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用中药熏洗辅助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78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洗辅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部分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89.4%;观察组治疗后部分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洗辅助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112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穴位注射弥可保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甲钴胺治疗,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水平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血脂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TC、LD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而TG水平无显著差异。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以有效帮助调节血糖、血脂水平,改善下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随着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推广,本文从根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采用中药熏洗疗法的作用机理,从中药熏洗法的治疗机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相关研究者的作用效果来综述中药熏洗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干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口服。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较好,是有效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中药外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外洗疗法是利用中药煎汤后,对病变局部进行熏洗、浸浴的一种方法.笔者利用外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6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动处方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运动处方组、中药熏洗组及运动处方+中药熏洗组)各40例,4组均予以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中药熏洗联合运动处方治疗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各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P0.05);治疗后运动处方+中药熏洗组中医症候积分与运动处方组、中药熏洗组、对照组比较(P0.05);运动处方组、中药熏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运动处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5例予以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联治方案治疗,对照组75例予以甲钴胺药物治疗,探究两种疗法的疗效。结果:治疗2个星期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7.06%,对照组为66.67%(P0.05)。结论 :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各有33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中药熏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甲钴胺进行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88%和54.5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然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0%和21.21%,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然低于对照组,且P0.05,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过程中运用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的方式,能对患者的病情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接受治疗的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甲钴胺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中药熏洗疗法,2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4周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肢体VAS疼痛评分、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经治疗,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2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1.70%,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治疗组患者VAS疼痛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升高更明显(P 0.05)。结论中药熏洗疗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运用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温经通络之品熏洗病灶部位,可显著缓解患者病肢疼痛,改善周围神经运动及感觉功能水平,同时本法操作简捷、疗效确切,经济负担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治疗20天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的总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有效率高,患者易于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芪归糖痛宁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临床已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洗联合芪归糖痛宁颗粒治疗。治疗8周后,观测TC、TG、LDL-C及HDL-C指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经8周治疗后,80例均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糖、血脂,其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中药熏洗、芪归糖痛宁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DPN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同时加用中药熏洗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症状、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中药熏洗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结合熏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收治177例DPN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9人,对照组88人。两组患者均在常规西药良好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内服中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熏蒸,均10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神经病变证候、神经传导速度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神经病变证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结合熏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何莹莹 《光明中医》2016,(18):2688-2689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肿瘤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80例糖尿病、肿瘤化疗周围神经病变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部分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7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部分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肿瘤化疗周围神经病变有明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透骨散熏洗与穴位贴敷联合基础治疗护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糖尿病基础治疗(控制血糖、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适量运动、降糖药治疗、心理调整);温水泡脚。护理组30例透骨散熏洗(朱金山创制,透骨草、伸筋草、桑枝、刘寄奴、桂枝、赤芍、丹皮、艾叶各10g),加水浸泡10 min,水煎2000mL,晾至50~70℃,沐足桶中放踏脚凳,用热气熏洗双下肢,水温降至38~42℃时撤除踏脚凳,纱布蘸药液淋洗浸泡双足,淋洗时淋至足三里穴,浸泡时水面没过三阴交穴,每次熏洗15~20mim;熏洗完毕后穴位贴敷(朱金山创制,透骨草、伸筋草、桑枝、刘寄奴、桂枝、赤芍、丹皮、艾叶各10g),打粉加赋形剂,搅拌后摊成3×3cm,厚3mm药膏,单层绵纸包裹成药包,置足三里、三阴交,透气敷料固定,每次4~6h;常规护理,糖尿病基础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护理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例,有效2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6%。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透骨散熏洗与穴位贴敷联合基础治疗护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病变神经电生理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5年11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2型糖尿病未合并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纳入糖尿病组。糖尿病组行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在糖尿病组的基础上予以尼莫地平,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芍药甘草汤治疗。记录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评估踝臂指数(ABI)以及由专业医师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治疗后FBG、2 h PBG、HbA_(1c)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观察组FBG、2 h PBG和HbA_(1c)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和糖尿病组低(P 0. 05)。治疗后ABI观察组和对照组较治疗前升高(P 0. 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和糖尿病组(P 0. 05)治疗后交感皮肤反应(SSR)的潜伏期和波幅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下降(P 0. 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和糖尿病组(P 0. 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NCV)均较糖尿病组低(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中NCV均见增加(P 0. 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芍药甘草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病变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和ABI等下肢功能,同时改善其SSR和NCV等神经电生理特征,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中药内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肌肉注射维生素B1和B12治疗,治疗组予以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为6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1,P=0.039).结论 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方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28例,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单用弥可保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外洗方联合弥可保治疗。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2%,对照组为64.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 NCV)、感觉传导速度(SNCV)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腓总神经SNCV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外洗方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属于脾虚证有无相关性。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确诊为神经病变的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原则,结合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四诊资料分为两组,脾虚型组与非脾虚型组,两组均安排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其中检出下肢神经进行比较(包括腓总神经、胫神经和腓肠神经)。结果: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脾虚证有一定相关性,脾虚证患者神经病变较重,其中胫神经最能反映脾虚证患者神经病变程度,与非脾虚证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