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人们很久以前就想把没有治疗作用的右旋伪麻黄碱转化成具疗效的左旋麻黄碱。过去的文献上记载的转化方法有用盐酸转化法,德国伊默克药厂专利法等,但是实际上都不是很有效的方法。不久以前又有人介绍用氯化亚硫酰转化法,这个方法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它的转化率不过是40%左右。最近生态晋氏发表先经乙酰化再经氯化的方法可以提高转化率到70%以上(自右旋-N-乙酰伪麻黄碱计算)。其方法如下:1.自右旋伪麻黄碱制备右旋-N-乙酰伪麻黄碱 <正> 乌纳必(中国的枣)是小形乔木,野生的丛林普遍地存在于中亚细亚共和国南部的山区,在乌兹别克斯坦有栽培。当地居民利用乌纳必的果实为食品与药物。研究乌纳必果实的目的是为了查明有价值的维生素丙的来源,我们研究了撒马尔汗斯克水果-浆果站工所栽培的大果种的未成熟的和成熟的果实的化学成份。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五味子木脂素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辽宁省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期的野生种和栽培种五味子果实木脂素含量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五味子果实木脂素类指标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生长期的五味子果实,5种木脂素类指标成分含量,除栽培种中的五味子酯甲和平原地区栽培种中的五味子甲素外,其他指标成分及5种指标成分总含量,均随生长期延长而逐渐升高,在半成熟期时含量达最高值;五味子果实进入成熟期后,除平原地区栽培种中的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外,其他木脂素类指标性成分含量与半成熟期含量相比均有不同幅度降低.结论:辽宁省栽培种五味子果实其5种指标性成分在一个生长周期内含量动态变化与野生种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单叶蔓荆果实及叶片中蔓荆子黄素的积累规律,以及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其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确定单叶蔓荆药材的合理采收时间及科学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叶蔓荆干燥果实及叶片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结果夏末秋初,单叶蔓荆果实和叶片中蔓荆子黄素的累积均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且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果实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约为同时期叶片含量的3倍。起垄与直立整形相结合的栽培管理措施下,果实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较对照提高约16.3%,而叶片中的含量仅较对照提高2.7%。结论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山东及周边省份于8月底至10月上中旬采收单叶蔓荆果实入药较为适宜。起垄与直立整形相结合的复合管理措施能够显著促进单叶蔓荆果实中蔓荆子黄素的积累,而对叶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丁德蓉  卢进 《中药材》1991,14(7):7-8
补骨脂 Psoralea corylifoia L.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以果实入药,具有补肾暖脾、补精益髓、健脾散寒等功效。补骨脂是以育苗移栽为主的药用植物,因此育苗技术研究是高产栽培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木犀科落叶灌木女贞在日本栽培较广,其果实常作为滋补剂。在中国,该植物的果实、叶子、茎皮及根均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扭伤、射线灼伤及腹泻。曾报道从其果实中分离出3个新的裂环烯醚萜甙。本次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辽宁省不同产区栽培种五味子果实从化学成分角度进行品质评价。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五味子果实木脂素类指标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对5种指标成分及其指标总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平原地区栽培种与野生种样品比较,指标性成分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乙素及5种指标总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辽东山区栽培种与野生种比较各指标含量及指标总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辽东山区栽培种五味子果实在指标性成分含量方面与野生种更相似。  相似文献   

7.
地肤子异名落帚子《日华子本草》、竹帚子《滇南本草》、帚菜子(新疆)、铁扫把子(四川),以果实供药用。是藜科(Chenopodiaceae)植物地肤(Kochia scoparia (L.) schrad]的干燥成熟果实。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相似文献   

8.
女贞子,为木犀科常绿大灌木或乔木女贞的成熟果实,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摘,蒸熟晒干后备用。本品味甘苦性凉,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阴养血之功。现代研究证明,女贞子内含齐墩果酸、乙酰齐墩果酸、熊果酸、甘露醇、  相似文献   

9.
核桃为胡桃科植物。亦名胡桃或羌桃,多栽培于温润肥沃的平地。我国北方各地广泛栽培。本植物的根、根皮、树皮、树叶、嫩枝、未成熟果实的外果皮(胡桃青皮)、成熟果实的内果皮(胡桃壳)、果核的木质隔膜(分心木)、种仁的脂肪等均可供药用。  相似文献   

10.
屈生彦 《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1):658-658
<正> 栝楼为多年生胡芦科攀缘草本植物,果实、种子、根及瓜皮均可入药,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栽培方法简便的常用中药材。庭院栽培栝楼既能充分利用空间,增加经济收入,又能绿化美化环境,同时是很好的蜜源植物。由  相似文献   

11.
枳壳是芸香科植物酸橙(Citurs aurantium L.)及其载培品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一般于7~8月间果实未成熟时采收,主产江西、四川,尤以江西清江、新干产区闻名。枳实同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 iturs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 iturs sinensisOsbeck)的干燥幼果,采集时间为夏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栽培延胡索及野生延胡索花及种子的形成过程。方法:对栽培延胡索及野生延胡索花及种子的形成过程跟踪观察,测定他们的生长基质并进行比对。结果:野生延胡索花与种子成熟过程中颜色有一定变化,前者由粉红渐变为蓝紫,后者由褐白色变为黑色。移栽品中只有部分开花结实,持续时间比野生品明显缩短。栽培品无果实与种子形成。各品种的生长基质均呈弱酸性。结论:延胡索花、果实种子对生长环境、繁殖方式很敏感,极易丧失有性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13.
山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楂的品种较为复杂,通常入药的分为二类:北方产的称为山楂,为蔷薇科山楂属植物山里红及大果山楂的果实;南方产的称为南山楂,为同属植物野山楂的果实.对山楂的生态、分布、栽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研究颇多,并已正式收入多部国家药典.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声提取和HPLC测定栽培植株与野生植株桃儿七不同部位中4'-去甲基鬼臼毒素和鬼臼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栽培植株各部位4'-去甲基鬼臼毒素含量依次为叶柄 >根,叶中未检测到此物质,野生植株不同部位4'-去甲基鬼臼毒素含量依次为须根 >茎 >根状茎 >叶,果实中未检测到此物质;栽培植株和野生植株不同部位鬼臼毒素含量均为根 >茎 >叶(> 果实);桃儿七栽培植株各部位2种木脂素含量随季节变化呈W型,以7月份采收时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榧子榧子来源于红豆杉科植物榧树的种子。榧子也称彼子、榧实、玉榧、香榧子等。榧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干果,市场出售的榧子其实是带有坚硬果皮的果实,我们食用的是果实里面的种子。我国浙江的枫桥栽培榧子的历史根具文字记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驱虫斑鸠菊,维吾尔药名卡拉孜然、别名卡力孜日,为菊科植物驱虫斑鸠菊Vernonia anthelmintica Willd的成熟果实。我国栽培于新疆,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有野生和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17.
不同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党参种子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5,(12)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党参种子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以期为制定党参种子繁育技术规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栽培方式为主区,密度为副区,栽培方式设吊蔓(D)与不吊蔓(D0)两种模式,试验设5个不同密度:M1(13.3万株/hm2),M2(16.7万株/hm2),M3(22.2万株/hm2),M4(33.3万株/hm2),M5(66.7万株/hm2)。结果:采用吊蔓栽培方式的党参单株果实数、产种子量以及果实成熟度均较未吊蔓的高;党参单株结果数、产种子量以及果实成熟度随密度增加呈降低的趋势,高密度下因个体种子量减少导致单位面积种子产量降低,低密度下虽然个体发育良好,但是由于单位面积株数减少导致产量较低,密度为22.2万株/hm2的中等密度下党参种子产量最高。结论:吊蔓能增加党参种子繁殖单位面积的密度容量,有利于提高种子产量。党参种子繁殖推荐采用吊蔓栽培方式、密度22.2万株/hm2,其产量达319.5 kg/hm2,较常规的未吊蔓方式产量高。  相似文献   

18.
经试验,小茴香可在中度以氯化物或以硫酸盐为主的盐碱地上栽培。从品种类型来看,小型的耐盐性强,成熟早,果实产量及挥发油含量高。  相似文献   

19.
连翘栽培的实践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翘栽培的实践体会刘太安连翘(Forsythiasuspensa(Thunb)vahi)为木樨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药材之一。其性味苦,微寒,为心、肺、小肠经。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利尿排脓。秋季当果实初熟。颜色尚绿时采收,除去杂质...  相似文献   

20.
大黄果实形态和种子发芽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初步了解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3种大黄果实形态和发芽特性的差异。方法:收集不同产地的3种大黄的栽培和野生种种子,观察其果实外观形态,检测其种子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和发芽率,考察不同温度、不同激素对掌叶大黄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3种大黄果实的外观形态和种子的各种物理特性指标都存在差异,其中药用大黄果实和种子均最大,千粒重也最重,甘肃岷县栽培的掌叶大黄的生活力与发芽率均较高,分别为95.7%和94%,其他种大黄的生活力与发芽率基本保持一致;温度对掌叶大黄种子萌发的影响作用较显著;不同质量浓度的GA3,KT,6-BA对掌叶大黄种子萌发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50×10-6g.L-1的KT促进作用最佳,其发芽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8%。结论:3种大黄果实形态和发芽率存在很大差异,不同温度、不同激素处理对大黄种子萌发影响不同,为大黄的鉴定、生长发育及栽培生产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