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发作性运动障碍(P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20例PD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系统分析,随访了17例患者近半年至4年内的治疗结果,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0例PD中,18例属于PKC,2例属于PNKC。PD患者有散发,亦有明显的三代均发病的显性遗传特点者。PKC用抗癫痫药物治疗3年以上并停药者6例,其中2例复发,4例发作消失。结论 PD是一组多以运动等因素诱发的以发作性姿势性肌张力障碍,PKC的治疗应参考癫痫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过程中出现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化疗过程中合并癫痫发作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 总结癫痫发作的发病率、发病时间、病因、治疗和预后。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932例, 其中75例(8%)在化疗过程中合并癫痫发作症状, 男40例, 女35例, 中位年龄7.5岁(1~17岁)。43例(57.3%)患儿的癫痫发作发生在开始化疗的前2个月内, 直接原因分别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15例)、脑出血(10例, 其中1例合并静脉窦血栓形成)、鞘内注射或全身应用氨甲蝶呤(11例)、脑脓肿(真菌性3例, 细菌性4例)、病毒性脑炎(2例)、热性惊厥(7例)、低钠血症(7例)、低钙血症(2例); 14例患儿的癫痫发作病因不明。64例患儿在癫痫发作后行头颅影像学检查, 其中37例(57.8%)异常; 44例行脑电图检查, 其中24例(54.4%)异常。55例患儿经规律化疗后骨髓持续缓解, 8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9例死亡, 3例失访。18例(24%)患儿诊断为症状性癫痫, 多数予抗癫痫发作药物控制良好, 2例为药物难治性癫痫。结论: 癫痫发作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不少见, 最常见的病因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氨甲蝶呤相关性神经毒性、脑出血。癫痫发作大多发生在化疗开始的2个月内; 在首次癫痫发作后, 应尽快完善神经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以协助明确病因及指导治疗; 部分病例可发展为症状性癫痫, 大多数预后良好, 个别为药物难治性癫痫。  相似文献   

3.
癫痫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青少年和老年是癫痫发病的两个高峰年龄段[1].癫痫的报道多注重儿童和青少年,而对老年人出现的癫痫发作报道较少.我科2001~2008年治疗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患者(60岁以上)52例,对其病因、临床发作类型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癫痫合并梗阻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在癫痫患者中的发生率,探讨癫痫和OSA的相互关系.方法 从515例癫痫患者中,筛选出可疑合并OSA者行多导睡眠监测,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5为确诊OSA;记录癫痫发作情况及其临床特点;对合并中到重度OSA的癫痫患者行2~7个月持续性气道正压(CPAP)治疗.结果 癫痫患者中OSA发生率为18.06%;合并OSA的癫痫患者发作频率(5.2±2.5)次/月明显高于单纯癫痫患者(3.3±1.2)次/月(P<0.05);合并OSA的癫痫患者经过CPAP治疗,治疗前后有差别,即治疗后发作频率、ESS、AHI指标要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癫痫合并OSA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二者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即OSA导致了癫痫发作,而癫痫发作又加剧了OSA;治疗并存的OSA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5.
郝静  闫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8):2810-2811
目的 总结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 观察分析11例PKD临床特征,影像学,脑电图等特点。结果 11例患者发病年龄7-21岁,平均10.3岁。发作前均有明显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肢体不自主的扭曲,舞蹈样动作,持续数秒钟,意识清楚,影像学及体检无异常,脑电图1例异常,卡马西平治疗效果佳。结论 PKD是发作性运动障碍中的一类疾病,属于离子通道病,对抗癫痫药物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常见病。头痛型癫痫为异型癫痫之一种。本病以剧烈头痛发作为特征,伴有植物神经机能失调等症状,脑电图出现癫病波型,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现将我院1978年11月至1980年3月共检查80例发作性头痛患者,经临床及脑电图检查确诊为头痛型癫痫的30例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 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发病年龄10~53岁。10~20岁5例,21~30岁10例,31~40岁10例,41~50岁4例,51岁以上1例。20~40岁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以发作性剧烈头痛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奥氮平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精神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PD合并精神障碍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以调整抗帕金森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加用奥氮平治疗,观察4周.治疗前后采用UPDRS评定运动功能.精神症状阳性症状量表(SAPS)评价患者精神症状程度,以SAPS减分率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SAPS量表评价比较,幻觉和妄想、怪异行为三项精神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PDRS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运动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运动障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氮平对治疗PD并发幻觉等阳性精神症状的患者疗效肯定、安全,且不加重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为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涉及多个神经解剖区域,既可出现典型的运动障碍表现,也与诸多非运动症状有关,包括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为心血管适应机制不能代偿从卧位到直立位时减少的静脉回流出现的临床症状,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有关。OH为PD常见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之一,患者可出现体位性头晕、晕厥、全身乏力、肌肉疼痛等症状,可导致跌到和外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认为交感神经节后神经纤维受损是PD患者发生OH的主要原因,其他相关因素还包括年龄的增长、疾病严重程度、病程等,此外,近期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低瘦素水平和低体重指数可能也与PD合并OH有关。去除诱因和非药物干预应作为患者缓解症状的首选,药物治疗也有助于改善症状,但这些方案并非专门针对PD合并OH的患者。对于PD患者,应根据其个体情况制定方案。药物治疗虽有效,但可导致或加重卧位高血压(supine hypertension,SH)——OH的常见合并症,可使治疗复杂化。本文就PD合并OH的诊断、发病机制、管理与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以抽搐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老年癫痫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到本院就治的以抽搐发作为首发症状的68例老年癫痫患者进行CT或 MRI检查以确定癫痫病因,总结老年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原发病联合抗癫痫治疗.结果 老年癫痫发病高峰期在66-75岁;男女患病比例为1.62:1;以全面性发作为主要发作类型;脑血管病、脑外伤、颅内感染、非酮症性糖尿病为老年癫痫的主要病因;经治疗后62例患者癫痫得到良好控制,治愈率为91.18%,4例治疗无效死亡,2例家属自动放弃治疗.结论 老年癫痫患者的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应加大对老年抽搐人群的重视,详细分析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3例脑性瘫痪患儿中合并癫痫的25例从临床发作特点及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93例脑性瘫痪患儿合并癫痫的发生率是26.8%,癫痫在1岁之前发病17例(68%),癫痫发作类型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11例(44%),肌阵挛发作6例(24%),部分性发作5例(20%),合并用药治疗20例(80%),13例(52%)癫痫发作控制,痉挛型脑瘫19例(76%)。结论癫痫是脑性瘫痪常见的合并症,发病年龄低,主要发作类型为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癫痫发作不易控制,治疗大多需要多药联用。痉挛型脑性瘫痪较易合并癫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