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咽源性咳嗽是以咽喉痒,阵发性干咳,咽痒而咳,不痒不咳,伴有咽干、少痰等症状。检查咽喉部有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或无特殊改变。近年来,我们用上焦宣痹汤治疗湿热或痰湿蕴肺型咽源性咳嗽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喉源性咳嗽,顾名思义主要病变在咽喉部。其主要症状为喉痒咳嗽,不痒不咳,一痒则咳,咽部受烟气刺激常能诱发,似有异物,痰粘在喉,咳小量白粘痰,甚至干咳无痰。中老年女性患者常因咳甚而使小便失禁。查体可见患者咽部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该病常起于感冒发热(或不发热),鼻塞,流涕之后,经过治疗其它症状均逐渐消失而唯余喉痒咳嗽不愈,  相似文献   

3.
<正>著名中医耳鼻喉科专家干祖望教授在其所著《喉科学》中最早提出了喉源性咳嗽的病名,指因咽喉疾病所致的咳嗽,病程长,不易治愈。喉源性咳嗽属中医学"咽痒"、"风热喉痹"、"慢喉痹"等范畴,其症状特点以阵发性喉头奇痒作咳、不痒不咳为主症。患者自觉咳从喉部而起,呈连续性,甚至呈痉挛性,少痰或无痰或痰黏难咳,咳出为爽,饮水则止;病程可长至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每天发作多次,严重时1 h内可达数次;少数患者伴有音色粗糙,甚至嘶哑。相当于西医学的变应性咽炎。近  相似文献   

4.
<正>喉源性咳嗽是由国家级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首次提出的,指的就是急慢性咽炎、喉炎、声门下区变态反应等疾病引起的咳嗽。它的临床特点主要是:痒为主症,咽痒如蚁行,阵发性咽痒,干咳,不痒不咳,咳的起点在声门之上,多为阵发性咳嗽,咳甚则痉挛状,咳嗽后吐出少许白黏痰,遇油烟刺激加重,夜间咳剧。甚则不能入睡,咳甚时可致面红、汗出、憋气、恶心、呕吐。舌脉一般无明显异常,咽喉部可见充血,颗粒突  相似文献   

5.
喉源性咳嗽病名由著名中医耳鼻喉科专家干祖望教授1985年首先提出,并经1993年济南全国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审定。本病属中医学“咽痒”、“风热喉痹”、“慢喉痹”等范围,其症状特点是以阵发性喉头奇痒作咳,不痒不咳为主症。患者自觉咳从喉部而起,咳呈连续性,甚至呈痉挛性,少痰或无痰或痰黏难咯,咯出为爽,饮水则止:病程可长至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每天必作多次,严重时1h内可达数次:少数患者伴有发音音色粗糙,甚至嘶哑。  相似文献   

6.
<正>"喉源性咳嗽"并不是一个新病种,只是先前多将其列入内科"咳嗽"范畴加以论述,"喉源性咳嗽"作为单独的一个病名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所谓喉源性咳嗽,是指因咽喉部疾病所引起的咳嗽。其诊断要点是:咽喉作痒即咳,干咳无痰或少痰,咳呈连续性或痉挛性,不咳时如常人。病程可长可短,全身症状不明显。咽喉部检查可见咽喉黏膜不同程度充血,黏膜增厚或变薄,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双侧索红肿肥厚。肺部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7.
咽痒性咳嗽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以秋末、春初多见,儿童易发,曾称为喉源性咳嗽、过敏性咳嗽。其特点是咽干不适、咽痒作咳,多无痰或少痰。初期可有恶风或恶寒、发热等表症,渐渐以咽痒咳嗽为主,缠绵不愈。笔者依据中医理论从风论治立法,自拟疏风止咳饮,从1994年10月以来,观察治疗96例咽痒性咳嗽,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96例均为门诊病人,临床以咽痒、咽部不适、咳嗽为主要表现,院外曾服用止咳类药物无效。患者经X线检查,心肺未见异常,血常规正常,其中男性54例,女性42例;年龄8~25岁,平均12岁;病程15天  相似文献   

8.
喉源性咳嗽证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国丰 《中医杂志》1992,33(3):16-17
喉源性咳嗽系指因咽喉疾病所造成的咳嗽,难能以内科中的咳嗽病辨证论治而获效。其主要症状是以咽痒如蚁行及异物痰阻咽喉之不适感而咳嗽为主。常为一阵咽痒就出现一阵咳嗽,咽不痒则无咳,或有异物感而出现“吭、咔、咯、吐”等频繁清嗓动作。属中医的“咽痒、风热喉痹、慢喉痹”的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或“慢性咽炎”。  相似文献   

9.
感冒后咳嗽,是指当感冒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一种症状。临床上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白色粘液痰,可持续较长时间。临床检查不伴有肺部其他症状或体症,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患者咽痒难忍,昼夜频咳,严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和工作,症状颇为顽固,治疗上也较为棘手。笔者发现壮医竹罐疗法治疗此类咳嗽的效果良好,现举验案二则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东方教授治疗喉源性咳嗽重视"热、燥、火、痰"的病因病机,并将喉源性咳嗽辨证为风热犯肺证、燥热伤肺证、郁火灼肺证和痰热蕴肺证,自拟宣肺脱敏汤,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上随症加减,可有效改善患者咽痒、咳嗽等症状。  相似文献   

11.
笔者长期生活在沙漠地区,慢性咽炎患者较多,经常咽痒欲咳,服药打针效果不佳。后得一偏方,疗效奇佳,特此介绍如下。治疗方法注意口腔卫生,平时多饮茶水。咽部发痒时克制住不要咳嗽,往咽喉部咽唾液,没有唾液也往下咽,犹如在吃饭样。这样反复几次,咽部就不痒了。每...  相似文献   

12.
小儿咳嗽为常见病、多发病,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类,临床以外感咳嗽为多见。《幼幼集成》云:“凡有声无痰谓之咳,肺之伤也;有痰无声谓之嗽,脾湿动也;有声有痰谓之咳嗽;初伤于肺,继动脾湿也;在小儿由风寒、乳食不慎而致病者多矣。”外感咳嗽,发病急,病程短,多伴有表证。一般可分为风寒咳嗽与风热咳嗽两种。风寒咳嗽证现咳嗽频数而重急,无痰或有痰稀白,鼻塞流清涕,咽痒声重,舌苔薄白,脉浮。证属风寒闭肺,肺之失宣。治宜疏散风寒,宜肺止咳。风热咳嗽证现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鼻流黄涕,咽喉红肿,或发热汗出,或咽干口渴,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象浮数。为风热犯肺,肺失清宣。治宜散风清热,宣肺止咳。治疗方法:常用列缺、合谷、肺俞、尺泽等穴。风寒咳嗽加手三阳经循经飞针点刺;  相似文献   

13.
赵鹏英 《光明中医》2009,24(4):667-667
咽炎咳嗽是刺激性干咳,无痰或少痰,患者自己感觉咽中有异物感,咽痒则咳,严重者可引起恶心呕吐,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笔者从2005年9月至2008年10月用二陈汤加减治疗咽炎咳嗽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咽炎咳嗽是刺激性干咳,无痰或少痰,患者自己感觉咽中有异物感,咽痒则咳,严重者可引起恶心呕吐,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笔者从2005年9月至2008年10月用二陈汤加减治疗咽炎咳嗽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玉 《西部中医药》2005,18(4):40-42
喉源性咳嗽是指因咽喉疾病引起的咳嗽,以咽痒如蚁行或如有异物阻塞,咽痒必咳,不痒不咳,或有异物感而出现频繁清嗓动作为其主要症状。本病病位在咽喉,咳点在声门以上,肺部X线透视或摄片无异常,咽部检查可见慢性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其病名由著名中医专家干祖望首创,属于中医学“咽痒、“风热喉痹”、“慢喉痹”范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或慢性咽炎。《素问·宣明五气论篇》云:“五气所病,肺为咳”。《景岳全书·咳嗽篇》又云:“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可见咳嗽与肺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医学三字经·咳嗽》又云:“《内经》…  相似文献   

16.
小儿久咳是指间断咳嗽2周以上,临床上表现为咳嗽迁延不止,干咳、少痰或痰多,咽痒,严重者影响睡眠。2004年4月-2006年4月,笔者采用沙参麦冬汤化裁治疗小儿久咳症10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喉源性咳嗽属于中医学咳嗽、咽痒、喉痹等范畴,临床以"咽痒作咳,不痒不咳"为主要表现。喉源性咳嗽的中医治法较丰富,主要着眼于具体证候的病机,如:风寒犯肺证,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风热犯肺证,治宜疏风清热、理肺止咳;脾虚痰蕴证,治宜益气健脾、化痰止咳;肝火犯肺证,治宜清肝泻肺、利咽止咳。通过系统总结有关喉源性咳嗽中医治疗的研究,归纳出9种治法,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借鉴。参考文献29篇。  相似文献   

18.
长春中医学院任继学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临证数十年,学验俱丰,对感冒后久咳的治疗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传诊,今做一介绍,任老认为患者多为初起感受风寒之邪,肺气郁闭,郁而化热;或感受风热之邪,致使肺炎宣肃,发为感冒;或病邪迁延日久,表邪未解,内舍于肺,化热伤津化煤而成肺燥证。初起症见恶寒发热,胸闷,咽于痒痛,口干渴,干咳或咳少量白粘痰,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经使用解热镇痛、抗菌、抗病毒药后,恶寒发热不明显,而以干咳无痰,咽痒,胸中干涩而痛,持续1个月至数月,伴见尿黄赤,便干结.乏力气短,精神不…  相似文献   

19.
喉源性咳嗽是因咽痒干涩引起的刺激性咳嗽,咽痒即咳,咳点在声门之上,干咳无痰或少痰,咳声嘶哑,甚则作冲气状连声呛咳不止,多久治不愈,病程长达数月甚至更久。近年来笔者运用龙牡六味汤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50例,取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喉源性咳嗽从内热论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志勇 《河北中医》2000,22(6):448-448
喉源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病,以咽喉部作痒、阵发性干咳为特点。属中医久咳范畴。临床按一般咳嗽,施以祛风宣肺止咳之法,用止嗽散等治疗,常久治不愈,病程少则十余日,多则数月,甚至逾年。笔者认为该病咽痒干咳,似风非尽风,实由阴虚内热、风火相激而致,从内热论治,颇为应手,介绍如下。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喉源性咳嗽,中医古代文献中无专文论述,仅有久嗽不瘥的记载。喉源性咳嗽的提出首见于江苏省干祖望教授所著之《喉科学》,其临床主要症状为:咽喉干痒如蚁行,或如有异物阻塞,咽痒必咳,甚则呛咳连续不断,或咳出少量痰液,受风冷后加重。患者均有上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