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针灸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针灸加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后MFA评分:治疗组患者分别是(37.42±19.86)、(60.24±22.36);对照组分别为(36.98.±20.86)、(49.61±17.28)。治疗前后ADL评分:治疗组患者分别为(52.17±5.26)、(75.82±6.94);对照组分别为(51.87±4.96)、(68.74±7.52)。两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针灸加康复训练配合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脑中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单用常规康复方法,比较两组的康复情况。结果:经过1个疗程(3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MA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MBI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改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疏经调脏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对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依据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9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并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ADL、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方法:针对案例中的35例研究对象进行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下肢的临床效果,并同时与对照组(35例)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效果比较.结果:对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进行治疗效果评估,效果显效的患者有25例,占71.4%;基本有效的患者有5例,占14.2%;完全无效的患者有5例,占14.2%,总有效率85.6%.对照组效果显效的患者有12例,占34.2%;基本有效的患者有6例,占17.1%;完全无效患者17例,占48.5%,总有效率51.3%.两组患者之间的总有效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中联合针灸对治疗偏瘫早期患者的下肢运动的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医学治疗借鉴.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住院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加现代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以简化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氏AD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相似,治疗后观察组肢体功能、ADL指数较对照组恢复得好,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偏瘫患者宜早期进行针灸加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基于脑机接口的神经反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5名脑卒中后严重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另予BCI神经反馈康复训练,对照组予BCI随机反馈康复训练;评价两组FMA、ARAT及ERD。结果:观察组FMA及ARA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侧脑区ERD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BCI的神经反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增强患者患侧脑区ERD强度,促进患者功能重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八邪穴、外劳宫为主的针刺方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于康复医学科的脑卒中患者104例,以康复训练期间是否联合八邪穴、外劳宫为主的针刺方案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八邪穴、外劳宫针灸,对比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上肢部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脑卒中量表(CMSA)、改良Ashworth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临床痉挛指数(CSS)、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WMFT、MBI、CMSA、Ashworth、C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八邪穴、外劳宫为主的针刺方案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保证临床疗效,且减少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可应用于临床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放松训练联合目标性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放松训练联合目标性康复训练,比较2组的锻炼积极性、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的恢复。结果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在康复训练的需求程度、配合程度、依从程度等康复积极性方面的得分均好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护理3个月的上肢、下肢Fugl-Meye评分以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放松训练联合目标性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康复积极性,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针康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参照改良的爱丁堡与斯堪的纳维亚研究组标准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比较针康法治疗后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2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针康法治疗后,肢体肌力总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康法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提高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醒脑通督针法结合Brunnstrom分期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康复科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醒脑通督针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Brunnstrom分期训练。2组均连续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治疗对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生存质量、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的效果。方法:6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在运动训练的基础上,观察组增加中医的针灸与按摩。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表(WHOQOL-100)评定患者生存质量,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价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康复治疗前后WHOQOL-100评分、FMA评分、BI评分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1),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1)。结论:在运动训练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与按摩,对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在中风后吞咽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36例中风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予以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20例)在此基础上结合针灸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1,P=0.036),对照组训练后出现轻微恶心呕吐1例,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结论:针灸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CSPD、维普数据库(VIP)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1日,收集以针刺疗法为主要方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的相关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项研究,其中有15项以ABC量表作为评价指标,8项以CRRCAE量表作为评价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疗法在ABC量表、CRRCAE量表等不同结局指标方面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有明确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10年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针刺可显著缓解中风后运动性失语各方面指标,可继续运用于临床,但由于部分文献质量较低,未对针刺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长期随访,导致不能评估针刺疗法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长期疗效,故建议在今后应注重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对研究过程中的质量严格控制,统一治疗过程中可能影响结局数据的因素,进而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6.
秦勇  许文杰  杨慰  曹云虹 《河北中医》2016,(7):1060-1063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卒中后中重度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2例卒中后中重度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早期药物对症治疗。对照组46例予康复训练,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2 d,共治疗6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肢体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BI)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2组治疗后肢体Fugl-Meyer评分、BI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肢体Fugl-Meyer评分、BI指数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中重度偏瘫,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中风偏瘫是临床常见疾病,笔者运用针刺、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脑中风后遗症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156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者给予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43%优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17.19±7.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67±6.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病情缓解,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对中风后恢复期肢体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 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中医院康复科收治住院的98例中风恢复期肢体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值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和治疗组50例(穴位埋线配合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NDS)、Berg平衡功能进行评定量表(BBS)、巴氏(Barthe)指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2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组有效50例,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100.0%(50/50);对照组有效4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6%(43/4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2.163,P<0.05)。(2)2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N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18.39、16.22,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BBS评分均较治疗前评分增高(t=145.00、54.25,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BBS评分均较治疗前评分增高(t=126.00、27.13,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NDS评分均较照组降低(t=-5.299,P<0.05),治疗组Barthel指数、BBS评分均较照组评分增高(t=2.805、13.203,均P<0.05)。 结论埋线疗法结合针刺、康复训练对中风恢复期肢体偏瘫患者有良好治疗作用,能更好、更快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的质量,此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李忠诚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2):84-84,8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中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风偏瘫病人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除给予常规的治疗外,同时进行针灸治疗。结果: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瘫痪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灸治疗可全面提高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