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10多年的研究已确认阿斯匹林(ASA)是一有效的抗血栓药物,其作用机理为抑制血小板功能。ASA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至终身,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成ThromboxaneA_2(TXA_2),后者有使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作用。ASA也抑制血管壁细胞生成Prostacyclin(PGI_2),而PGI_2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扩血管作用。因此,ASA具有抗血栓和致血栓两种潜力。一些大组临床试验,证实ASA_1~1.5  相似文献   

2.
抗血栓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①阿司匹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能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而使血栓素A2生成减少,抑制血栓的形成,能减少动脉血栓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一、抗血小板药物: 1.阿斯匹林及非类固醇类消炎剂: 阿斯匹林、消炎痛、保太松等非类固醇类消炎剂,有阻碍血小板的环氧化酶的活性,而抑制LASS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的继发性凝集。另外,也阻碍血管壁的环氧化酶的活性,而抑制PGI_2的生成。由于阿斯匹林对血小板环氧酶的抑制作用比对血管壁环氧酶的抑制作用敏感,使之不再合成,所以,小量的阿斯匹林即可抑制TXA_2的生  相似文献   

4.
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作云 《重庆医学》2002,31(2):112-114
1 抗血小板药物动脉血栓历经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凝血机制激活三个阶段 :1 1 血小板与血栓形成 见图 1。1 2 抗血小板药分类1 2 1 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药物  (1)环氧酶抑制剂 :阿斯匹林 (Aspirin)、苯磺唑酮 (Sulfinpyrazone)、布洛芬  相似文献   

5.
抗血栓治疗法可分为:降低血小板机能、降低凝固力和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三种方法。一、抗血小板药:最有代表性的是阿斯匹林.阿斯匹林能使血小板的环氧合酶乙酰化,抑制血小板中凝血恶烷的产生,由于是不可逆性的抑制,只要血小板在血中循环,就能持续地抑制其机能。这种作用,也波及血管内皮的环氧合酶,因而抑制血管内皮的前列腺环素的产生,相反,也有血栓促进作用的可能性。这一矛盾,通过降低给药量(40~  相似文献   

6.
1 血小板抑制药 (一)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尤其是在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内,发挥抗血栓形成的作用,阿司匹林可抑制前列腺素I2的形成从而有促血栓溶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阿斯匹林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斯匹林由于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及各种血栓性疾病,合理应用阿斯匹林对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江滔  陶忠义 《医学综述》1997,3(12):561-562
<正>血栓性疾病的危害是人所共知的。其中,心、脑血管梗塞即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死亡率在前三位中已占两位,其发病率仍有进一步升高的趋势。由于阿斯匹林抗血小板粘附作用的发现,对血栓性疾病的防治起了较大的影响,减低了由于血栓所造成的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为抗血小板粘附作用的治疗是终身的,故持久的阿斯匹林服用是必须的,而不规则的阿斯匹林应用对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肌梗塞、脑血管障碍,下肢末梢动脉硬化症等血栓、血管性疾病增多。血管扩张药或者抗血栓剂、抗血小板药的研究随之兴起。本篇介绍新研制的环已喹唑(Cilostazol),其作用有:①抑制由各种凝集物所致的血小板凝集;②使凝集的血小板解离;③对下肢动脉有强的血管扩张作用。药理:本品是白色或微黄色的结晶状粉末,无臭,极稳定。分子式C_(20)H_(27)N_5O_2,分子量369.47。急性毒性LD_(50)鼠为5000  相似文献   

10.
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青  赵宝泉 《河北医学》2007,13(9):1167-1170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血栓性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虽然抗血栓药物在开发应用和临床治疗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已基本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血栓,但静脉血栓栓塞及心肌梗死等仍然有较高的致死率.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溶栓药物开发方面的应用,使得抗血栓治疗的药物主要分为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类药物和溶血栓药三大类.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临床使用抗血栓药物的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自从颅脑CT 摄影术在临床开展以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已基本解决,而本病的治疗虽有所改进和提高,却不甚理想。兹将近年来的进展综述于下: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若不注意防治,其后往往发生脑梗塞或心肌梗塞,现多采用阿斯匹林。阿斯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使血小板的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烷A_2的过程受阻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阿斯匹林又能抑制血管内膜细胞的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环素,而前列环素具有血管扩张作用和抗血小板聚集,但前者对阿斯匹林的作用较后者更为敏感,故现多主  相似文献   

12.
花生四烯酸引起人类的血小板聚集。前列腺素环内过氧化物或促血凝素 A_2是否系花生四烯酸聚集活性的媒介虽尚有争论,但一般认为促血凝素 A_2的合成是具有这种作用。阿斯匹林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从而阻碍前列腺素环内过氧化物与促血凝素A_2的形成,故认为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系抑制促血凝素 A_2的产生所致。本文论证阿斯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不是因其阻碍促血凝素 A_2的合成,而是由于阻断了前列腺素环内过氧化物和/或其它至今尚未知的促聚集的环氧化酶产物的形成所致.从健康志愿者制备含有丰富血小板的血浆(PRP),在加入花生四烯酸钠、二磷  相似文献   

13.
当归和川芎用于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已取得初步疗效。阿魏酸钠(SF)为两者共有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有效成份之一。为探讨SF治疗血栓性疾病作用机制和效应。作者以小剂量阿斯匹林(ASA)为对照,观察研究了治疗量SF与ASA对脑血  相似文献   

14.
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症是引起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应引起足够重视。药物、系统性疾患、体外循环等是干扰血小板功能的(?)原因。本文对近几年有关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症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药物性血小板功能缺陷 阿斯匹林阿斯匹林是引起血小板功能缺陷的最常见药物。它使出血时间延长,抑制血小板对肾上腺素、ADP、低浓度胶原和凝血酶的聚集反应,其发生机理已被阐明:它使环氧化酶乙酰化,不可逆灭活  相似文献   

15.
抗栓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新的抗栓药物不断涌现 ,新的治疗指征在不断更新 ,老的抗栓药物也在不断地评价当中。大量循证医学的试验证实了抗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抗血栓药物包括抗凝血酶药物(抗凝药物 )和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酶药物抑制凝血酶的产生和/或活性 ,而抗血小板药物通过各种机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1 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动脉管腔窄 ,压力高 ,血液流速快 ,剪切应力高 ,血小板易于聚集 ,容易形成血小板血栓 ,因此血小板在动脉血栓的形成过程起着更大的作用 ;动脉系统凝血瀑布的启动以管壁损伤释放组织因子为主要原因 ,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动脉血…  相似文献   

16.
非瓣膜性持续房颤患者抗血栓治疗临床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我院近 5年来房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抗血栓治疗情况。方法 :对 5 35例非瓣膜性持续房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调查 ,分析房颤病因 ,抗血栓治疗情况及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情况。结果 :5 35例中 ,其中男性 347例(6 4 .9% ) ,女性 1 88例 (35 .1 % ) ,平均年龄 6 6岁 (6 5 .3± 1 .6 ) ,华法令组 5 2例 (9.7% ) ,维持INR在 2 .0~ 3.0范围 ,无 1例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及严重出血。阿司匹林组 331例 (6 1 .9% ) ,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 76例 (占阿司匹林中2 3% ) ,阿司匹林用量为 5 0~ 1 0 0mg/d ,平均 75mg/d。空白对照组 1 5 2例 (2 8.4 % ) ,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 36例 (占对照组 2 3.7% ) ,总共出现 1 1 2例血栓栓塞性疾病 (占总例数 2 1 % )。结论 :华法令能明显减少房颤相关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 ,服阿司匹林 5 0~ 1 0 0mg/d ,无预防房颤相关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作用 ,但目前临床上存在使用华法令抗凝例数及使用阿司匹林抗血栓剂量严重不足现象 ,应提倡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对血小板生理和前列腺素代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从而在冠心病防治上出现了新的概念——抗血小板疗法。阿斯匹林(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下简称ASA)是一种非固醇类抗炎药。自Weiss等(1967)提出口服ASA可能作为抗血栓制剂以来,对ASA类药物抑制血小板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研究和临床试验,探索其对冠心病的作用,迄今尚未有结论性意见。本文试图对ASA在冠心病中应用的研究概况,就某些问题作简要文献复习,以供参考。一、阿斯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在了解ASA抗血小板作用之前,先概略温习前列腺素(PG)前体——花生四烯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80年代以来国外在抗血小板药物(又称血小板功能抑制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研究近况。文中对血小板功能调节机制的新概念作了简要阐述。对于抗血小板药物除了报告阿斯匹林、潘生丁在近10余年来国际上几个大型协作研究组的研究结论和评价以外,还介绍了新药塞氯匹定(Ticlopidine)对血小板功能的强力抑制作用,并认为后者的疗效优于阿斯匹林,小剂量阿斯匹林与塞氯匹定的联合应用被认为是目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理想结合,它将为临床防治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提供疗效更佳、副作用更小的新配方。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国外临床上已广泛应用血小板抑制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多种新的环氧化酶抑制剂正纷纷出现,但直到目前为止各种制剂的效用评价及有效剂量均无定论。阿斯匹林(ASA)是环氧化酶抑制剂,不仅抑制血小板的TXA_2合成,同时也抑制血管内膜细胞的坏氧化酶从而抑制PGI_2合成。PGI_2和  相似文献   

20.
抗血小板治疗是抗凝血治疗的重要方法,在治疗心脑血管凝血性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对近年来抗血小板类抗凝血药物的开发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新型抗血栓药物的研发,以及在临床上科学、安全的使用抗血栓药物提供一定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