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归芎牵正汤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针刺治疗纽和针刺结合归芎牵正汤组,各为35例。治疗不超过3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针药并用组治愈率88.6%,单纯针刺组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药并用组患者痊愈所需治疗次数与单纯针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针药并用可以缩短患者痊愈时间。结论:中药归芎牵正汤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9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配合情志、局部及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对周围性面瘫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探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痊愈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痊愈所需时间为(20.13±1.39)天,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56±3.4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其症状,减轻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是否应该给予针灸治疗。方法:47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17例)、先药后针组(15例)、针药结合组(15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3组患者分别给予温针灸、先药物后温针灸、药物与温针灸结合的方法治疗,每日1次,6次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①3种方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均有治疗效果,有效率均为100%;②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均优于先药后针组(P〈0.01);③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针灸应及早参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3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后6个月痊愈患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2.8%和95.7%,对照组分别为40.0%和81.7%,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患者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为15.9%,对照组为3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配合中药热敷是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针与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9例。两组均采用TDP照射治疗,治疗组加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加用电针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7.22%,对照组为8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电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主要采用西医常规疗法、电针治疗,并实施一般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局部外治,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愈显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辅助治疗面瘫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效果确切,无不良反应等特点,适用于各期面瘫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运用针刺加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周围性面瘫57例,并与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28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牢为89.5%,对照组为6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周围性面瘫起效快,疗效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VAS评分,两组均降低,且对照组降低较治疗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疗程结束3个月后观察疗效,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疗程结束6个月后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30天,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痊愈率为52.63%,总有效率为78.94%;治疗组痊愈率为71.05%,总有效率为97.3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祛风解毒活络汤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用常规针药治疗,治疗组加用祛风解毒活络汤内服.结果 治疗组耳后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7d后面瘫急性伴随症状缓解情况、60 d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 (P< 0.05).结论 祛风解毒活络汤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显著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汤伟 《中医临床研究》2014,(32):120-121
目的:分析特发性周围性面瘫应用麻黄菊蝉汤内服外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特发性周围性面瘫患者9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阿昔洛韦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麻黄菊蝉汤内服外敷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面瘫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面瘫情况均有所改善,两组患者组内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治疗后Ⅴ-Ⅵ级患者1(2.09%)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0(20.83%)例,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特发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麻黄菊蝉汤内服外敷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药配以放血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针药与放血疗法相结合;对照组针灸与中药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不同疗效。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配以放血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TDP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配合TDP治疗组(50例)和单纯毫针对照组(22例)。结果:电针配合TDP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49/50),明显优于单纯毫针组的81.8%(18/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TDP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降糖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通络汤,30d为一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0.4%,对照组有效率45.O%;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FBG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而HbAIc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血通络汤配合西药治疗DPN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联合雷火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78例贝尔面瘫病者被随机分成针刺联合联合雷火灸治疗组(n=39)和单纯针刺治疗组(对照组n=39)。采用面神经功能指数(Facial Nerve Functional Index,FNFI)作为评判疗效指标。结果:治疗后第15d,治疗组中有21例(53.8%)痊愈,对照组为11例(28.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第21d,治疗组36例(92.3%)和对照组22例(64.1%)痊愈(P〉0.05)。结论:针刺联合联合雷火灸治疗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疗程比单纯针刺治疗有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沿皮透刺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周围性面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从地仓到颊车的沿皮透刺法,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30例中,痊愈22例,显效7例,好转1例;对照组30例中,痊愈11例,显效16例,好转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周围性面瘫常规针刺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地仓到颊车的沿皮透刺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压对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影响。方法:将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高血压组168例与正常血压组144例,2组进行相同针刺及电针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对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血压组在痊愈率优于高血压组(P〈0.05);正常血压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高血压组(P〈0.05)。结论:高血压可影响周围性面瘫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肌电图的变化。方法:将12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采用口服强的松片和阿昔洛韦片,针药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治疗10次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在治疗前后行肌电图检查。结果:针药组治愈率53.33%,总有效率为96.67%,药物组治愈率为20%,总有效率为81.67%,针药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优于药物组(P〈0.01);肌电图检查示患侧面神经潜伏期延长和(或)波幅降低,两组经治疗后较前均有明显好转(P〈0.05),但针药组对面神经功能改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为针灸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TDP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结合TDP治疗组(48例)和单纯电针对照组(44例)。结果:电针结合TDP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48/48),明显优于单纯电针组的97.72%(43/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TDP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