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脾阴虚刍议     
目前中医临床对于脾阴虚不够重视,脾阴虚的临床表现容易被忽视,很多医生将脾阴虚辨证为胃阴虚,从而在治疗用药上出现偏差,把滋胃阴的药物用于脾阴虚,出现助湿碍脾等不良反应,使治疗走上了弯路。鉴于此,本文从脾阴虚的源流、临床表现、脾阴虚与胃阴虚的区别联系、脾阴虚的临床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等多角度进行分析阐述,由此得出结论,临床上脾阴虚并不少见,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浅谈脾阴虚与胃阴虚的区别和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脾阴虚与胃阴虚历代医家论述不一。有人主张无须分立,统称脾胃阴虚;也有人认为理论上有别,而治疗上又有密切联系。笔者认为,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脏腑表里,共同完成人体受纳与运化功能,在临床上脾阴虚与胃阴虚虽有相似之处,但脏与腑毕竟属性不同,脾阴虚与胃阴虚概念有别,治法有异,各有特点,必须详辨,才能达到诊断准确,提高疗效的目的,正如吴鞠通说:“有伤脾阳,有伤脾阴,有伤胃阳,有伤胃阴……彼此混淆,治不中穴款,遗患无穷,临证细推,不可泛论”。现据读者与临证体会,对脾阴虚与胃阴虚的理论与临床证治有关的问题,探讨如下。1脾胃之阴的生理…  相似文献   

3.
浅述脾阴虚与胃阴虚之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天谷 《河南中医》2010,30(1):17-20
脾阴主营血,胃阴主津液;脾阴虚多为内伤气血所致,胃阴虚多为热病伤津所致。治疗上脾阴虚重养阴和营,胃阴虚重清热生津。脾胃阴虚者,脾胃的阳气也常常会被伤及,这是阴损及阳,所以对甘寒、甘凉、滋腻的药物都要掌握适度,一般以“平”为度,避免矫枉过正。  相似文献   

4.
曹安来  杨明生 《新中医》1991,23(12):6-8
近年来,国内中医药刊物对脾阴及脾阴虚论述颇多,对脾阴虚与胃阴虚之间区别及联系还作了专题笔谈讨论。这无疑对中医脏腑学说是一个大胆有益的探索。为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及部分疑难病证的治疗另辟门径,大有裨益。但有关小儿脾阴虚  相似文献   

5.
王军瑞 《世界中医药》2011,6(6):467-468
针对中医脾病辨证中对脾阴的认识不足,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就脾阴的理论源流、病因病机、证候特点、类证鉴别及治疗方药等加以阐述,旨在说明脾阴脾阳同等重要,脾阴虚与脾气虚、胃阴虚不可混淆,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脾阴虚的发生确有其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军瑞 《天津中医药》2011,28(5):407-409
针对中医脾病辨证中对脾阴的认识不足,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就脾阴的理论源流、病因病机、证候特点、类证鉴别及治疗方药等加以阐述,旨在说明脾阴脾阳同等重要,脾阴虚与脾气虚、胃阴虚不可混淆,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脾阴虚的发生确有其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脾阴虚证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阴虚以阴气同虚为临床特征。伤食、疾病、房劳、误治等等,为其常见病因。脾阴虚不仅在理论上与胃阴虚、脾气虚同中有异,临床辨证亦有度可循。甘淡实脾为治疗脾阴虚的要法,使用得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脾阴虚及其证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要脾阴虚与脾阳虚、脾气虚同为脾虚的主要病证,其论治方法也与其他治脾法不同,但历代医家对之阐述不多。其临床表现、病机、治法、方药与胃阴虚亦有所不同。脾阴虚的病机是津液虚损,脾失健运,治当以滋脾阴为主,且宜补而不燥,滋而不腻。  相似文献   

9.
从学术源流入手,通过病症异同、治法方药异同的辨析对脾阴虚、胃阴虚进行析异发微,认为脾阴虚与胃阴虚两者的学说起源相同,也都是对东垣脾胃论的补充与发展。同时,因脾胃同属中焦,后世在应用上多有通指、混用,然脾、胃的生理功能各有不同,脾、胃阴虚所表现出来的侧重点也有区别。进而指出王邦才辨治脾胃病,法从仲景、叶天士,又对缪希雍脾阴说融会贯通的特色,并附多则医案佐证。  相似文献   

10.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阴虚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阴虚与胃阴虚有别 ,不能混淆 ,但目前的中医教材却未加以以论述。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阴虚证 2 0例 ,与玉女煎治疗 2 0例作对照。结果 :总有效率为 95 .0 %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脾之虚证 ,阴虚有之  相似文献   

11.
阴火论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演变过程与中医阴火病机理论存在相通之处。脾胃虚弱,元气不足,产生阴火;脾胃元气亏虚,升降失常,脾气下陷,“阴火”上冲,胃络损伤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病机关键。阴火证治疗原则是益气、升阳、降火,从阴火论治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安胃饮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给予安胃饮治疗。结果:46例患者治愈40例(87%),好转5例(11%),无效1例(2%),总有效率98%。结论:安胃饮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疗效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脾阴虚证是脾虚常见的证候类型之一,早在《内经》中就有所论述,但由于历代医家对其意见不一,故至今仍缺乏系统理论研究。本文将通过脏腑辨证与阴阳、气血津液辨证相结合的方法,阐述脾阴的内涵,分析脾阴虚证的病因病机,并从证候、治法、方药等方面总结脾阴虚证的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14.
试论脾阴虚及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脾阴虚的生理、病理、形成原因及症状,认为脾阴与胃气、脾阴与脾阳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脾阴与胃气、脾阳等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并提出了脾阴虚的治法和方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脾阴虚模型大鼠回肠组织的差异性蛋白表达。方法:SPF级SD大鼠23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和脾阴虚实验组。采用饮食不节加劳倦过度结合耗伤阴液的方法塑造脾阴虚证大鼠模型。经模糊数学评价方式判定后,分离出回肠组织,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健康对照组与实验组回肠组织蛋白表达差异,经MASCOT搜库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脾阴虚实验组回肠组织发现6个差异表达蛋白点(P〈0.05)。结论:脾阴虚证的发生与热休克蛋白90表达下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阴虚证是许多临床疾病中的常见中医证型,所以筛选出合适的动物造模方法对中医药在临床疾病中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通过查阅近6年的文献,按脏腑阴气不足,将阴虚证造模思路分为肾阴虚模型、肺阴虚模型、脾阴虚模型、胃阴虚模型和肝阴虚模型五类。主要对其造模方法进行论述,为中医临床研究阴虚疾病相关实验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升脾阳法与养胃阴法对脾胃学说形成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李东垣升脾阳法与叶天士养胃阴法对脾胃学说形成的贡献。参考李东垣与叶天士有关升脾阳和养胃阴论说以及其他医著,总结升脾阳法与养胃阴法的特点和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升脾阳和养胃阴都要考虑,以此可以更有效指导临床。叶天士养胃阴法补充了李东垣略于胃论述的缺陷,升脾阳法和养胃阴法融合,完善并形成了脾胃学说。  相似文献   

18.
气血阴阳大补汤对虚证小鼠细胞免疫和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玉春  高依卿 《中医杂志》1995,36(3):171-173
气血阴阳大补汤能显著促进阴虚和阳虚小鼠脾淋巴细胞~3H—TdR掺入;显著促进阴虚和脾虚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显著促进阳虚、明显促进脾虚小鼠脾条件培养液(SCM)中集落刺激因子(CSFs)产生,及显著促进牌虚小鼠肺条件培养液(LCM)中CSFs生成;对阴虚小鼠SCM和LCM中CSFs产生则显著抑制之。结果提示气血阴阳兼补时,能增强阴虚、阳虚、脾虚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和阳虚、脾虚小鼠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9.
脾健不在补贵在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运脾法”是调整小儿脾胃功能的重要法则,通过多年来根据小儿厌食证,泄泻,缺铁性贫血,疳证的各种证候特点而采用的相应的调治方法,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切,运脾法体现了中医学着眼于调整机体平衡统一,恢复脏腑功能协调,健运脾胃,充其后天之本的医疗特色。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6,(5):381-382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提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基本病机是脾胃气衰,而阴火则是由于脾胃气衰而产生的一种虚热证候。老年人若饮食失节、劳倦过力、情志不节、寒热失调,或伤于脾,或害于胃,致脾胃虚弱;或其人禀赋不足,脾胃本弱,脾阳升发之力不足,无力助胆气正常运行,少阳初生之气滞于脑府,郁而化火(阴火),则出现眩晕等症。认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可以从阴火论治,可根据阴火的成因和性质特点,效法李东垣清阴火之甘补法、辛散法、苦泄法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