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IR)在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上的表达情况,观察两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单克隆抗体对HT-29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T-29的IGF-ⅠR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IGF—ⅠR单克隆抗体对HT-29的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膜高表达IGF—ⅠR,IGF-ⅠR单克隆抗体能使HT-29的细胞周期阻滞于任何一期,诱导凋亡,对结肠癌细胞起抑制作用。结论IGF-ⅠR单克隆抗体阻断IGF-Ⅰ和IGF-Ⅱ与IGF-ⅠR结合,阻滞HT-29的细胞周期,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 receptor,IGF-ⅠR)在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上的表达,以及两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单克隆抗体(IGF-ⅠRMcAb)对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T-29的IGF-ⅠR表达,MTT法检测两种IGF-ⅠR McAb对HT-29的抑制增殖作用及诱导凋亡情况.结果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膜高表达IGF-ⅠR.IGF-ⅠR McAb能抑制HT-29细胞增殖,McAb对HT-29细胞的抑制作用随抗体浓度增大而增大.IGF-ⅠR McAb诱导HT-29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GF-ⅠR McAb通过阻断IGF-ⅠR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细胞 (PC- 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受体 (IGF- 1R)基因的定量表达 ,及其与细胞凋亡、成瘤性的关系。方法 用逆转录 PCR方法 ,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受体 m RNA的表达量 (灰度比值 ) ,以 β2 微球蛋白基因作为内参照 ,以 K5 6 2细胞作为阳性对照。体外采用凋亡、软琼脂集落形成 ,体内采用裸鼠成瘤性的方法观察经 IGF- 1R反义寡核苷酸(ASON)有效降低 IGF- 1R m RNA后的变化。结果  PC- 3细胞 IGF- 1R基因表达量高于阳性对照组 K5 6 2 ,PC- 3细胞 IGF- 1R的 m RNA相对表达量为 1.2 5± 0 .11,K5 6 2细胞 IGF- 1R的 m RNA相对表达量为 1.14± 0 .0 9,两者的 IGF- 1R m 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意义 (P>0 .0 5 )。 IGF- 1Rm RNA的表达量降低后 ,PC- 3细胞失去了增殖能力 ,14 d后仍无集落形成 ,裸鼠移植瘤明显变小。结论  PC- 3细胞的 IGF- 1R基因过度表达 ,经 IGF- 1R ASON有效降低其基因表达量后 ,PC- 3细胞失去了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Ⅱ,IGF-Ⅱ)对阿霉素(adriamycin,ADM)诱导的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及其与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表达的关系.方法 实验分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200 ng/ml ADM组;C组:2 n/ml IGF-Ⅱ+200 ng/ml ADM组;D组:20 ng/ml IGF-Ⅱ+200 ng/ml ADM组;E组:200 ng/ml IGF-Ⅱ+200 ng/ml ADM组,分别处理HepG2细胞48 h后,应用MTF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A、B、C、D、E组的HepG2细胞活力分别为:0.568±0.025、0.201±0.020、0.232±0.027、0.268±0.013、0.304±0.019,凋亡率分别为:6.9%±1.3%、35.4%±2.1%、31.2%±2.2%、26.4%±1.7%、21.7%±1.9%,survivin与β-actin的比值分别为:0.527±0.039、0.147±0.081、0.311±0.069、0.421±0.033、0.469±0.031,结果显示IGF-Ⅱ+ADM组的HepG2细胞活力较ADM组明显好转(P<0.01),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IGF-Ⅱ+ADM组的HepG2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较ADM组明显增高(P<0.01),且IGF-Ⅱ的上述作用随IGF-Ⅱ浓度的增高而增强(P<0.05).结论 IGF-Ⅱ能够上调HepG2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拮抗ADM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肝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限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细胞凋亡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特点并探讨IGF-Ⅰ与肝脏功能及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75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每组25只.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GF-Ⅰ及Caspase-3的表达,并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ST、ALT水平,以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肝缺血45min再灌注后IGF-Ⅰ表达水平在再灌注3、12、24h 3组降低,与同期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肝组织结构表达水平亦不同.Caspase-3缺血45min再灌注3h时表达开始增多,在24h组表达水平最高,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72h表达水平接近于正常组(P>0.05).外周血清AST、ALT浓度在再灌注后0、3、12、24h较同期正常对照及假手术组高(P<0.01),72min接近正常.结论 IGF-Ⅰ可以作为肝脏缺血再灌注时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它在此期不同时限的表达具有空间特异性,并有可能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靶向抑制survivin基因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survivin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survivin ASODN体外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细胞中VEGF mRNA的表达;FCM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利用皮下注射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脂质体包裹survivin ASODN直接瘤内注射,观察其对移植瘤生长情况的影响;SABC法检测移植瘤组织MVD。结果400 nmol/L survivin ASODN转染可明显下调HepG2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但不影响VEGF mRNA表达;ASODN组HepG2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SODN组(F=428.19,P<0.01);ASODN组瘤体生长速度较空白对照组和SODN组明显减慢(F=12.63,P<0.01);ASODN组瘤体重量较空白对照组和SODN组明显减轻(F=5.90,P<0.05);ASODN组MVD较空白对照组和SODN组明显降低(F=34.29,P<0.01)。结论survivin ASODN可以抑制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其机理可能是诱导HepG2细胞自发性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受体(IGF-ⅠR)在肾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肾癌组织和12例正常肾组织中IGF-Ⅰ和IGF-ⅠR的表达。结果IGF-Ⅰ和IGF-ⅠR在肾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6%、72.5%,均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的33.3%、41.7%(P<0.05)。IGF-Ⅰ和IGF-ⅠR表达与肾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型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5)。结论IGF-Ⅰ分泌异常与肾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不是有价值的肿瘤生物学行为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是一种与胰岛素结构和功能相似的多肽,主要由肝脏产生,能促进细胞增殖和生长并可拮抗细胞凋亡。IGF-Ⅰ的活性由局部和全身因素决定,局部因素有组织IGF-Ⅰ和IGF-Ⅱ的表达、组织IGF-Ⅰ受体(insuIin-like growth factor-Ⅰ receptor, IGF-IR)和IGF-Ⅱ受体的表达、各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以及结合蛋白溶解酶;全身因素包括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水平和营养状况等,其中GH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蛋白及其m RNA在肥胖大鼠行Roux-en-Y胃旁路手术(RYGB)前后的表达水平变化,并探讨IGF-Ⅰ表达和脂肪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1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10只和高脂饮食组60只。高脂饮食组大鼠给予特定配方高脂饲料,NC组大鼠给予特定配方维持饲料,6周后测量高脂饮食组大鼠的体质量,选择体质量增加在前20位的肥胖大鼠,随机分为胃旁路术组(GB组)10只和假手术组(SO组)10只。GB组大鼠行RYGB,SO组大鼠行假手术,NC组大鼠不接受任何手术。GB组和SO组大鼠于术中、3组大鼠于处理后12周取腹股沟脂肪组织〔代表皮下脂肪组织(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和附睾脂肪组织〔代表内脏脂肪组织(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各0.5 g,行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脂肪组织中IGF-Ⅰ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2转染实验。将SAT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BC组,未行转染)、IGF-Ⅰ(+)组(即基因过表达组)、IGF-Ⅰ(+)空载体组、IGF-Ⅰ(-)组(即基因沉默组)及IGF-Ⅰ(-)空载体组,转染相应载体,每组设3个复孔。转染48 h后进行细胞增殖与凋亡实验,并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表达水平。3 Wortmannin实验。将SAT细胞分为Wortmannin(+)IGF-Ⅰ(+)组、Wortmannin(+)IGF-Ⅰ(-)、Wortmannin(-)IGF-Ⅰ(+)及Wortmannin(-)IGF-Ⅰ(-)组,转染相应载体类型24 h后,加入0.1 mmol/L Wortmannin,24 h后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KT、p-AKT、p-PI3K、PI3K及GAPDH的表达水平。结果 1 PCR结果表明,在SAT组织中,同GB术前组比较,GB术后组的IGF-Ⅰ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而SO术前组和SO术后组的IGF-Ⅰ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中,5组大鼠的IGF-Ⅰ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结果表明,同对应的空载体组比较,IGF-Ⅰ(+)组的增殖能力升高(P=0.04),IGF-Ⅰ(-)组的细胞增殖缓慢(P=0.04);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同对应的空载体组比较,IGF-Ⅰ(+)组的细胞凋亡率较低(P=0.04),IGF-Ⅰ(-)组的细胞凋亡率较高(P=0.04)。3与IGF-Ⅰ(+)空载体组比较,IGF-Ⅰ(+)组的p-PI3K/PI3K(P=0.03)和p-AKT/AKT(P=0.04)比值均升高;与IGF-Ⅰ(-)空载体组相比,IGF-Ⅰ(-)组的p-PI3K/PI3K(P=0.04)和p-AKT/AKT(P=0.04)比值均降低。与Wortmannin(+)IGF-Ⅰ(+)组比较,Wortmannin(-)IGF-Ⅰ(+)组的p-AKT/AKT比值较高(P0.05);与Wortmannin(-)IGF-Ⅰ(+)组比较,Wortmannin(-)IGF-Ⅰ(-)组的p-AKT/AKT比值较低(P0.05)。结论 IGF-Ⅰ参与大鼠皮下脂肪富集,RYGB能明显降低大鼠皮下脂肪中IGF-Ⅰ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水平,从而达到减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 ⅠR)在人结肠癌细胞株HT -29上的表达情况,观察两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单克隆抗体对HT -29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T 29的 IGF -ⅠR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 IGF -ⅠR单克隆抗体对 HT- 29 的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人结肠癌细胞株HT 29细胞膜高表达 IGF -ⅠR,IGF -ⅠR 单克隆抗体能使 HT 29的细胞周期阻滞于任何一期,诱导凋亡,对结肠癌细胞起抑制作用。结论 IGF -ⅠR单克隆抗体阻断IGF -Ⅰ和 IGF -Ⅱ与 IGF -ⅠR结合,阻滞HT- 29的细胞周期,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其受体两亚基(IGF-Ⅰ Rα和IGF-Ⅰβ)在正常皮肤和溃疡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特征及其与溃疡形成的关系.方法16例被测标本中包括不同类型的皮肤溃疡组织8例和正常皮肤8例.用常规病理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确定这三种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在正常皮肤中,IGF-Ⅰ蛋白主要存在于表皮细胞、内皮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内,而其受体的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表皮细胞的细胞膜上.在溃疡组织中,与正常皮肤相比IGF-Ⅰ表达虽有所升高,但增加不显著(P>0.05),蛋白定位也无明显差异.含有IGF-ⅠRα和IGF-Ⅰβ蛋白的阳性细胞主要为部分表皮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降至为正常皮肤的43.9%和50.0%(P<0.05).结论在IGF-Ⅰ因子高浓度环境中,溃疡创面难愈性修复可能与IGF-Ⅰ Rα和IGF-Ⅰβ蛋白表达下降,引起因子与受体结合发生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1R)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78例膀胱癌标本来自2000年~2002年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膀胱移行上皮肿瘤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患者以及初发及复发患者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IGF-1R水平。结果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IGF-1R的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IGF-1R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以及肿瘤复发呈正相关(P<0.05)。结论IGF-1R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长中起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临床判断患者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STAT3抑制剂对人原发性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方法 对照组为人原发性肝癌细胞株(HepG2、Huh7),实验组为对照组+STAT3抑制剂(Piceatannol),阴性对照组为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阳性对照组为Hela细胞+干扰素(IFN)-α.Western blot测定STAT3蛋白和磷酸化STAT3蛋白在人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结果 (1)STAT3蛋白和磷酸化STAT3蛋白构成性表达于人肝癌细胞HepG2和Huh7.STAT3抑制剂抑制实验组磷酸化STAT3蛋白的表达.(2)实验组HepG2的S期细胞的比例[24 h,(15.48±4.91)%~(40.24±0.96)%,P<0.05;48 h,(19.16±1.70)%~(25.62±1.41)%,P<0.05]和Huh7的S期细胞的比例[24 h,(8.55±0.69)%~(31.62±0.20)%,P<0.05;48 h,(7.57±0.62)%~(30.88 ±0.04)%,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HepG2细胞的早期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50±0.76)%~(2.58±0.76)%,P<0.05],实验组Huh7细胞的早期细胞凋亡率[24 h,(8.27±2.47)%~(23.95±4.72)%,P<0.05]和晚期细胞凋亡率[24 h,(11.6±2.39)%~(25.27±3.51)%,P<0.01;48 h,(11.27±0.87)%~(33.9±2.4)%,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STAT3抑制剂可以通过阻断JAK-STAT3信号通路途径抑制人原发性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残存心肌细胞肥大性改变及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表达,探讨梗死心肌心肌细胞肥大的机制。方法取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4周、8周的梗死心肌,制备单心肌细胞悬液,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检测心肌细胞体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IGF-1、IGF-1R的表达。结果急性心肌梗死8周梗死区域心肌细胞体积较正常区域心肌细胞增大(37563.93±6176.79μm3vs.28638.61±6890.89μm3,t=4.840,P=0.020),细胞肥大以宽度和厚度为主;梗死区域心肌细胞可见IGF-1染色阳性颗粒,IGF-1表达高于正常区域心肌细胞(79.58±4.57vs.64.12±3.91,t=27.564,P=0.002);IGF-1R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膜,梗死区域心肌细胞IGF-1R表达高于正常区域心肌细胞(67.02±2.56vs.66.73±3.49,t=3.845,P=0.042),其中以急性心肌梗死4周IGF-1R表达最高。结论心肌梗死后残存心肌细胞分泌IGF-1和IGF-1R,并可能在促使残存心肌细胞肥大中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Ⅱ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IR)在中国患者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Ⅰ、IGF-Ⅱ和IGF-1R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实验所得数据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直接概率法和四格表x2检验,当n>40 fH有1≤T<5时,用校正的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的标准.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分析免疫组化结果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IGF-Ⅰ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67%(8/30)、65.12%(28/43)(P<0.05);IGF-Ⅱ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6.67%(11/30)、72.09%(31/43)(P<0.05);IGF-IR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3.33%(13/30)、79.07%(34/43)(P<0.05).结论 IGF-Ⅰ、IGF-Ⅱ和IGF-ⅠR与前列腺癌的发生相关,IGF-Ⅰ、IGF-Ⅱ与前列腺癌的发展呈正相关,IGF-ⅠR与前列腺癌的发展不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凋亡及Ⅰ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IGF-Ⅰ对骨代谢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rhIGF-Ⅰ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独或与rhIGF-Ⅰ共同刺激成骨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rhIGF-Ⅰ刺激成骨细胞,免疫细胞化学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 一定浓度IGF-Ⅰ能明显增加成骨细胞数量(P〈0.05),在0.1~100ng/ml这种作用与IGF-Ⅰ的浓度呈正相关;TNF-α在0.1~100ng/m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成骨细胞凋亡(P〈0.05),并使S期细胞减少(P〈0.05),而IGF-Ⅰ能抑制,TNF-α对成骨细胞的促凋亡作用(P〈0.05);经IGF-Ⅰ的刺激,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GF-Ⅰ对大鼠成骨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在0.1~100ng/ml之间呈浓度依赖性,IGF-Ⅰ能抑制,TNF-α诱导的大鼠成骨细胞凋亡,IGF-Ⅰ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异丙酚联合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苒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200~250 g,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丙酚组(P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和异丙酚+缺血预处理组(P+IP组).阻断右肺门1 h后再灌注2 h制备大鼠单肺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模型,P组夹闭右肺门前30 min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30 mg·kg-1·h-1;IP组夹闭右肺门前先进行夹闭5 min,再灌注5 min,反复3次的缺血预处理;P+IP组夹闭肺门前30 min静脉输注异丙酚30 mg·kg-1·h-1和缺血预处理.于再灌注2 h时处死大鼠,取右肺下叶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 ,计算肺损伤定量评价指标(IQA);检测肺凋亡细胞,计算肺细胞凋亡指数(AI);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IQA、Bcl-2/Bax蛋白比值与AI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P组、IP组和P+IP组再灌注后IQA、AI均明显升高,IR组Bcl-2、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Bax蛋白比值降低(P<0.01);与IR组比较,P组、IP组和P+IP组IQA、AI均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Bcl-2/Bax蛋白比值升高,IP组、P+IP组Bax蛋白表达下调(P<0.01),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和IP组比较,P+IP组IQA及AI降低,Bcl-2/Bax蛋白比值升高(P<0.05);IQA与AI呈正相关(r=0.951,P<0.01);AI与Bcl-2/Bax蛋白比值呈负相关(r=-0.851,P<0.01).结论 异丙酚联合缺血预处理可通过调节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脂质体介导LIGHT基因和IFN-γ转染诱导肝癌HepG2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 以脂质体介导LIGHT基因和IFN-γ转染肝癌HepG2细胞,设立转染组(单转、联合转染组)和对照组(未转染组).分别于转染后12、24、48 h检测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率、Bcl-2及Caspase-8的表达量,并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1)细胞凋亡率:单转组转染后12、24、48 h为18.8%±3.5%、25.7%±2.8%、36.4%±3.6%;联合转染组为23.8%±2.4%、31.1%±2.1%、42.5%±4.5%;对照组为8.7%±2.1%、9.3%±1.6%、10.9%±1.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9,53.33,48.28,P<0.01).(2)Bcl-2表达量:单转组在转染后12、24、48 h为16.4%±5.0%、13.4%±3.5%、8.6%±2.3%;联合转染组为14.7%±3.8%、9.1%±2.0%、4.6%±2.0%;对照组为25.3%±6.3%、19.8%±4.4%、10.1%±3.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9.12.29,5.81,P<0.05).(3)Caspase-8表达量:单转组在转染后12、24、48 h为19.3%±2.4%、27.2%±1.9%、33.7%±3.0%;联合转染组为22.7%±2.2%、30.9%±3.1%、38.2%±3.2%;对照组为1.2%±0.8%、1.8%±0.6%、3.2%±1.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54,112.78,101.61,P<0.01).结论 LIGHT基因转染肝癌HepG2细胞后通过调节Bcl-2及Caspase-8的表达来发挥促凋亡作用,IFN-γ能增强LIGHT基因诱导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R)受体抑制剂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间质巨噬细胞浸润、lncRNA-Gm441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抑制剂组,每组20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成糖尿病肾病(DN)小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肾间质中CD~+_(68)细胞、F4/80~+细胞数目;采用蛋白质印迹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2(SOCS2)、Toll样受体4(TLR4)和IGF-1R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中lncRNA-Gm4419及IGF-1R mRNA表达情况。结果:相比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小鼠CD~+_(68)细胞数目、F4/80~+细胞数目、TLR4蛋白相对表达、IGF-1R蛋白相对表达、Gm4419基因相对表达和IGF-1R9基因相对表达均显著升高,SOCS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比模型组,抑制剂组小鼠CD~+_(68)细胞数目、F4/80~+细胞数目、TLR4蛋白相对表达、IGF-1R蛋白相对表达、Gm4419基因相对表达和IGF-1R9基因相对表达均显降低高,SOCS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抑制IGF-1R的表达可以有效抑制糖尿病肾病小鼠肾间质巨噬细胞浸润和lncRNA-Gm4419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SOCS2表达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和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丙泊酚对其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复制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LIR)动物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丙泊酚处理组(P组)和10%的脂肪乳对照组(T组)。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进一步证实组织DNA的改变,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技术检测肾、肺Caspase-3、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1)C组肺组织和肾组织未见细胞凋亡现象,IR组凋亡细胞显著增多,P组凋亡细胞数较IR组和T组显著减少而多于C组(P<0.05),T组和IR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Bcl-2表达在IR组和T组均比C组明显下降(P<0.05),P组的表达比IR组和T组增高(P<0.05)。Caspase-3在IR组和T组的表达显著高于P组和C组(P<0.05),P组和C组及IR组和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spase-3表达与凋亡细胞数呈正相关(r=0.9149,P<0.01);Caspase-3与Bcl-2的表达呈直线负相关(P<0.01)。(3)C组肾、肺组织均无凋亡梯形条带的出现,而IR组、T组有凋亡典型的梯形条带,P组梯形条带不甚清楚。结论肾、肺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参与了LIR后肾、肺损伤,丙泊酚的活性成分1,6-二异丙酚通过抑制Caspase-3表达同时上调Bcl-2而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LIR后肾和肺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