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105例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左质量指数、工室身血分数、24小时室性早搏总数Lown’s分级和QT离散度,分析VPCS与QTD、LVEFLVMI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344例常规12导联心电图QTd值,再以其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结果,分成室性心律失常组144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组200例,测量并计算各组QTd值及心率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值后,进行比较。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组QTd为54±18ms,QTcd为56±19ms,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值为41±13ms,QTcd为41±12ms,以上4组数据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QT离散度的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相关,且室性心律失常越严重,QT离散度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Q-T离散度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40例,分为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组20例,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组20例,健康正常组20例,用全自动十二导联心电图测定其Q-T离散度数值,急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Q-T间期测量值为56.3±9.2,急性心律失常发生率64%,而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组Q-T测量值为30.4±7.5,急性心律失常发生率23%,将康对照组,Q-T测量值30.4±6.8,机型心律失常发生率23%。结论血压升高不会影响Q-T离散度,只有合并左心室肥厚,才影响Q-T离散度,使其增大,且心律失常发生率亦明显增加,呈正相关,Q-T离散度可作为检测心脏事件的无创性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P波离散度 (PWaveDispersion)与房性心律失常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 方法  对 30 6例住院患者进行常规 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 ,测量其P波离散度 ;同时还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结果 P波离散度≥ 4 0ms者其 2 4h动态心电图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波离散度 <4 0ms者。 结论 P波离散度可作为房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和QT离散度(QTd)与心力衰竭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CHF组),心功能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心电图测量Pd及QTd,心脏彩超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等,并计算左室质量(LVM)。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患者LAd、IVSTd、LVP-WTd、LVEDd、LVM等显著增加(P<0.05);CHF组Pd和QTd与LVM呈正相关(r=0.446、0.387,P<0.05)。结论 Pd及QTd可作为一种无创性预测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塑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通过回顾性分析60例低血钾患者的心电图来探讨其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从而降低低血钾患者因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朱源生  孙晓芬 《江苏医药》1998,24(4):300-300
60岁以上老年患者存在肯定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但因缺乏相应的临床症状,而不能及时发现。本文就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SMI)和老年SMI并高级别室性心律失常(SVA:指室性早搏数>皿级)的关系探讨,以寻找评估老年SMI预后的参考指标。对象及方法对象选择本院1990~1995年门诊及住院老年病人共65例,所有病例排除急性心肌梗塞、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心肌炎、电解质异常、家族性QT延长综合征以及奎尼丁、普鲁卡因酷胺等一系列影响QT间期的药物。65例选择性分为两组:(1)单纯SMI组(常规或动态心电图示ST段压低>1mm,持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房性心律失常(AR)患者P波离散度的变化。方法 观察测量36例老年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P波离散度,并与30例正常老年人对比分析。结果 房性心律失常组P波离散度增高(42.18±8.3ms),与对照组(31.44±5.82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老年患者的P波离散度是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一个体表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9.
虞建飞  王锐 《东南国防医药》2012,14(5):456-457,46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VA)Lown分级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病96例,检测患者体表12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以上及LownⅡ级以下患者QTd分别为(69.0±20.4)ms及(50.6±24.1)ms,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QTd≥60 ms者Lown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9%,明显高于QTd<60 ms者(14.9%)。此标准预测LownⅢ级以上VA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9%、59.7%。结论高血压病患者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有关,其中QTd≥60 ms者LownⅢ级以上的VA检出率明显高于QTd<60 ms者。QTd可作为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发生严重VA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蔡楚霞  徐仲帮 《江苏医药》1998,24(8):583-583
本文分别对AMI、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及健康人,测定同步12导联心电图的QTd值,以探讨QTd增加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1.AMI组:首发Q波型的AMI45例,男33例、女12例,年龄36~78岁,平均64.1岁,均为发病24h内住院患者。 2.非AMI组:40例,病史2个月~7年,男27例,女13例,年龄48~76岁,平均62.2岁,为住院或心脏专科门诊病人。  相似文献   

11.
吴翰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5):268-26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对来宁乡县中医院住院诊治的90例AMI患者分为3组:A组:恶性心律失常的36例;B组:潜在心律失常41例;C组:无心律失常13例,发病24h内做常规心电图检查,进行心电监护,记录心电图的情况,计算QTd,分析AMI合并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结果①3组患者QTd、QTcd大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出递减规律:A组>B组>C组(P<0.05);②QTcd≥60ms的AMI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90.3%,明显高于QTcd<60ms的AMI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Td值是监测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对AMI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AMI患者QTd值越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曹锋  李夏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214-21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QT离散度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测量70例患者与45例正常对照组的QT离散度,按有无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组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d、QTcd均显著增加(P<0.01),与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相比,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QTcd明显延长(P<0.05)。结论 QTd的增加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QTd可作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180例AMI患者心电图的QTd,对有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AMI伴室性心律失常组QTd为(88.64±25.46)ms,较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58.28±11.46)ms明显延长(P〈0.01)。结论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QTd增大有关,Q-Td可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近年发现Q-T离散度(Q-Td)是判断某些心脏病患者预后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指标[1,2,3,4].本文分析心功能不全患者Q-Td变化及其与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是造成患者死亡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分析了 3 8例 AMI患者发病后心电图中 Q- 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 ,心功能的关系 ,借以探讨 Q- 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 8例 AMI(下壁、前壁、前间壁 ) ,其中男性2 4例 ,女性 14例 ,年龄 3 6岁~ 72岁 ,平均 (5 6.4 3± 8.93 )岁。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 (频发室性早搏 ,多源性室性早搏 ,成对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 ) 16例(42 .1% ) ,年龄 4 2岁~ 70岁 ,平均 (5 4 .72± 12 .4 1)岁 ;无室性早搏者 2 2例 (5 7.9% ) ,…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利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心电描记术对高血压患者左房扩大与P波离散度(Pd)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15例健康正常人,将其分为高血压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及二维超声心动图计算出Pd值及左房面积,比较两组间Pd值与左房面积差异性,并对高血压组左房面积与P波离散度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P波离散度、左房面积均有所增大(P〈0.05),且高血压组左房面积与P波离散度相关性良好。结论:高血压患者易出现左房扩大,P波离散度增加.且两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50例终末期肾脏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后体表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并初步探讨MHD患者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50例MHD患者分别于透析前及透析后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计算QTd与QTcd值并观察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HD患者透析后QTd及QTcd均较透析前明显增大(P<0.05);存在室性心律失常的MHD患透析前及透析后QTd、QTcd均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P<0.05)。结论 MHD患者QT间期离散度在透析后明显增加,且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临床医师应重视对QT间期离散度的观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溶栓前后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图 ,探讨再灌注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 :对 2 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用标准 12导联心电图仪 ,在溶栓前后每 15min记录一次。结果 :溶栓后有 2 3例再通 ,其中 18例溶栓后 2h内出现再灌注性律失常 ,5例未发生。结论 :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者其QT离散度显著高于无发生者 (P <0 .0 5 ) ,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者溶栓前QT离散度高于溶栓后QT离散度 (P <0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