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血压(hypertenison)是以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长期血压增高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血压的患病率有地域、年龄、种族差别,各国情况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作为心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为普遍的疾病之一。原发性高血压病(primary hypertension)是一种以人体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通常被人们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并经常与其他危险因素共存,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伤,从而最终致使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由此可见,高血压病这种疾病本身并无太大的危害,但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进一步功能障碍,进一步引发诸如脑卒中、冠心病甚至心肾衰竭等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质量、生命健康。本文通过论述高血压的研究进展,结合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指导通过中西结合方法治疗高血压患者,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5.
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rative disorder,MPD)是一组以骨髓增生为主要表现的血液系统疾病,发病率不高,大多累及中老年人群,近年有发病增加和年轻化的趋势.这类疾病易并发血栓和重要脏器的栓塞或梗死等并发症,常常以心脑血管疾病为首发表现,容易被缺乏经验的医生延误诊治.现就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以心脑血管疾病为首发表现的20例患者做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高血压病呈年轻化趋势,长期高血压可成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近年来,尽管人们对高血压病的研究和认识已有很大提高,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不断改进,但它迄今为止仍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作为临床最多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已成为临床关注及研究的重点。高血压的发病率会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还可与其他危险因素并存,长期高血压会造成患者心、脑等脏器器官衰竭,因此长期有效的控制患者血压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及研究现状进行论述,从中探讨了西医、中医的治疗特点,综合阐述了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优势,旨在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长期的血糖增高造成大血管及微血管的病变,进而造成主要的脏器如心、脑、肾受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脑梗死、肾衰竭等,内皮细胞的损伤贯穿于这些病变的始终,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影响内皮抗黏附、抗凝、纤溶、抗平滑肌增殖等功能,故保护内皮功能在预防心脑血管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2006-02-2007-02,我们观察了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SFI)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和乌头类生物碱,具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之功效,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慢性炎症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SFI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中药制剂,具有改善脏器灌注、保护心肌和脑缺血时组织损伤、改善血流动力学、舒张血管等作用,而且具有确切的抗炎效应。该文基于抗炎角度,对SFI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可为SFI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良好的疗效,现将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外周循环动脉压力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不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还常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共存,并且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有损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被称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所致的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位居中国死因排名前列。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的特点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一旦造成靶器官损害,很难逆转。因此,本病防重于治,防是关键。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理论辨析与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临床思路与方法,以期在防治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合历代医家及现代药理学对大黄的研究,探索大黄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旨在提高临床疗效,拓宽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脂血症是一种慢性、长期、隐匿的脂质代谢异常疾病,能引起多种高危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早期防治对于高脂血症十分重要,能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及并发高危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辨体-辨病"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手段,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进行预判。本文就高脂血症的体质、疾病特性和"治未病"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临床诊断、防治高脂血症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抑制血栓素A2生成,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部分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现象,解决阿司匹林抵抗已被广泛关注。研究证实:阿司匹林抵抗与临床事件发生具有相关性。通过对阿司匹林抵抗与血瘀证关系研究,认为血瘀证可能是阿司匹林抵抗的中医发病机制之一。希望发挥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和整体调节的优势,结合现代医学,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AR产生机制及防治方面的研究,使阿司匹林抵抗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从而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预防带来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15.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导致许多重要器官尤其是心、脑、肾等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严重疾病。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好发部位之一,且动脉粥样硬化在青少年即可有发生。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及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采取治疗,可减缓甚至逆转其发生和发展,从而减少对器官和功能的损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脑血管的关系及治疗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靶向中药有效成分及单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有效成分和单体针对血小板的活化、黏附、聚集和释放等环节,抑制血栓形成,从而在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就以血小板为靶点的中药有效成分及单体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血小板单核细胞粘附聚集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此聚集体的形成的分子机制、诱使斑块破裂的机理、影响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机、中西药物的作用靶点及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敲除等进行综述,并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期引起同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体及中西医学的系统本质,论述状态医学与心脑同治的合理性与科学价值。方法:从系统科学角度论述人体及中医、西医、中西结合医学的共同本质,并由此论证心脑同治的合理性与科学价值。结果:状态医学是系统科学与中、西医学的有机结合和发展模式,是心脑同治的科学理论基础。结论:状态医学与心脑同治是医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创新,具有较大的学术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晓玉 《天津中医药》2012,29(3):258-259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老年高血压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运用脑心同治理论,临床辨证施治,既可平稳血压,又对靶器官有一定保护和治疗作用,体现了中医药的整体观念、标本兼治、治未病的理念和优势,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对银杏叶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初步证实了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有效性。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高度关注的前沿领域之一。通过总结分析文献发现,银杏叶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前期研究对脑血管疾病的关注度高于心血管疾病,但缺乏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和差异性研究的深度探讨。文章在此基础上,通过IPA(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分析银杏叶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与心脑血管疾病共同靶标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银杏叶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对心脑共同靶标可能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提示它们可针对不同靶标或同一靶标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这将为银杏叶提取物对心、脑血管疾病"异病同治"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