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经气导平仪治疗面瘫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DP - 11经气导平仪治疗 8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 ,效果明显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85例中男 47例 ,女38例 ,14~ 76岁 ,平均 45岁。左侧病变 36例 ,右侧病变 49例 ,病程 1~90d。患者多出现患侧面部板滞 ,麻木 ,瘫痪 ,额纹消失 ,不能皱额 ,眼裂增大 ,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 ,患侧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 ,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鼓气时患侧口角漏气。部分患者伴有耳后及面部疼痛 ,喝水或进食时自口角流出等症状。1.2 方法 用DP - 11经气导平仪 ,按循经或经气测平仪测出的经络穴位为配穴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方法是…  相似文献   

2.
吕美芬 《临床医学》2000,20(7):55-5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较常见,我科采用TDP并超短波治疗面神经麻痹7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面神经麻痹患者75例,均经神经内科及我科确诊。男41例,女34例;年龄5~79岁;右侧面瘫38人,左侧面瘫37人;病程≤10天57例,~1个月16例,~2个月2例。轻度44例,额纹浅、眼闭合不良,眼裂在0.2cm以内,鼻唇沟变浅,人中沟稍歪向健侧;重度8例,额纹消失,眼闭合不良。眼裂在0.3cm以上,鼻唇沟明显变浅或消失,人中沟明显歪向健侧;中度23例,病情介于轻重度之间。 1.2 治疗方法:采用重庆产TDP治疗器,照射患侧乳突和耳前区,预热5分钟,距离以温热感为  相似文献   

3.
方丽  王敏 《中国疗养医学》2006,15(4):245-245
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72岁,病程1~7天22例,7~14天18例,15天~1个月4例,1个月以上6例;右侧面瘫26例,左侧面瘫21例,双侧面瘫3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蹙额无力或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或完全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吹口哨能力差或根本不能吹口哨,患侧食物存留。我们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给予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两种激光治疗早期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料和方法   136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均在急性期接受治疗 ,病程 <14d ,均有不同程度的面肌瘫痪 ,如患侧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 ,颜面做张力及主动运动时有不同程度的不对称 ,如患侧额纹消失 ,眼睑闭合不全或闭合无力 ,鼓腮吹口哨动作不能完成或能力差。分为两种激光照射组。砷化镓激光穴位照射组 72例 ,女37例 ,男 35例 ;年龄 4~ 80岁。采用北京产SUNDOM - 30 0型半导体激光仪 ,波长 810nm ,终端激光输出功率 0~ 80 0mW连续可调 ,光束直径5mm ,患侧面部选穴阳白、颊车、下关、地仓、翳风、合谷 ,每穴照射 3min ,功率输出 3…  相似文献   

5.
1 资料与方法 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的患儿 30例,其中男 19例,女 11例;年龄 11月~ 13岁;接受治疗时间分别于病情 2~ 60 d开始;左侧 14例,右侧 16例。病情:重型 9例,患侧完全不能皱额、蹙眉、不能闭目或下睑外翻,鼻唇沟平坦,无鼓腮、示齿等动作,静止时口角歪向健侧。轻型 6例,患侧鼻唇沟稍变浅,眼裂轻度扩大,哭笑时口角下垂,皱额蹙眉、鼓腮、示齿等动作。中型 15 例,症状体征介于轻、重型之间。 激光治疗采用桂林产半导体激光器,激光媒介 GaAIAs半导体,波长 810nm,终端输出功率 8~ 10mW可调,光束直径 3mm…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用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15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周围世面神经麻痹患者154例,其中男87例,女67例;年龄5~20岁8例,ZI~50岁129例,>50岁17例;左侧74例,右侧80例;病程l~60天,平均3.8天。根据静止时口眼歪斜情况和面肌运动时面肌肌力情况,分为轻度68例,患们鼻唇沟变浅,援额力弱,眼脸闭合轻度不全,口用轻度下垂,鼓气口角稍漏气;重度86例,蹩额时额纹消失或甚浅,眼睑闭合时明显不全或不能,患侧鼻唇沟明显变浅或消失,日用明显下垂,鼓气口角明显漏气。1.2.治疗方法对急性期患…  相似文献   

7.
杨冬梅  郭玉红 《护理研究》2005,19(6):495-49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目前确切病因尚未明确 ,部分病人在着凉或头面部受冷风吹拂后发病。病人多出现患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患侧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气时患侧口角漏气。另外部分病人伴有耳后及面部疼痛 ,喝水或进食时自口角流出等症状。病理改变早期以神经水肿、缺血、缺氧为主 ,后期则可发生神经变性、脱髓鞘改变。此病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 ,应及早治疗 ,以减少后遗症。对5 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人给予针灸、理疗并配合刺络拔罐治疗 ,…  相似文献   

8.
杨冬梅  郭玉红 《护理研究》2005,19(3):495-49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目前确切病因尚未明确,部分病人在着凉或头面部受冷风吹拂后发病。病人多出现患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患侧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气时患侧口角漏气。另外部分病人伴有耳后及面部疼痛,喝水或进食时自口角流出等症状。病理改变早期以神经水肿、缺血、缺氧为主,后期则可发生神经变性、脱髓鞘改变。此病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应及早治疗,以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实验研究证明,激光和脉冲电流可促进损伤神经的传导功能和病理过程的恢复,临床应用于治疗神经损伤的病人亦获得满意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此方法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较好。 资料与方法 103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人,男56例,女47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77岁;均有嘴歪,患侧口角漏水,积食和眼睑闭合不紧等症状;左侧53例,右侧50例。病期1~15d 61例;16~30d 5例;1~3月19例;4~12月4例;1年以上14例。检查可见病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抬额、鼓腮、吹口哨等。91例病人进行强度/时间曲线检测,其中失神经反应15例;部分失神经反应26例,兴奋性降低14例;正常曲线36例。部分病人做了肌电图、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和F  相似文献   

10.
面瘫又称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因受风寒引起,常发病急,自觉面部麻木,唇厚不适逐渐加重,口角歪斜,食物常嵌在齿颊间,患侧眼睑不能闭合。检查时患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嘴角斜向健侧,不能鼓腮,耸鼻等。  相似文献   

11.
氦-氖激光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 28例均为门诊病例,男 18例,女 10例,年龄 16~ 48岁,病程最短 1d,最长 4个月。病情按患者初诊时程度分为 3型:轻型:面部轻度不对称,患侧鼻唇沟及额纹变浅,口角稍歪向健侧,眼裂稍扩大 2mm,蹙额、 皱眉、闭眼、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稍差。重型:呈现不对称面容,患侧眼裂扩大 >3mm,下睑外翻,鼻唇沟平坦,口角明显歪向健侧,蹙额无额纹,鼓腮与吹哨不能,眼闭合不良。中型介于轻重型之间。急性期即 10d,采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方法同前,并用透刺。根据临床症状体证调整穴位,用 30# 1.5寸毫针平卧透刺。额…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贝耳(Bell)麻痹1例赵建武1病历简介患者男,39岁,于1993年11月2日晨突然发现口角向左侧歪斜,并觉耳后有疼痛感,即来院诊治。刻诊:口角向左侧歪斜,患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饮食不便,不能鼓气和...  相似文献   

13.
<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1]。它可被定义为面神经功能的减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同时影响面部上、下部区域[2],表现为单侧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不能皱额蹙眉,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我院采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面神经炎,疗效较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超短波并氦氖激光治疗面神经麻痹15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神经麻痹患者152例,均经神经内科及我科确诊,男72例,女80例;年龄10~62岁;病程2d~1年;左侧74例,右侧78例。轻度70例,额纹浅,眼闭合不良,眼裂在0.2cm以内,鼻唇沟浅,人中沟歪向健侧0.2cm以内;重度18例,额纹消失,眼闭合不良,眼裂在0.3cm以上,鼻唇沟明显变浅或消失,人中沟歪向健侧0.3cm以上;中度64例,病情介于轻重度之间。采用上海产五官科超短波治疗机,波长7.3m,功率30W,中号圆形电极,斜并置法,一极置患侧茎乳突区,另一极置眶上支或上颌支每日交替,间隙1~…  相似文献   

15.
1 引 言1994年5月至1998年5月,我们选择性对住院5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术,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2 对 象本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1岁~45岁(中位年龄30岁)。其中右侧胸腔积液36例,左侧胸腔积液14例。发病时间5日~15日,为首次发病,积液量为中等至大量。3 方法与效果3.1 方 法采用消毒导尿管(12号~14号)1条,以侧孔处剪掉。病人取半坐位。以患侧腋中线第4、5肋间隙为定点,常规消毒皮肤,切一0.3cm~0.5cm刀口,将胸腔套管针刺入胸腔内,将备好的导尿管沿套管孔送入胸腔内10cm~15cm,…  相似文献   

16.
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目前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取栓,但该法难以清除静脉内的附壁血栓。我们自2 0 0 3- 0 7~2 0 0 3- 12应用导管溶栓技术(Trellis)治疗1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35~73岁,平均5 6岁;左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病程1~10d ,平均6 0d。入院时查体患肢明显肿胀,皮肤色泽发绀,有压痛;患肢周长测量:大腿较对侧平均增粗6 5cm ,小腿较对侧增粗4 5cm ;患肢静脉造影显示:混合型深静脉血栓12例,周围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 19例肩关节损伤患者 ,多数以闭合复位治疗 ,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13例 ;年龄 2 0~ 78岁 ,平均49岁。 14例为肩关节前脱位 ,5例为后脱位 ,在 14例前脱位中 ,盂下脱位 10例 ,突下脱位 4例。患者骨折按 Zear分类 ,第2部分骨折 11例 ,第 3部分骨折 4例 ,第 4部分骨折 2例。所有患者均无血管神经并发症。1.2 治疗方法 除 2例患者因第 4部分骨折并肱骨头脱位肱骨外科颈骨折 ,实行手术内固定外 ,其余 17例均于伤后 1天内施行闭合手法复位。复位前均摄患肩前后位及胸侧位 X线片 ,观察骨折…  相似文献   

18.
面神经瘫痪又称面神经麻痹,口眼口呙斜等,两年来笔者用针刺经穴配合按摩治疗此病 4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 46例均参照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 [1]诊为周围性面瘫。其中男 24例,女 22例;年龄 8~ 58岁;初起者耳后部或头部疼而不适 34例,面瘫伴有患侧舌前 2/3味觉减退,听觉过敏 6例、面瘫伴有局部不舒适 6例。从发病到就诊治疗时间间隔最短者为 2d,最长者为 9d。临床表现:面颊活动不利,口角歪斜,流口水,咀嚼无力,食物残留在患侧口腔内,一侧眼不能闭合,额纹消失,一侧口角低垂,鼓气无力等。肌力 0~…  相似文献   

19.
超短波并药物离子穴位导入治疗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阮蔚丽 《中国康复》2004,19(4):241-241
1996年 2月 - 1999年 3月 ,来我院就诊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16 7例 ,男 96例 ,女 71例 ;年龄 32~ 6 7岁 ,平均 5 7.5岁 ;病程均 <7d ;患者均睑裂扩大 >m ,下睑外翻 ,鼻唇沟消失 ,口角下垂 >m ,蹙额不显额纹 ,不能闭睑或有Bell氏症 ,不能吹哨 ,均符合重度标准。 16 7例患者分为A组 117例 ,B组 5 0例 ,均采用超短波治疗 ,频率 4 0 .7MHz,圆形电极 ,7cm2 × 2 ,分别置于患侧乳突和耳前 ,间隙 0 .5cm ,微热量 ,每日 1次 ,15min。A组在超短波治疗后加用直流电治疗 ,阳极为直径 2cm圆形电极 6片 ,用分叉导线相连 ,阴极为 6 0cm2电极板 2个 …  相似文献   

20.
5例经颅脑MR检查证实为中脑卒中者 ,均有病变侧动眼神经瘫痪 ,同侧额纹变浅 ,眼睑闭合无力 ,对侧中枢性面神经、舌下神经瘫痪 ,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而病变同侧额纹变浅、眼睑闭合无力最早恢复 ,且全部恢复正常。这是由于病变损害动眼神经核及下行至面神经背侧核支配的额肌 ,眼轮匝肌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