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莫菲氏滴壶上端关闭调节器对回血的影响。方法:共300例输液患者,每位患者连续2天输液,2次输液时调节器分别为夹闭在莫菲氏滴壶下端(其莫菲氏滴壶上端调节器打开)为对照组,及调节器夹闭莫菲氏滴壶上端输液管(其莫菲氏滴壶下端调节器打开)为实验组,见有回血3秒钟记录每次输液时的回血长度。结果:静脉输液时调节器夹闭在莫菲氏滴壶上端及下端时的回血长度分别为(46.5±1.2)cm及(31.2±8.7)cm。结论:静脉输液时调节器夹闭在莫菲氏滴壶上端的输液管较调节器夹闭在莫菲氏滴壶下端的输液管时回血长度长(P〈0.01),有利于穿刺成功。  相似文献   

2.
输液调节器的位置与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小儿静脉输液速度的影响因素与滴速掌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正确的输液速度,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影响小儿输液速度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治疗目的、输液总量进行评估,确定输液速度。结果护士对小儿输液的适应证、药理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输液速度得到很好的确定和掌握。结论小儿静脉输液速度准确,达到最好的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次性输液器调节器的位置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剌回血的影响。方法:根据一次性输液器调节器位置的的高低,随机将1000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者分为A、B、c、D4组,每组各250例,各组一次性小儿输液器调节器夹闭于距一次性输液器接头分别为15-25、25-35、35-45、45-55cm。结果:A、B、C、D组头皮针静脉即刻回血率分别为42.0%、54.7%、92%、92.079.2%,C组即刻回血率与A、B、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输液器调节器夹闭的位置对小儿静脉回血有明显影响,从静脉即刻回血率和操作方便考虑,一次性小儿头皮输液器调节器夹闭的位置距输液器接头35-45 cm处为宜。  相似文献   

5.
静脉留置针与钢针在临床护理应用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与钢针在临床护理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方法选择100例在临床中既使用过静脉留置针又使用过钢针的患者,对这100例患者进行2组同项目问卷调查。从各个方面观察患者对这2种穿刺方法的接受程度和满意率。结果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及护理上与钢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钢针简单快捷,感染发生率较低,留置针更适用于危重抢救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马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171-172
目的:寻找一瓶液体输完时,另一瓶液体没到但液面输至茂菲氏壶以下的排气效果较佳的静脉输液排气方法。方法:由经专门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用传统法、排放法和改良法分别做静脉排气50次,观察排气时间及一次排气成功率。结果:改良法排气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法,P<0.01;排气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法和排放法,P<0.01。结论:改良法排气速度快,排气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方便,容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贾丹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1):139-139
静脉穿刺见回血是穿刺针成功刺入血管的最重要的判断标志之一。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现象,而护理人员往往采取重新选择头皮静脉进行穿刺,这样既给患儿造成二次穿刺的痛苦,增加护患之间的矛盾,又造成血管的破坏,增加穿刺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脑室内出血往往采用脑室体外引流术治疗。但传统的脑室体外引流存在以下缺点 :①脑室引流管尾端接口处较细 (直径约 1mm) ,如管中有较多血凝块或破碎脑组织 ,极易将接口堵塞 ,致引流不畅 ,颅内压迅速上升 ,加重病情或诱发再出血。②如需冲洗再通 ,无菌条件高 ,反复操作易引起颅内感染。为此 ,1998年以来 ,笔者将传统的脑室体外引流术进行改良 ,用莫菲氏管代替体外引流连接管 ,克服了上述缺点 ,共治疗脑室内出血患者 36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制作和用法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的一次性输液管 ,距莫菲氏管远端约 6 0cm处去掉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科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的保护方法,以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内科住院需要静脉输液的100例老年患者的护理操作和相关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正确的静脉输液技巧和护理方法,明显提高了患者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防止了差错的发生,同时能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结论:护士通过对老年患者输液细致的观察与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对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化疗是癌症病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化疗疗程长,反复穿刺给药及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性强,化疗期间很容易出现外渗而致局部组织坏死,因此加强对化疗患者在静脉输液时的观察与护理尤为重要。方法:总结2010-2011年在我科住院的化疗病人在静脉输液时临床观察与护理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浅析回奶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回奶的临床治疗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尤其是针对补佳乐同溴隐亭、苯甲酸雌二醇、金黄散之间的疗效比较;结论:补佳乐在临床上的疗效甚佳、安全,并广泛使用;其余三种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也具有相应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巴莱多定律应用到静脉输液过程中,分出输液自始至终重要的部分,进行有效管理,以达到高效管理,提高静脉输液质量的目的。方法:依据巴莱多定律的原理,将静脉输液全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操作组合,找出20%的重点内容,用80%时间和精力去完成20%的重点。结果:应用巴莱多定律,静脉穿刺操作用时缩短,患者对穿刺时、输注时、穿刺过程中移动时的疼痛感减轻,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在静脉输液中应用巴莱多定律,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与病人进行沟通,得到良好配合和规范操作,有效分配护理人员的精力和工作时间,可以提高静脉输液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升降桂苓汤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D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控制饮食、运动疗法,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自拟升降桂苓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肾功能、血脂及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64%,对照组总有效率73.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P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肌酐(Cr)及24h尿蛋白定量治疗前后比较以及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升降桂苓汤治疗DN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明显降低患者FPG、TC、TG、BUN、Cr及24h尿蛋白定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31例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均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根据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评定。结果本组病例131例,随访6~12个月,中位数9个月,根据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本组病例131例,优97例,占74.05%;良31例,占23.67%,可3例,占2.29%;差0例。结论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并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门诊输液护理中进行巡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07年1月~2009年7月在门诊输液室患者输液全过程设专人巡视岗位,随时满足患者各种需求;与未实施巡视服务前(2005年1月~2007年1月)比较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患者投诉率。结果:开展巡视服务后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巡视服务前(P〈0.01),护理服务投诉率显著低于巡视服务前(P〈0.01)。结论:在门诊输液过程中进行巡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对33例不同心血管疾病心阴虚证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功能状态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心阴虚证RAAS活钱增高,表现为三种激素水平均比正常人高(P<0.05或 P<0.01)。提示该证型存有明显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心阴虚证与心气虚证的RAAS活性变化规律颇为相似,但影响的病理因素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加味桃红四物汤合生肌膏治疗创面感染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选择住院创面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加味桃红四物汤合生肌膏、单用生肌膏、单用凡士林纱条三组进行治疗观察比较。结果:在浅表感染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上,联合用药组与生肌膏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凡士林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在深部感染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上.联合用药组与两个对照相比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表明:用以活血化瘀作用为主的加味桃红四物场治疗创面感染,有助于改善感染创面局部血液循环状况,增强创面的抗感染力,从而显著缩短感染创面,尤其是深部感染创面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方法:分析患者资料分组治疗,通过按压时间长短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由脂微球和其所包裹的氟比洛芬酯组成,进入血液后被血中的酯酶迅速水解成活性的氟比洛芬,其镇痛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达到镇痛目的。脂微球对其所包裹的药物具有靶向性,控制包裹药物的释放,易于跨越细胞膜从而促进药物吸收,进一步缩短起效时间。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已用于围术期镇痛、癌痛治疗等。本文综述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