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及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治疗,2组均治疗14 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8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息风化痰通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肝风痰浊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22例加用中药煎剂息风化痰通络汤。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息风化痰通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肝风痰浊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复方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盐酸倍他司汀静脉点滴2周后再改为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治疗2周。治疗组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治疗后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和血管搏动指数(PI)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O.01)。结论倍他司汀联合复方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安全、有效,并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舒血宁和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舒血宁和西比灵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用舒血宁和西比灵治疗,对照组39例用复方丹参和眩晕停治疗,均治疗1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7%,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血宁和西比灵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舒血宁和西比灵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用舒血宁和西比灵治疗,对照组39例用复方丹参和眩晕停治疗,均治疗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7%,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血宁和西比灵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盂样庚 《西部中医药》2008,21(11):31-32
目的:观察定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纽35例采用维脑路通加尼莫地平为主的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纽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定眩汤,1剂/d,早晚分服。2组均治疗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2.9%,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CD观测2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定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均予西比灵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祛痰活血汤”治疗,2组均以lOd为1个疗程,1疗程后休息7d,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40例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2组疗程均为lO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A、RVA、BA的血流速度改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培他司汀20mg加液体静滴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活血定眩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天。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推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芪葛定眩汤治疗椎基底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口服,每晚1次;治疗组口服芪葛定眩汤,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相比,治疗组血流速度增快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均未见异常.结论:芪葛定眩汤治疗椎基底供血不足眩晕有显著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312例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盐酸培他啶、尼莫地平片和西比灵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比较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少。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清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改变。方法:7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确诊后随机分成治疗纽和对照组,2纽综合治疗均给予西比灵、维生素E口服和维生素B6200rag、胞二磷胆碱500rag加于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qd,治疗组除上述用药外,每日口服1剂清眩汤,水煎服,分早、晚两次口服,疗程为14天。观察项目包括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经头颅多普勒(TCD)及血流变学变化和3个月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在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CD和血流变学变化及防止复发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综合治疗中,加用清眩汤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以补气活血、化痰熄风为治疗思想的自拟定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研究.方法:将12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则服用以补气活血、化痰熄风为治疗思想的自拟定眩汤;对照组以口服脑复康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47%,对照组有效率为6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气活血、化痰熄风法能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定眩止晕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与对照组96例,治疗组采用自拟定眩止晕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两组分别治疗15d后按照疗效判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拟定眩止晕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血塞通注射液0.6 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百会、风池、大椎、颈夹脊、阴陵泉、丰隆),每日1次,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口服,每日2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8/40),对照组总有效率70%(28/40)。结论: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4例,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天/口服,川芎嗪120mg天/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给予中药治疗。观察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1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单独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刺五加60mL、维脑路通0.6g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天。治疗组33例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减小柴胡汤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可改善眩晕等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9例患者予内服益气活血中药汤剂配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同时辨证选用参附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89例患者治疗1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80.9%,2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92.1%;所有病例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