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运动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了解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塞后 2 8天病人的运动贮量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2 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应用 Med Graphics心肺运动功能仪进行康复治疗 2 0次。对照组给予心肌梗塞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峰值 V· O2 (耗氧量 )、 AT(无氧阈 )、 RPP(二项乘积 )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后病人进行康复运动能提高其运动贮量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1970年和1979年先后二次向各类内科开业医师约6000名邮寄调查表,了解他们各自处理无并发症心肌梗塞病人的方法.将二次调查所得的资料按通科、内科及心脏专科医师三组分别进行比较,以观察十年来各类内科医师处理急性心肌梗塞方法的变化.各类医师间的病人分布情况对1979年调查表作出答复的内科医师,在填写调查表前12个月内已治疗74,000名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该年内,通科、内科以及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后1年内常发生并发症与死亡。大量研究表明,某些临床、心电图与心血管造影指标对以后心脏严重结果有预测价值。其中最正确的预测指标是左室功能状况。两维超声心动图能非侵入性地测定左室功能,近年来已被证实能在患者住院期间预测急性心肌梗塞的结局。本文旨在确定急性心肌梗塞存活者在出院前作两维超声测定左室功能,是否具有预测出院后病程转归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内气囊泵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以下简称IABP)问世将近20年。早期试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和心源性休克病人,能延长病人生命。1973年 Buckley首先在心脏外科中应用IABP,使26例术后无法停止体外循环的病人,22例安全撤除体外循环。以后便推广应用,作为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泵衰竭时对血循环的机械支持。现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的药物治疗与处理直接关系病人的预后,固此,合理治疗对于改观预后、节省经济开支十分必要。下面所叙述的AMI早期的治疗措施主要采自美国心脏学院和美国心脏学会专题组对AMI早期治疗措施的评价报告(JACC 1990;116:249),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医生的临床经验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6.
心肺运动试验是评估慢性心衰心脏储备和功能状态理想、安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提供心衰病人预后危险分层。评价慢性心衰病人危险分层的指标为最大摄氧量<14ml/(kg.min);调整后的最大摄氧量(正常值百分比)只有在女性和肥胖病人中具有优势。无氧阈值和通气效率能最佳预测6个月的死亡率;因此心肺运动试验可用于区别慢性心衰病人早期死亡的高度危险性,从而指导治疗选择,或使之能早期接受心脏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7.
心肺运动试验是评估慢性心衰心脏储备和功能状态理想、安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提供心衰病人预后危险分层.评价慢性心衰病人危险分层的指标为最大摄氧量<14 ml/(kg·min);调整后的最大摄氧量(正常值百分比)只有在女性和肥胖病人中具有优势.无氧阈值和通气效率能最佳预测6个月的死亡率;因此心肺运动试验可用于区别慢性心衰病人早期死亡的高度危险性,从而指导治疗选择,或使之能早期接受心脏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8.
左心室衰竭是住院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通常发生在住院的首96小时内。在这种情况下,正性肌力药物和多巴胺虽能改善左室作功指数,但未能降低病死率。在实验动物中,证实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冠状动脉的再灌注可减少梗塞面积。了解经挽救的受损心肌对正性肌力刺激是否有反应?这种反应性是否能用非侵入性技术加以估价?对制定治疗方案甚为重要。本文旨在利用两维超声心动图、电子计算机推导的局部心壁厚度来反映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的危险度分层和治疗决策的选择朱文玲急性心肌梗塞(AMI)恢复期病人按梗塞范围、致命的心律失常、梗塞后左室功能障碍程度和持续心肌缺血进行危险度分层,可分为心脏事件高度、中度和低度危险三种类型。所谓心脏事件是指梗塞后远期发生再梗、心力衰...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治疗目标之一是保护缺血心肌,实验资料显示钙拮抗剂异搏停能保护缺血心肌。然仅有少数实验研究了异搏停对缺血心肌区域性收缩作功的影响。本文报道在20名心肌梗塞病人,用超声心动图连续监测缺血和正常左室节段的区域性机械功能,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平板运动试验——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运动试验是对心功能的评价,对心梗病人有无可能发生心脏意外的低危或高危分类。在国外已是心梗病人诊断治疗中必备的程序之一。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运动试验的强度,目前尚有争论。本将9例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低水平运动试验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在急性期死亡率很高,但渡过此期后恢复社会生活是充分可能的。在国立循环中心监护病房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平均死亡率为17%,出院后恢复原来工作的达73%。心肌梗塞急性病变与康复为使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能安全而迅速进行康复疗法,必须很好地了解梗塞灶的治疗过程及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AMI)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心室颤动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各种方案包括选择性治疗“警告性心律失常”,非选择性地对所有疑似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预防用药以及仅治疗心室颤动和具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心律失常。在美国,对大多数疑似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应用利多卡因预防原发性心室颤动;而在欧洲,主要采取迅速处理心室颤动和选择性地预防用药。对这些不同的处理方案尚没有一个比较满意的  相似文献   

14.
两周运动康复疗法对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目的:探讨两周康复疗法对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比较17例接受康复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和对照组20例患的临床疗效。结果:康复组17例病人顺利完成两周康复治疗。门诊随访1~6个月,1例发生心衰,1例出现心绞痛,无再次心肌梗塞和死亡,生活基本自理.对照组2例发生心衰,2例发生心绞痛,再梗塞1例,心脏性猝死1例。结论:两周康复治疗可以促进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左心衰竭及心原性休克。应根据泵衰竭不同表现给予积极的处理。积极治疗左心衰竭除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外,应积极治疗左心衰竭。病人取坐位,以止血带轮流结扎四肢,使用去泡剂吸  相似文献   

16.
CCU系为心脏危重患者所设的治疗单位,负责对各种心脏等危重疾患的抢救、治疗。主要对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血管内科危重病人的心电监测、血液动力学监测、血压监测和病情观察治疗。 我院开展CCU病房两年来,已抢救患者186例;抢救成功率为90%。这些抢救的成功不仅与病人的病情、医生的业务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更与CCU护士的抢救意识和业务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基因治疗以形成“自然”旁道绕过斑块阻塞的心脏血管下一世纪,许多心脏病人可能会常规接受基因工程疗法的治疗以诱导心脏形成新的血管。这些新生血管有助于恢复动脉被脂质斑块阻塞的病人的心脏血流。脂质斑块阻塞血流,可以导致严重的胸痛、急性心肌梗塞和中风。基因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51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术后培养分离出的78株感染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心脏术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皮质激素、机械通气、气管切开、APACHEⅡ高评分、全肠外营养及侵入性检查治疗等均是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心脏术后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为血液、静脉导管顶端,继之为泌尿系。大多数真菌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敏感,对大扶康及伊曲康唑部分耐药。结论: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加强全身营养及脏器功能支持,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密切监测真菌感染的一切临床迹象,注重预防及经验性治疗;治疗上应选择敏感、毒副作用轻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心脏插管及心血管造影可显示心脏内的血流图型,并可对前向及返流血流作出定量估计。虽然这些侵入性方法是临床上研究心脏内血流干扰的标准方法,但病人常需住院,费用昂贵,且具有并发症危险和不适宜于重复检查。非侵入性脉冲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法提供了一种研究心腔内血流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心脏性猝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每年约有50万病人因急性心肌梗塞而住院。80%以上病人可存活下来并出院,其中10%~20%的病人在出院后第一年中死亡,梗塞后最初6个月死亡危险性最大,在死亡病员中,大约50%属猝死。本文将概括介绍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脏性猝死的病理生理学,并对可用以识别住院后可能发生心脏猝死的某些预测因素作一讨论。心脏性猝死的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