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检测仪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观察2周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结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与未加葛根素注射液相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可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2.
近3年来,笔者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66例,并随机设常规治疗组56例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依据2000年9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制定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标准: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症状),心电图演变及心肌酶学的酶谱变化而确诊的急性心肌梗塞;典型的不稳定心绞痛,包括除稳定劳累型心绞痛外的所有心绞痛。1·2排除标准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绞痛,如心脏神经官能症等。1·3一般资料12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其中男43例,女23例,年龄43~82岁,平均65岁;病史3~30年;不稳定心绞痛52…  相似文献   

3.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将ACS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丹红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ET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同时取健康查体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S患者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丹红治疗组ET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丹红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ET可作为ACS诊断的一项较敏感的指标;丹红注射液能显著降低ET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自2002年7月至2004年7月对我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0例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浆血栓素B2(TXB2)的水平变化,评价丹红注射液对ACS的抗炎及抗血栓作用。方法选取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丹红组6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静脉血清hsCRP、IL-6、MCP-1及血浆TXB2水平。另选50名门诊体检的健康人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前丹红组及常规组hsCRP、IL-6、MCP-1及TXB2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丹红组及常规组四个参数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丹红组和常规组治疗后四个参数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丹红组比常规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降低炎症因子hsCRP、IL-6、MCP-1及TXB2的水平,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递质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4月—2009年2月收入我院心内科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每日2次,治疗7 d。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0、CRP。记录患者28 d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IL-6、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IL-1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绞痛恶化率(4%)、心肌梗死发生率(2%)较对照组(18%,16%)明显降低(P均<0.05),对照组28 d病死率(14%)高于治疗组(4%),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内皮素(ET)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136例ACS患者随机分成丹红组和丹参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丹红组予丹红注射液静脉输注,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输注,10 d后观察两组患者ET、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丹红组ET和CRP明显下降(P〈0.05),与丹参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ACS有效,并能明显降低ACS患者的ET和CRP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超权 《中草药》2011,42(3):563-565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S)非再灌注治疗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的ACS非再灌注治疗患者47例。葛根素治疗组23例,对照组24例,正常组20例。葛根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250 mL每天静脉滴注1次,10 d为1个疗程。测定各组治疗前后全血低切黏度(ηbl,10 s-1)、全血高切黏度(ηbh,150 s-1)、血浆黏度(ηp,120 s-1)、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纤维蛋白原(Fbg)、血沉方程K值和全血高、低切还原黏度(ηrh、ηrl)。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CS患者ηbh、ηbl、ηp、Fbg、ESR、K值、ηrh、ηrl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葛根素组治疗后ηbh、ηbl、ηp、Fbg、ESR、K值、ηrh和ηrl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降低ACS非再灌注治疗患者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参数,改善ACS患者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试验设计,将68例拟行PCI治疗的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4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40 mL,同时纳入本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健康组。观察所有被试PCI术前、术后即刻、治疗14 d的血浆内皮素-1(ET-1)、P选择素(CD62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7 d后ST段回落率。采用SAS 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S患者术前的血浆ET-1,CD62p,hs-CRP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ET-1,CD62p,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ET-1,CD62p,hs-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治疗组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抑制ASC患者PCI术后的炎症反应,保护内皮细胞,建议作为PCI术后保护心肌的治疗措施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抗血栓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出血风险。方法:①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年1月至2009年8月,记录各丹参注射液文献的不良事件类型等。②回顾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的ACS患者301例,丹参组(114例),对照组(187例),收集并记录病例不良事件等。③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于东方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ACS诊断且未使用其他活血化瘀类中药及其制剂的患者47例,采用分层分段随机对照试验,两组均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加用注射用丹参(冻干)0.4g静脉点滴;对照组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16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7d。结果:①检索到文献1 659篇,纳入统计86篇。报道不良反应病例7 900例,涉及丹参注射液395例(0.05%),出血16篇,占不良事件17.4%。出血事件与丹参注射液可能有关、肯定有关各1篇(2.13%)。②回顾性队列研究中丹参组与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为2例:1例,出血事件为1例:1例。③治疗组治疗后最大血小板聚集率(ADP和AA)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显著性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血瘀证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治疗组有效率95.7%,对照组有效率87.5%。不良事件治疗组:对照组为7例:5例;出血事件治疗组:对照组为3例:2例。结论:本研究表明丹参注射液与抗血栓药合用未增加ACS患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将他们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分别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明显,总有效率9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P0.05);并且治疗组的心电图ST-T及T波倒置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50岁以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老年人群息性冠脉综合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至2011年出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的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结果、治疗、预后。结果:50岁以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60例(中青年组),除1例女性外均为男性;年龄分布为34—49岁,其中8例≤40岁。60岁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584例(老年组),年龄分布为60—82岁,男性391例,女性193例。与老年组比较,中青年组有更高的吸烟率(86.7%VS57.8%)和阳性心血管病家族史30%VS:15.1%),较低的血脂异常率(33.3%vs46.7%),糖尿病(5%vs26.4%)和高血压(10%vs62.5%)。中青年组的0—1支冠脉病变(72.4%vs40.2%)及ST抬高的心肌梗塞更多见(66.7%vs24.8%)。此外,接受冠脉介入诊疗率(96.7%vs60.4%)和左室射血分数(52.4±12.1vs39.8±14.6)显著高于老年组;中青年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和住院期间死亡率(4.11%VS0%)显著低于老年组。结论:①吸烟是50岁以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②与老年组比较,50岁以下急性冠脉综舍征患者更易于接受冠脉介入诊疗;心功能和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和无糖尿病ACS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并研究ACS患者住院期间血糖变异性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性。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160患者分为合并糖尿病ACS80例(A组)和无糖尿病ACS患者80例(B组)。观察两组ACS患者基线时各指标、临床特点、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血糖的变异系数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指标为gensini狭窄分数)的相关因素。结果:A组患者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较B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A组冠脉狭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病程、HDL-C、平均血糖水平、血糖变异系数与死亡率呈显著相关。结论:血糖变异性大均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近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脑利钠肽(BNP)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ACS患者危险中的临床意义.方法:ACS患者52例,选择年龄、性别等与之相匹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其它疾病患者各40例做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NP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的血清BNP浓度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其它疾病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 在ACS组中,BNP与hs-CRP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BNP浓度在ACS患者中明显升高,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之一.ACS患者血清BNP浓度升高程度与同期测定的血清hs-CRP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高波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7):45-46
目的:比较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和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在,临床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急性冠脉综合症(ACS)行PCI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应用波立维和泰嘉,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波立维和泰嘉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可以替代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发挥抗血小板的作用,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药物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ACS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B组同时予复方地龙胶囊治疗,C组行介入治疗,于治疗前后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患者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药物干预治疗不同组别中血浆VEGF水平均有升高,但水平不同。结论ACS患者血浆VEGF水平明显升高,药物干预可增强VEGF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浆比黏度和纤维蛋白差异明显,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能够明显降低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