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活血化瘀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云 《吉林中医药》2003,23(12):10-11
目的:探索活血化瘀法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脾胃湿热、兼夹血瘀,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脾胃虚弱、寒凝血瘀,胃阴不足、气虚血滞4型施治。以活血化瘀法为主辨证加减用药。结果:显效42例,有效3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任伟 《中医临床研究》2014,(29):107-108
目的:分析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急慢性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胃痛的临床表现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患急慢性胃痛患者82例运用中医理论辨证分为胃络瘀阻型、肝气犯胃型、胃阴亏虚型、脾胃虚寒型四类患者,施以不同方药.结果:本组82例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12例,占14.6%;显效32例,占39.0%;好转37例,占45.1%;无效1例,占1.2%;总有效率98.8%.结论:中医治疗急慢性胃痛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或因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气机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对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恼怒抑郁,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亦可发生胃痛;若劳倦内伤,久病脾胃虚弱,或禀赋不足,中阳亏  相似文献   

4.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多见于现代医学的胃炎、消化道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胃癌等。常见原因有寒邪犯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其发病机理为气血瘀阻,不通则痛,即胃气郁滞不通所致。临床辨证分虚实两类:如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瘀血停胃等,多属实证;如胃阴不足,脾胃阳虚,多属虚证,若久病因虚而导致气滞血瘀者,属于本虚标实。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再须审证求因,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胃镜检查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65例经胃镜确诊的慢性胃炎患者分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弱(寒)、胃络瘀血、胃阴不足5证型治疗观察。结果:总有效率95.39%。提示:以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胃镜检查确定证型治疗慢性胃炎较单一中医辨证施治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观察组根据患者胃痛特点辨证分型:瘀阻胃络型患者12例,脾胃湿热型患者16例,胃阴亏虚型11例,脾胃虚寒型25例,肝气犯胃患者19例,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吗丁啉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痛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治体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和胃络瘀血5个证型辨治。结果:总有效率达到93.3%。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心脏病并于术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120例,其中,胃阴不足型48例,脾胃虚弱型29例,脾虚湿阻型27例以及肝胃不和型16例.根据患者的不同辨证分型给予不同的中药治疗.结果:胃阴不足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5.83%,脾胃虚弱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6.55%,脾虚湿阻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6.30%,肝胃不和型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12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不同辨证分型患者间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心脏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分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对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痛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进一步研究提升胃痛患者临床效果以及预后水平的方法。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86例胃痛患者,分析所有入选患者临床指征,在予以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上,以患者疾病类型进行辨证施治,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客观评定。结果:本研究中,胃痛患者涉及7种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所有入选患者都已经完成治疗。其中,"寒邪客胃"型患者的有效率是90.00%,"脾胃虚寒"型患者的有效率是94.12%,"饮食停滞"型患者的有效率是93.75%,"胃阴亏虚"型患者的有效率是84.62%,"肝气犯胃"型患者的有效率是100.00%,"瘀血停滞"型患者的有效率是88.89%,"肝胃郁热"型患者的有效率是85.71%,所有入选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1.86%,效果突出。结论:在胃痛患者治疗中,推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案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指征,还能进一步提升其预后水平以及临床效果,疗效确切,可推广。  相似文献   

10.
余松辉 《四川中医》1998,16(11):29-30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的胃脘痛、嘈杂等范畴,临床上以上腹部疼痛、痞满,食后饱胀,嗳气,纳呆为主要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癌转率较高,亦尚缺乏理想的疗法。近年来,笔者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本病,收到一定的效果,现归纳如下。1.肝气犯胃.治当疏肝理气以通络沈金鳖日:“胃痛,邪干胃脘痛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本病的发生,多与人的情志,肝木气机条达有关。人的情志不畅,郁怒伤肝,横逆犯胃,遂致肝胃不和而胃痛。胃病日久,久则入络,必有血瘀阻滞。证见胃痛连及两胁,每因情志不畅而加重,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心脏病并于术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120例,其中,胃阴不足型48例,脾胃虚弱型29例,脾虚湿阻型27例以及肝胃不和型16例。根据患者的不同辨证分型给予不同的中药治疗。结果:胃阴不足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5.83%,脾胃虚弱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6.55%,脾虚湿阻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6.30%,肝胃不和型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12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不同辨证分型患者间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心脏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分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治分布规律。方法 病例来源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962例,其中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256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96例。记录其临床症状、舌脉、证型及方药,用Excel数据库整理,采用频数统计法分析二者证治特点。结果 (1)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型依次:脾胃虚弱证、肝气犯胃证、胃络瘀血证、胃阴不足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型依次:肝气犯胃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阳虚证、胃阴不足证。(2)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症状:胃脘痞闷、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高频症状分别腹胀满或痛、泛吐酸水、嗳气频作等。(3)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舌象:淡舌、暗红舌、少苔、薄白苔;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高频舌象:红舌、淡舌、黄腻苔、薄白苔。(4)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方药:炒白术、五灵脂、麦冬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方药有:柴胡、黄芩、炒白术等。结论 CAG以脾胃为主,病程长,发病机制气虚、阴伤为主,血瘀、气滞为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肝胃为主,病位浅,发病机制以气滞为主,伴肝脾失和、邪热犯胃、寒热错...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经三联疗法治疗后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探讨HPAG患者经标准三联治疗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指导中医药的后续治疗.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HPAG患者按三联疗法标准方案予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7天为1疗程.在治疗结束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HPAG患者经三联疗法治疗后,脾胃虚弱型占40.6%,脾胃湿热型占19.8%,肝胃不和型占10.4%.胃阴亏虚型占8.3%,脾胃虚寒型占6.3%,胃络瘀血型占5.2%,其他占9.4%.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辨病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辩证分型为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以及瘀阻胃络型,分别使用益胃汤、黄芪建中汤、疏肝汤、连朴饮和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结果:治3疗程后,治愈7例(11.1%),显效15例(23.8%),有效33例(52.4%),无效8例(12.7%);总有效率为87.3%。结论: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伤及脾胃,致脾胃亏虚,或脾胃升降失调,气机壅滞,久治不愈,而成慢性胃病。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药费低廉、副作用少、服用方便,疗效较好,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程为平  景伟  庞博 《辽宁中医杂志》2014,(12):2513-2515
呃逆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西医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中医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胃气上逆,胸膈被扰:西医认为,呃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起的一侧或双侧的膈肌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从而发出短促响亮的特别声音,并将持续痉挛超过48 h未停止的呃逆称为顽固性呃逆。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按照不同的临床症状将顽固性呃逆分为寒邪犯胃证、心胃火盛证、肺胃气逆证、肝郁犯胃证、脾胃失和证、痰热蕴胃证、胃阴亏乏证、胃肾两虚证等8个证型,进而针对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不同证型,采取头项针倒丁字取穴法为主,体针辨证配穴为辅的针刺治疗方法,并通过自拟顽固性呃逆评分量表的评分结果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其临床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齐铮  赵进喜  周鑫  谢莹  庞博 《中医药学刊》2013,(10):2132-2135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辨证方案专家问卷进行分析,为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试验辨证方案提供规范化指导依据。方法:在文献调研基础上,编制糖尿病肾病辨证方案专家问卷,遵循德尔菲法原则,对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26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回收、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各期,常见主要证候、脏腑定位、基本证型的各条目,变异系数均〈0.5。结论: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在糖尿病肾病中占有较大比率;病变以肾、脾为中心,涉及肺、胃、肝、心等多个脏腑;气阴虚血瘀证、阳气虚血瘀证、阴阳俱虚血瘀证、阴阳俱虚血瘀湿浊证为糖尿病肾病的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17.
近现代医家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脾胃虚弱、胃阴亏虚,兼夹寒凝、热郁、气滞、血瘀、湿阻、食滞等因素诱发而成,主要临床表现可见胃脘疼痛、痞满饱胀、嗳气、嘈杂、食欲不振等。笔者认为,在治疗本病时,若患者以食欲不振为主诉者,或纳呆食少,或食后饱胀,皆可以消积导滞法为基本大法,以保和丸为基础方,再进一步辨证分型,或兼以健脾益气,或兼以滋养胃阴,或兼以疏肝和胃,或兼以破瘀散结,或兼以通腑泻热等法,随证加减,灵活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近10年文献中内服方药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文献,整理、归纳和分析膝骨关节炎的内服方剂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结果:491篇有效文献中共有491个方剂,统计的方剂功效共有12个,总使用频次为1965次。所列的中医证型共有18个,总使用频次为2973次。结论:近10年来治疗膝骨关节炎主要是应用补法(补益肝肾、补益脾肾、强筋壮骨),泻法(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活血行气、散寒除湿、祛风除湿),补泻兼施法(益气活血、扶正驱邪)。现代膝骨关节炎的潜在中医分型是:虚证(肝肾亏虚型、肾虚髓亏型、脾肾亏虚型),实证(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湿热壅盛型、筋脉淤滞型、风湿痹阻型),虚实夹杂证(阳虚寒凝型、气虚湿阻型)。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病,发病率高,病理尚未完全阐明。中医对FD治疗效果肯定。多数学者认为病机系脾胃虚弱、脾虚气滞、肝郁脾虚等,湿热内蕴、痰浊阻滞、淤血阻滞、寒热错杂也有不少医家提及。辨证治疗以健脾理气、疏肝健脾、理气化瘀、化浊降逆、清热化湿为主。目前辨证分型、疗效评定标准尚未统一,中西医治疗多强调药物,鲜有心理干预,未能将基础研究与临床观察研究结合,今后应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阐明中医药作用机制,开展大宗病例前瞻性研究,提高疗效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胃镜下观察,探讨消化性溃疡胃镜下局部表现与传统中医辨证的相互关系.方法:确诊16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传统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阻型,通过电子胃镜下观察胃黏膜改变、溃疡苔颜色、胃壁蠕动等镜下局部表现分析与中医传统辨证的关系.结果:不同证型胃镜下局部胃黏膜改变、溃疡苔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