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炉甘石薄荷脑洗剂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调整制备工艺和敷料,用经典的药典测定含量的方法控制制剂的含量。结果:找出了影响炉甘石薄荷脑洗剂质量的因素,调整了制备工艺和敷料后制备的制剂混悬效果好,质量有保障。结论:解决了炉甘石薄荷脑洗剂主药溶散不均匀的问题,并且调整后不增加工艺的复杂性,质量稳定,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肤康乳膏的药理作用与毒性。方法:观察肤康乳膏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2,4-二硝基氟苯(DNFB)致大鼠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磷酸组织胺所致豚鼠的瘁阈的影响和大鼠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肤康乳膏能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度;明显抑制DNFB所致大鼠皮肤肿胀度,提高磷酸组织胺所致豚鼠致痒阈;该制剂大剂量使用后,无一动物出现急性毒性反应。结论:肤康乳膏具有明显的抗炎、抗变态反应、止痒作用,长期使用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制一种用于治疗痤疮及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建立复方维A酸维生素E霜的处方和配制方法;测定乳膏中有效成分维A酸和维生素E的含量;并对480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本品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治疗痤疮及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总有效率为99%。结论:制备工艺可行,临床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稳定性好的人参珍珠乳膏制剂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按处方和制备工艺制备人参珍珠乳膏制剂,对其外观、细腻度、涂展性、药物鉴别等质量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制得的人参珍珠乳膏稳定性良好,质量符合外用乳膏剂的有关要求。结论:人参珍珠乳膏制剂稳定性良好,制备工艺简单。制订的质量标准可较好地控制其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硫地乳膏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以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甘油等为基质制备硫地乳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结果:地塞米松磷酸钠在6~3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100.09%,RSD=0.74%。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灵敏,结果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6.
斯俊英  郑飞跃 《中医药导报》2006,12(10):69-69,88
目的:优化维生素E钴胺素乳膏的制备工艺,提高制剂的稳定性。方法:查阅有关文献,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维生素E钴胺素乳膏的制备工艺。结果:乳化剂的选择、温度、pH对乳膏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结论:用本法制成的乳膏质量稳定,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制备柚皮苷乳膏的处方,并制备得到柚皮苷乳膏。方法:用正交试验优化乳膏处方,采用乳化法制备乳膏,并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含量。结果:优化后的乳膏处方是柚皮苷5 g、硬脂酸15 g、液体石蜡15 g、羊毛脂2 g、三乙醇胺4 g、甘油5 g,蒸馏水加至100 g,柚皮苷乳膏的稳定性良好。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柚皮苷乳膏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清肤合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水煎煮提取方法制备清肤合剂,用薄层色谱法控制该制剂的质量,对110例脓疤、囊肿性痤疮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与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控方法可靠,临床使用效果良好,总有效率92.7%。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清益康乳膏的制备方法及含量测定。方法选择适宜的基质制成O/W型乳膏;以芦丁为检测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乳膏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所选用基质合理,质量稳定,芦丁检测浓度线性范围7.92~47.52μg/m l(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35%。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合理,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制白消安乳膏,用于治疗外阴白斑症。方法确定白消安乳膏的处方、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考察该制剂的稳定性,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该制剂性质稳定,临床总有效率为89.5%。结论白消安乳膏制备工艺合理,质量可控,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胃复康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炕键合硅胶为填充剂,采用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三乙胺调PH值至6.0,55:45),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胃复康胶囊中浙贝母、甘草、枳壳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延胡索乙素0.128~0.76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76%,RSD为1.24%,平均每粒胃康胶囊中含延胡索乙素0.384mg/g。结论:经试验,确定本方法准确可行,操作简便,可做本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苦酒膏为医疗机构院内制剂,临床主要用于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等疾病.现有多家医疗机构将苦酒膏进行改良,制成医疗机构院内制剂,临床需求高,疗效确切.文章将对苦酒膏的来源、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工艺改良、质量标准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掌握目前苦酒膏存在的不足,可通过尝试新工艺、新剂型、新方法、新质量标准等方式,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莫匹罗星乳膏处方,进行含量测定的条件研究,测定乳膏的流变学性质,对制剂稳定性进行部分项目考察。方法采用乳化法制备乳膏,以乳膏外观、分散相粒径、稳定性为指标,确定最佳处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旋转粘度计测定流变学性质。结果最佳处方为硬脂酸-单甘酯-十六醇-液状石蜡-凡士林.卖泽-乳化剂OP-莫匹罗星-丙二醇-复合防腐抗氧剂-蒸馏水(7.5g:2.8g:3.0g:13MI:4.0g:6.0g:7mL:2.0g:10.0g:2mL:40mL),莫匹罗星回归方程为A=0.0877712+0.00855,r=-0.99995,线性范围为(1.5~12)ug·mL^-1,平均回收率为100.18%(RSD=2.656),下行线方程为D=0.137T-38.45,r=0.9909,上行线方程为D=211.811gT-559.50,r=0.8860。结论莫匹罗星乳膏属塑性流体兼触变性,符合乳膏剂的制备要求,质量可控,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维AE薄荷乳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理化鉴别法对制剂中的维生素E、维A酸进行鉴别,用UV法测定制剂中维A酸的含量。结果:理化鉴别方法专属性较强,维A酸在1.658~5.802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1%,RSD为0.57%(n=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可靠、重复性好,能够控制维AE薄荷乳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医院制剂金黄膏进行镇痛抗炎的药效学研究。方法: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进行镇痛试验;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方法进行抗炎试验。结果:金黄膏能提高小鼠对热刺激的疼痛阈值,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疼痛;金黄膏也能明显抑制由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结论:金黄膏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及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黄芩乳膏的最佳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所制乳膏外观及高速离心后油层高度为考察指标,对黄芩乳膏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并采用薄层色谱法以及HPLC对黄芩乳膏进行定性定量鉴别。结果以搅拌方式为变速(混相成乳时以720 r/min搅拌,继以120 r/min搅拌),油相与水相比为30:70;成相温度为90℃为最佳条件。黄芩苷进样浓度在15.81~252.96μg/mL(r=1.0000)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为1.1%(n=6)。结论所确定的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控制较全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降糖明目合剂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根据处方组成,确定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黄芪、葛根、枸杞子进行鉴别。结果:供试品与对照品薄层图谱斑点相同并清晰,重现性好。结论:降糖明目合剂制备工艺合理,制剂质量稳定,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七白膏的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芍药苷含量为指标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A2B2C1,即处方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h。结论:经过优化后制备的七白膏各项指标符合药典规定,工艺重复性好,适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复方苦参乳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苦参、蛇床子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苦参碱含量.结果:定性鉴别法分离度好,专属性强;苦参碱在4.86~194.4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91%,RSD为2.78%.结论:所建标准可有效控制复方苦参乳膏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八味沉香滴丸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八味沉香滴丸制备的因素,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药物与基质的比例、滴速、药液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滴丸圆整度和溶散时限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2B2C2D1,即药物与基质的比例为1:3,滴速为20滴/min,药液温度为85℃,滴距为4 cm。结论:制备所得的八味沉香滴丸的溶散时限小、外观质量好,丸重差异小,符合《中国药典》中关于滴丸的质量要求,可用于八味沉香滴丸的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