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比针刀与腰椎牵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针刀组40例应用针刀疗法,以腰骶臀部阳性反应点为主要治疗点;对照组40例行腰椎牵引治疗。结果针刀组治愈23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8%。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刀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对疼痛的改善优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刀脊神经触及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常规评估无手术禁忌,给予针刀脊神经触及术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针灸治疗,分别对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ODI及JOA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2周后组间比较VAS评分、ODI及JOA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患者术后及治疗后1月随访均未出现如血肿、感染、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 针刀脊神经触及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确切,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针刀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9月3日,纳入针刀治疗LS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RCTs,共计583例LS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刀组在治疗LSS的总有效率[OR=4.88,95%CI(2.74,8.68),P0.00001],治愈率[OR=4.15,95%CI(2.82,6.10),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治疗LSS临床疗效可靠,且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贾希瑞  刘洋  赵立新 《光明中医》2015,30(2):317-318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腰背肌锻炼治疗黄韧带肥厚型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配合腰背肌锻炼的方法治疗黄韧带肥厚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17例。结果 117例黄韧带肥厚型腰椎管狭窄患者,痊愈56例,显效33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92.04%。结论在电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时机得当、循序渐进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可有效缓解黄韧带肥厚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6.
自1993~2004年,作者对36例因为黄韧带肥厚、黄韧带钙化或骨化、腰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或骨化,以及韧带附着点骨质增生而导致的腰椎管狭窄症,实施改良半椎板切除减压手术,取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微创针刀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意义。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微创针刀松解术,神经触激术,椎管内外松解术,加现代手法复位治疗。结果:采用微创针刀松解术,神经触激术,现代手法综合治疗,腰椎生理屈度改善,腰椎生物力学功能较前恢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通过临床系统研究,认为腰椎管狭窄症与腰椎生物力学有着密切关系,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效果关键是恢复腰椎生物力学。减少手术风险和后遗症,减少医疗纠纷,减少医疗费用在临床上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笔者在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法与针刺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2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在腰椎黄韧带中的表达与黄韧带增生肥厚致腰椎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10例黄韧带增生肥厚腰椎管狭窄者为LSS组,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为LDH组,术前采用腰椎核磁共振的T1轴住加权像,经腰椎关节突平面定位,精确测量两组黄韧带厚度: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法、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对比检测正常黄韧带与增生肥厚黄韧带腹侧、增生肥厚黄韧带背侧PDGF—BBmRNA和PDGF-BB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LSS组黄韧带显著厚于LDH组(P〈0.05);增生肥厚黄韧带内部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黄韧带(P〈0.05),PDGF-BB主要在增生肥厚黄韧带背侧呈显著表达;退变增生肥厚黄韧带背侧PDGF-BB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黄韧带(P〈0.05):退变增生肥厚黄韧带背侧PDGF-BB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黄韧带(P〈0.05)。结论:PDGF-BB在增生肥厚黄韧带内背侧过度表达是引起脊柱黄韧带增生肥厚的主要原因,并导致腰椎管狭窄症。  相似文献   

11.
患有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术后会残余疼痛,而目前对于治疗腰椎术后残余疼痛的报道较少,对术后疼痛机制的看法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也不尽相同。该文对相关问题做了介绍,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过调曲为主的整脊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四维牵引调腰曲并辅助正脊骨和练功的疗法,按照椎曲改变类型辨证施治。结果:总有效率98.9%,临床治愈率83.3%,缓解率13.3%,显效率2.2%,无效率1.1%,椎曲改善率为81.0%,3个月随访健康状况优良率为98.8%,症状体征康复优良率为96.4%。结论:调曲整脊法是以调整腰椎曲度为主要目标。椎曲恢复和稳定与功能锻炼呈正相关。从随访的病例中得知,能否坚持功能锻炼是巩固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血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刺血疗法,对照组采用静滴地塞米松5mL+250mL 20%甘露醇,血塞通注射液0.8g+250mL 5%葡萄糖氯化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刺血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重度腰椎管狭窄症非手术疗法治疗的预后转归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9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41例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同时随机选择同期41例进行腰椎管狭窄症行减压融合手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对照,采用VAS、JOA评分对疼痛及神经功能进行评分,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对随访期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腰椎管狭窄症行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特点,探讨完善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0月行手术的37例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心理指导、饮食宣教、血糖监测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施行充分全面的护理措施,患者手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高龄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积极进行心理干预、饮食调节、控制围手术期血糖以及专科护理指导等,对保证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目前有关腰椎管狭窄(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治疗情况,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及有限元分析法在骨伤科的应用,纵观各类疗法,以期为治疗提供客观依据.非手术治疗包括针灸、药物内服、中医综合物理治疗,非手术治疗虽不能根治腰椎管狭窄症,但能在相当大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为患者带来免受痛苦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腰椎管狭窄症患者X线片、MR片的相关内容变化,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腰大肌面积情况,研究其与其他相关影像学结果的相关性,从而探讨更合理、更便捷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269例患者的站立位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腰椎MR片,最终确定为腰椎管狭窄症者89例,观察其性别、年龄、弓形面积、腰大肌最大横截面积的情况,探讨其相关性。结果:8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大肌横截面积与腰椎弓形面积呈正相关性,而与年龄、硬膜囊和马尾神经受压分级均呈负相关性。且腰椎弓形面积与硬膜囊和马尾神经受压分级的关系也是呈负相关性改变。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腰大肌维系腰椎生理曲度的力量减弱,当生理曲度变小时,椎管容积也随之变小,脊髓压迫也更加明显,故合理功能锻炼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疗效不佳的后期治疗。方法:射频电疗配合中药热腌包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术后疗效不佳的27例患者。结果:经治疗大多数患者症状较前明显缓解。结论:射频电疗配合中药热腌包治疗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术后疗效不佳者有较好症状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5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手术治疗,34例行椎管后壁切除术,侧前方人路行腰椎间盘或腰椎后纵韧带骨化病灶切除12例,后路环椎管减压术4例。功能评定采用改良的Epstein评分标准,结果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本组50例术后随访5个月~37个月(平均16±3.2个月),结果:优27例,良14例,改善9例,差0例,优良率为82%。结论: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