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水化疗程在急诊冠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在预防对比剂肾病方面效果。方法选择24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行急诊冠脉介入术(PCI),分为A、B、C三组。三组患者均于PCI术前用0.9%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水化,同时A、B、C三组术后水化维持时间分别为6、12、24 h。比较三组治疗前、治疗24、48、72 h后血清肌酐、胱抑素C水平情况及CIN发生率。结果治疗24 h后,三组中C组血肌酐、胱抑素C均最低,与A、B两组对比显著差异(P<0.05);治疗48 h后,三组中C组血肌酐最低与A、B两组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72 h后,C组血肌酐水平显著低于A、B两组(P<0.05),C组胱抑素C明显低于A组(P<0.05),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患者术后予以24 h水化可有效预防CIN发生,改善预后,患者精神与经济负担得以减轻,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结直肠手术患者围术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施行结直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D组接受4 h的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C组患者接受相同时间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两组患者在接受输注后4 h和12 h的尿量以及术前、术后24 h和72 h的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 D组诱导后4 h及12 h尿量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组术后24 h及72 h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比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时内生肌酐清除率比术前增高。D组术后24 h和72 h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脉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能增加结直肠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尿量,降低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及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提示其具有一定的肾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水化方式对预防老年冠脉血管造影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选取300例行冠脉血管造影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试验组术前10 h给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速度为1 ml/(kg·h),术后2 h内口服1 000 ml水,同时术后10 h继续静脉滴注生理盐水,速度同术前;对照组术前常规补液,术后给予5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时间<6 h。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8 h及72 h的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结果:冠脉造影术水化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肌酐及胱抑素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48 h及72 h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水化方式能更好地保护肾功能,从而减少老年冠脉血管CIN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是否合并肾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观察A组,44例)和糖尿病肾病组(观察B组,46例),选择同期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3组均予以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及尿素氮指标检测,比较3组研究对象上述指标水平,对观察B组各项指标的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A、B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B组上述指标高于观察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胱抑素C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血肌酐、尿素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监测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变化,早期发现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并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法 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无窒息史、无肾脏疾病的住院新生儿80例为对照组.2组婴儿于分娩后治疗前采血测定血清胱抑素C浓度,同时测定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水平,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血尿素氮肾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新生儿窒息组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显著升高,血清胱抑素C升高值比率上升40.87%,显著高于血肌酐、血尿素氮升高值比率(x2=9.86、7.64,P均<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清胱抑素C、血尿素氮、血肌酐检测值均明显升高,而且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更显著,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作为监测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的早期指标之一,其敏感度优于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常规水化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效果.方法:83例急诊PCI患者随机分为丹红组40例和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水化治疗,丹红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点.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水平,术前和术后24h、48h、72h血清肌酐(SCr)水平;并统计两组CIN的发生率.结果:丹红组患者术后48h 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72h丹红组患者SCr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术后72h的SCr水平仍明显高于术前(P<O.05).术后24h丹红组患者Cystatin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丹红组CIN发生率为5.0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水化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急诊PCI术后CIN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改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14例风湿性心脏病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8 h、术后1、2、3、7 d 6个时点取静脉血和尿测定下列指标: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素氮、尿肌酐水平,计算校正的24小时肌酐清除率,观察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并比较各项指标检测肾功能损害与肌酐清除率的关系.结果 尿素、肌酐、肌酐清除率术前术后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胱抑素C在术后第3天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肌酐、尿素、胱抑素C术后均有上升趋势并于术后第3天达到峰值,肌酐清除率术后呈下降趋势,也于第3天达到峰值,各指标均于术后第7天恢复到术前水平.胱抑素C倒数与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r=0.756,P<0.01)优于肌酐、尿素倒数与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r=0.462、r=0.536,P<0.01).尿素、肌酐、胱抑素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0.713、0.772.约登指数分别为血尿素:0.352,血清肌酐:0.325,血清胱抑素C:0.373.结论 血清胱抑素C能准确判断心肺转流换瓣术后肾功能改变,优于或至少不亚于肌酐和尿素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在预防对比剂肾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期间我院6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A组)和常规剂量组(B组),每组患者各30例。全部采用标准水化治疗[0.9%NaCl溶液1ml/(kg·h)静脉水化12h,并鼓励患者多饮水]和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的基础上,强化治疗组术前24~72h予阿托伐他汀40mg口服.观察术前和术后1、3、7d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改变情况、记录术中造影剂的用量以及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术后第1、3天,两组Ccr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血肌酐、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hs-CRP分别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A组Ccr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肌酐、β2-Mg、胱抑素C、hs-CRP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第7天,A、B两组肌酐、Ccr、血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hs-CRP与术前相比无差异。A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0,B组出现1例,占3.33%。结论对比剂可能造成轻微一过性肾损害,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能预防对比剂肾病,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值得术前推广。  相似文献   

9.
袁玲霞 《罕少疾病杂志》2020,27(2):47-48,98
目的研究碘普罗胺联合水化治疗在预防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7年5月~2019年1月诊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9例,均于本院行PCI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碘普罗胺,联合组给予常规治疗+水化治疗+碘普罗胺。观察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24h、72h肾功能指标、术后CIN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mAlb)、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72hSCr、mAlb、CysC均有所升高,GFR水平有所降低,但联合组升高或降低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CIN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碘普罗胺联合水化治疗可减轻糖尿病患者PCI术后肾功能损伤程度,减少术后CIN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我院90例疑诊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将其分为A组(单纯糖尿病)、B组(糖尿病肾病早期)、C组(糖尿病肾病中晚期),每组各30例,检测和比较各组肾小球率过滤(GFR)、血清胱抑素C(Cys C)、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结果: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GFR、Scr、BUN具有明显相关性,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Hcy、Cys C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血尿素氮和肌酐检测在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0例已被证实存在肾损伤的患者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在实验中,根据尿蛋白排泄率的不同,将实验组的30例患者分为A组(9例)、B组(10例)和C组(11例)。分别为A、B、C三组患者和对照组成员测定血清胱抑素C、血尿素氮和肌酐。检测结果出来后,比较其检测的准确性。结果:①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血尿素氮浓度和肌酐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成员,且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B组和C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血尿素氮浓度、肌酐浓度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患者的蛋白尿比重、血清胱抑素C、血尿素氮和肌酐的指数越高,其肾脏功能的损伤程度就越大。③将血清胱抑素C、血尿素氮和肌酐联合起来进行检测的三联检测阳性率高于单联检测和双联检测的阳性率,且两两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血尿素氮和肌酐均可作为诊断肾损伤的检测指标,但是,从检测的阳性率上看,将血清胱抑素C、血尿素氮和肌酐三者联合起来进行检测其评估肾损伤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功能不同损害期的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水平及其与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评价血清胱抑素C在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9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并与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肾功能损害早期血清胱抑素C改变较血肌酐更敏感.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之间呈高度正相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之间存在高度负相关.结论 血清胱抑素C在肾病患者肾功能不同损害期均能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尤其能敏感提示早期肾功能损害,可成为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种水化方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围手术期给予碳酸氢钠加生理盐水水化疗法,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普通生理盐水水化疗法,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72 h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及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4 h与术前相比,对照组BUN、Sc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BUN升高不显著(P>0.05),仅Scr有轻度升高(P<0.05);术后72 h各组BUN、Scr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治疗组CIN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氢钠加生理盐水水化疗法对PCI术后造影剂肾病影响小,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胱抑素C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50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来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1500名正常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水平,并分析观察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胱抑素C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血肌酐和血尿素氮的阳性检出率;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能够作为判断老年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重要检测指标,为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促进了患者的恢复和预后,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在肾功能损害作为早期敏感标志物对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4例慢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60例患者为肾功能疾病早期患者,作为观察1组,54例患者为肾功能疾病中晚期患者,作为观察2组,另选取56例体检健康者作对照组,检测三组的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研究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与内生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与观察1组相比,只有血清胱抑素C和内生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血清胱抑素C的表达率高于血肌酐和尿素氮的表达率。结论:血清胱抑素C对于肾小球滤过率在肾功能损害早期的发现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水化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将入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尼可地尔联合水化组(63例)和单纯水化组(66例)。比较两组术后48 h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测定两组术前和术后48 h血肌酐、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结果尼可地尔联合水化组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9.50%)低于单纯水化组(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可地尔联合水化组术后48 h肌酐及胱抑素C水平低于单纯水化组,eGFR水平高于单纯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水化可降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检测胱抑素C和缺血修饰蛋白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所致心肌损害的心血管事件(MACE事件),为PCI术后的心肌损害所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44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 h内、术后24 h检测胱抑素C和缺血修饰蛋白,根据胱抑素C和缺血修饰蛋白水平分为4组,对比1个月以及1年后随访的MACE事件。结果:PCI术后胱抑素C和缺血修饰蛋白水平均升高组1年后随访的MACE事件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 h内、术后24 h检测胱抑素C和缺血修饰蛋白,根据胱抑素C和缺血修饰蛋白水平分为3组。所有患者随访出院后1个月以及1年后的MACE事件。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检测胱抑素C和缺血修饰蛋白对PCI术后所致心肌损害的心血管事件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水平改变意义。方法选择4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设定为观察组,40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设定为对照组,400例体检的健康人设定为健康组,比较3组的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等水平。结果观察组胱抑素C (1.86±0.65)mg/L,同型半胱氨酸(15.01±3.19)μmol/L,血肌酐(77.52±12.58)μmol/L,血尿素氮(6.16±2.50)mol/L;对照组胱抑素C(0.98±0.26) mg/L,同型半胱氨酸(11.30±2.65)μmol/L,血肌酐(73.12±18.01)μmol/L,血尿素氮(6.09±1.81)mol/L;健康组胱抑素C(0.76±0.11)mg/L,同型半胱氨酸(8.89±1.29)μmol/L,血肌酐(72.98±14.25)μmol/L,血尿素氮(5.95±1.00)mol/L;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高于健康组,对照组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肌酐与血尿素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发病早期就会表现出胱抑素C与半胱氨酸升高的现象,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利于及早诊断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与N-乙酰半胱氨酸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0例),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充分水化治疗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在PCI术前1 d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PCI术后每天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持续3 d;N-乙酰半胱氨酸组在PCI术前1 d分两次服用N-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1 200 mg,术后连续服用3 d;对照组不做进一步处理。然后分别测定并比较3组患者造影前及造影后24 h、48 h、72 h的血肌酐(Scr)和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结果:术后72 h两治疗组Scr增加值及CIN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阿托伐他汀治疗组Scr增加值及CIN的发生率明显低于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及N-乙酰半胱氨酸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阿托伐他汀的预防保护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47-104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在狼疮性肾炎肾功能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水平。同时,用酶法检测24h尿蛋白定量(24HU-P)、血清尿素氮(BUN)、血肌肝(CR)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等生化指标。结果:狼疮性肾炎患者在慢性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中以肾病综合征表现为主;当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和β2-微球蛋白无变化时,血清胱抑素水平已升高;当尿素氮、肌酐和β2-微球蛋白有变化时,血清胱抑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清胱抑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结论 :血清胱抑素C(CysC)可作为狼疮性肾炎早期肾损害的血清学指标,为临床早期判断狼疮性肾炎肾损害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作为评价肾功能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