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刘宁 《光明中医》2011,26(2):303-304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按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以常规饮食、运动、降糖处理及弥可保治疗。干预组除了对照组处理外,另外予以中药足浴按摩每日2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MNCV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治疗后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中药足浴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活血通络方足浴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中药足浴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理,为进一步完善糖尿病足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90例糖尿病患者同时采用控制血糖(药物和饮食控制)及中药足浴疗法等措施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中药足浴疗法有效缓解患者肢体麻木(80.36%)、灼热(93.88%)、刺痛(85.71%)、发冷(85.71%)症状;2组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较对照组明显改善(10%);双侧下肢振动阈检查显示治疗前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01)。说明中药足浴疗法能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和体征,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联合木丹颗粒口服治疗糖尿病足初期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糖尿病足初期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联合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中药足浴联合木丹颗粒口服治疗,疗程6周。观察2组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症状积分、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肢体疼痛、局部压痛、肢端感觉异常、手足畏寒、腱反射评分、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足浴联合木丹颗粒口服治疗糖尿病足初期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补肾方内服联合中药泡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8例采用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78例采用益气活血补肾方联合中药泡洗治疗,疗程均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肌电图改变情况[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胫神经MNCV、SNCV及腓总神经MNCV、SNCV较本组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8.7%,对照组总有效率91.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补肾方内服联合中药泡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患者MNCV和SNCV,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点穴配合中药足浴的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控制血糖为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甲钴胺和维生素B1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点穴配合中药足浴治疗,比较症状改善和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m/s)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9%和68.75%,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右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腓总神经和胫神经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点穴配合中药足浴治疗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中药足浴配合足底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营养神经药物联合大株红景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中药足浴配合足底穴位按摩,2周为一个疗程,记录2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 5%(38/4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6. 7%(28/4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中药足浴配合足底穴位按摩,能够快速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足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频脉冲治疗仪刺激双侧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溪等穴位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治疗后,2组TCSS总分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腓总神经及胫神经MCV、SCV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均0.05)。结论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中药足浴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α-硫辛酸600 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组30例予中药消渴安糖方内服联合足浴1号方足浴,两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两组患者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正中/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渴安糖方内服联合足浴1号方外用能更好地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治疗组48例用糖足1号协定方足浴和弥可葆静脉滴注,对照组50例仅用弥可葆静脉滴注,疗程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中药足浴和弥可葆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法联合参芪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芪复方颗粒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电生理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腓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腓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联合参芪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并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且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动-定序贯八法"指导中药沐足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瘀血阻络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病例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α-硫辛酸联合安慰剂沐足组(对照组)及α-硫辛酸联合中药沐足组(观察组),治疗观察期为2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症状体征评分、下肢动脉血流多普勒踝臂指数、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并记录疗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分、神经症状评分、神经体征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踝肱(ABI)指数、腓总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与使用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α-硫辛酸联合"动-定序贯八法"之活血化瘀法指导下的中药外洗方沐足能改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下肢动脉血流情况,可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药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2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甲钴胺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结合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症状和体征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芪归糖痛宁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临床已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洗联合芪归糖痛宁颗粒治疗。治疗8周后,观测TC、TG、LDL-C及HDL-C指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经8周治疗后,80例均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糖、血脂,其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中药熏洗、芪归糖痛宁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络舒胶囊配合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DPN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40例(经络舒胶囊合温和灸+糖尿病基础治疗)和对照组40例(糖尿病基础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神经传导速度等变化。结果:中药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经络舒胶囊配合温和灸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且有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血糖功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离子导入联合穴位按摩应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西宁市城北区中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离子导入与穴位按摩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肢体麻木评分(1.53±0.11)分,肢体疼痛评分(1.34±0.12)分,倦怠乏力评分(1.23±0.14)分,手足畏寒评分(1.33±0.14)分;对照组疗后肢体麻木评分(2.06±0.38)分,肢体疼痛评分(1.96±0.34)分,倦怠乏力评分(1.84±0.37)分,手足畏寒评分(1.85±0.3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尺神经传导速度(51.68±3.75)m/s,胫神经传导速度(39.96±2.98)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38.43±2.88)m/s;对照组治疗后尺神经传导速度(45.32±2.86)m/s,胫神经传导速度(37.04±2.41)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35.06±2.19)m/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联合穴位按摩应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提升临床疗效,改善神经传导素,减轻临床症状评分,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代继红 《光明中医》2012,27(4):694-696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护理中的疗效。方法观察对象均来自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病人,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和中药足浴治疗。B组(对照组)只做糖尿病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8.3%,对照组总有效率57.0%,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足浴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血塞通在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症状中的应用效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接受治疗的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6例患者静脉滴注甲钴胺治疗,将其视为对照组,52例患者静脉滴注血塞通以及α-硫辛酸,视为观察组,应用肌电图(EMG)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根据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下肢或足部疼痛、感觉异常、灼热感及麻木等主要症状评分均要好于治疗前,观察组的各项症状改善效果更加明显;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54%,对照组为76.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血塞通有效的改善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促进了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建文 《河北中医》2008,30(9):949-95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甲钴胺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組治疗前后MCT、S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2组治疗后MCV、SC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中成药口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及口服中成药天丹通络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弥可保片,治疗前后分别对血生化、血常规、双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评价,并对中医证候及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记录评估。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血生化、血细胞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等理化指标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中医症候积分、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积分、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血生化、血细胞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等理化指标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而在中医证候积分,双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及疗效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及化瘀通络中药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西药营养神经类制剂,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中药内服+中医足浴+西医治疗。连续治疗20~30天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显效3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显,用药安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