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调查中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中职护生)的生命意义感和死亡态度现状及其相关性,并分析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为中职院校开展死亡教育课程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汉化版生命意义感量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对四川省某中职院校1 516名中职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中职护生生命意义感总分为(40.46±7.27)分,其中寻找生命意义感条目均分(4.60±1.03)分,存在生命意义条目均分(4.41±0.89)分;不同年级、家庭所在地、自觉身心健康状态及自杀念头护生的生命意义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死亡态度各维度得分中自然接受维度得分最高,为(3.37±0.59)分,其次是死亡逃避维度(3.27±0.64)分、趋近接受维度(3.25±0.53)分、逃离接受维度(3.22±0.64)分、死亡恐惧维度(2.91±0.56)分。生命意义感中存在生命意义感维度与死亡态度中的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趋近接受、逃离接受5个维度均呈负相关关系(P < 0.01),而寻找生命意义感维度与死亡态度中的死亡逃避、趋近接受、逃离接受3个维度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结论中职护生的生命意义感处于中等水平,死亡态度以自然接受为主,但仍需正向引导护生,树立积极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已结束课堂学习并即将进入临床的实习护生的死亡态度与临终关怀态度,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在本科与大专护生间的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调查232名高年级在校护生的死亡态度与临终关怀态度情况。研究工具包括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和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B表。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护生死亡态度各维度均分为:中立接受(4.10±0.43)、死亡恐惧(2.76±0.66)、死亡逃避(2.73±0.74)、趋近接受(2.61±0.58)、逃离接受(2.48±0.75)。临终关怀态度总分为(107.63±8.45)。临终关怀态度与死亡恐惧(r=-0.247,P<0.01)、死亡逃避(r=-0.278,P<0.01)及逃离接受(r=-0.145,P<0.05)呈负相关,与中立接受呈正相关(r=0.405,P<0.01)。本科护生死亡逃避得分明显低于大专护生(t=-2.043,P<0.05),且临终关怀态度得分明显高于大专护生(t=2.639,P<0.01)。结论护生的死亡态度与临终关怀态度有较大改善空间,加强临终关怀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高职护生死亡态度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死亡态度描绘修定量表对陕西省某高校324名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身心健康状况、家庭讨论死亡的情况、家庭形态及排行、宗教、有无自杀念头、接触大众媒体关于死亡报道情况、阅读死亡书籍情况、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趋近接受、逃离接受等情况。数据运用SPSS16.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统计描述用均数和标准差,统计推断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①高职护生在自然接受维度上的总均分(3.93±0.55)最高。②在逃避接受维度上,身心健康状况极佳和佳的护生得分低于身心健康状况一般的护生(F=4.80,P=0.009);单亲家庭的护生得分高于其他家庭形态(F=4.59,P=0.004);有过自杀念头的护生得分高于无自杀念头的护生(t=-4.77,P=0.000)。在死亡逃避维度上,家庭中公开讨论的护生得分低于家庭中从未讨论死亡和必要时才谈的护生(F=6.88,P=0.001)。在自然接受维度上,有宗教信仰的护生不易自然接受死亡现实(t=2.52,P=0.012);曾接触过大众传播媒体关于死亡报道的护生得分较高(t=-3.85,P=0.000)。在趋近接受维度上,曾接触过大众传播媒体关于死亡报道的护生得分较高(t=-3.48,P=0.001)。结论高职护生多数能自然接受死亡现实,身心健康状况、家庭谈论死亡情况、家庭形态、宗教信仰、自杀念头、接触大众媒体关于死亡报道情况对高职护生的死亡态度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实习护生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600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护生去人格化与个人成就感降低得分均高于杭州护士常模(P < 0.01),2组情感耗竭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生自我效能感总均分为(25.76±5.05)分,处于中等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的(29.46 ±5.33)分(P < 0.01)。不同性别、学历、实习时间、获得的支持程度以及有无就业压力、是否独生子女的护生间情感耗竭和人个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学历、实习时间、获得的支持程度和有无就业压力、是否独生子女的护生去人格化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性别、学历、获得的支持程度和有无就业压力的护生间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护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与职业倦怠、情感耗竭及去人格化得分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392、-0.375、-0.519,P < 0.01),与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03,P < 0.01)。结论实习护生的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给予护生多方面支持,采取多种途径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感,避免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曹文群  缪俊  方颖  丁训镭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5):4340-4343
目的 观察患者家属与普通居民死亡态度的差异性,从而分析家人进入临终阶段后,家属死亡态度的变化,以指导舒缓疗护中死亡教育工作的开展。方法 选取2015-01-01至2015-06-30在静安区舒缓疗护中心住院的舒缓疗护患者家属(长期陪伴患者或与患者居住时间最长的家属)46例,同时在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辖5个社区(景华、裕华、四明、三义坊、华山)选取家中无舒缓疗护患者但年龄、性别、宗教信仰可比的居民(普通居民)136例,进行死亡态度调查。调查工具采用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从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离接受、趋近接受、自然接受5个方面测量死亡态度。结果 不同年龄者的趋近接受、自然接受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者的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离接受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死亡逃避、逃离接受、自然接受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死亡恐惧、趋近接受评分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宗教信仰者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宗教信仰者逃离接受、趋近接受评分均高于无宗教信仰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与普通居民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逃离接受、趋近接受、自然接受评分均高于普通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通居民相比,患者家属有更积极的死亡态度,但这并不表示舒缓疗护中不需要对患者家属开展死亡教育。结合前期需求调查,患者家属对死亡教育是有需求的,但需要注重死亡教育时间尽量前移,以及死亡教育内容按需调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人文教育对本科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实习的全日制护理学本科学生49名,分为人文教育组25名与传统教育组24名;传统教育组给予“护理传统教育”干预,人文教育组在护理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实施“护理人文教育”;采用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关怀行为质量评价表、自主学习自评量表和护生就业态度调查表对两组实习护生进行测评,且分析、比较两组各相应指标的差异。结果①人文教育组人文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及其总分、关怀行为质量各维度得分及其总分、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得分及其总分,与传统教育组一一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人文教育组喜欢护理专业、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生人数及其百分比分别为22/25(88%)、24/25(96%),与传统教育组17/24(70.83%)、20/24(83.33%)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文教育可以改善本科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与质量、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认同护理专业的就业态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命意义与死亡态度的关系。方法:利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对杭州市某大学929名大学生施测,对调查结果进行典则相关分析。结果:大学生整体生命意义感偏低,死亡态度中自然接受较高。有2对典则变量的相关系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467、0.352(P<0.001),二者累计贡献率为95.40%。生命意义感中的4个纬度与死亡态度中的逃离接受呈负向关系,与自然接受呈正向关系;生命意义中的生活目标与死亡态度中的死亡恐惧、死亡逃避呈负向关系。结论:大学生生命意义与死亡态度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丽  姚丽  邓学红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11):1045-1047,1057
目的分析宁夏高校护生关爱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高校护生关爱能力的培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宁夏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二、三、四年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的关爱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护生耐心、理解、勇气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汉族护生的勇气维度得分高于回族护生(P〈0.05)。已实习护生的关爱能力总分和耐心维度得分均高于未实习护生(P〈0.05)。不同年级护生的关爱能力总分和理解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父亲关系融洽程度不同的护生其关爱能力总分、耐心维度及勇气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母亲关系融洽程度不同的护生其关爱能力总分、耐心维度及理解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学时选择本专业方式不同,其勇气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生的关爱能力与民族、是否实习、所在年级、与父母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实习护生伦理决策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在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的护生共550名,调查工具为护理伦理决策问卷(JAND)。结果:有效问卷为522份。实习护生的护理伦理决策能力平均分为270.22±22.96,伦理课程、学历和实习时间在护生的伦理决策能力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护生伦理决策能力多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伦理行动维度得分较低。实习医院及学校的伦理教育是影响护生伦理决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职高专护生自我价值感(SW)现状.方法:采取整群和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 818人,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和实习护生SW各维度进行团体测试.结果:高职高专护生在总体、一般和特殊SW等多维度上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大学二年级护生个人取向的人际SW、实习护生社会取向的道德SW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0.01),实习护生个人取向的人际SW得分与全国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生人际维度异常率均高于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护生(P<0.01),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护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高专护生SW总体水平较高,随着专业因素的逐步涉入,与专业因素相关的少数维度显示异常,可能与专业对护生的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11.
狄惠苗 《中外医疗》2013,32(5):146-148
目的了解该院不同层次临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为培养临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寻找依据。方法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对该院157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院临床实习护生CTDI-CV总平均分为(283.95±29.01)分,专科组(291.80±26.46)分,中专组(277.63±29.5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维度得分在不同学历临床实习护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历高的临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更强,应当提高护生的学历层次,发展高层次的护理教育;在临床带教中,应重视对不同层次临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新生的死亡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某医学院校大一学生434名,对研究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新生的死亡态度总体上是正向积极的、倾向于自然接受维度,男女生间没有差异;(2)在逃避接受维度法学及管理学学位的新生得分(2.39±0.72)大于医学和理学学位学生得分(2.13±0.69),P<0.05;(3)来自城市和乡镇学生在趋近接受维度得分(2.43±0.64)大于来自农村学生在趋近接受维度得分(2.25±0.59),P<0.05。在死亡恐惧和死亡逃避维度上家庭从未讨论和尽量避免讨论的新生得分(2.62±0.68)和(2.85±0.73)高于讨论时气氛比较不自然和能公开谈论死亡的新生得分(2.48±0.58)和(2.71±0.72),P<0.05;(4)在逃离接受维度心理健康状况好的新生得分(2.10±0.69)明显低于存在心理问题可能的新生得分(2.42±0.7),P<0.01。结论对医学生开展死亡态度的调查将有助于及时发现心理状况异常学生。医科院校应针对不同学科门类及不同... 更多  相似文献   

13.
崔静  张淋淋  朱海玲  史宝欣 《中国全科医学》2012,(25):2896-2898,2901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死亡态度与生活质量状况,分析不同因素下老年慢性病患者对死亡的态度及探讨死亡态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老年人死亡态度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12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死亡态度中死亡逃避维度得分〔(16.14±3.27)分〕最高,其次为自然接受维度得分〔(15.88±1.69)分〕,趋近导向的死亡接受维度得分〔(11.63±3.63)分〕最低;生活质量总分为(59.91±7.88)分;死亡恐惧与焦虑、逃离导向的死亡接受、趋近导向的死亡接受及死亡逃避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3、-0.563、-0.256和-0.282,自然接受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76。不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宗教信仰及家中谈论死亡情形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死亡态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死亡的态度存在矛盾心理,影响其生活质量水平;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时,护士应关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死亡态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下称护生)实习压力水平,为有针对性提出应对措施,缓解护生压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生实习压力源量表对本院实习的10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实习压力总分(55.38±13.45)分,每项目平均1.51分,实习压力6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学习与工作冲突、人际关系、工作负荷、工作支持、实习准备、工作性质。不同性别的护生在实习压力6个维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就读归因的护生在人际关系和学习与工作冲突2个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角色感觉的护生实习压力6个维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关注护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其压力水平,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降低护生的实习压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澄清实习对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养成的影响,探讨实习期护生沟通能力培养策略.方法 采用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对60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实习的本科护生进行实习前后差异比较.结果 实习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3个维度为:总体临床沟通能力、确认患者问题、验证感受(P<0.05);实习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的维度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敏锐倾听、共同参与和传递有效信息(P>0.05).结论 护生临床沟通能力不会通过实习自然得到提升,应从护生职业人文素质的养成和针对性培养策略2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防护补偿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9~10月,随机选取西安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实习护生500名,发放自制的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情况调查表,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并加以分析.结果 不同学历实习护生参加防护教育情况、免疫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不同学历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意识、职业防护行为两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学历实习护生多数未参加过防护教育,免疫防护不容乐观,应加强对实习护生的全面职业防护教育;不同学历的实习护生应分层培训,教育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临床实习护生采用实践共同体模式后其在针刺伤率上发生的变化。方法:择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本院实习的40名临床实习护生,设其为对照组,此期间未采用实践共同体模式。择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于本院实习的40名临床实习护生,设其为研究组,此期间开始采用实践共同体模式。为两组对比针刺伤发生率与针刺伤防护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结果:研究组的针刺伤发生率仅2.5%(1/40),对照组的针刺伤发生率为17.5%(7/4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在针刺伤行为、态度以及防护知识的得分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习护生中为其采用实践共同体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其防护能力,改变其行为态度,预防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标准化病例(SC)对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测评的有效性。方法:选取10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甲、乙2组各50人。甲组采用SC测评,乙组采用国内学者编制的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测评;再对护生所护理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比较2组得分与患者满意度的符合程度,分析SC测评的有效性。结果:乙组问卷调查的健康教育、科学解决健康问题、协助满足基本需求评分均高于甲组SC测评得分(P<0.05);得分前15名和得分中20名护生中,乙组人文关怀能力SC总分均高于问卷自测的甲组(P<0.01),而2组得分后15名护生中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人文关怀能力评分前、中和后的护生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满意度低(平均分≤1)的3例护生测试得分均在后15名,而测试得分前15名的护生中,患者满意度均较高;乙组测试得分前15名中,有1名护生护理的患者满意度低(平均分≤1)。结论:SC测评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更加准确、有效,可以作为实习护生在人文关怀能力的结业及上岗前评价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张玉珍  陈玉琴 《海南医学》2014,(13):2025-2028
目的分析实习护生护理伦理缺失现象,评价强化教育效果。方法选取340名实习护生,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强化教育前后尊重、情感、公正、审慎、慎独5个维度、共计40个条目展开问卷调查;对所有实习护生定时进行医学伦理理论知识学习、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规范工作流程、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培养审慎的工作态度及培养慎独的人格修养等全方位的伦理强化教育。结果强化教育后实习护生尊重、情感、审慎、慎独几个维度评分明显提高,与强化教育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仁2.663、2.542、2.749、2.2815,P〈0.05);公正维度评分与强化教育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忙1.257,P〉0.05);各维度排名前三位条目评分均有效改善。结论实习护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护理伦理缺失现象,通过护理伦理强化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实习护生护理伦理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护生在三级医院实习的压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压力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护生实习压力源及压力水平"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148名三级医院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护生的总压力得分为71.14±12.19,其中就业是护生的主要压力源;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比18~29岁青年组常模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习护生压力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监督与评价、学历、教学管理影响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52,P<0.001,R2=0.270)。结论:三级医院实习护生存在中度水平的压力,并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