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修饰蛋白(IMA)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变化规律,以达到IMA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的评估指标。方法选择发病24h急性脑梗死患者341例。按照NIHSS评分分为三组,分别为0~8分组(129例);9~16分组(112例);16~24分组(100例)。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对照组60例。运用ACB比色法测定血清IMA。结果发病2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在0~8分组、9~16分组,17~24分组,IMA有显著差异(P0.01),发病24h的急性脑梗死组血清IMA水平与NIHSS评分呈线性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均高于健康人,IMA可以作为脑组织缺血敏感的非特异性生化指标,并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随NIHSS评分增高而增高。可能作为辅助手段预测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运动障碍与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01—2020-01收治的CSVD患者82例,纳入脑血管病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IMA、Lp-PLA2、BDNF水平。脑血管病组根据有无发生运动障碍分为运动障碍组与非运动障碍组,比较2组血清IMA、Lp-PLA2、BDNF水平及其他可能影响运动功能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CSVD患者运动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评价CSVD患者运动障碍简式Fugl-Meyer(FM)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与血清IMA、Lp-PLA2、BDN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脑血管病组血清IMA、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障碍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占比及血清IMA、Lp-PLA2、Hcy水平高于非运动障碍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非运动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清IMA、Lp-PLA2、BDNF、Hcy水平均是CSVD患者发生运动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FM评分与血清IMA、Lp-PLA2呈负相关(r=-0.756、-0.670,P<0.05),与血清BDNF水平呈正相关(r=0.602,P<0.05)。结论CSVD患者血清IMA、Lp-PLA2、BDNF水平异常,且是CSVD患发生运动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FM量表评分与血清IMA、Lp-PLA2水平呈正相关,与BDNF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过氧化还原蛋白1(PRDX1)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11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英国牛津郡社区卒中分型(OCSP)患者血清IMA、NSE及PRDX1水平差异,探讨血清IMA、NSE及PRDX1对AI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患者血清IMA、NSE、PRDX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后循环梗死(POCI)、腔隙性梗死(LACI)患者(P0.05)。AIS患者血清IMA、NSE、PRDX1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预后良好患者血清IMA、NSE及PRDX1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IMA、NSE、PRDX1评估AIS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0.861、0.869。结论血清IMA、NSE、PRDX1表达与AIS分型及神经缺损程度有关,检测血清IMA、NSE、PRDX1水平有助于评估AIS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schemia-modified albumin,IMA)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本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用Modified Rankin量表(MRS)进行预后评价,检测血清中IMA水平,分析其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清中IMA水平增高(P<0.05);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MA水平增高,预后不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M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用四分位数法将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从低到高分组显示,随IMA水平的增加,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率逐渐增高,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也增加(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MA水平显著升高, 其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修饰蛋白(IMA)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的关系。方法 选择发病24h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按照脑梗死体积分为4组,分别为0~5 cm3组(35例); 5~10 cm3组(32例); 10~15 cm3组(28例);(15 cm3组(21例); 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运用ACB 比色法来测定血清 IMA水平。结果 0~5 cm3组、5~10 cm3组、10~15 cm3组、(15 cm3组缺血修饰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急性脑梗死组血清IMA水平(除(15 cm3组)与脑梗死体积呈线性正相关(<0.01)。结论 急性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MA可以作为脑组织缺血敏感的非特异性生化指标,并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增高。可能作为辅助手段预测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c modified albumin,IMA)和胱抑素C(Cystatin C,Cyst C)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1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DSA结果按脑动脉狭窄程度、支数、部位分亚组研究。对照组66例。所有入组者检测血清IMA和Cyst C水平。结果脑梗死组IMA和Cyst C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亚组(无狭窄组与轻、中、重度狭窄组)和亚组(0支、1支、2支与≥3支病变组)组内各比较,IMA和Cyst C均有差异(P 0. 05),且狭窄程度越重或狭窄支数越多,IMA和Cyst C升高均越明显(P0. 05);无狭窄组(NCAS组)与颅内(ICAS组)、颅外(ECAS组)、合并狭窄组(COMS组)亚组内比较,与NCAS组相比,ICAS、ECAS与COMS组IMA和Cyst C均升高(P 0. 05);与ECAS和ICAS组相比,COMS组IMA和Cyst C均升高(P 0. 05),但ECAS组与ICAS组相比,IMA和Cyst C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和Cyst C水平与脑动脉狭窄正相关,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部位无明显相关,推测两者均是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及溶血磷脂酸(LPA)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分析149例AC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3个月患者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85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64例,mRS> 2分)。对比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NSE、IMA及LPA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NSE、IMA、LPA水平对A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后循环梗死发生率、入院NIHSS评分、发病至给药时间及血清NSE、IMA、LPA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后循环梗死、入院NIHSS评分、发病至给药时间长及血清NSE、IMA、LPA水平升高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ACI患者血清NSE、IMA、LPA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NSE、IMA及LPA评估ACI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803、0.819。结论血清NSE、IMA及LPA水平与A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密切相关,其水平升高预示患者预后不良,检测血清三项指标水平有助于判断ACI患者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8.
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是心肌酶谱常用的指标,也是诊断心血管疾病基本指标,但国内有多家报道称在急性脑血管病时可引起某些血清酶学比如心肌酶不同程度的升高[1-2],本文通过检测分析6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肌酶谱四项指标的水平变化,旨在探讨心肌酶在诊治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3例均为2009-10—2012-01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男36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DPN患者、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检健康人员各60例,其中DPN患者依据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分为轻度组(n=18例)、中度组(n=30例)、重度组(n=12例),所有人员均检测血清IMA、HbA1c水平和运动、感觉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 DPN患者血清IMA、HbA1c水平明显高于T2DM患者; T2DM患者血清IMA、HbA1c水平明显高于体检健康人员; DPN患者运动、感觉NCV明显低于T2DM患者、体检健康人员(P<0.05); 重度组血清IMA、HbA1c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中度组血清IMA、HbA1c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重度组运动、感觉NCV明显低于中度组,中度组运动、感觉NCV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MA、HbA1c水平与运动、感觉NCV呈负相关(r=-0.774,-0.798,-0.734,-0.742; P<0.05)。结论 DPN患者血清IMA、HbA1c水平可能与DPN及其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评估T2DM患者DPN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6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常规治疗组(10mg/d)和强化治疗组(20mg/d),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清IMA、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2组ACS患者血清IMA、hs-CRP、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强化治疗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抑制斑块内炎症反应,在ACS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诊断早期ACS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验组)血清IMA、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并检测同期4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MA。结果实验组血清IM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血清IMA、cTnI、MYO、CK-MB阳性率分别为78.84%、53.85%、32.69%、30.77%,IM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TnI、MYO、CK—MB的阳性率(P〈0.01)。GCS6-8分组、4-5分组、3分组的ACB值分别为(67.21±5.96)U/ml、(52.85±5.13)U/ml、(40.78±4.85)U/ml,三组间ACB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差(GOS评分4~5分)患者血清IMA水平显著低于预后好患者(GOS评分1~3分,P〈0.01)。结论IMA对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并且检测IMA有助于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及其比值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于兴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Ⅰ组,选择同期具有脑血管病风险因素且与Ⅰ组危险因素匹配的110例个体为研究对象Ⅱ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90例志愿者为研究对象Ⅲ组.比较3组对象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纤维蛋白原、外周血细胞的差异.随访2年后比较3组对象中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个体的预后差异. 结果 Ⅲ组、Ⅱ组及Ⅰ组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白细胞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Ⅱ组及Ⅰ组血清白蛋白水平、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Ⅰ组、Ⅱ组、Ⅲ组再发脑血管病发生率分别为24.1%、18.5%及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亚组患者发生脑血管病事件风险是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亚组患者的3.6倍. 结论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脑梗死及脑血管病危险人群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者较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正常者发生脑血管病事件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脑血管病是目前人类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类疾病之一,而抑郁症是脑血管病后常见的心理障碍[1],抑郁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妨碍其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2].本文对8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抑郁情绪及其与脑血管病损害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及治疗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患者迟发性脑缺血(DCI)的价值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98例a SAH患者,根据有无DCI把患者分为DCI组和无DCI组,测定血清IMA,同时使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CA),比较两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血清IMA。结果在7~10天时间段VMCA和血清IMA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在1~6天、7~10天、11~14天时间段,VMCA比较、血清IM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DCI组的CVS发生率高于无DCI组,并且DCI组的血清IMA水平高于无D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预后不良组的血清IMA[(64. 28±5. 94) U/ml]高于预后良好组[(45. 46±5. 72)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清IMA水平与脑血管痉挛及预后密切相关,它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a SAH后脑缺血情况,对血管痉挛相关的DCI评估有重要价值,并且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缺血修饰白蛋白评价缺血预处理对脑血管保护作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中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每组随机分为缺血预适应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第2天测定缺血修饰白蛋白,均给予同样的药物治疗,缺血预适应组在发病后第8天开始缺血预处理。如果患者脑血管病复发终止试验。300d内脑梗死无复发的患者在第301天测定缺铁修饰白蛋白。结果中年组和老年组缺血预适应均能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及延长复发时间,降低再梗死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结论缺血预适应能够确切保护脑血管,减少后续梗死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早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潜江市中心医院2014-11—2016-10收治的51例早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n=15)、中度组(n=17)、重度组(n=19),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均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缺血修饰清蛋白(ischaemia-modified albumin,IMA)水平检测,观察各组hs-CRP及IMA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hs-CRP及IM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组IMA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及缺血修饰清蛋白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早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OCSP分型结合NSE检测在脑梗死急性期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更恰当的诊断、处理、评估脑梗死,近年来脑梗死分型研究及脑组织损伤后分子标记物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1-5].现对我科2005-01~2006-12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逐年增多,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有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n-  相似文献   

19.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致低血糖症的发生,其中以突发昏迷、偏瘫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者易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1].现将我院2002-10~2007-10期间急诊收治的被误诊为脑血管病的老年低血糖12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急性脑部血液供应不足造成的局部损害,包括短暂性脑缺血、脑血栓和脑栓塞[1]。选取2009-11~2011-03我院诊治的30例青年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就其特点和发病因素等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11~2011-03我院诊治的30例青年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年龄16.7~35.6岁,全部符合1995年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分类标准[2]。均经过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