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2.
作者在使用小剂量哌氟合剂基础上辅用小剂量氯胺酮或异丙酚治疗腹部手术时的牵拉反应均达到满意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才 《临床医学》2003,23(3):33-33
我院麻醉科多年来在小儿手术应用硬膜外阻滞时,辅助氯胺酮来防止手术时的牵拉反应及减少恐惧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ASA I-Ⅱ级硬膜外阻滞效果满意的腹部手术病人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6-15岁,体重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943-2944
将68例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氯胺酮麻醉,观察组加用异丙酚和利多卡因麻醉,对比麻醉后两组的临床各项指标、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药物起效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血压和心率均平稳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P<0.05。采用氯胺酮、异丙酚和利多卡因联合麻醉能有效缩短药物起效时间和手术时间,延长镇痛维持时间,稳定血压和心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镇静麻醉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手术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尿道下裂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麻醉组(KA组,n=20)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组(EP组,n=20),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氯胺酮的用量.观察两组术前,切皮时,苏醒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意识恢复,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手术时间较长的复杂型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两组相比较,EP组氯胺酮用量少,异丙酚用量合适,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快,镇痛效果好.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手术时间较长的复杂型小儿尿道下裂手术,安全,临床效果满意,优于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6.
胡洁 《临床医学》2005,25(2):73-74
目的 比较硬膜外辅助用药的作用。方法 3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麻醉完善后,Ⅰ组 先静注异丙酚1mg/kg,继之用微量泵持续输注2mg/(kg·h);Ⅱ组,给予哌替啶50mg、咪唑安定5mg静注。结果  Ⅰ组在用药后5~10min呼吸抑制明显,20min后渐正常;Ⅱ组在10~30min之间有较强的呼吸抑制。Ⅰ组在用 药后5~10min血压下降明显。二组病人HR、ECC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用异丙酚2mg/(kg·h)持续输注辅助 硬膜外麻醉平稳舒适、对循环呼吸功能影响轻微、术后恢复好、无恶心呕吐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氯胺酮合于小儿的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30例手术患儿其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结果异丙酚与氯胺酮合用的静脉麻醉术中呼吸循环功能稳定,且不伴有恶梦及异常行为发生。结论:异丙酚与氯胺酮合用的静脉麻醉方法有效好的麻醉效果,能提供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也较少。  相似文献   

8.
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胺酮已广泛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1] ,但术中常因儿茶酚胺释放增加 ,导致心血管兴奋 ,术后常发生精神症状、抽搐、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作者自2000年3月~2002年4月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麻醉 ,用于小儿手术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隐睾、鞘膜积液手术的患儿 ,男128例 ,女8例。年龄1~7岁 ,体重10~32kg ,ASAI~II级。术前禁食、禁饮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随机分成两组 ,A组单用氯胺酮2mg/kg静注 ;B组氯胺酮与异丙…  相似文献   

9.
小儿眼科手术常选择静脉全麻,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多是氯胺酮,近年来异丙酚渐用于临床短小手术的麻醉,本文旨在观察两种药物合用于眼科斜视手术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如何安全、简单、有效地处理小儿麻醉一直是麻醉医师多年来探讨的问题。单纯氯胺酮麻醉具有用药量大、肌张力增加、苏醒时间长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烦躁等缺点;异丙酚为静脉催眠药,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苏醒快且无困倦感等优点,作者于2004年1月开始将两者联合麻醉应用于小儿中小手术,利用氯胺酮的强效镇痛和异丙酚的镇静催眠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小儿各项功能的早期恢复,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斜疝修补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点。方法选择择期行斜疝修补手术的小儿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B组采用氯胺酮加咪达唑仑静脉麻醉。麻醉过程中监测呼吸循环相关参数,记录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术后苏醒时间及氯胺酮用量。结果A组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B组切皮时心率、平均动脉压上升较A组显著(P〈0.05),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多于A组(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斜疝修补手术比氯胺酮加味达唑仑麻醉曼平稳.苏醒更快.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隆胸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隆胸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R组和K组各30例。术前均给予咪达唑仑1 mg和舒芬太尼5μg。 R组术中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持续泵入,K组手术过程中分次给予氯氨酮,同时丙泊酚持续泵入。手术结束前两组均给予曲马多进行术后镇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R组丙泊酚用量少于K组,辅助呼吸的发生率高于K组,且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较K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隆胸手术的麻醉中使用瑞芬太尼、氯氨酮均较安全,但复合瑞芬太尼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但就患者的舒适度而言,瑞芬太尼比氯氨酮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在氯胺酮-丙泊酚小儿静脉全身麻醉的效果,为临床麻醉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麻醉。对比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的心率(HR)、呼吸次数(RR)、血氧饱和度(Sp O2)和术后苏醒的情况,同时采用11点数字评分法评估患儿术后24 h的疼痛情况。结果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两组患儿的RR、HR均显著高于麻醉前(均P0.05),而麻醉前后Sp O2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完全清醒、能遵医嘱咳嗽、肢体可有意识活动的患者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h无痛的比率为56.41%,术后6 h无痛的比率为46.15%,术后24 h无痛的比率为38.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丙泊酚具有良好的麻醉、镇痛效果,对患儿的循环系统影响小,术后苏醒时间短,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小儿静脉全身麻醉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陶凡  范皓  黄丽霞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4):1581-1583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不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患者循环呼吸的影响,寻求最佳组合剂量。方法:将人流患者84例ASAⅠ级随机分成3组,每组28例。其中A组:氯胺酮0.3mg/kg+异丙酚1.5mg/kg;B组:氯胺酮0.5mg/kg+异丙酚1.5mg/kg;C组:芬太尼1μg/kg+异丙酚1.5mg/kg。术后记录MAP,HR,SpO2,异丙酚总量,意识恢复时间,留院时间及副作用。结果:A组对循环呼吸影响最小(P<0.05)。意识恢复时间B组最长(P<0.05),A组次之,C组最短。留院时间A、C组差异无显著性,B组较长(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0.3mg/kg氯胺酮应用于人流术,麻醉效果佳,对循环呼吸影响小,苏醒快,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到2010年2月于我院进行手术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组37例使用氯胺酮单独麻醉,联合组43例采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方法,观察两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苏醒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组术前和术后HR和RR变化优于氯胺酮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低于氯胺酮组的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患儿苏醒时间短于氯胺酮组,两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效果优于单一的氯胺酮麻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对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部以下手术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在术中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美国麻醉协会标准(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A纽为腰麻组,经常规的消毒铺巾穿刺置管后给予0.75%布比卡因1.8ml;B组为硬膜外麻醉组,经常规的消毒铺巾穿刺置管后,硬膜外给罗哌卡因15~20d,术中每隔50min硬膜外给罗哌卡因5~7ml;A组术后肌注哌替啶镇痛,B组术后24h内用0.5%的罗哌卡因镇痛。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30min、60min、90min各取桡动脉血5~10ml,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麻醉后30min全血高切及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下降(P〈0.05),但B组这几项指标下降明显且持续时间长,且有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浓度的下降(P〈0.05)。结论腰麻有利于保持在术中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平稳,而硬膜外阻滞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更有利于预防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异丙酚联合氯胺酮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行宫腔镜检查的病人60例。按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异丙酚组(P组),异丙酚 咪唑安定组(P M组),异丙酚 芬太尼组(P F组),异丙酚 氯胺酮组(P K组)。比较和评价每一组病人的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变化,出现体动甚至躁动的情况,苏醒时间,以及其他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结果异丙酚 氯胺酮组对心率、血压和脉搏氧饱和度的影响最小,与P M组和P F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 K组出现体动的情况也非常少见,与P组和P F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4组病人的苏醒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4组病人术后48h未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眩晕等并发症。结论异丙酚联合氯胺酮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对病人的呼吸、循环影响都比较小,且可以达到良好的镇静和镇痛,术后苏醒和恢复良好,无明显的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适用于门诊病人的无痛宫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我院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84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各4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维持用药量、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结果 HR方面,A组在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以及拔管时均较诱导前明显增快(P〈0.05),B组仅在切皮时、探查时较诱导前增快(P〈0.05),且A组在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以及拔管时均较B组增快。MAP方面,A组在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以及拔管时均较诱导前明显增快(P〈0.05),B组各时点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在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拔管时均较B组明显增高。术毕至苏醒时间、拔导管时间A组比B组明显延长(P〈0.05);A组病人术后30min动脉氧分压(PaO2)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病人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病人不良反应少,复苏快。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是目前开胸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选择,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