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0例,按照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分为A组(杓型血压)、B组(非杓型血压)、C组(反杓型血压),在同期到本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中随机抽取100名作为D组,对比各组心律失常检出情况,并分析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心律失常相关性。结果:A组、B组、C组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D组(P<0.05),且B组、C组高于A组(P<0.05);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心律失常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会增加心律失常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方法 对32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A组),3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B组),36例非糖尿病高血压患者(C组)及30例正常对照人群(D组)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比较其数据。结果 A组、B组及C组的昼夜平均动脉压差值明显低于D组(P〈0.01),尤以B组为甚。B组昼夜平均动脉压差值也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糖尿病组失去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并且这种异常在出现高血压之前已经存在,提示该异常的产生机制有别于非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血压异常,甚至在患者仅出现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时即进行干预,阻止或延缓其进一步发展,从而有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 (CO)对高血压大鼠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 ,A组为正常对照组 ,B组为高血压组 ,C、D组为高血压干预组。测NO、CO、ET 1、AngⅡ浓度 ,计算主动脉中膜厚度 /管腔直径、中膜面积 /管腔面积的比值及血红素氧合酶 1蛋白表达强度。结果 B组大鼠血压高于A组 ,C、D组较B组降低 ,D组低于C组 (P <0 0 1)。血清NO浓度B、C、D组较A组降低 (P <0 0 0 1) ,D组较B、C组升高 (P <0 0 1) ;血浆CO浓度C、D组较A、B组升高 (P <0 0 0 1) ,D组高于C组 (P <0 0 0 1) ;血浆ET 1浓度B、C组较A、D组升高 (P <0 0 5 ) ;血浆AngⅡ浓度四组间无统计学差异。B组的主动脉中膜厚度 /管腔直径、中膜面积 /管腔面积的比值较A组升高 (P <0 0 0 1) ;C、D组较B组下降 (P <0 0 0 1) ;C、D组血红素氧合酶 1蛋白表达强于A、B组。结论 CO能防止高血压性主动脉重塑 ,其机制可能与CO降低血压、升高NO浓度及降低ET 1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15):2039-2042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反杓型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0例反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50例。A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片40 mg+氢氯噻嗪片10 mg,每日1次,清晨口服;B组患者给予左旋氨氯地平片5 mg,每日1次,晚间口服;C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片(用法用量同A组)+氢氯噻嗪片(用法用量同A组)+左旋氨氯地平片(用法用量同B组)。3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电解质水平、24 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及治疗后反杓型节律逆转为正常杓型节律的逆转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后电解质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24 h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24 h血压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C组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反杓型节律逆转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分时服药治疗反杓型高血压不仅可以降低患者24 h血压,还能有效逆转反杓型节律,安全性亦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单片复方制剂)治疗老年中重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_2013年8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8例,随机分成A组53例,B组51例,C组54例,A组给予缬沙坦80mg氨氯地平5mg开始(倍博特85mg),每天1次;B组给予缬沙坦80mg,每天1次;C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每天1次,缬沙坦80mg,每天1次。疗程均为8周,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 A组、B组及C组血压控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4%、66,7%、77,8%,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单片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不仅能有效控制中重度高血压,还能改善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病与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并有夜间睡眠打鼾、呼吸暂停现象患者108例,随机分为A(安慰剂组)、B(氨氯地平组)、C(指导睡眠组)三组,分析对比A、B、C组患者治疗后4周的24小时动态血压、血氧饱和度、AHI、SaO2、最低SaO2、OAI等指数,在C组(分为C1与D组)基础上,对比观察D组(手术加指导睡眠组)与C1组(单纯指导睡眠组)治疗后4周及3月、半年、1年后的疗效。结果在治疗后4周,C组患者与A、B组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夜间血氧饱和度数据、AHI、SaO2、最低SaO2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C1组在治疗后4周、3月、半年、1年后的血压监测数据及血氧饱和度监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老年人高血压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指导睡眠对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而通过手术解除上呼吸道的阻塞,更是控制高血压,同时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1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高血压水平分为A组85例(1级高血压)、B组65例(2级高血压)、C组36例(3级高血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6例为D组,比较各组CI:I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A、B、C组CRP、TC、TG、HDL—C、LDL-C水平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三组问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三组CRP水平与TG、TC、HDL—C、LDL—C水平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高血压水平与患者血清CRP及血脂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有创血压监测(IBP)在全麻诱导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行全麻下手术患者60例均分为三组:A组,年龄18-65岁,无高血压史;B组,年龄18-65岁,有高血压病史;C组,年龄≥65岁,无高血压史.三组又均分为两个亚组:麻醉诱导期,A1、B1、C1组采用无创血压(NIBP)监测,A2、B2、C2组行IBP监测.记录血压、心率变化和诱导期药物使用.结果 A2、B2、C2组血管活性药物和(或)雷米芬太尼使用次数均明显多于A1、B1、C1组(P<0.05).气管插管前即刻,B2组血压明显低于B1组(P<0.05).结论 IBP监测,尤其在高血压患者,能及时、准确显示血压的波动,指导主动干预,有效维持麻醉诱导期的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9.
血压晨峰现象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 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者90例分为新诊断高血压(A组,38例)、“白大衣”高血压(B组,20例)和血压正常(C组,32例)三组,分析血压晨峰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与B、C组相比,A组血压晨峰现象更显著、腰围粗、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低密度脂蛋白(LDL)和三酰甘油(TG)高(P<0.05).“睡眠-谷”血压晨峰和“觉醒前”血压晨峰与年龄、腰围、高血压和LDL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龄、高血压和高LDL浓度人群的血压晨峰现象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指导,为控制血压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60例已确诊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填写"高血压饮食调查表",对收回的调查表进行分类总结。结果血压控制百分率,A组为58.3%、B组为25%、C组为16.7%。结论饮食指导在控制高血压病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饮食指导应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对控制高血压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和咪达普利对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方法 5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18例。A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B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C组给予咪达普利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情况和降压谷/峰值(T/P)。结果 3组用药后血压均下降(P〈0.01),A组优于B、C组(P〈0.05);A组总有效率高于B、C组(P〈0.05和P〈0.01);A组SBP和DBP的T/P值分别为78%和74%,B组为70%和65%,C组为81%和71%。结论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和咪达普利治疗高血压均可每天服用1次,前2类药控制24h血压及清晨醒后的高峰期血压较后者为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运动方式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的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患者均32例,其中A组展开有氧运动,B组进行抗阻训练,C组维持日常习惯未进行改变,持续进行12周。3组患者采取不同运动方式后,对比患者治疗前后有氧运动能力与无氧运动能力、血压控制效果。结果在对患者进行有氧运动能力比较时,A组较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治疗后的无氧运动能力指标较高于A组和C组(P <0.05)。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对比时,A组、B组SBP水平和DBP水平均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患者采取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均能够改善其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对其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变化。方法将188例患者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30例),单纯糖尿病组(B组,33例),单纯高血压病组(C组,46例)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D组,79例)。测量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检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及肾功能。结果 D组baPWV大于B组和C组,B组、C组及D组均大于A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收缩压(SBP)和HbA1c是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大于单纯糖尿病或单纯高血压患者;年龄、SBP和HbA1c是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刘蓉 《江苏医药》2012,38(3):288-290
目的探讨糖代谢紊乱对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 93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糖耐量试验分为糖耐量正常(A)组、糖尿病前期(B)组、初诊2型糖尿病(C)组和非初诊2型糖尿病(D)组。四组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C、D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相对室壁厚度、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均高于A、B组(P<0.01或P<0.05);B、C组心脏结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明显加重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代谢紊乱对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 93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糖耐量试验分为糖耐量正常(A)组、糖尿病前期(B)组、初诊2型糖尿病(C)组和非初诊2型糖尿病(D)组.四组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C、D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相对室壁厚度、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均高于A、B组(P<0.01或P<0.05);B、C组心脏结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明显加重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上腹部手术含并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单纯全麻,C组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术中不同时段的应激反应,并行麻醉效果评价.结果 A组患者术中血压平衡程度明显优于B、C组(P<0.05).在气管插管及拔管期,B组血压显著升高(P<0.05),C组术中探查时血压下降明显大于A、B组,且明显肌紧、牵拉不适、HR、血氧饱和度波动明显(P<0.05).A组苏醒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麻醉效果评价A组优于B、C组.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可减轻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是一种很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60例择其上腹部手术含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单纯全麻,C组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术中不同时段的应激反应,并行麻醉效果评价。结果A组患者术中血压平衡程度明显优于B、C组(P〈0.05)。在气管插管及拔管期,B组血压显著升高(P〈0.05),C组术中探查时血压下降明显大于A、B组,且明显肌紧、牵拉不适、HR、血氧饱和度波动明显(P〈0.05)。A组苏醒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麻醉效果评价A组优于B、C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可减轻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是一很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瑞  高见  赵斌  朱江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24-25
目的 总结分析脑卒中并抑郁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并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26例、高血压A组32例、高血压B组32例,通过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表评定抑郁程度,分析不同血压水平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况.结果 血压正常组患者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高血压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A、B组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正常患者抑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升高,其脑出血与脑卒中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与血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 2 4 h动态血压负荷程度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86例 ,作 2 4h动态血压监测及 2 4 h尿 β2 - mg、尿 m A1b、尿 α1- mg、血 β2 - mg、血肌酐测定 ,按血压负荷程度分为收缩压负荷程度 <30 %组 (A组 )和 >30 %组 (B组 ) ,舒张压负荷程度 <30 %组 (C组 )和 >30 %组 (D组 ) ,比较收缩压负荷程度两组间、舒张压负荷程度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 :A、B两组相比 ,C、D两组相比 ,尿β2 - mg、尿 m A1b、尿α1- mg、血β2 - mg、血肌酐(Cr)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血压负荷程度增加 ,肾损害指标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的心血管反应与声门Yamamoto分级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本院自2000年1月-2009年12月以来,静脉全麻下在显微镜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手术的成年患者,排除高血压和冠心病,ASAI.Ⅱ级的201例患者,按直接喉镜下声门的Yamamoto分级法分为1、2、3、4级,相对应分为A、B、C、D组。记录不同分组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1)、诱导后5min(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置入支撑喉镜后5min(T4)、10min(T5)、15min(T6)、20min(T7)、拔出支撑喉镜后5min(T8)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声门显露为4级的D组3例患者因无法完成手术而不计人本研究。C组的手术时间比A、B组延长(P〈0.05),A、B组的手术时间无差异。3组麻醉诱导后血压和心率明显下降(P〈0.01)。A组放置支撑喉镜后血压和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T7比T1明显增加(P〈0.05),C组的T4、T5、T6、T7比T1显著增加(P〈0.01),且比A、B组的血压和心率显著增加(P〈0.01),取出支撑喉镜后,3组的血压T8和T1无差异(P〉0.05),而B、C组的心率T8比T1明显增快(P〈0.05)。结论声门Yamamoto分级法与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的心血管反应有较好的正相关性,3级患者要注意预防不良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