前指尖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餐后2 h指尖血糖、1 h血糖、2 h血糖均低于诺和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人均低血糖次数、注射局部红点及皮下硬结次数均低于诺和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16名患者使用无针注射器疼痛感明显减轻。20名使用无针注射器的患者转为两餐前注射;17名使用有针注射器的患者转为两餐前注射,其余3名患者继续维持原方案。结论无针注射器注射强化治疗后控制血糖效果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针胰岛素注射器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6年3月—8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部需使用诺和锐30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胰岛素无针注射组(观察组)及传统胰岛素笔注射组(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予以诺和锐30降糖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空腹、餐后2 h)、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率、硬结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均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而硬结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针胰岛素注射方式不仅能减轻患者注射的痛苦,提高治疗依从性;而且胰岛素弥散进入体内,吸收快并且均匀,可避免硬结和局部并发症等问题,为需要长期进行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抗凝剂皮下注射的方法及效果评价,以减少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0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应用抗凝剂(低分子肝素)患者96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注射方法,循证组采取循证护理注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硬结、瘀斑的发生率及患者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皮肤硬结、瘀斑的发生率分别为27.1%、35.4%,循证组皮肤硬结、瘀斑的发生率分别为6.25%、14.6%,应用循证注射方法后皮肤硬结、瘀斑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循证组疼痛程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取循证护理注射方法有效降低了皮肤硬结、瘀斑发生率及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过选用不同注射器对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80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随机分为Ⅰ组选用普通1 ml注射器,Ⅱ组选用预灌针剂,在患者腹壁脐周5~10 cm范围内,垂直进针,抽吸无回血推药,注射完毕停留5s后拔针,用棉签平行于进针方向按压穿刺点2~3 min,避免揉搓,并给予心理疏导.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皮下出血、瘀斑、硬结等不良反应.结果:与普通注射器相比,预灌针剂行腹壁皮下注射的疼痛程度及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对选用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患者,为了避免因注射造成皮下出血、瘀斑、硬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仅注射方法要正确,合适的注射器也很重要,通过本文,加深护理工作者对这一现状的认识与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岛素皮下注射时运用注射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与注射时疼痛、血糖控制情况及肌肉萎缩、局部红肿、皮下硬结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将100例需强化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皮下注射胰岛素时运用注射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对照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两组各注射2800次,观察两组疼痛、血糖控制情况与并发症.实验组50例均无肌肉萎缩,血糖控制稳定,疼痛强度、局部红肿、皮下硬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运用注射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既可以减轻注射时疼痛,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又不易导致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大小的胰岛素笔用针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直射之后,对患者局部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共200例用采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组和对照组组各100例[1].首先,由我院护士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不同大小注射针注射,并在3 d末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并对针头型号调换后采用相同方式再次进行评估.之后两组患者在家应用所学方法进行自行注射.两组首先都采用31G×5 mm的胰岛素笔用针头注射胰岛素,在半年后,观察组则采取32G×4 mm的胰岛素笔用针头注射,结果在一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患者的使用感受,以及局部疼痛感受.结论 观察组患者在应用32G×4 mm的笔用针头注射后,局部疼痛感得到了减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罂粟碱联合冬眠Ⅰ号治疗断肢再植的最佳注射方法,以减少患者注射部位皮肤损害,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断肢再植成活率.方法:断肢再植患者80例,观察组加例,罂粟碱联合冬眠Ⅰ号采取2针2管分开分次肌肉注射;对照组40例,采取1针2管肌2注射(即1个针眼推入2管药物),以观察注射部位损伤的程度,如硬结、紫斑、肿块、疼痛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注射部位硬结、紫斑、肿块、疼痛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断肢再植术后使用罂粟碱联合冬眠Ⅰ号肌注最好采取2针2管分开分次肌肉注射,可以减少患者注射部位皮肤损害,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断肢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罂粟碱联合冬眠Ⅰ号治疗断肢再植的最佳注射方法,以减少患者注射部位皮肤损害,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断肢再植成活率。方法:断肢再植患者80例,观察组40例,罂粟碱联合冬眠Ⅰ号采取2针2管分开分次肌肉注射;对照组40例,采取1针2管肌2注射(即1个针眼推入2管药物),以观察注射部位损伤的程度,如硬结、紫斑、肿块、疼痛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注射部位硬结、紫斑、肿块、疼痛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断肢再植术后使用罂粟碱联合冬眠Ⅰ号肌注最好采取2针2管分开分次肌肉注射,可以减少患者注射部位皮肤损害,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断肢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疼痛程度,减少药物配制时间。方法将门诊注射真空密封瓶粉剂药物的患者共100人次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配制方法配制药物,待药物溶解后抽取药液进行皮下注射;观察组在抽取溶媒注入密封瓶后,不拔出注射器,操作者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针栓,右手握住针筒逆时针旋转,稍试松解注射器乳头与针栓连接处,使空气进入瓶内,瓶内压力恢复大气压状态,立即接紧注射器衔接处,溶解药物后进行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注射时局部疼痛发生情况及药物配置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注射时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药物配制时间显著减少(P<0.01)。结论改良后的药物配制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注射时的疼痛程度,减少药物配制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用垂直注射胰岛素法与斜刺注射胰岛素法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30例患者,对照组有35例患者。我们使用垂直注射胰岛素法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斜刺胰岛素注射法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疼痛程度、皮肤的情况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皮肤疼痛度及皮下硬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垂直注射胰岛素法与斜刺注射胰岛素法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时,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均较好。不过,患者用垂直注射胰岛素法进行治疗时其的疼痛程度较轻,发生皮下硬肿的几率也较低,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梁兰霞  李志敏 《吉林医学》2013,(35):7542-754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方法皮下注射胰岛素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皮下注射胰岛素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垂直皮下注射法,对照组采用斜刺皮下注射法,比较两组患者注射局部疼痛情况及局部皮下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局部疼痛情况及皮下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直皮下注射法可减轻患者注射胰岛素的疼痛程度,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减轻皮内注射的疼痛程度,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方法 将228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皮内注射法;观察组使用改良后的皮内注射法:选择在前臂屈面腕关节上6cm正中部位进针,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角,进针尖斜面一半后平行将斜面全部进入皮内,此时不换手固定,持针手固定注射器姿势不变,直接由持针手掌根部向前推动活塞推注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一次注射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一次注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皮内注射法可有效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疼痛,提高注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方法,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360例行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18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皮下注射方法:左手拇指、食指绷紧并错开皮肤,注射针头与皮肤呈30°~40°角,针头斜面向上,刺入深度为针梗1/2或2/3,推药注射;改良组采用垂直皱褶法皮下注射:左手拇指、食指捏起以5~6 cm范围腹壁皮肤形成皱褶,右手握笔式持注射器,在皱褶最高点垂直进针,深度以针头全部进入皮皱下为宜,回抽无回血后缓慢注射药液,注射完毕后,顺进针角度垂直拔针。两种方法均以无菌干棉签压迫穿刺点3~5 min,力度为皮肤下陷1 cm为准。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皮下出血、皮下瘀斑等不良反应。结果与常规注射法比较,改良组的疼痛程度及皮下出血、皮下瘀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及实践,针对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引起疼痛及皮下出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注射方法的改进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即:腹壁垂直皱褶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皮下出血、皮下瘀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用正规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以正规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对照组患者以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降糖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2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之前显著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之后的指标(P<0.05)。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皮下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正规胰岛素为糖尿病患者皮下注射强化治疗,具有更高的降糖效果,但是,治疗中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疼痛、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需要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罂粟碱与冬眠Ⅰ号注射液的配伍的稳定性及效果评价,为促进合理用药及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将盐酸罂粟碱注射液分别加入氯丙嗪注射液、异丙嗪注射液、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及其混合液中观察pH值、澄明度、颜色的变化;对照组采取一针两管肌内注射,实验组采取两针两管分开分次肌内注射,疗程7 d,观察注射部位皮肤损害程度,瘀斑、硬结、疼痛的程度。结果:盐酸罂粟碱分别与氯丙嗪、异丙嗪配伍后颜色有变化,而与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配伍无颜色变化,但两者pH相差较大。实验组臀部硬结、肿块、瘀斑、疼痛发生例(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罂粟碱与冬眠Ⅰ号存在配伍禁忌,最好两针两管分开分次注射,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护士不能机械执行医嘱,要注意药物配伍,不良反应及疗效,必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保证合理用药,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不同注射方法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皮下注射和改良皮下注射方法,通过对照研究,观察两种不同注射方法下产生皮下出血、硬结和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传统注射组发生皮下出血、皮下瘀斑发生率、疼痛发生率、硬结发生率均高于改良注射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改良注射法具有较低的皮下瘀斑、硬结、疼痛等不良反应,改良方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王丽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8):1138-1140, 1145
目的观察拼图式思维导图教育方法在初次使用胰岛素注射装置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初次接受胰岛素治疗,且出院后仍需自我注射的病人110例,其中对照组为2019年6-12月入院病人,采用我科常规方法进行胰岛素注射技能教育;观察组为2020年1-6月入院病人,采用拼图式思维导图进行胰岛素注射技能教育;比较2组病人在出院前1 d胰岛素注射技能规范化情况和3个月后注射相关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出院前对2组病人进行胰岛素笔自我注射考核,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 < 0.05)。在对2组病人胰岛素笔自我注射技术20项具体项目进行分析时发现,其中14项正确率2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包括定位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检查注射部位、检查手法是否正确、消毒范围是否足够、胰岛素是否混匀、混匀方法、捏皮的手法、松开皮摺的时机、停留时间是否足够、松开按钮的时机、询问注射部位的轮换、使用中胰岛素的储存、未开封胰岛素的储存和居家针头的处置。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病人注射部位红肿或硬结的出现、脂肪增生和疼痛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拼图式思维导图教育应用于初次接触胰岛素的病人,能显著规范其注射技能,减少因注射而产生的并发症,可以推广应用在其他内容的病人教育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糖尿病治疗中无针注射与有针注射胰岛素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应用无针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应用有针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检测胰岛素药代动力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清晨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午餐后2 h血糖、晚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注射胰岛素达峰值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血药浓度峰值、曲线下面积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时,无针注射的降糖效果要优于有针注射,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寻找较好的治疗化学药物引起静脉炎的方法,尽快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方法 将59例药物治疗引起的静脉炎患者按发生先后分为两组,单数为治疗组,复数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糖尿病病史,静脉炎局部皮肤无感染、无破溃.治疗组采用氢化可的松溶液浸湿的纱布湿敷24~48 h后用喜疗妥软膏外搽;对照组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搽加硫酸镁湿敷,观察静脉炎疼痛、红肿、热、硬结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红肿、热、硬结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氢化可的松溶液湿敷加喜疗妥外涂治疗药物性静脉炎效果明显优于喜疗妥外涂加硫酸镁湿敷.  相似文献   

20.
杨慧  王芳  姜堂俊  陈聪 《四川医学》2010,31(3):410-412
目的优化胰岛素笔注射教学法。方法将80例〉50岁初次使用胰岛素笔注射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教学指导,对照组用常规方法进行教学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对胰岛素笔安装和注射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胰岛素笔的安装和注意方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明显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笔使用方法的认知,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及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